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消除管理中的讨好现象
详细内容

如何消除管理中的讨好现象

时间:2010-03-06     人气:889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     作者:
概述:    在管理中,在上级和下属之间有一种讨好现象。因为上级掌握着优势资源,下属想取得晋升、取得加薪,于是就出现一种非常普遍的下属刻意极力讨好上级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nbs......
    在管理中,在上级和下属之间有一种讨好现象。因为上级掌握着优势资源,下属想取得晋升、取得加薪,于是就出现一种非常普遍的下属刻意极力讨好上级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不是超越,而是伪装。我国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个著名的左右铭:“无欲则刚,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是说一个人只有消除欲望才能变得坚强。做营销的也知道,对客户要投其所好。臭名昭著的厦门远华案中的主犯赖昌星也有个行贿的观点:不怕你清廉,就怕你没爱好。他对官员拉拢腐蚀时,采用的就是你爱财就给钱,好色就给你美女,喜欢权就帮你升迁,喜欢车就送你名车,喜欢房就送你豪宅。有一个海关关长叫关前线,什么都不喜欢,只是附庸风雅,爱好书法。他竟然花钱组织书法界名人给其开作品研讨会,并送上古代书法大家的真迹。所以,一大批官员被拉下水,包括上至公安部副部长以及福建、厦门的地方要员。这可见爱好就是一个人的弱点,欲望就是一个人的软肋。但是,作为一个职业人士,要想追求卓越,真正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脱颖而出,就必须要超越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变的坚强,变得完美。可是,很多人自以为自己很聪明,老是想在职场上走捷径。又由于要超越自己,就要压制自己的欲望,而压制自己却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他们就处处伪装自己,刻意包装自己,让上级觉得他很听话,很乖巧,是遵守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的典范。而在私下,他们的真面孔却暴露无疑。

    二、不是做事,而是作秀。作秀,就是表演,表演给同事、上司看,特别是在上司面前。管理大师余世维曾讲过,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在不停的行动,一种在不停的辩解。辩解什么呢?辩解这不是他的错,那不是他的错。这类人做什么事总是找理由,找借口,不愿脚踏实地。同时,他们往往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别人做事评头论足。于是,经常出现在一个组织里做事的倒霉,不做事的升迁。因为做事才容易犯错,不做事永远不会犯错。

    他们不做事并不代表他们什么都不干。他们在私下虽是袖手旁观,对做事的人指手画脚,但在领导、上级面前却非常卖力,拼命的表演,这叫作秀。

    为什么这样呢?很简单,因为他们比别人精明。脚踏实地的去做事,出汗出力不一定有人,特别是上司看的到,而又比较辛苦。因为只有上司看到了,他才容易得到上司的赏识、栽培、提拔和重用。所以,就出现做事时被动浮躁,敷衍应付。

    于是,他们做事的目的就变成了讨好上司,做事是做给上司看的作秀,是给老板打工。他们从未在心底里认为是给自己做事,为自我提升而工作,是给自己打工。

    我最早发现这一点是从我做老师时,担任班主任发现的。当时,我带的一个学生很爱学习,成绩也不错,又很听话。我就让她做了班长。她经常说,我对她不错,给她很多照顾。我基本上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我有一次私下竟听到她和别人一起骂我。我后来找她一问,她竟然说,别人都在骂我,她和她们在一起,不骂我就显得她不融入集体。搞得我哭笑不得。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我有一个伯母,她有五个儿媳。她的儿媳在她面前都争着孝顺。然而,在私下,她们五个凑到一块,却象开批斗大会,申诉大会,交流到激动之处,不时出现谩骂我伯母的声音。让我觉得十分荒唐可笑。

    后来,我做了管理,不只一次发现我的下属瞒天过海,巧妙掩饰和伪装。而我又总是关注细节,因此总是看出他们的破绽。还有一次,我的一个部门经理给我讲,她的几个属下在和她一起吃饭时说,遇到她那样的好领导,她们要跟她干一辈子怎样怎样。我当时就笑了。我当然不怀疑有些人是有诚意的。但是,如果她们都那样讲,那就有了问题了。因为你在管理当中,在分配工作当中不可能完全公平,绝对公正,让每个人都满意。当时我对她分享我这个“下属讨好现象”。她不以为然,因为她自信自己很努力,很敬业,对她们也爱护有加。她认为,她们没有理由不拥护她,不爱戴她。后来,随着公司业务开展,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问题一天一天地就暴露了,甚至她有的下属离职时对她毫不客气,一点情面都没有。她才知道自己错了,后来我给她分析,管理下属,不能动情。当然,这个动情指的是友情,而不是爱情。因为双方相处时,谁先动情,融洽时最能享受幸福,分别时也最能体验痛苦。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怎样在管理当中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呢?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不听你说什么,我只看你做什么;我不太关注过程,重在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感情是在沟通过程中产生的。你一旦听他讲,讲久了,假的也能让你认为是真的,也就是说容易混淆视听。所以,你只要看行动,不要听他辩解。因为只有这样,什么理由,什么借口,他都无法应付你。同时,我们做管理,过程一定要关注。因为,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你不在过程中监督,等酿成大祸,他拍拍屁股走人,辞职不干,背黑锅的就是你。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过程,不要掉以轻心。搞管理就是如履薄冰。

    对于做下属的,要想真正追求卓越,就要真正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爱好、欲望,让自己坚强起来,坚到无懈可击;让自己完美起来,美到无可挑剔。也就是说,让自己的工作做得全面细致,没有什么纰漏,什么漏洞,什么失错可让人人批评、指责、挑剔。同时,要一步一个脚印,真正伏下身子,脚踏实地去做事。因为,所有泡沫,无论当时多么绚丽,总有破灭的那一刻。所以,只有超越自己,你的职业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升,只有用心做了,你的业务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增长。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卓越的职业人士,就要真正树立为自己工作,为自己打工的思想,也只有这样,你的素质才能得到提升,你的能力才能得到成长,你的空间和舞台才能得到延伸……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虽然你做对了每件事情,但是方案却不被采纳,你有很好的构思,很周全的考虑,也在合适的时间做了这些事情,但是结果仍然可能是不采纳。

        原因可能有很多:公司没有预算来支持,员工没有足够的技能来实现你的构思,主管不接受这样的建议这样的改变,或者是你的构思对高层有威胁感。但是不管原因怎样,你都要处理这个不被采纳的方案。

        或许有时候公司会发现放弃你的构思是错误的,他们会回头来重新拾起你的方案,去完善去实现它。但是不要对此抱太大期望,因为这样的几率很小很小。

        而更多时候你要面对的要做的是下面的决定:

        放弃它。对,就是把方案丢掉然后忘记它。当然,你会有不被企业认同的失落感,但是你需要把方案结束。这样的处理方式主要是用于你的方案不是很重要的时候——比如:公司在那里聚餐或者团队服装的颜色等等。

        声明方案。就是对他们声明如果将来出了什么差错,是因为他们没听从你的建议,是他们的失误。但是做这个决定要谨慎,需要仔细考虑出差错的可能性,以及出差错后可能引起的冲突。

        例如:假如你有个建议可以帮助公司节省5万开支,但是高层没有听取你的建议。而你认为如果公司损失了这5万会让其他员工觉得你失职,从而伤害你的工作上的名誉。那么,你决定把你的建议公开声明:公司不支持你的建议是错误的。好了,不久以后,假如公司没有损失这笔钱,那么你就像个白痴瞎判断,但是如果和你预料的一样——公司确实损失了5万,那么你的工作能力将得到认可。而高层也将因为没有吸取建议而遭受创伤。中国国际模具网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最后的处理方式:

        对企业做一个主要分析。大家都知道,现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但是是否留在公司要有个底线。如果你的企业对你的建议无视,那么你就需要考虑这里是不是个发展职业的好地方。如果现在不采纳的是关于公司服装颜色建议的,我不建议你收拾桌面走人。但是如果他们不采纳你关于如何避免损失5万的建议,或许是时间做个自我反思了。

        其实这个对公司也一样,如果你一直对别人的建议说不的话,问问自己为什么。如果员工因此而辞职的话也不要惊讶,因为你一直不采纳不认可别人。

        一个不字包括了建议、决定和人际关系。而你可以以领导的思维来正确的掌握如何处理拒绝。
    阅读全文
  • “买点”即独特的购买主张,其核心是消费者的需求。以满足消费者潜在或者未被满足的需求为目标,以前瞻性和创新带领企业和品牌进入“蓝海”。本文介绍如何发掘“买点”,展现全新营销思考方式。 

        “买点”即独特的购买主张,其核心是消费者的需求。与卖点的提炼以企业和产品功能利益为基础不同,买点的提炼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的,围绕的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利益和品牌附加利益的需求而展开,因而买点的提炼与卖点的提炼在方法和原则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1、买点的发掘原则  

        先有买点,再有产品(或服务) 

        卖点是基于现有产品而进行的一种功能表述的挖掘,即有利益说利益,没有利益找说法,说法不够生造概念,其目的是在已有产品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品功能利益或描述方法的挖掘以吸引潜在消费者。卖点的基本特征是先有产品再去找卖点。而与卖点截然不同的是,买点是通过发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以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基础,指导和规划企业产品开发、广告策划、开拓市场、媒体传播。可以说,买点是企业市场运作的基石,是所谓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企业所有的市场行为都围绕着买点而展开,企业所作的一切都是买点的深化和广化。简言之,是先有买点,再有产品,再有产品和品牌的市场。 

        买点是动态的,买点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消费者的需求是存在着层次的,会随着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提升和变化,所以作为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的买点,自然需要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买点的变化,从品牌构成元素的角度来分析,会导致品牌实物价值和附加价值比重的改变,而品牌食物价值和附加价值的改变,带来的则是品牌层次的变化(即品牌发育),品牌也会随着消费者消费层次的提高而相应的从最底层的功能性品牌向最高层次的精神性品牌发育。如现在在市场上很火热的王老吉凉茶,其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满足了消费者对降火的需求,因而王老吉上市的初始阶段,其买点就是降火。但是随着降火概念的普及,竞争品牌的不断增多,市场上具有替代功能的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凉茶的需求就会发生改变,会从单纯的功能需求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转变,单纯的实物功能因为众多替代品的出现,已经无法牢系王老吉和消费者之间的亲密关系,此时王老吉凉茶就需要对买点进行及时的调整,从单纯的功能诉求向情感诉求进行转变。假如王老吉凉茶在现阶段不及时对品牌买点进行调整,其目前领先的市场优势会逐渐丧事,品牌也会迅速发生老化。 

        所以,消费者的需求、买点以及以买点为基础的品牌都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的。买点的发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个静止的动作。  

        点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单纯的功能利益描述。一个完整的买点包括品牌的实物功能规划、品牌的附加价值规划、品牌的市场推广营销策略及品牌的广告传播等等。 

        买点以满足消费者潜在或者未被满足的需求为目标,而不拘泥于现有市场和需求的竞争,以前瞻性和创新带领企业和品牌进入“蓝海”。同时,消费者的需求具有隐蔽性,需要引导和激发。
    [NextPage]
        2、买点的发掘方法  

        买点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的,因此买点的发掘也与消费者的需求紧密联系。众所周知,消费者的需求是存在层次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消费者需求的提升,因此发掘买点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根据消费者当前的消费需求特征预测和引导消费者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虽然作为买点基础的需求的具体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形形色色,但万变不离其宗,通过分析整理,我们可以将买点发掘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未被细分的消费人群,如中国移动通过细分移动电话的消费人群,发掘出了针对年轻一族和低收入人群通信消费的买点,成功的推出了动感地带和神州行品牌。相对而言,中国联通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就比较弱。 

        未被细分的产品品类。如苹果的ipod,在当时闪存mp3独霸市场的环境下,苹果公司另辟蹊径,根据消费者期望拥有更大容量音乐播放器和更酷更时尚音乐体验的潜在需求,成功的发掘出硬盘式MP3的买点,成功推出iPod系列大容量MP3音乐播放器和iTunes播放下载软件。其超大容量的实物功能定位和更酷,更时尚的品牌形象定位让ipod在短时间内便风靡全球,独领风骚。又如苹果公司在各大笔记本品牌纷纷往更小化方向发展的时候,根据其潜在消费者在设计和做图时期望更大屏幕的需求,推出了屏幕达17英寸的超大尺寸笔记本。  

        未被满足的品牌实物功能需求或更高层次的品牌心理需求。如前所诉,消费者的需求是存在层次的,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消费者的需求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如闪存式MP3播放器,其最初以体积小,方便携带,使用成本低的特点淘汰了CD机,但当闪存式MP3播放器被普及的时候,消费者又产生了期望拥有更大容量MP3播放器,能够随身携带更多歌曲的需求,并期望能够得到比现有品牌更酷,更时尚的音乐体验,于是ipod应运而生。再如汽车,其最初是因为方便、快捷等特点满足消费者出行需要这一买点而取代马车的,但当汽车的基本功能被普遍接受之后,消费者对其又产生了诸如更快、更豪华、更安全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并掺杂了诸如代表身份、地位、社会优越感等心理需求,于是奔驰、宝马、法拉利、劳斯莱斯、沃尔沃等品牌应运而生。再如好记星的成功,是因为其满足了学生对快速挺高英语成绩,家长对成为一个关心学生成长的爱心家长等的需求。  
        其他诸如时尚、健康、美丽、尊贵、爱心、豪华、精致、新潮、酷等等诸多元素也都可以提供给消费者更高层次的消费满足。因而也都是买点发掘的切入点。 

        …… 

        上述三点,是笔者通过经验总结而对买点发掘方法的一个大致划分,因为买点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的,而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千差万别还在时刻变化,再加上“买点”是一个全新的理论,相关资料极其稀少,因而单纯依靠上述三点来全面总结买点的挖掘方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向所有市场同仁展示“买点”这一全新的营销思考方式,激发大家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营销,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收获的目标。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