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员工忠诚度从何而来?
详细内容

员工忠诚度从何而来?

时间:2009-11-25     人气:1250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站     作者:
概述:企业良性发展,离不开优秀团队;优秀团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员工对企业、对团队、对团队领导人的忠诚度。问题是:企业和团队领导人想要得到员工的忠诚度并不容易。......
     企业良性发展,离不开优秀团队;优秀团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员工对企业、对团队、对团队领导人的忠诚度。  问题是:企业和团队领导人想要得到员工的忠诚度并不容易。
  有些企业和团队领导人认为:高薪可以“养廉”,高薪可以提升员工忠诚度。但是,员工的金钱欲望是无穷的;而且,每个企业的经营成本都是受控的,无法满足每个员工的“物质需求”。
  有些企业和团队领导人认为:情感沟通交流非常重要,中国人“讲感情”,可以通过私人感情来提升员工忠诚度。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开放,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熟人或者朋友可以为了感情帮助你一次两次,但是绝对不会饿死在你这棵树上。单纯的情感沟通解决不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及日益高涨的生活需求,套用一句经典俗话:“这个社会,钱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有些企业和团队领导人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如果这种观念是正确的,那么全世界一夜之间就可以变成“乌托邦式”的大同社会了;所谓的培训师就可以替代一切的销售人员、管理人员了!当然这肯定是不切实际的。
  ……
  笔者通过多年来的亲身实践及钻研,对员工忠诚度从何而来有以下心得,供各位同仁参考和斧正:
  首先,员工忠诚度与高薪收入相挂钩。这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高额薪水作为支撑,那么员工忠诚度就是一句空话,一个幻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没有绝对的朋友,也没有绝对的敌人,只有绝对的利益”,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一个企业,一个团队,如果不能保障优秀员工、骨干员工享有行业、或者当地较高工资收入,那么这些员工对企业、对领导的忠诚度将会大大下降,因为员工要养家糊口、积累资金以便后面更好的发展、生活。
  当然,员工的高薪收入并不是毫无理由、随意发放的;企业和团队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鼓励和刺激员工创造更大价值,保障员工获得更高回报。只要企业和领导能够做到:员工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那么员工就会拼命干活、做好业绩,在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日益提升自己对企业和对领导的忠诚度。
  其次,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对提升员工忠诚度有很大的裨益。这是第一条“高薪收入”的有效补充。
  如果企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给予员工现阶段和不久的将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适合的发展平台,那么员工对该企业的忠诚度会大大提升,他会更加卖力的干活,因为他相信他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他的付出在不远的未来将获得更大的回报。“如果没有钱,或者钱不多,那么就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员工同样会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
  同时,企业内部良好的工作氛围、融洽而有竞争力的团队文化,也对员工忠诚度有很大帮助。这是相辅相成的。
  再次,充分有效的沟通对提升员工忠诚度有一定帮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感沟通”。
  这种“情感沟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和团队领导人经常和自己的骨干员工、基层员工沟通、交流,给予员工关心、指导,增强员工对团队、对领导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客观上也是提升了员工的忠诚度。二是企业和团队内部形成有效充分有效的沟通机制,上层领导认真聆听员工声音、亲身接触一线员工,对员工反馈上来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回复、解决、采纳等,真正打造一支强力团队,使每个员工都以加入该团队为荣。这是所谓的“团队文化”,类似“军队文化”。
  最后一点,提升员工忠诚度,离不开团队领导人的个人魅力。无论古今中外,所有的团队文化都离不开团队负责人的个人魅力和精神领袖影响。
  团队领导人的作用和影响力极其之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团队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就决定了员工忠诚度。“上行下效”,员工是以领导人来作为标杆和榜样的。
  再优秀的企业,如果团队领导人不行,那么员工忠诚度是可想而知,糟糕透顶的;反正,一个平凡的企业,如果团队领导人优秀乃至卓越,那么他同样可以打造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员工忠诚度也是非常高的(当然,这个高忠诚度是针对团队领导人的)。
  所以说,选好带头人,至关重要!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作为一个产品,能够让客户记住,这是营销的第一步;能够打动顾客,算是成功了一半;能在打动客户的同时,也让客户参与产品的营销,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了;能让客户参与并终身铭记献身,似乎有点悬。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的客户终生以身相许。

          三流产品找顾客,二流产品顾客找你,一流产品顾客恋上你。如何让顾客恋上你,终生以身相许呢?笔者最近深入调查了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企业,终于寻得其中奥妙。

          首先,产品质量是根本,文化是根本。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一旦产品质量达不到顾客的需求,一切都是枉然。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算得是合格呢?在这方面,欧洲人是我们的榜样。瑞士军刀,相信很多人不仅听说过,并且还用过。质量是瑞士军刀的一个亮点,文化是它的一个闪光点。瑞士军刀不仅材质好,而且在工艺上特别注意精工细作。据说,瑞士军刀中有一款“瑞士冠军”,由64个独立零件构成,需要经历450多道工序。欧洲人的“工匠精神”可见一斑。

           仅仅有此工艺,算得上是精品了,但是还得依靠文化来传播。当一种产品被赋予文化的内涵之后,产品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质的飞跃。除了瑞士军刀,类似的zipoo打火机,防弹打火机、黑暗海域中的飞行员、洗衣机槽内的打火机,传奇故事让zipoo打火机流传至今。在中国,类似的产品有非常小器牌的指甲钳,据说,非常小器公司每一款产品都有一个故事。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 展出非常小器指甲钳之后,小小的指甲钳受到了朱镕基总理的赞赏,非常小器公司就以此为切入点,打造了一款总理套装。时至今日,非常小器的每款产品都代表的不同的文化内涵,年销售额2亿以上。

           其次,具备了欧洲人的“工匠精神”,这只是成功了一半,企业还需要打造可供全体工作人员参与的营销系统。全员营销的理念,相信很多企业都有,但是真正能运用自如的企业并不多。根据笔者的观察发现,如今,全员营销靠的不仅仅是文化,还有系统。

          有企业文化的公司,能长期坚持并发展本身已难能可贵,知道利用企业文化进行隐形营销,恐怕已是凤毛麟角。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缺少企业文化的企业是不完整的企业,但是能真正读懂企业文化的老板并不多。甚至有些企业的老板为了省事儿,居然把企业内刊外包,甚至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殊不知,这样不仅劳民伤财,还伤害了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内刊办的好不好,并不代表企业文化做的好不好。企业文化并不是写在墙上和纸上。一般而言,在私营企业,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在股份制企业,企业文化是股东的文化。而企业内刊只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如何利用企业内刊进行隐形营销才是企业内刊的关键。这也是文化营销的一部分。所以,做内刊,一定要做营销,否则还不如不做。

           其二是打造全员参与的系统。对国外的企业,特别是对美洲的企业有过研究的人就会知道,美国的品牌之所以能在全球占领很高的份额,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善于打造自己的系统。麦当劳靠的就是系统,肯德基靠的是系统,迪斯尼靠的是系统,沃尔玛靠的也是系统。美国人爱打造系统,所以很容易迅速长大,但是他的东西不一定是精品。他们注重创建品牌,打造系统,借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工厂,换取高额回报。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诸如玫琳凯、安利之类的护肤品。玫琳凯的创始人——玫琳凯•艾施女士,她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企业家之一。她的伟大并在于玫琳凯的产品有质量有多好,当然不可否认,是有效果的,要不然早就夭折了。但是真正质量有多好,相信接触并使用过的人都知道。玫琳凯的成功就在于系统。从1963年诞生到今天,它的销售额已突破36亿美元,在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50多万美容顾问。金融危机下的2008年,玫琳凯的销售额在中国“逆市”增长了50%。这就是系统的威力。

           其实,目前在中国,已经很多企业开始尝试打造自己的系统,特别是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珠江西岸的一些企业。他们已经着手研究美国的系统和欧洲的工业精神。格力空调的董事长董明珠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很多企业急功近利,目光比较短浅,简单用价格战,或者是跟渠道之间做一个交易,而来实现自己的利润。真正负责任的企业,不是看到短期的利益,而是扎扎实实做好企业自己的产品,我们坚持要有自己的吃亏精神,也就是工业精神。除了这种工业精神,也有企业开始着手系统的打造。广东圣雅伦学院的院长梁伯强就是优先着手此事的人。据说,他在7年前就积极打造这种系统,但是苦于一直找不到能读懂他想法的人。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去年11月,他通过一个朋友认识一个电子专业毕业,但是又悉心研究软件的四川小伙子,通过两个小时的沟通,梁伯强发现,眼前这个小伙子领悟能力特好,他说的每一个思路,小伙子很快就领悟了。就这样,打造全员营销的系统开始动工了。时至今日,这个系统不仅包含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还有销售系统,随时随地在网上了解客户信息,随时随地了解全国任何一家店的销售情况和每个店的详细库存。就这样,这个小伙子在圣雅伦学院找到了自己创业的平台。目前,广东非常小器公司已经启用了这个系统,不仅效率高了很多,也节约了不少成本,由此,珠三角、长三角的很多企业听说之后,也纷纷来租用这套软件,他们说:“这套软件完全是一套全新的网络连锁加盟销售模式,与目前网上单店的销售模式有着截然不同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这套软件能开出N个账户,所有的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个系统来分钱,从而实现全员营销。

         全员营销的口号已经吹了很多年,但是全员营销的的梦也做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要让全员营销的理念深入人心,系统是关键。

    阅读全文
  •       我们之所以抱怨,就在于我们认为抱怨能为我们带来某些好处,比如他人的同情、认可或者可怜的优越感等,然而就像哲人说的那样,“抱怨是无能的表现”,抱怨非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相反还会为我们带来一连串的负面影响。到头来,抱怨者反倒成了抱怨最大的受害者。所以,及早放弃抱怨吧,否则痛苦的阴影将永远困扰着你。

      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如果说不出别人的好话,不如什么都别说。”很明显,先哲们是在告诫世人为人处世时要学会尊重和赞美,至少也应做到慎言慎行。可惜的是,这句话没有引起世人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崇尚言论自由的当今社会,几乎所有的机构、大小组织,到处都是吹毛求疵、流言蜚语和永不止息的抱怨。

      工作不好,抱怨;上司不好,抱怨;下属不好,抱怨;经济不景气,抱怨;生活环境不好,抱怨……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抱怨,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无不处在人们抱怨的唇枪舌剑之下。然而事实却是,抱怨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信试问,天下虽大,谁又能靠抱怨成为成功人士?

      相反,抱怨反而会把问题带向更加复杂的一面,给我们带来诸多严重影响。

      首先,抱怨会破坏我们原本积极的潜意识。曾经抱怨过的朋友都知道,只要我们的头脑中一有抱怨的意识,我们立即就会停下或者放慢手中的工作,为自己鸣不平、拉选票,甚至不顾一切得找到对方讨个公道。如果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不是大骂世事不公,就是哀叹老天无眼。久而久之,不仅直接影响工作和生活,还会影响心情和心态。而真正的勇者,他们从不抱怨,他们总是能冷静地看待世界,审视自己,最终成就自己。

      今年刚满30岁的苏珊是美国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创办人。小时候,她和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奶奶开了一个小杂货店,为人慈祥又和气,邻居们都喜欢和她聊天。每当那些喜欢抱怨、爱发牢骚的邻居到商店买东西时,奶奶总是会把苏珊拉到身边,让她看自己和邻居说话。

      有一次,邻居爱普生前来买香烟。奶奶问他:“今天怎么样啊,爱普生老兄?”

      爱普生长叹一声说道:“唉,今天不怎么样啊,哈德森大姐。你看看,这天气这么热,气死人了。这种鬼天气,真要命啊!”

      奶奶一边给他拿香烟,一边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嗯,嗯……”一直抱怨了十多分钟,爱普生才离开了小店。

      又有一次,邻居汤姆一进店门就向奶奶抱怨道:“哈德森大姐,真是气死我了!我再也不想干犁地这活儿了!尘土飞扬不说,驴子还不听使唤。我真是干够了!你看看我的腿、脚,还有手、眼睛、鼻子,到处都是尘土,我真是干够了!”

      奶奶仍然是那副老样子,一边给他拿东西,一边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嗯,嗯……”

      等汤姆发完了牢骚离开小店,奶奶把苏珊拉到身前,问她:“孩子,你听到这些喜欢抱怨的人说的话了吗?”苏珊点点头。奶奶接着说:“孩子,在每个夜晚都会有一些人——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酣然入睡但是再也不会醒来。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睡觉时不会感到暖和的被窝已变成冰冷的灵柩,身上的羊毛毯已变成裹尸布,他们再也不能为天气热或驴子不听话而唠叨一分钟。孩子,你要记住: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那你就设法去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改变你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但你一定不要去抱怨什么。”

      长大后,苏珊牢记着奶奶的话,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她也从未抱怨过什么,最终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成了业界有名的女强人。

      其实,我们与文中的爱普生和汤姆何其相似,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一件小事、一句无关紧要的话,甚至于天气不好,都能让我们陷入长时间的烦恼,沉浸于懊恼和悲伤中不能自拔。然而天气绝对不会因为你抱怨而转凉,驴子也不会因为你发牢骚而变得听话些。尤其是当你面对的是一个不会体谅别人、不会自省的人,情况会更加糟糕。但你一定要清楚,烦恼、抱怨、愤怒都没有用。即使你抱怨连天,它也不会为你失眠。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改变。

      其次,抱怨会破坏人际关系。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消极、负面的人,更没有人愿意忍受你的牢骚和坏脾气。不满的情绪,必然会破坏内心的平静,进而影响工作和整个团队,接下来势必会带来更多的被抱怨和相互抱怨,甚至成为致祸的根源。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往今来,因为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导致身败名裂甚至为此丢掉性命的人数不胜数。当今社会我们虽然不可能因为抱怨几声就掉了脑袋,但是因为抱怨丢掉工作、丢掉人脉甚至招致无妄之灾的例子却比比皆是。与其如此,我们又何必非得抱怨呢?毕竟,抱怨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一种最最拙劣的手段。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