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家具商转战国内 服务大战背后消费者得利
详细内容

出口家具商转战国内 服务大战背后消费者得利

时间:2009-11-30     人气:830     来源:搜房网     作者:
概述: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作为消费者来说,价格实惠、款式新颖、服务到位才是购买的前提,竞争的压力使得更多的销售商开始注重吸引消费者。价格当然是头号“杀手”,在卖场时常有品牌推出特价商品,卧房四件套、书房三件套等产品开始越来越多地被打包销售,不仅省去了消费者搭配的烦恼,更在价格上体现了一定的优势。......

      近几年,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家具出口业受到了不小的打击。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我国对于家具出口退税率也一直沉浮不定,虽然自今年6月1日起,我国再次将家具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国际市场的环境也相对有所转变,但几年的动荡带给家具企业的影响还在,不少企业开始调转方向走向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品牌激增,竞争压力明显增大。对于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利好现象。

    ■国内外环境变化出口家具商转战国内

     据央视的一项调查显示,珠三角地区,以家具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中,亏损率达70%以上,20%的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只有不足10%的企业处于赢利状态。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新的突破,于是大量的出口型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以前根本看不上的国内市场。

     在各类家具展会上,以前只接待外宾的企业也开始向国内消费者推介自己的品牌。今年7月,广州家具博览会上中国家协秘书长张冰冰女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从今年参展的企业可以看出,单纯以出口为主营的企业正在发生着改变,以前这些企业在展会上的主要客户群体就是外宾,但今年这类单纯接待外宾的企业明显少了,更多的企业开始进军国内市场,这不仅是外环境发生变化给企业带来压力所致,也有国内市场的发展可能带来更多机遇的因素考虑。”

    ■审美差异要求转型企业调整思路才好占领市场

      一统家具西安区域经理刘洪伟说:“几年前,相对于中国家具市场而言,虽然相互之间也有竞争,但竞争大多没有实质上的内容,多是流于口头的形式。这几年随着国内市场的变化,大量家具出口企业转向国内市场,使原本平静的国内市场开始暗流涌动。加之国内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给家具企业提供了不少机遇。与此同时,国内实行商品房销售已经近二十年,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十年为一个家具更新期,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国内市场对家具的需求将会呈持续上升之势。”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虽然这是销售行业的硬道理,但对于家具企业而言,如何在市场中立足是许多企业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对于长期从事国内销售的家具企业而言,长久以来的稳定型市场经济,使这些企业大部分缺乏竞争意识,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销售渠道的培养、终端服务的完善,才能最终吸引消费者消费,这也是企业必须做好的内功。

     而对于长期从事出口的企业而言,长久的OEM使其缺少对国内市场的判断和认知。长期从事家具出口的业内人士冯广辉称,“出口型企业要想做好顺利的转型也不容易,首先产品结构和款式的调整就非常重要,欧美、东南亚等外销的主要地,消费习惯和审美与国内有着很大的差别,只有做好产品的调整,才可能占领市场。”

      ■从价格到服务大战背后消费者得利

      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作为消费者来说,价格实惠、款式新颖、服务到位才是购买的前提,竞争的压力使得更多的销售商开始注重吸引消费者。价格当然是头号“杀手”,在卖场时常有品牌推出特价商品,卧房四件套、书房三件套等产品开始越来越多地被打包销售,不仅省去了消费者搭配的烦恼,更在价格上体现了一定的优势。同时,为了吸引消费者,很多价格上并不占优势的企业也开始从其他方面开发新项目,以吸引消费者。

      以前在商场里,往往很多家具品牌都贴有“非买勿试”、“非买勿坐”等字样的标签,但现在,这些字条正在被“如果您累了请坐下来歇歇”此类的温馨语词所代替,体验式消费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消费者。除此之外,终身免费维修、免费清洁、免费更换座套等服务也在吸引着消费者。南洋迪克、活缇柚木、金金博士、顾家工艺、红木雅居阁等品牌负责人也纷纷表示,只有产品做好了,服务到位了,才有可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除了价格之外,服务大战也已经成为各商家最看重的营销手段之一。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26日,南昌市各大建材、家居市场,发现在物价上涨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建材家居用品价格都上涨了,年后建材家具价格上涨已经可以预期,打算装修的市民该如何抵御价格压力?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年前应作好装修的整体规划,趁着年底之际购买家装材料,是明智之选。

        平均涨幅超10%

        “我这几天几乎走遍了南昌的建材市场,发现涂料、油漆等的价格比年初均上涨了10%以上,商家的折扣力度也明显减小。”

        部分建材市场时,许多知名木地板、瓷砖品牌商也明确表示,今年以来,产品平均涨幅约10%。“我们已经收到了总部提价的通知,订货已经开始提价,预计从明年1月开始执行。”

        运费上涨是主因

        年后是否还会涨呢?26日,位于南昌市南京东路一家装公司的设计师周先生告诉笔者,事实上,春节一向是装修材料涨价的节点,年前、年后两样价也是行业普遍规律。“一方面有大环境的因素,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运输费用、人工费用等各方面的价格上涨,才导致了建材家具的价格受到刺激,水涨船高。”因此,他认为年后维持涨势是必然。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家装价格都会上涨。一家卖场的销售经理告诉笔者,每个企业的利润率各有不同,成本的提高也不统一,比如洗面盆使用的水龙头、淋浴花洒等,产品本身利润丰厚,所以它们受能源、生产原材料的影响不大,企业可以内部消化;而其他本身利润较薄的产品,如瓷砖、板材等,受影响较大,涨价不可避免。

        装修要跑赢CPI

        那怎样才能在装修时省下更多的钱呢?业内人士表示,建议即将装修的业主多关注建材卖场促销信息和家具建材动态,在适当的时机下手。同时,春节前要做好装修的整体规划,包括设计、资金和材料等,年前尽量预订好地板、洁具、橱柜等装修主材。

     

    阅读全文
  •       种种迹象显示,这场延续了两年之久的经济危机,似乎行将结束:

      国外各展会形势看好,订单开始增加,甚至中国部分厂家还出现了“招工难”。看上去,2010年,春天离我们已经不远了。这对于中国的家居行业来说,是不一样的春天吗?

      如果说本次的经济危机是中国家居行业首遇寒冬,那么,这个寒冬之前的那个春天,应当始于2000年左右。从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到90年代的寒冬和暗涌,步入21世纪的中国为家居行业提供了一个温暖而又宽松的成长空间。同时,国外品牌的订单带来了技术经验的引进,中国产品开始向全球配送,一时间“Madein China”出现在世界各地,中国俨然成为了世界工厂。而WTO对中国敞开大门更让出口驱动下的家居行业看到了占领全球市场的希望。

      那是一个春天,一个过于美好的春天。

      过于美好,就意味着我们让它蒙蔽了眼睛。我们不能忽视,从2007年12月经济危机正式爆发以来,中国的家居企业数以千计的死去,市场上“饿殍”遍地。而幸存者们开始意识到,在无可匹敌的高速增长下,我们是多么的脆弱。我们有世界最多的制造工厂,也有被全世界所诟病的产品质量。“Made in China”成为了低价又低质的代名词。我们没有品牌,不被信任。

      近十年来,中国家居业集体无意识地陷入了一种甜蜜的束缚中。行业整体看上去充满活力,但缺乏稳固的根底。我们逐渐固执、僵化,连生产活动都如出一辙毫无创意,就像简单的复制与粘贴。

      就算没有这场经济危机,我们能就这么存活下去吗?

      每次听说国外某地打出“为了您的健康,本店不出售中国货”,每次听说某国外大型展会创意设计区禁止中国人进入,我们都愤慨,激动。我们有时也扪心自问,然后暗下决心要改变。

      改变确实太难了,连奥巴马很大意义上也是拿这个词卖概念,家居企业要改变,又谈何容易呢?只是,改变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是的,经济危机过去了,下一个春天要来了,但是这个春天注定和上一次是不一样的。

      曾经,西方世界为中国出口产品大量买单;如今,中国是全球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曾经,中国劳动力市场誉满全球,成为品牌OEM的不二选择;如今,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都成为越来越有力的竞争对手。

      曾经,美国消费者每年为美国GDP增长贡献达总值的三分之二,每年进口中国家具数以百亿计;如今,美国政府明确表示也要尝试出口型经济,不再为亚洲国家产品买单。

      在这前有狼后有虎的困境中,中国家居业若是不另辟蹊径,恐怕难以应付下一个冬天。这个“蹊径”,可以是一个品牌的建立,一种技术的革新,一场销售模式的转变。互联网应用正在迅速发展,已经证明了它在零售和广告宣传方面的革命性作用,我们是不是应该开发它更多的功能呢?

      美国的《今日家具》每年都会召开一次总裁研讨会(Leadership Conference),今年的题目是“Thriving in A Survivors’ World”。在上半年的报道中,我将其译作“崛起于幸存者的世界”,而在近日的报道中,我修改为“在幸存者的世界繁荣发展”。当然前者听上去更顺口,但是我觉得,“崛起”这个词,还是留与中国家居业更为匹配。美国的诸位,更多的是继续“繁荣发展”罢了。

      听闻本次年会新增了一场名为“(卖)到中国去”(Selling into China)的小组讨论。又有谁知道:下一个冬天,是不是美国家居业在担心中国消费者不再为其买单呢?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