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两极分化 定制家具或陷入低利润陷阱
详细内容

行业两极分化 定制家具或陷入低利润陷阱

时间:2018-09-20     人气:736     来源:中华整木网     作者:
概述:“定制家具行业平均毛利率在30%-50%之间,但是平均净利率却只有3%-7%左右。”已上市的索菲亚、好莱客、欧派等定制家具巨头净利率也仅超过10%。这个数据几乎是当下定制家具行业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反观其他行业,比如陶瓷业,其净利率高达15%-20%,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定制家具低利率由此可见一斑。......

 如同一匹狂奔的野马,过去十几年是定制家具企业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高达60%的年增长速度,将增速乏力的传统家具企业远远地甩在身后;跑马圈地般抢占一、二线城市商业MALL、社区及机场、高铁黄金广告位后,又将网点铺到了三四线城市;以全新的C2B商业模式颠覆行业生态,成为行业展会的聚焦点。

短短十几年间,“定制家具”成为新一代消费者时髦生活的标配,令苦苦积累三十多年的传统家具望尘莫及。

然而,时过境迁,当下的定制家具市场已不再是之前那片蓝海,一系列“漂亮”的成绩单的背后,“净利润”的数据低得那么刺眼!

好看的毛利率不好看的净利率

“定制家具行业平均毛利率在30%-50%之间,但是平均净利率却只有3%-7%左右。”已上市的索菲亚、好莱客、欧派等定制家具巨头净利率也仅超过10%。这个数据几乎是当下定制家具行业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反观其他行业,比如陶瓷业,其净利率高达15%-20%,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定制家具低利率由此可见一斑。

“很多做定制家具的企业老板,辛辛苦苦一年又一年地做着,最后发现实际没赚到多少钱。”

现在看来,增速迅猛的定制家具,也遭遇了与传统家具同样的难题。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家具行业既是暴利行业又是微利行业。说是暴利,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大概要加价4-6倍;说是薄利,近几年,由于内忧外患的多重因素,家具工厂和经销商的净利润率大幅降低。

单纯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说,家具并不贵,但租金、销售、管理等各种成本占比很高,因而使价格背离价值。

这一现象是家具业行业的痛点,传统家具正在经历,定制家具如今也未能幸免。

钱都去哪儿了?

“消费者需要什么家具,厂家就生产什么家具。”定制家具颠覆传统家具商业模式后,获取了更多的消费者,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成本高居不下:

前期沟通成本高。定制家具的销售流程一般是网上预约、设计师到客户家中上门量尺并设计方案、客户到线下店面看方案并签订合同、最后是产品配送和安装售后。整个过程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前期沟通成本很高,店面设计师有时候每天量尺,最后下订单的客户可能也就一个,总金额还不高,设计师通常是精疲力竭。

促销、广告、店面费用高。定制家具现在流行开在商业MALL,店铺租金高,并都流行请明星代言,通过店面促销活动吸引客流,一年的租金、广告代言费用、活动促销费用是很大的开支。

生产端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原材料上涨,部分原材料上涨幅度高达10%,另一方面是人工成本、智能设备维修成本等等。

内部管理费用高。随着90后步入职场、老一代产业工人回乡,新人的培养带来了较高的管理成本,加上设计师群体的培养,都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费用压力。

直营店与加盟店的两难选择。“直营店”更利于质量、服务、口碑的形成,但是管理费用高;“加盟店”虽然可以缓解管理费用,但是管理水平却是参差不齐,影响品牌美誉度。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定制家具在智能制造的升级改造上还将面临更多的资金、研发、技术投入。

趋势:强者更强两极分化

2017年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尚品宅配、欧派接连上市,加之已经上市的索菲亚、好莱客,定制家具“四剑客”的江湖地位暂时稳固。

随着资本进入大型定制家具企业,定制家具智能制造的门槛越来越高,行业发展呈现两极分化,强者更强,资金、技术不足的企业将很难再进入这个细分品类市场。

数据显示,定制家具虽然发展迅速,但其在中国家具市场销售总额的占比依然只有15%-20%左右,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小户型、二次装修等等需求,定制家具市场依然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这是定制家具的机遇。

定制家具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即便是现在稳做江湖前几位的“四剑客”也是各有优势,在借助资本的力量后必将奋力拼抢更大的市场份额;传统家具企业的定制品类也不容小觑,虽是后知后觉但也是奋起直追;还有来自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的“搅局者”,来分定制家具市场一杯羹;更有“智能家居”这些新兴家具品类在虎视眈眈……

定制家具企业是时候放慢脚步,从追求速度为中心转型到追求净利润为中心了,未来的竞争,一定是看定制家具企业持续盈利的水平。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2018年的建陶市场,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零售市场的销售占比大幅下滑。

    造成零售占比下滑的原因,一是市场整体需求出现萎缩,导致全行业产量、销售、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二是工程渠道强势扩张,越来越多的城市限制毛坯房的销售,在房地产强调控下,开发商热衷于从装修市场攫取更大的利润蛋糕,纷纷强推精装房,导致工程渠道的采购占比大幅攀升。

    在零售市场全面萎缩之际,生产企业和商家还要不要继续加大店面建设力度?

    店面零售,长期以来是陶瓷行业厂家和经销商的主战场,也是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从过去的批发市场,到后来的专卖店、旗舰店、家居卖场、销售网点、渠道驻点,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在尽可能多地建设店面,通过店面扩张、辐射,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

    因此,在渠道拓展和店面扩建上,厂商从来都是不遗余力。渠道下沉、店面扩张与改造升级,也是多年来诸多陶企屡试不爽的营销策略之一。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终端流通市场与生产环节一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甚至流通环节的过剩甚于生产环节。通常情况下,一个城市总有好几家高中低档的建材家居卖场,尤其是伴随着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全国性大型家居卖场的快速扩张,市场蛋糕被快速分流,对部分传统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许多城市的家居卖场、建材市场、零售店面,绝大部分时间都冷冷清清,很少有散客前来买砖,卖砖的店员远多过买砖的消费者。

    伴随着进店率、成交率的不断走低,是店面销售额、利润率的持续下滑,而开店成本却不断上涨,租金、人工、店面改造升级、营销管理等,导致终端店面出现大面积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经销商不得不收缩战线,对那些业绩不好的店面进行调整和关停。

    开店成本在增加,店面业绩在下滑,而工程渠道却在蚕食最大的市场份额,在这样的窘境下,许多经销商对店面升级和新店扩建心生疑虑,犹豫不前,还要不要继续加大投入?抑或对原有的店面进行彻底的改造升级?

    事实上,终端店面,不仅仅是一个销售通道,它还承担着树立形象、传播品牌的重要使命,是终端销售当中产品、品牌、促销、人员等一切营销活动的基础,是品牌在某一市场的根据地。一个店面,就像一面旗帜,代表了某一品牌在该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有什么样的店面,就有什么样的市场地位;有什么样的店面,就有什么样的销售业绩。

    没有了店面,就等于关上了对某一市场的销售大门,没有了店面,何谈销售业绩的增长?因此,无论是零售市场份额的下滑,还是终端店面的冷清,都不应成为店面扩张、建设与改造升级的理由 。

    如果说店面产能过剩,那也只能是结构性过剩,是厂家和经销商在店址选择和店面规模上出现了失误;如果说店面成本高企,利润下滑,但现实是,越是租金高昂的黄金位置,带给厂商的回报率越高,而越是这样的店面,越一店难求;如果说店面冷清无人光顾,更多的可能是店面运营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开发客户,当然也有可能是店面布局与建设的节奏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脱节,比如某一新建成的卖场,短期内往往人气不足,而一些曾经火爆的市场,又由于新卖场的分流而人气下滑。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商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准确预测未来市场风向的转变,让自己始终处在该领域的风口当中,抢先一步抢占黄金位置,确立在该市场的品牌地位。

    在市场日渐成熟的今天,一方面,终端店面要不断地扩张,包括社区店、家装店、设计师店、乡镇店,让市场的触角尽可能多地伸向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需要控制好节奏,在哪些卖场建设大型旗舰店,哪些渠道建设专卖店,哪些渠道建设代销网点,都要系统规划,科学布局。

    销售渠道在不断裂变,呈多元化、立体化销售状态,因此,店面的渠道、业态也要随之变化,跟得上市场的形势。不要老想着建大店,抑或黄金位置的旗舰店。是采取小而精、五脏俱全的“麻雀战术”,还是高门槛、高大上的“天鹅战术”,这非常考验厂家和经销商的市场掌控能力。

    从这两年终端店面的建设来看,大店的势头有所回落,毕竟一个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平米的大店,其运营成本是高昂的,而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又如此之快,改造、升级一次店面,就会让厂商吐一口老血,因此,更为合理的规划是几百平米的中型店,既能够适当控制成本,又能够充分展示年度新品,无论是改造、升级还是运营,都相对方便、灵活。

    另一个需要建店的理由是,虽然工程渠道分流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市场最高端的消费需求仍然在零售市场;数量庞大的存量房市场,提供了庞大的二次装修市场,这些都需要终端店面去覆盖、去开发、去争夺。

    总体而言,一个品牌,有多少销售店面,就有多少销售业绩。

    阅读全文
  •  日前,vivo在北京新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IoT产品“Jovi物联”应用,给7月成立的IoT开放生态联盟提供智能家居产品服务入口,消费者可以使用“Jovi物联”来控制多款智能家居设备。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逐渐智能化和联网化。智能家居物联网的核心终端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APP通过远程控制设备,方便快捷,凭借着智能家居产品场景清晰、功能单一,iRobot、科沃斯引领扫地机器人率先发展起来,市场持续增长,后续飞利浦、普桑尼克、海尔、小米等巨头不断加入战场,随后,紧接小米的步伐,华为、vivo、联想等“大佬”近期纷纷试水智能家居行业,开启群雄逐鹿局面。智能家居机器人作为未来家庭IOT的核心终端,也将成为互联网及家电巨头必争的流量入口。

    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领下,智能家居热度不减,行业蓬勃兴起,互联网巨头及新兴创业公司从硬件、技术、系统解决方案等不同角度进行布局,智能家居系统初显。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智能家居产品种类日益增多,预计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超1400亿元,达1428亿元,增长率为25.3%,虽增长有所放缓,但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总的来说,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智能家居产品正在由弱智能化向智能化发展。更智能化的技术应用、更复杂的用户结构和更广泛的用户覆盖等因素必将促使智能家居产品趋于简单实用。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