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智能家居市场缺口大开,中国品牌潜力无限不可忽视
详细内容

印度智能家居市场缺口大开,中国品牌潜力无限不可忽视

时间:2018-10-11     人气:740     来源:腾讯家居     作者:
概述:今年德国IFA期间,我们看到过中国海尔展出的智能家居。以全屋智慧概念推出的智能家居真正实现了物联网,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印度智能家居快速升温,市场需求远远超出预期。2018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家居出货量达到了140万。这些智能产品包括连接灯、智能扬声器、连接恒温器、智能电视、家庭监控及安全产品、数字媒体适配器以及家庭连接设备。

有数据显示,印度对智能家居电子产品每年以107%的速度增长,这对任何一个智能家居品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但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智能家居有可能进入印度市场吗?何时可以带给印度消费者完美的智能家居产品?

我们抛出这个问题,是有三个原因:

首先,中国智能家居产品在全球都有领先优势。虽然电视并不是中国首创,但中国在智能家居、人工智能行业基本和全球步伐是一致的。

尤其是在智能家居领域,由于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在技术、设计、创新等方面是有领先优势的。有可能中国智能家居成为中国家电制造行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其次,在全球最知名的三大消费电子展上(德国IFA展、美国CES和中国AWE上),中国智能家居产品的功能、智能化和便捷性非常有优势。从展会上透露出的信号似乎能看到中国智能家居志在必得,并且有可能成为智能家居的行业标准。

今年德国IFA期间,我们看到过中国海尔展出的智能家居。以全屋智慧概念推出的智能家居真正实现了物联网,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第三,中国智能家居应该会更受迎。主要原因是中国巨大的应用型市场,早已接受过市场的检验。因此,当中国智能家居推向海外市场的时候,消费者并不怀疑技术和品质,而中国智能家居推向海外市场的短板是缺少品牌效应,应该有通过更多的场景体验,让印度消费者了解中国智能家居。

现在,支撑印度智能家居的主导者还没有太多的中国智能家居品牌。

随着智能电子尤其是印度的智能电视市场有巨大的增长,除了智能电视提供的好处之外,主要功劳还包括Over the Top(OTT)内容播放器。亚马逊Prime、Netflix、Hotstar和Viu是印度OTT领域的一些流行品牌。他们一直在吸引印度消费者摆脱传统的电视服务,如直播到家庭(DTH)和本地有线电视网络提供商。

Smart Speakers是另一个经历了巨大增长的细分市场。印度青年不仅专注于听音乐,而且希望与他们的设备进行交流,而谷歌的Alexa和亚马逊的Echo等智能扬声器最擅长。

拥有Echo系列智能扬声器的亚马逊以59%的市场份额领先,紧随其后的是Google排名第二。

但是,印度很多年轻消费者很期待中国智能家居产品。尤其是到过中国,或者参观过德国IFA和美国CES展的印度人,他们对中国智能家居充满了期待。

中国智能家居打动印度年轻人的还有让他们非常喜欢的设计。现在,印度市场中国智能家居产品并不是很多,一些印度人了解中国智能家居,会借助YouTube视频观看。

一方面更直接看到产品,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视频多了解技术。我们观察认为,中国智能家居在印度一定会有很多机会,但什么时候可以大批量进入印度,惠及更多的印度中产阶层,我们还没有办法预测。

但是我们可以告诉中国智能家居企业,印度市场的缺口正在迅速打开,这对于想进入印度智能家居的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今年1月,美克家居收购……2月,顾家家居收购……3月,顾家家居入股……5月大自然家居公告正式收购……6月曲美家居发出公开自愿现金要约收购……

    国内几大知名家具品牌近来纷纷加入到海外并购的热潮中去,但力的作用总是相反的,国外品牌也在不断地打入中国市场。

    像在8月份的第40届名家具展上,30多个漂洋过海来到东莞厚街的意大利家具品牌“组团”在世博园落户。这些纯种意大利品牌在世博园有属于自己的“归属”,即IF意大利家居生活馆。IF意大利家居生活馆是从硬装设计到家居陈设全部来自意大利制造,生活馆的展厅面积约2500平方米,汇聚世界顶级设计及品牌资源,旨在彰显意大利家居魅力,吸引全国更有品位、更具全球视野的消费者。

    可以明显看到,在越来越多的本土知名家具企业加入到海外收购队列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家具品牌进入到中国市场。

    我国的知名家具企业并购海外品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市场环境的作用及影响、品牌效应的战略布局、渠道拓展的战略布局、大家居战略、技术革新、避免反倾销、应对反补贴诉讼、应对汇率变化等等。

    同样地,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国外的品牌或多或少也会面临市场量饱和、拓展、进攻等等状况,他们进入国内市场,也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境遇环境

    看待事物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始终是比较妥当的,否则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从劣势来看。首先,国际家具品牌进入国内市场,会导致国内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价格战在所难免,家具产品的价格会进一步下降,产品利润于国际家具品牌而言,不会如预期中般好。其次是,中国现阶段,整个家具市场的增长还是明显放缓的,并不算乐观。另外,中国的人力红利早已不存在,但是环境保护法和相关环保政策,却对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的就是,国内的家具市场仍然不够完善,不规范性会导致某些恶性竞争。这些都是对国际家具品牌进入国内市场的考验。

    从机会来看。首先,中国的人口规模庞大,加上受相关政策和房地产的影响,存在一定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第二,在消费升级、海归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品牌的家具越来越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中高端消费者。第三,绝大部分国际家具品牌的质量标准都比国内的要高,更符合国内环境保护法和环保政策的要求,更迎合中国现今新一代消费主力军的消费理念。

    销售群体

    对于国际家具品牌企业来讲,客户不外乎就是代理商和终端客户。

    代理商一类因为其拥有的渠道多,购买量大,所以议价能力也是较强的,与他们合作,能够帮助国际家具品牌更快地打开国内市场,站稳脚跟。

    对于家具制造商来讲,消费者才是王道,把产品销售出去,赚得利润,是企业命运的决定所在。至于终端客户,中国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已有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水平愈高的消费者,倾向国际品牌的意愿愈大。但是,近年来,由于国内消费环境的不断升级和变化,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他们变得愈加“苛刻”,即使是国际品牌,也不被允许随便过关的。

    区域分布

    品牌的布局,除了剖析目标人群之外,区位分析也同等重要。宜家家居这个国际品牌再熟悉不过了,它1943年创建于瑞典,于1998年在上海徐汇区开了第一家商场,至此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年,已有20年。宜家在布局市场的时候综合考虑到了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员构成,中国的一线城市发展前景乐观,而且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来此打拼,这类群体到了适婚年龄便会购房购家具,他们变成了消费主力军,为此,给宜家提供了巨大的销售空间。

    除此之外,宜家还基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进行区域布局。交通便利的位置容易吸引消费者,而且广告的作用更为有效,所以宜家都把店面设在了交通便利繁华的地区,以此吸引消费者的到来。

    如今,国内许多家具企业早已开始进行渠道下沉,打开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所以国际家具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不仅仅要考虑一二线城市的布局了,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空间,三四线城市的布局也应有所考虑。

    价格分析

    国际家具品牌由于原材料、设计、运输、运营、关税等问题,定价普遍偏高。而且在国内消费者的认知里,国际品牌的产品一向属于中高端定位,价格是偏贵的。但是中国消费者,自古传承下来的“物美价廉”、“高性价比”、“精打细算”等等消费理念也不是说散就散的。尤其是现在的中国行情,三四线城市成了争夺战场,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群体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群体所持的消费观念也不一致的,在三四线城市里,高性价比仍然是主旋律。

    所以,国际家具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在价格定位上是个不容小觑的挑战。如何平衡好优良品质与受认可的价格之间的关系,使得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需要国际家具品牌做彻底的数据分析。

    综上所述的几点,也不难发现,国际家具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状况,挑战不小。

    我国家具行业,更多的是中小型的家具企业,特别是对一些小微型企业来说,进行海外市场的拓展是不现实的。但是面对“外敌”纷纷打进来的局面,我们的家具企业也着实应该居安思危,要有所启示。

    产品质量方面,中国的消费者为何越来越青睐于国际品牌的产品?这不仅仅是家具行业的现象,摆在各行各业,都趋向这样的现象,大家都懂的。国内的很多好企业好品牌都被行业内一些“老鼠屎”给害惨了,因为这些“老鼠屎”的原因,动摇了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产品的根本信任。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铸造好的口碑要用上几年甚至是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但是破坏口碑只需要短短的一则新闻报道即可。但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家具企业更应该要死死把控住产品的质量,质量是根本,是根基。

    产品服务方面,消费升级唱响神州大地的今天,消费主力军大换局的今天,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中高端市场,服务的到不到位更是关键,中高端消费者甚至会愿意为服务而付出一笔不小的资金。如果这样都不足以让家具企业在服务方面有所觉醒的话,那么其面临被淘汰的日子也

    大企业的游戏

    国外家具品牌进入中国并不新鲜,事实上,中国现代家居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外家具影响,进口家具在国内一度是高端家具的代表,对高端家具市场的影响十分之大。此前进口家具以进出口贸易公司代理为主,少部分国外家具品牌在国内开设品牌店自主经营,但是目前来看市场效益逐渐下滑多数支撑不下去。

    近几年,国内家居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一些大型知名品牌企业,布局完成,应收稳步增长,选择以并购海外家居品牌或合作经营品牌为主,完善品牌布局,形成更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以曲美家居来说,在并购公告发布的同时表示,向Ekornes ASA的收购,有利于曲美家居丰富其家具品牌组合,完善品牌布局,Ekornes ASA核心品牌Stressless定位中高端家具市场,是对曲美家居现有产品线的有效补充。同时,该公司旗下也有针对中端消费群体的IMG,以及床垫品牌Svane。

    从家具行业来看,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如此大量的国际家具品牌产品进入国内家具市场,必然对现有家具市场产生冲击,未来可能还有更多中低端的国外家具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的家具企业来说将会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但是也有专家表示,国外家具品牌进入中国对行业影响有限,并不会对现有家具市场格局产生大的影响。国内家具行业大品牌布局基本完成,尤其是全屋定制家具已经从概念上落地,真正走向市场需求。海外品牌可能更多地成为大品牌的配套产品。

    产生新的竞争格局

    从市场竞争方面来看,对大量海外品牌进入国内形成的市场冲击表示忧虑也是正常。

    其一,是进入国内的海外品牌多以软体为主,软床、床垫居多,抢占的也是行业的高端市场,是小众市场,在国内市场并没有形成广泛的品牌影响力,甚至成为许多地方小企业的模仿对象并进而抢占市场,最后被超越甚至撤离。但是从今年引进的品牌看,不单是软体,而是整屋家具,并且有部分是中档产品,必然在中高端市场上与国内家具企业形成正面竞争。

    其二,是引进的企业不论是代理的还是收购的,许多都是国内的大型知名企业,在国内市场纵横多年,有经验丰富的市场运作团队和优良的市场渠道作为基础,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对这些企业来说,引进有一定知名度的海外品牌,为其进一步开拓高端市场做准备,同时也通过企业原有的主业产品与海外产品形成互补,更好地布局国内大家居概念市场业务,而最直接的是大大提高了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形成一波强势的品牌宣传。

    其三,对收购海外品牌的企业来说,还能够通过品牌融合和海外的设计、工艺、材料等技术方面的融合,为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因此,近来海外品牌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不是单个品牌孤单地冲击市场,与国内家具企业竞争,还有引进这些国际品牌的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为其顺水推舟,与这些企业共同形成新的竞争力量,说是产生新的竞争格局也有其道理。

    小众市场影响有限

    当然,业内许多人认为这些国外品牌进入国内像以前一样,并不能对市场产生多大的影响。国际家具品牌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就要按照国内的市场规律来,尽管有国内大企业作为基础,但是国内其它家具企业已经成长起来,也能够与其正面竞争。

    具体来看有多方面因素。

    其一,如果这些品牌店面不是在专业商场的国际品牌产品区域的话,对绝大数消费者甚至是许多家居从业者来说,这些被称为国际知名的家具品牌其实和国内众多的小品牌并无区别,都是陌生的。而事实上,即使知道,大多数消费者对国外产品并不像早些年那样迷信,而且有着较为固化的认知,进口馆产品以高端为主,或者超高端,价格虚高。即使这样,其影响也只是高端产品市场的小众范围,影响极其有限。

    其二,目前引进国际知名家具品牌的大型企业,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主业品牌产品,未来很可能成为其整体大家居模式的配套产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开拓国外市场,借船出海。

    其三,引进国内市场的品牌数量有限,短时间内在市场上难以立足,更不要说冲击市场格局,对国内大多数家具企业来说并没有影响。

    中国家具碾压洋品牌

    当然,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家具市场消费觉醒,在家具产品消费方面有了自我特点。

    其一,是产品需求的主流风格上,市场的演变规律非常明显,以中式文化元素为核心的家具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绝对主流,并不断演变发展,欧美家具包括意大利现代简约风都在成为次主流,如果不被本土化改造,基本上市场份额会大幅下降。家具产品是文化产品也是创意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无论是时尚文化还是传统文化都有国家的特殊性,也可以说地域属性,未来本地家具企业的产品占据本地市场优势成为常态。

    其二,是国内家具市场同样进入品质时代,对产品在设计、工艺、功能甚至智能化等方面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可以明显的看到近年来国内家具企业在产品研发和设备工艺改造方面的巨大投入,尤其是国内智能制造对制造业的升级改造,家具企业在这方面投入巨大,也有大的收获。

    事实上,目前国内的家具设计水平已有极大的提高,许多专家教授每次出国看展考察后都表示这一点,国内的设计力量、水平正在非常快速地接近甚至超越国际水平。实际上,从2009年开始,中式现代实木家具的爆发并持续占据主导,国内家具企业在设计上已经走上探索适合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中式家具的道路,在思维理念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把握上,自然不是国外设计师所能比的。国内家具企业完全有实力和国外品牌正面竞争。

    对国内其他家具企业来说,大型知名家居企业本身也是大家的主要关注对象,其引进国际家具品牌,在运营方式、产品设计、品牌包装等各个方面可以有更好的比较学习,尤其是家具产品新材料以及多材质运用等方面可以给国内家具企业更多的启发。

    对于企业的竞争来说,事实上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国内家居企业数以万计,长期以来进入国内市场的海外品牌也不在少数,并不会因为新进部分国际品牌产生大波动,国内家具企业各有其生存之道。

    可以说,近期来大量国际家居品牌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是国内大型知名家居企业新一轮市场布局的需要,不仅仅是国内,也包括国际市场。其对国内极少数高端品牌企业或许会产生有限影响,而更为重要的是,对家具行业众多的企业来说,也需要对长期低迷的市场进行刺激。

    阅读全文
  •  2017年,全国已有多个省市相继颁发住宅全装修政策,国家对成品房的推进力度前所未有。“拎包入住”也日渐获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精装房”优势尽显。有业内人士预言 ,未来精装房或成交房时的标配。对于大型家居企业来说,精装房为他们与房产商合作提供了契机,但对于中小型家居企业来说,如何在精装房时代分得一杯羹,则考验他们的智慧和能力。

    中小型家装公司焕发新活力

    面对势头正猛的精装房项目,作为下游产业的家装行业,正面临着被分走一杯羹的困境。

    业内人士表示,很少有精装房楼盘找家装公司合作,“一来涉及资质的问题,二来为了降低成本,开发商会选用自己的施工队伍,像万科等房企已经将产业链延伸到了装修这个领域。”

    但是,一些大型知名家居企业反而在精装房项目中看到商机。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了解到,2017年以来,包括索菲亚、联邦、喜临门、曲美、仁豪、森堡、顶固等知名家居企业联手恒大,在河南兰考建立了恒大家居联盟产业园,建成后产能主要供应恒大旗下的楼盘以及区域内经销商。此外,仁豪居品、尚品宅配、志邦、大自然家居等,也都积极部署精装房版块。

    定制企业在与开发商的合作中显得尤为积极,原因在于橱柜衣柜作为硬装的一部分,天然具有建材属性。2017年度财报中,欧派家居营收97亿,其中开发商渠道已占销售额约10%;金牌厨柜与中国金茂、复地、金科等几十家百强地产企业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2017年大宗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70.46%。

    相比之下,中小型家装公司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甚至有一些专家预言,随着精装房时代的到来,80%的中小型家装公司将要倒闭。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残酷?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了解到,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市场规模超4万亿元,仅北京市一年就有20万套左右的装修需求。虽然目前北京的新房放量小,然而,北京的一些传统家装企业早已关注到已有住房的二次装修需求。

    一位装修业内人士表示,二次装修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中小型家装公司可将业务投向二手房装修市场或专注“局部改造”研究。整个大行业来讲的话,现在越来越多的家装公司是在吃老房客户,比如说二次改造。因为上一次的装修浪潮是在2000年——2005年开始的,中国装修行业的质保期是10年左右,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小区开进行二次装修、改造。中小型家装企业如能抓住时机,也不失为一个发展的良机。

    建材商房产商合作共赢

    相对于一些家装企业的矛盾心态,建材行业的经营者也是有喜有忧。

    因为使得建材产品的市场得到前移,部分建材生产企业倒是乐见精装房市场的发展,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了解到,目前,包括诸如大自然、圣象、科勒等大品牌建材企业,都已经和房产商合作构建精装房。

    然而,生产企业的做法却对本地的经销商造成的伤害难以避免。“相比去年来说,我们门店今年的销售要少很多,一些客户过来只是挑选个性化的小东西,一问才知道这些人都买了精装房。”某卫浴品牌的一位导购告诉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

    面对这样的局面,建材经销商们都想尽一切办法主动与开发商合作。某衣柜厂家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这几年承包过中海、恒大等开发商的精装房工程,虽然产品单价有所下压,但是谈成一个项目就是一笔大单,省去了很多经营成本,另外,针对市场上个性化需求加强的情况,我们也在走定制衣柜的道路,两方面一起发展,可以说未来的市场前景良好。”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专职副理事长兼家居消费专委会秘书长、优选家居网CEO张震认为,这对家居建材的品牌化有积极影响。因为房产商在推精装房的同时,家居建材产品品牌也会得到宣传,让家居品牌及早被消费者了解。当然,房企也会寻找信誉度、知名度更好的品牌合作。这样强强联手的情况,将推动建材企业品牌化进程。

    精装房带火软装市场

    大量精装房业主等待后期装修,由此引发的“精装后”需求极有可能成为家装公司业务的下一站。

    “虽然房子是精装修,但还是想添置一些自己喜欢的软装,尽可能把房子打造成自己想要的风格。”国庆期间的宜家家居,人头攒动,一位刚购新房的消费者对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说到。

    据宜家的店员介绍,最近订单不少,有精装修房业主也有普通换季家装的业主,有的只是购买窗帘、壁纸之类的单品,也有购买整体软装的。

    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也注意到,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之类的大型家居建材卖场的窗帘、墙纸、摆设等软装区域,人流量也明显增加。

    从长远看,精装房可能会是发展的趋势,但房企统一的装修,并不能满足业主多变的需求。所以,家装公司目前的困难,必然是暂时的,而解决办法,就是转变以往粗放的经营模式,背后的落地服务、资金压力以及满足个性化家居需求等方面的问题依然有待解决。而一旦具备了强大的系统生产能力、落地对接能力以及价格优势,精装房对于家居企业来说将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