> 南方家具业折戟北京市场 三大病因待破解
详细内容

南方家具业折戟北京市场 三大病因待破解

时间:2010-05-14     人气:1060     来源:中国建材网     作者:
概述:在经历了长达20年的迅猛发展后,曾被社会公认为“走在家具行业前沿、高居中国家具市场主导地位”的广东家具,时下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
    在经历了长达20年的迅猛发展后,曾被社会公认为“走在家具行业前沿、高居中国家具市场主导地位”的广东家具,时下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最近,广州、深圳两地的知名家具品牌先后进京,与北京品牌家居卖场建立直通渠道,就是缘于南方品牌在北京市场逐年萎缩。在北京,占据主流的不再是南方家具品牌,而是北京本土的后起之秀。随着北方家具的崛起和品牌竞争时代的到来,南方家具自身的三大“病因”使其在与北京军团的较量中失去了冲锋陷阵的气势。 

    经销商体制阻碍发展“我们在北京的市场正在萎缩。”南方某品牌家具企业负责人直言自己的产品在北京面临的窘境。该品牌家具曾经在北京的各大知名家居卖场无限风光,但如今只在已经不算主流的家居折扣店留有一个销售点,其他卖场再也见不到其身影。 

    长期以来,广东家具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天时、毗邻港澳且成为连接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黄金通道的地利,以及当地政府搭台帮助企业唱戏的人和,占据着全国家具总产值60%%的市场份额,享有“全国家具看广州”、“家具制造业老大”等美誉。随着家居流通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部分广东家具企业的扩张需要,一批家具品牌纷纷在广东之外的地区开分店,规划起了全国版图。 

    “问题就出在家具经销体制上。”业内人士表示,采用经销商体制进行扩张让品牌商失去控制权和主动权,这成为广东家具在北京失势的重要“病因”。企业通过经销商打开市场大功告成,但一般代理多个品牌产品的经销商此时却不安分守己了,或者由代理商户发展成新的企业品牌,或者不服从企业掌控、随意进出销售市场。部分南方品牌家具在北京的市场逐渐萎缩与北京的经销商退出大型家居卖场有直接关系。 

    出口为导向耽误打品牌以出口为导向、忽视品牌打造是广东家具风光不再的第二大“病因”。有资料显示,到2006年年底,广东家具销售总额将达到1174亿元,其中出口额将占到53%%。此外,仅广东省的家具出口就占到全国家具出口的50%%,越来越多的民营家具企业基本上专注于出口市场。应该说,出口是一部分广东家具赖以生存的基础。 

    如果中国家具企业,尤其是广东家具是以自主品牌的身份亮相国际市场的,那这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问题是多数企业是以OEM即贴牌的形式出口的,只注重批量生产,根据买方设计图准时完成国外订单,不注重“中国设计”和“中国品牌”,凭借这样的发展方法和企业实力,广东家具向正在迅速崛起的北方家具、江浙家具叫板,争取在国内市场抢占份额显然难以如愿。“另外,因为出口家具的款式、营销模式和国内市场不同,所以广东家具的出口经验很可能成为一个包袱。”北京市场协会家居市场分会秘书长刘晨如是说。 

    北方家具“吆喝”棋高一着在北京,打开收音机,经常可以听到各个家具企业熟悉的广告词;翻开京城各大报纸或打开专业家居网站,家具品牌营销活动更是屡见不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打广告、做营销推广的家具企业大多是北方家具品牌,几乎很少看见广东家具品牌的身影。 

    业内人士认为,“不一定北方家具比广东家具质量好,但北方家具品牌比广东家具品牌善于吆喝。”由此可见,
    不注重品牌宣传是“北漂”的广东家具走向弱势的第三大“病因”。家具企业要想在行业中成为众所周知的品牌,没有相当的广告投入和营销宣传是很难实现的。而一向喜欢务实的广东家具品牌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太愿意进行品牌宣传。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北京市场,广东家具远没有取得与广东家具实力相称的地位,反而有地位下滑的趋势,这已经是一个警报。如果照此继续发展,只会让北方家具强者更强。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13日,记者从潍坊红木家具市场了解到,近来不少民间资本涌入红木家具市场,导致一些高档红木家具身价大增,就连仿制品也跟着沾光,身价上涨近两成。
       在广丰家居市场,一位经销红木家具的老板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红木家具并不少见,但是高品质的货源却非常缺,特别是紫檀木、酸枝木、乌木、花梨木等材质的家具,自去年开始价格上涨了50%左右,一些经销商只要拿到货,便囤积起来,不愿立马出手,爱好红木的藏家也趁机进行投资,导致红木家具市场难见到质量高的真品。
       在一红木家具专卖店,记者看到,一个花梨木的椅子,标价为1.2万元,一个两米多高的紫檀木的柜子,标价4.6万元。仿制品的价格竟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在广丰家居城,一些带有雕刻工艺的仿制品红木坐椅,价格多在千元左右,比去年同期高了近两成。
       记者走访发现,消费者大多看重的是红木家具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并不太在乎其实用价值,不少消费者表示,名贵的红木家具市场升值潜力大,购买主要是为了投资。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目前红木家具市场的繁荣,与一些大量民间资本的涌入也有一定关系,所以消费者购买时,一定要谨慎,不要盲目跟风。 

    阅读全文
  •     随着红木原材料资源越来越少,各方投机者介入红木领域越来越多,红木家具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同样是黄花梨,产于海南就比产于越南的贵十倍以上!如何鉴别红木家具真假,从而确定其真实价值,成了一道待解的难题。 

        当人们习惯性地视LV、宾利、劳力士等高端消费品为奢侈品时,并不知道土生土长的红木家具不仅在价格上大大超越了这些高消费产品,而且借助古典艺术的传承使命,使其烙上文化的印迹,成为名副其实的奢侈品。然而,随着红木原材料资源越来越少,各方投机者介入红木领域越来越多,红木家具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同样是黄花梨,产于海南就比产于越南的贵十倍以上!如何鉴别红木家具真假,从而确定其真实价值,成了一道待解的难题。 

        看起来其貌不扬的木头,却能做成美轮美奂的红木家具,是否拥有充足的红木原料成为红木家具品牌应对竞争的重要一环。图为元亨利硬木家具公司储存的珍贵紫檀。 

        案例:黄花梨遭遇产地之困 

        “红木”是民间的一种泛称,在2000年以前,它还不是一个科学的称谓。在古代,“红木”特指现在的红酸枝,因其木质偏红色而得名。在明清,家具制作大量使用黄花梨、紫檀、酸枝的几百年里,“红木”便成了老百姓心中名贵硬木家具的代名词。在众多红木家具材料中,黄花梨最贵,是紫檀的十倍多,紫檀是酸枝的十倍多,黄花梨中又以海南黄花梨最名贵,同为黄花梨,产于海南的比产于越南的贵十倍以上。 

        都是黄花梨,产地不同,价格却相差很大,在实际消费中,遇到纠纷时,就变得非常尴尬。2008年年中,北京一对做房地产生意的刘姓夫妇在北京劲飞红木家具厂花了860万元买了一张独板罗汉床和一个顶箱柜,厂家称是海南黄花梨制作,产品说明书上标明为香枝木(降香黄檀),送货单在括号内标注为“海南黄花梨”。但刘姓夫妇朋友中有红木家具懂行者告诉他们买的并不是海南黄花梨,而是越南黄花梨,价格应该在80万元左右。刘姓夫妇震怒之余将该红木家具厂告上法庭,结果法院判决刘姓夫妇败诉。 

        据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为刘姓夫妇出具的鉴定报告也只能为该产品鉴定到“降香黄檀”树种,并不能鉴定其产自海南还是越南。刘姓夫妇买的黄花梨家具是真,至于哪里产的,没有权威证据向法院提交,因而法院只能判他们败诉。 

        深发红木总经理戴国不愿评论劲飞红木的行为,他表示,目前虽然业内有专家能确定黄花梨的产地,但由于国家标准中没有明确界定什么是海南黄花梨,什么是越南黄花梨,而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价格相差在十倍以上,如果以越南黄花梨当海南黄花梨卖,真正打起官司来,消费者肯定处于弱势地位。 

        解读:标准缺失考验企业诚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原因在于红木标准中没有写入黄花梨的鉴定标准。经中国林业研究院历时两年时间制定、于2000年发布的《国家红木标准》,规定了5属8类33种木材制作的家具可称为红木家具。其中列出的红木材料都是市场上存在的,且在古代红木家具中曾使用过的木材品种,与海南黄花梨物理属性相近的越南黄花梨在标准之列,被称为香枝木类降香黄檀树种。但最为名贵的海南黄花梨并未列入标准之列,该标准制定主要负责人杨家驹日后曾透露,实际考察中发现海南黄花梨在市场上已经没有了,因此未列入标准。 

        由于标准的缺失,以及人们对红木的认识不足,类似这种以价格较低的树种充当价格较高的树种,在红木家具行业屡见不鲜。比如在小叶紫檀家具中掺入价格低十倍的大叶檀,把同一树种中不名贵的材料制成的家具当成名贵家具卖,不懂行的消费者根本无从得知。著名收藏家、红木玩家马未都表示,红木家具卖的既不是产品也不是材料,而是品牌和诚信。“不太懂行的消费者就得到诚信经营的厂家买,这样的厂家会一五一十地告诉你买的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家具。” 
        现状:投机行为威胁红木行业 

        来自北京红木家具企业的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开年之后,浙江、广东、福建、河北等几个省新上马的红木家具企业很多,去年才100多家红木家具生产厂家,今年暴增到1000多家。与此同时,红木原材料价格飞涨,从去年4月份到今年4月份,紫檀价格从每吨27万元涨到了45万元,近乎翻倍;与原材料同样飞涨的还有工人的工资,去年和今年相比,红木行业工人工资最高涨了40%多,一个好木工一个月工资能到万元以上,其他工种也涨了25%到30%。 

        “材料和用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主要是缘于很多人觉得红木家具行业有钱可赚,纷纷持着资本进来投机,他们并不知道,这个行业的风险也很大。”在红木家具行业摸爬滚打了10多年的元亨利硬木家具公司总经理杨波忧心忡忡,他很担心这种投机行为像2007年的悲剧一样威胁红木行业的健康发展。2007年,小叶紫檀价格从年初的每吨30万元涨到8月份的80万元,随后,大量囤积小叶紫檀的各类木材商开始抛货还贷,造成小叶紫檀价格一路下跌,到2008年3月,小叶紫檀的价格降到每吨30万-40万元,比最高时期价格下降了40%-50%,其他红木原材料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这一过程中,大量参与囤积红木原料的红木家具厂及投资者没赶上高点抛售,最终被套住,导致工厂倒闭。更不幸的是,整个红木家具市场被蒙上了一层阴影,投机、炒作、欺骗、幻灭等帽子扣到了红木家具企业身上,足足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红木家具行业才拨云见日,重新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 

        杨波最近正琢磨着与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制定一套可行的规范,限制不能规范生产的企业盲目介入。红木家具为传承古典家具制作工艺及再现原汁原味的古典文化风貌,必须靠手工作坊式生产才能实现。虽然是作坊式生产,但元亨利在前期材料处理、选料、开料制作、雕刻、组装到刮磨、打磨等程序上均有一套成熟的标准规范,如果能将这一规范稍做处理,作为企业进入红木市场必备的生产条件,就可能有效避免新一轮投机行为发生。 

        致力于从生产工艺角度制定标准,杨波的考虑还在于好的红木原材料越来越少,企业盲目介入生产必定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正如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家具委员会主任、红木收藏家黄大钊所言,“红木家具的工艺、稀缺和保值,是它最宝贵的价值,一旦这些特质丧失,也就没什么价值了”。想要维系这样的价值,红木家具企业自觉珍爱材料,精工细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说法:别把红木家具当奢侈品 

        4月底,由国家商务部、文化部支持,商务部贸易学会、南宁市政府主办的“中国元素十大奢侈品品牌”颁奖典礼在南宁举行,作为惟一获奖的红木家具品牌元亨利的总经理,杨波站到了领奖台上,既兴奋,又疑虑。 

        让杨波兴奋的是,元亨利一不小心成了“中国元素十大奢侈品品牌”,人们终于发现红木家具的价值了;让杨波疑惑的是,红木家具价值不菲,首先缘于原料自身稀缺带来的价格居高不下,因为价格高就将其定位为“奢侈”,这样合适么? 

        从价格上看,红木家具肯定是奢侈的。一对使用海南黄花梨制作的圈椅就要一两百万元;一个四面柜板全部使用黄花梨完整料制作而成的顶箱柜价值达400万元;一套罗汉床、顶箱柜、圈椅5件套组合售价达1200万元……说红木家具不奢侈,也没人相信。但是,杨波却认为,如果仅从价格角度将一类产品定义为奢侈品,这样的奢侈品并不一定真正“奢侈”;如果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产品未必贵到哪儿去,却是奢侈的,而且会一直“奢侈”下去。可惜,红木家具行业这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还是凤毛麟角。 

        由于原料的珍贵与稀缺,近年来红木家具价格一路疯涨。名贵的明清家具使用的是花梨木、紫檀木、酸枝木,现在值钱的红木家具基本上也是在这几种木材上做文章。从近几年的市场交易记录上看,海南黄花梨从四五年前的每公斤1000元涨到了现在的每公斤1万元以上,问题是,即使有厂家出大把大把的钱去买这样的木材,市场上现在也难以买到。海南黄花梨成活容易,成材却很难,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时间,因此做成家具的大块头材料很少,市场上现存的老材料已经所剩无几,现在大规模在海南种植的黄花梨,想用来做家具那也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了。如果想几十年后就可使用,那只能将小料一块块拼接起来,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杨波认为,以千百万元的价格购买一套使用近乎灭绝的材料制作而成的红木家具,价格是不便宜,但物有所值,并不奢侈。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