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具出问题 票据不对头
详细内容

家具出问题 票据不对头

时间:2009-11-11     人气:1015     来源:上海广播电视台     作者:
概述:  家住共和新路4555弄的张先生来电反映,9月中旬,他在东明家具广场定购了一些桌椅。但家具送来时,款式和材质都与样品不符。   张先生购买的家具,有六张凳子、4把椅子,以及一张桌子和一个圆台面。10月16日家具送来后,他就发觉材质和款式......

  家住共和新路4555弄的张先生来电反映,9月中旬,他在东明家具广场定购了一些桌椅。但家具送来时,款式和材质都与样品不符。

  张先生购买的家具,有六张凳子、4把椅子,以及一张桌子和一个圆台面。10月16日家具送来后,他就发觉材质和款式,都与当时的样品不符。张先生说,他定购的家具是实木指结板,而送来的家具都是复合板。另外,凳椅和桌子的款式也不对。椅子的靠背应有7根木档,而送来的只有五根木档。他当时想拒付货款,但送货员却说,有问题可以找商场,所以就付了钱。谁知,他到商场反映后,才得知这名营业员早已离职。所开的提货单,也不是出自商场。

  (张先生:他们说 这个人在9月15日就不在商场里面(做营业员)了,他在9月19日还在接待我)

  记者来到商场了解情况,商场方面解释说,张先生购买的家具,不仅提货单不是商场的,生产厂家也没有进驻过他们商场。这种情况,给商场维护消费者权益带来了困难,消费者本人对此也有责任。不过商场方面表示,一旦查证原来的营业员利用商场店铺私自开票的事实,他们也要对消费者作出补偿。

  这起消费纠纷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一定要让营业员开具本商场的票证。做到有凭有据,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商场也要加强管理,尽可能避免场所被外人利用。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收藏古典家具十余年,自己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古典家具也和人一样,也有其“养生之道”。只有精心保养,我们才能让它历经岁月沧桑而风采依旧。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家具都是由榫头连接而非铁钉,木头会随温度和气候的变化而膨胀收缩。所以,它的摆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古典家具应该摆放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但周围环境的湿度也不可过大。否则,会损害其材质,造成木材龟裂或酥脆易折。特别是红木,它不如紫檀、黄花梨木性稳定,气候的变化对它影响很大。不管收藏什么材质的古典家具,室温最好控制在20至30摄氏度,湿度在40%到50%之间较为适宜。

        有人说,古典家具是“擦”出来的。须知,湿布是古典家具的天敌,因为湿抹布中的水和灰沙混合后会形成颗粒状的物体,极有可能划伤家具的表面。对于古典家具上的灰尘,我们可先用质地细、软的毛刷将灰尘轻轻拂去,再用棉麻布料的干布缓缓擦拭。需要注意的是,清洁完家具表面的灰尘后才能给其上蜡,不然灰尘会导致蜡斑产生,进而产生划痕。对于古典家具,一般的喷蜡、水蜡都可以,但上蜡的次数不应过于频繁,一两周上一次即可。上蜡时遵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原则。

        收藏古典家具,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产生刮痕等情况。古典家具一旦出现了凹痕,我们可以先用湿布将受损处擦拭一下,过段时间再观察损伤处是否因吸收水分而稍微膨胀,如果没有什么变化,就可以在家具上垫上湿布,用熨斗低温熨,使凹进去的地方膨胀起来,然后用细砂纸磨平即可。如果古典家具被刮了,我们可以为其涂上一层鱼肝油,过个一两天以后再擦拭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是,藏友们在收藏保养古典家具的时候,应该把它当成一个有生命力的物体,只有这样,古典家具才会散发出其独有的“灵性”。

    阅读全文
  •   与生活在平原上的家庭不同,以前大多藏族同胞喜欢坐卧于地上,所以藏式家具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凳子、坐椅。西藏家具可以分为箱子、柜子和桌子三大类。

      藏柜是西藏古典家具中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民族家具之一。藏柜的整体结构大同小异,规格可根据盛放空间的大小和使用需要确定大小,其主要用于吃饭、写字,存放日常用品,有些在柜的主体上方叠放一个专门用于供奉佛像的佛柜。柜子用来存放酥油、奶酪,这也是藏柜看起来、摸上去总是油滋滋的原因,但据北京东路一家藏式家具店的老板介绍,酥油灯的油渍和烟灰刚好形成一种有效的保护层,如果你家里有藏柜,千万不要将这层宝贵的保护层洗磨掉。藏柜上的雕刻图案多采用花草、动物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等景象,反映了藏族同胞对大自然的热爱。

      藏桌是西藏家具中出现较早的,它的外形和结构各式各样。藏桌用于吃饭、喝茶、掷骰子等,有的被用于宗教礼仪和特定仪式中,有的桌子还可折叠,便于出去过林卡时携带。多数藏桌采用龙或其它怪异动物、树叶、竹子等为背景图案雕刻或彩绘而成。美而实用的藏桌,体现了西藏家具工匠们的民族雕刻、彩绘与装饰的特殊才艺。

      藏箱大概起源于17、18世纪,也是西藏古典家具中出现较早的家具,由于实用需求和家具文化的不断更新逐渐被藏柜所代替。藏箱的主要特点是涂饰艺术别具一格。有的藏箱彩绘是直接画在箱板上的;有的是在箱板上垫一层麻布,将油彩画在麻布上;有的还要在麻布上预涂一层油灰,使下道工序上油彩时不会脱落,整个家具涂饰工艺有点像画油画。

      据北京东路某藏式家具店老板介绍,其实,现代藏式家具的彩绘技艺是最能体现兼收并蓄特点的,也是最能体现汉藏团结的:从图案上看,传统藏式家具的图案多是宗教题材,现在,图案融入了不少山水、花鸟等内地人民喜好的图案,甚至,还有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比如青藏铁路建设的图案也开始出现在个别藏式家具中。

      查阅了《格萨尔王传》等史书,发现早在公元7世纪的吐蕃时期,兴建大、小昭寺期间,就已经有征调木匠进行寺庙家具制作的记载。藏式古典家具艺术主要的艺术流派有古印度艺术流派、中原传统艺术流派和西藏地方传统艺术流派三大派别。同时,《西藏艺术发展史》记载,西藏地方传统艺术流派深受克什米尔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吸取并借鉴了克什米尔艺术流派的特点。

      因历史条件限制和自然条件恶劣,藏式家具早期主要存在于宫殿、寺庙和贵族上层家中,普通家庭只有一些粗糙的简陋的家具。在藏族固定民居中,室内陈设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主要部分是主居室和经堂,其它部位则十分简陋,主居室是家庭集体生活的多功能房间,既是餐厅,又能是卧室,还是待人接客的厅堂,房间一般比其它房间大,家具陈设也多于其它房间。经堂供主人礼佛之用,布置装修庄严整洁,宽大华丽。据藏族老人次洛介绍,在许多藏族人家,家里的藏箱、藏柜少说也有几十年历史,八廓街许多老房子里的藏式家具的年龄就跟家里老人的年龄一样大。[NextPage]

      分类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把本民族高超的绘画艺术、精湛的雕刻才艺和极富民族特色的装饰手法应用于家具制造,创造了结构独特、造型精美、色彩斑斓、做工精细的优秀民族家具文化。

      由于西藏特定的地域分布规律的限制,森林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以及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湿润地区,高原内部缺少木材,由于交通运输困难,过去经济落后时,只有高层僧侣、贵族等上层人士才用得起精美的藏式家具。所以在藏族家庭中,如果有一套精美的藏桌、藏柜和藏箱,主人则引以为荣。藏式家具成为财富的象征,家具数代相传。传统精美的藏式家具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只是近20年间的事。

      材质

      西藏家具的材质一般多用核桃木、松木(如雪松)、林芝云杉和喜马拉雅红杉(又名西藏落叶松)等软木制作,也有些藏柜有简单的雕刻,选用稀有的高原硬木,但比较少见。因材质很好,藏式家具“衰老”的速度连许多藏族年轻人也嫌慢,他们迫不及待时,就会到诸如“欧派经典”这样的家具城买来豪华而舒适的现代家具。因此记者看到许多房屋较为宽敞的藏族同胞家庭,一般都有两个客厅,一个布置藏式家具,一个则为汉式风格客厅,或者一个客厅兼容两套不同风格的家具。

      装饰

      藏式家具在装饰手法上别具一格,丰富多彩,大体包括彩绘、珠宝镶嵌(松石、珊瑚石、猫眼石等)、雕刻、兽皮镶嵌等:其中与汉式家具区别最大、最具民族特色的装饰手法,当数兽皮镶嵌,即常用豹皮制成大小占箱柜正面1/3到1/5的方形皮块,镶嵌在深色的箱柜表面,质朴大方、狂野奔放。由于西藏丰富的宗教资源和悠久的历史,藏族同胞的生活都围绕着宗教展开,所有的藏式家具几乎都被绚丽的彩绘所覆盖,图案上忠实地记录着宗教故事和历史传说,使得这些家具在宁静的雪域中具有相当丰厚的故事性。

      藏式家具的绘画颜料分矿物质与植物两种。矿物质原料经采集后,需经过研磨或凿舂,又经水内沉淀,过滤,晒干为各色粉末颜料,使用时调以胶、水等。植物颜料有连黄等,都是草本植物在沸水中煎煮后,提炼而成;土红色颜料则是一种树皮在水中浸泡、搓揉、沉淀后制成。近年来,家具在制作时,较多地使用了内地的水粉颜料。金色颜料藏族同胞偏爱从印度进口的金粉,寺庙和贵族家具中也有直接用真金粉装饰家具、镶嵌宝石的,显得满室生辉、豪华至极。

      摆设及价格

      藏民族一般习惯不用床铺和椅凳。一般家庭都是靠窗沿墙摆着一圈卡垫,形成马蹄形的环绕形式,或沿两面墙摆成直角形,在拐角处或马蹄形中间安放一张藏桌,供家人或客人围坐喝茶吃饭。

      藏式家具的价格在市场上也不是统一的,低至三五百,高至上万,但一般的藏柜、藏桌都要两三千元,藏式家具的价格主要依据成色与新旧程度,一些极品藏柜甚至可以卖到 10 万元以上,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藏式家具虽然形式单调,品种不多,但它们那充满神秘色彩的绚丽纹饰和古朴造型,如今已成为小资的时尚精品。对于热衷者而言,藏式家具绝不仅仅是用品,而是浓墨重彩的文化符号。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