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家具业如何对抗非冠疫情?
详细内容

中国家具业如何对抗非冠疫情?

时间:2020-03-02     人气:793     来源:顺德家具网     作者:
概述:从2月13日开始,陆续有部分生产企业和流通商场恢复生产和营业,全行业的复工时间有望会在2月底3月初。在此之前,行业内部开始了一轮非常高效、及时的自救行动,下文将予以详细介绍。......

 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与新冠状病毒之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尤其是大西洋彼岸和中国有着密切贸易往来的美国。那么,这场病毒对中国家具业带来了哪些影响?行业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来看《今日家具》中文版团队对此的观察和总结。

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相比于2003年SARS病毒的爆发,此次疫情的影响将更为深远。家具业也将迎来一个艰难的时期。

不过,相比于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所遭受的不可恢复的损失,家居业或许并没有那么糟糕,因为家居消费的需求并不会消失而是延缓,因此行业的复苏希望更大。

从2月13日开始,陆续有部分生产企业和流通商场恢复生产和营业,全行业的复工时间有望会在2月底3月初。在此之前,行业内部开始了一轮非常高效、及时的自救行动,下文将予以详细介绍。此外,疫情对行业的积极影响也正在显现,甚至可能会成为行业转型的一大助力。

消费停滞、出口受损、展会延期,行业秩序短期受创

疫情对行业最直接影响的就是消费的停滞。由于家居门店被禁止营业,原本每年春节后的一轮家装消费小高峰消失。经销商们既要负担租金、员工工资,还有其他一些固定支出,现金流十分紧张。

“我们在广州市有6家门店,每个月的租金费用就高达上百万,还有员工的工资。如果情况再不改善,我们很快就会面临破产。”一位经销商对今日家具表示。同样的是,家居卖场无法开业,工厂无法开工,上游材料商没有生意,家居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而经营家居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更面临着缺少货源以及出口管制的困境。“我们的一个国外客户需要一个设备的配件,但我们在国内无法找到货源,工厂尚未开工。”一位家居出口从业者这样说道。

疫情的发展也让家居展会相继延期。目前为止,3月份的行业展会已经全部延期,整个行业的采购、招商、新品推出等节奏被打乱。

收疫情影响,家居业重要展会延期情况.jpg

短期来看,家居业所遭遇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由此会影响整个上半年的行业利润。目前中国政府正全力控制疫情,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行业的信心正在逐步回归。

行业积极自救,上下游协力共渡难关

经销商是家居行业的毛细血管,只有毛细血管顺畅了,整个行业的运行才能通畅起来。最近一段时间,整个行业掀起了一轮“自救”的浪潮,其中尤其关键的是厂家、卖场等各方力量对经销商的帮扶政策。

1、家居工厂:提供现金、降价或物流等支持

从2月1日开始,家居业近百家厂商相继发布对经销商的帮助政策。其中主要有几类:

(a.)为经销商承担部分门店导购的工资(最长达1个月)。例如,软体家居巨头喜临门、金牌橱柜、华生集团、康耐登家居,等等。

(b.)承担经销商物流费用。例如,顾家家居承诺为经销商承担全年干线物流费用,雅兰集团为经销商补贴全年干线物流费用等等。

(c.)产品出厂价格的折扣降价或补贴。如金可儿、金斯当、曲美家居、左右家私、红苹果等等。

2、家居卖场、软件服务商:提供免租、贷款等支持

门店租金是经销商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全国最大的家居流通企业红星美凯龙承诺为经销商免除一个月租金,并联手银行提供40亿元贷款。居然之家联手银行提供15亿元贷款,月星家居提供三个月租金减半,一个月免费工作午餐,为约3万余人购买保险。

软件服务商也积极行动起来。三维家为老客户免除90天软件服务费,老客户续费免180天天软件服务费。通过小程序“逛逛美家”,经销商们可以通过手机在10分钟以内快速建立“掌上商铺”,助力线上营销。

3、经销商:积极进行员工培训和在线销售

虽然家居店短期内无法开业,却阻挡不了经销商们的主动行动。目前,许多经销商们已经动员导购在家远程上班,一方面可以主动维护老客户、开发新客户,事实上有不少经销商在疫情期间依然获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另一方面,门店导购们利用这段时间积极进行学习和培训,做好各项准备。

总之,家居业各个环节已经史无前例的团结起来,共同对抗疫情。绝大部分家居人都相信:虽然行业的困难依旧存在,但只要能够度过最艰难的开年2个月,一切都会好起来。

塞翁失马:疫情下行业加速转型,新机会快速涌现

冠状病毒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市场机遇,以及企业自我修复和反思的机会。

首先,疫情的影响让全体家居企业对于现金流空前重视,也更加重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建设,以及组织的系统化能力。

顾家家居总裁李东来认为,“每个企业的不同风控意识、风控规则的健全以及风控能力高低将决定我们能否跳出这次危机,走的更远。无论是否跨过危机,但这次疫情肯定会对大部分企业的风控认识与管理有所警醒与提升。”

其次,这次疫情大大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在线化转型”。以往许多家居企业对于数字化营销、在线化销售还不太重视。在这次疫情的推动下,不少家居企业甚至经销商都开始尝试直播销售,尝试短视频如抖音、快手,导购的线上营销、在线培训等快速开展起来。

作为数字化营销服务商斯肯互动的创始人和总经理,李泳在几年前就看到了这一趋势。他认为,“数字化营销不仅仅是一种‘需求’,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从数字化体系建设到赋能每一个员工,是任何具有长远发展规划的企业接下来必定要启动的重要工程。”

甚至可以说,此次疫情将家居业的线上化转型直接向前推动了1~2年。

第三,疫情的爆发让人们更加关注家居生活,对舒适、便利性的家居产品需要更加强烈,对于家居环保尤其是灭菌等功能的产品更加看重。此外,智能家居、办公家居(居家办公)领域也将迎来更好的市场机会。

总之,疫情对中国家居业的影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尤其在家居业这两年正面临贸易战、环保压力、渠道碎片化的多重考验下,家居企业战胜这一困难需要极大的努力。但我们也看到了行业许多正能量的出现,已经在危机中蕴含的机会。

本文发布于今日家具,作者为高单单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俗话说“打败你的可能不是对手,颠覆你的可能不是同行”,在今年疫情影响下,这句话再次得到验证。

    新冠的爆发,对于中国整体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很多产业在疫情下都已面临生存难题。服务业、实体零售、旅游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更被视为此次疫情的“经济”重灾区。

    日前,IDC就发布了一组关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终端市场将迎来一系列变革的预测,对于今年中国终端市场的预估相当不乐观。而作为终端硬件中的“异类”,近两年火爆异常的智能音箱,能否在疫情中做到独善其身呢?

    战“疫”之下,智能音箱市场变数几何?

    IDC认为,受大环境影响,对于全国终端市场销量带去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中国终端市场第一季度整体销售量将下滑,预期超过30%-40%,不过后期将呈现U字型反弹。

    IDC判断,基于供应链、生产、物流受限、销售渠道发生较大改变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果疫情能够在三月初得到有效控制,全年终端市场将出现7-10%的下滑。

    如果这组预测成真,对于国内许多终端市场都会带去非常严重的冲击,如PC、平板类产品,近年来本就一直处于下行,今年的日子无疑将会更加难过。而智能音箱作为近些年为数不多实现逆势上涨的终端产品,疫情对它的影响又有几何?

    据奥维云网(AVC)发布《2019中国智能音箱市场总结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3682.2万台,同比增长高达126.6%,销售额69.1亿元,同比增长89.3%,这是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三年行业实现爆发式增长。

    具体到各个品牌,天猫精灵、百度、小米三大品牌合计份额达92.7%,天猫精灵保持市场第一。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目前我国智能音箱行业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不夸张的说目前智能音箱行业,包括上游供应链企业都是在被天猫精灵、百度、小米三家企业拉着走,他们对行业影响力非常大。

    从供应链了解,目前天猫精灵、百度、小米相关核心工厂复工人员都只在30%-50%,上游物料供应商复工人员也低于30%。受疫情影响,各工厂2月底前智能音箱总体产能都将低于20万台,或许3月份产业情况将有所缓解。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后果是,行业供应能力将受到一定限制,若产品库存不足甚至将造成市场供应短缺,如此必将影响到全年销售情况。

    不过,以2020年1月智能音箱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相关局面并未发生。AVC数据显示,国内市场智能音箱销量为418万台,天猫精灵以146万台销量排名第一。

    对比发现,相比2019年1月智能音箱销量仍在上涨,当然涨幅必然有所下降,却不是因行业生产供给不足造成。以天猫精灵为例,截止到2月26日其相关促销活动依然在各大平台持续,说明目前库存依然充足,至少短时间内并没有库存压力。

    1季度销量涨幅下跌,其原因可能更多来自于物流受限,但随着现阶段物流系统的逐渐恢复,2季度有望继续迎来高速增长。

    整体来看,疫情对于智能音箱行业所带来的最大影响应该还是在于“生产环节”,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影响较小,当然这需要根据最终疫情持续时间以及复工情况而定。可以肯定的是IDC所预测全年终端市场将出现7-10%的下滑在智能音箱上不会得到体现。

    把握三大优势,才能立于不败

    疫情对于智能音箱行业的影响较小是一方面,但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业内品牌能否在疫情过后继续领先还需具备三个方面的特质。

    1、渠道将再次左右市场

    IDC预测,在终端市场传统店面将迎来新一波关店潮,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比例将提升。近年来,下线门店经营艰难,加上现在无法营业势必会影响店面的资金链与营收。

    对于其他品类的终端产品确实如此,特别是一些大型、高价产品受渠道影响将会较大,而对于智能音箱行业整体影响却没那么大。

    以天猫精灵为例,目前天猫精灵线上销售占比早已超整体的70%以上,其他品牌的线上销售占比也越来越高。但是在这一特殊时期,渠道对于行业内部各品牌而言却有不同意义。

    线上渠道在这一时期内将成为大多数人购物的选择,甚至是唯一选择。之前那套线上线下多点开花的模式显然被暂时按下了暂停键。

    因有天猫淘宝做支撑,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流量倾斜在所难免,天猫精灵的优势一下就被突显,在渠道上具备优势即代表疫情期间也能正常出货,能将疫情带来的影响进一步降低。

    “渠道为王”的时代,在疫情作用下再次回归。对于智能音箱行业内部,品牌间的竞争,渠道将会展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硬件生意还得回归内容

    目前,各类硬件产品,包括智能音箱在内,同质化是通病。所以想要减少疫情期间或之后所带来的影响,产品的可替代性是个重点。

    对于智能音箱产品而言,在外观、技术上做文章的意义已经不大,除非像有屏音箱一样来一次质变。

    像凯叔讲故事CEO王凯,曾分享过他做故事机时的案例,通过调研发现孩子们在选择故事机时在意的不是外观、不是数量,而是有没有他喜欢的故事。

    这个案例显示出两个问题,第一,智能硬件不是卖硬件而是卖内容;第二,卖什么内容,不是你决定而是用户决定。

    内容就是一个最佳的体现产品差异化的方向。智能音箱同样如此,比如在此次疫情期间户需求是什么?普通百姓需求的是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家长需求什么?是在学校停学的情况下,孩子有地方学习;物资紧缺家庭需求什么?当然是相关采购信息如此等等。

    正是这种差异化导向,使得如今各品牌在疫情期间都会在内容层面大作文章,可以看到无论天猫精灵、百度、小米都纷纷推出满足疫情需求的内容,如天猫精灵在带屏产品中,将疫情新闻、智慧课堂、防疫指南、心理防疫等全面的内容融入其中,实时为不同层面的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内容。

    反过来看,也正是因为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使得天猫精灵得以领跑市场。

    3、“生态圈”决定市场归属

    “生态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供应链,供应链将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一环;另一个是产品生态,因疫情期间人们大量时间在家中,智能音箱的“可玩性”成为居家人群讨论的焦点。

    前者各大品牌,差异性不大,且因为非人力因素使然,无法把控;后者则是各大品牌各具特色。

    像百度依托的是其强大的搜索,通过丰富搜索内容以及信息流来增强“可玩性”。天猫精灵和小米则类似,是通过扩大生态的方式增加“可玩性”,但天猫精灵与小米之间又有区别,小米更多的是在做内部生态扩张,而天猫精灵则是外放生态延伸。

    如天猫精灵早在去年9月份已经实现与900多个智能硬件、家电厂商进行了合作,让用户有了通过智能音箱就能超控绝大部分家电产品的能力,丰富“可玩性”。三种模式各有优劣,不过无疑天猫精灵是最为面向未来的一种模式。

    掌握渠道、内容以及生态,对于智能音箱在“疫后”再次爆发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智能音箱能否活成终端市场的特例?

    关于智能音箱能否活成终端市场的特例?从1月市场反馈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1、智慧家庭的脚步不会停

    不同于其他品类的硬件产品,智能音箱有个“大背景”做支撑,那就是家庭IoT场景,智慧家庭市场的崛起并不会因疫情相关的原因而放缓,甚至可能还会促进相关产品的市场增长。

    在疫情的作用下,人们纷纷回归“家庭”,家用电器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智能音箱产品因其既是终端又是枢纽的属性,收获市场青睐理所当然。

    而作为业内品牌方,同样不会因为疫情原因而减少对于智能音箱产品的投入布局。可以看到,早前无论是百度的内容扩张,还是的小米“1+4+X”战略,又或者阿里将天猫精灵打造成为家庭消费IoT“棋眼”的存在,无不说明智能音箱于各大品牌战略的重要性。

    再加上5G网络的正式落地,各类家庭IoT产品的摩拳擦掌,此时作为控制终端的智能音箱重要性越发突显。即便疫情在短时间内无法结束,给品牌造成了实际的库存难题,但这个缺口也会在之后的市场弥补回来。

    2、智能音箱的发力点还没来

    通过奥维云网2019年智能销售数据以及往年的数据可以看见,每年年初并不是智能音箱市场的发力点,相应的下半年以及6.18、双十一、双十二等电商大促节日才是爆发点。

    一方面,距离这些节点的时间还很长,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的供货压力届时也能够得到缓解;另一方面,线上活动受疫情影响较小,在物流畅通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具影响。

    之外,目前市场关于“报复性”消费的声音有很多,在家中“关”久了,对于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都充满期待。

    而通过短视频等各种平台,关于智能音箱的内容都有不少露出,如最近很火的通过天猫精灵猜人物的问答游戏,吊足了没有天猫精灵的观众胃口,如果2月份天猫精灵销量实现大规模增长,继续领先市场的话,并不会让人意外,怕得好好感谢下第一个发视频的用户。

    总而言之,在市场和行业的双重驱动下,智能音箱不仅能活下来,或许还能活的比较滋润。

    总结

    智能音箱产品将继续“我行我素”,成为终端市场中的一位特例,想拖住智能音箱市场的持续爆发,疫情还没有这个能力。

    来源:亿欧网

    阅读全文
  • 世界卫生组织2月6日发布报告,中国口罩的需求量上升了100倍,价格上升了20倍。

    很难想象,具有世界上最完整工业体系的中国竟然在小小的口罩上犯了难。

    远在日本和欧洲的供应商也感受到市场的热浪,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2月1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在日本国内口罩业者采取24小时生产体制的努力下,日本每周的口罩供应量可望达到1亿片以上。

    路透社1月底报道,捷克企业接到的订单暴增570倍,另据《纽约时报》报道,法国昂热的一家企业在一周之内接到了10亿订单,而去年全年的产量才是1.7亿只。

    口罩为何不能很快上市

    口罩是超大规模、廉价制造、模块化的装配型产品。

    首先是规模。中国产量占据世界的50%。每天生产口罩一千多万只,2019年生产50亿只,居世界第一。

    其次是廉价制造,每个口罩可能才赚几厘钱,盈利靠海量出货,涓滴汇成小溪流。

    河南长垣两家医疗器械公司董事长证实,医用普通口罩出厂价每个9分钱左右,医用外科口罩每个在4毛到4毛5分之间。江苏省江阴某口罩工厂曾对外表示,工厂一年给日本代工口罩3亿只,每只出厂价两分钱,每只赚不到五厘钱。

    最后口罩是模块化的装配产品。普通的医用口罩是由聚丙烯纤维无纺布层,熔喷布层,耳带线,鼻梁金属条等部件组装而成,根据不同的种类还需添加过滤棉层和活性炭层。而中国的口罩工厂并不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只是将这些零件组装起来的地方。

    假设这些原材料供给足够充足,新扩产的口罩工厂也很难很快就将口罩输送到市场。去除设备到货、设备调试时间,只看口罩从零件到包装成箱,首先是口罩的装配,目前通过压合、裁切、贴条、焊带等流程就可以生产出一枚口罩,全套自动化生产线每用不了1秒可以生产一个口罩。

    但耗时的是消毒过程,这是新投产的口罩生产线不能很快上市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口罩需要在环氧乙烷溶液中消毒,由于环氧乙烷属于有毒物质,消毒过后的口罩需要静置解析至少7天,待环氧乙烷全部分解掉后,才能包装上市。若采用辐照灭菌技术,可将这一过程缩短至24小时。

    口罩背后的复杂产业链

    口罩虽是几毛钱的产品,但同样拥有复杂精巧的产业链。和其他产业相比,国内产值仅为一百多亿的口罩价值链犹如一条细长蜿蜒的小河,和多条大江大河连通,比如化工、纺织、机械、电子。

    原材料方面,聚丙烯被加工成喷熔无纺布,再运送到口罩厂商,经过裁剪缝制成为口罩,包装之后再经过消毒灭菌,之后要通过解析,最后才能转变成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设备方面,涉及到一大批机械加工零部件、气动元件、电气零部件,又通往了另一个繁杂无比的世界。

    口罩用的聚丙乙烯可能来自于浙江的镇海炼化,这些原料在山东被加工成中间产品熔喷无纺布,中间产品再运输到河南,当地及全国其他地方再引进鼻梁条、挂耳绳、粘合剂,最终制成口罩,小小的一个口罩,其实是标准的模块化组合式产品。

    河南的设备也有可能来自东莞,东莞的口罩机设备涉及到材料加工、电气控制、气动元件,很有可能还要从长三角或珠三角某地购买超声波压焊设备,从上海购买自动包装设备,还要从其他地方引入相关的消毒设备和原料。

    小小的一个口罩,在牵动无数人神经的同时,也牵动了数十条大大小小的产业链。长垣生产的口罩,其实是全球供应链集成融合出来的产物,其中涉及到的资产可能达到数十万亿,即使是福布斯排行榜上的首富也负担不起。

    扎进口罩世界还会发现,即使是大企业来做口罩,也很难一蹴而就,设备的研发、制造、安装、调试和改进,原材料的引进,无尘生产车间的建设,物料的对接和配送,工人的培训,非常时期,雄壮的大企业也得把此前市场上一件又一件琐碎的小事情扛在身上,也只有汽车、化工和电子行业的巨头才能在关键时期跨越大江大河。

    口罩背后的制造大国与强国

    如何理解一个制造强国?发动机能否造出来固然是一个标志,小小口罩能不能造好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天下口罩,谁是大牛?世界级品牌,是来自美国的3M和霍尼韦尔,还有日本最大口罩制造商尤妮佳。这些国外品牌的价格,往往是国内的价格的10倍以上。

    这些公司都是什么样的公司呢?

    霍尼韦尔,工业巨头,2018财年收入420亿美元,利润近70亿美元;3M,工业巨头,2019 年净收入超过300亿美元,净利润约46亿美元;尤妮佳,日用消费品领头羊,2019财年收入66亿美元,利润近6亿美元。

    这些大品牌为什么要去做小小的口罩?口罩在中国只是一个上百亿的市场。看上去还不够群雄塞牙缝,那么国外品牌如何生存? 这些企业无一不是多元化的代表,但是做口罩却各有各的招法。

    以“尤妮佳”为例,它曾两次入选福布斯发布的 “全球100家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它最大的能力是来自强大的情报收集能力,和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把握。如口罩而言,尤妮佳也开发了给女士的小脸口罩。并且凭借无纺布吸收材料为轴心,多面拓展,成为生活护理领域的超级巨头。尤妮佳在一些看似传统的产品中玩出了花样。

    霍尼韦尔的优势,则体现在对工厂环境和安全防护有充分的认识,而3M则是材料的巨人。

    小口罩当然无法撑起3M、霍尼韦尔、尤妮佳的生存空间,但是他们多元化产品的结网效应明显。口罩背后是材料的竞争,也是装备的竞争。口罩不过是技术土壤里长出的一棵大树,是系统性解决方案的一个分支。

    这就是制造强国的特点,它不是以单项产业的规模取胜,而以底层技术向各领域渗透而取胜。看似无序的多元化产品,却是靠技术将其从内涵中串织起来,编制出来一个难以复制的有机体。

    利用标准确定行业领导地位,则是另外一种诀窍。比如疫情中大家最喜欢的N95口罩,就是美国标准, N95口罩是指符合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规定的空气过滤“N95”评级的、可阻挡95%直径0.3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的口罩,其他国家的标准也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美国标准。

    但是要确定这个标准,需要严格的测试流程,专业的测试仪器,比如说美国的TSI公司气溶胶检测仪器,如果没有仪器和手段,那想确定标准也无从说起。中国大把的钱,都被这些标准检测机构给拿走了。

    口罩产业,中国的优势在于低成本和产能,但口罩产业的金字塔尖依然被制造业强国掌握,这背后是一套制造强国的工业哲学。

    来源:亿欧网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