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数据分析 打造令人“尖叫”的衣柜
在“用户为王”的时代,打造出令用户“尖叫”的产品,将成为衣柜企业制胜市场的重要砝码。那么,企业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出现会衣柜企业提供了这一可能,只要企业用心研究,定会有很大收获。
互联网时代 挑战与机遇并存
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是自媒体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衣柜市场竞争激烈,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上,一不留神,就会发生有损衣柜企业品牌形象的事情发生,甚至是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因此,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不管是恶意的还是无意的,衣柜企业都需熟练地掌握在品牌危机发生时该如何处理。
不过,互联网在给衣柜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下,网民的动向、行为习惯以及兴趣爱好都会被记录下来,成为互联网的数据。因此,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衣柜企业需利用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实事求是,找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借数据 打造令用户“尖叫”的产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除了注重款式外,对产品的高端、环保性尤为关注。基于此,衣柜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数据,对产品做出相应的完善和升级。有业内人士指出,利用互联网数据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是首要步骤,企业避免落后的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要颠覆以前的固有思维,在产品设计与研发上抓住消费者的兴奋点,打造极致的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具体而言,衣柜企业可以根据已制定的生产方向多做尝试,设计与时俱进的产品款式。注重在设计技术上加以强化,设计出新颖的款式,走在行业的尖端符合消费者对高端、环保的追求。
总的来说,当下衣柜市场竞争硝烟弥漫,衣柜企业若能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善用大数据分析,打造让消费者“尖叫”的产品, 将获得更多赢得胜利的机会。
“你们去过东莞大岭山了吗?那边一半的工厂都搬到东南亚了,你们应该去那问问。”在为期半个月的家具业生存大调查中,一东莞家具材料城供应商面对调查时回答道。
“东南亚地皮便宜,建厂也容易,而且人工工资低,劳动力廉价,这边少说平均普工的工资都要在4000-6000左右,那边的工资只需这边的1/4,所以很多做外单的工厂都搬到东南亚去了。现在大岭山很难找到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了,都搬走了。”供应商继续补充道。
大岭山镇是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中国家具出口重镇,在面对国外市场剧烈变化时,也难敌劳动力资源萎缩的现状。
相比东南亚地区,近几年来国内人口红利期渐渐褪去,加上物价不断上涨,人工成本、物业成本、生产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而东南亚等地则刚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上升期,相对劳动力便宜,生产成本低,很多企业迫于现状不得不“逃亡”到东南亚“开荒”。
雁行模式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日本经济学家提出“雁行发展模式”,即日本在把握了核心技术的做领头雁的同时,把劳动密集型等比较劣势的产业往东南亚迁移,在东亚地区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东亚雁行国际分工体系”。
“雁行发展模式”的提出,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无疑是有目共睹的。如今,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在不断摆脱“代加工”的命运,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外移到以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据有关报道统计,跨国公司中,最受欢迎的外迁国是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尤其是印尼和泰国两地。而从报道中的工资对比,也可以看出东南亚的绝对优势。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工人月薪大约是500美元(约3000人民币),印尼大约300美元(约1800人民币),而越南只有250美元(约1500人民币)左右。如果是一个1万人左右的工厂,在东南亚等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一年可以节省2000万-3000万美元(约1.2-1.8亿人民币)的人工费用。
特别是在当下,市场饱和竞争激烈,拼品牌更拼成本,很多大工厂都在寻找降低成本的办法,就如一从事出口的老板所说:“实际上,我们也是迫于劳动力价格上升才搬到这里(东南亚)的。”家具工厂也不例外,特别是对外出口的家具工厂,面对国内劳动成本上升,极大降低了自身的出口优势,势必也需要仿“雁型模式”,往东南亚搬迁。
东南亚“这块肉”不好啃
一半以上的家具工厂往东南亚搬迁,对于国内的家具供应商来说是致命性的打击,有供应商反应,之前很多东莞家具供应商的货都供应给出口的家具工厂,但自从工厂搬迁到东南亚后,拿货量急剧下滑,相比前几年下滑了50%,目前光靠国内的订单很难存活。
但部分供应商对于家具工厂的“投奔”东南亚,表示不看好,一来,东南亚的人工成本确实低于国内,在部分城市我国劳动力成本较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高出5-7倍,劳动力是很大的“诱饵”,但东南亚国家治安差,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经常发生罢工事件,多数劳动者对拿到的低工资很反抗,之前也有其他跨国大企业如阿迪达斯等发生过“血汗工厂”事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二来,东南亚有人工成本的优势,但如果要效仿日本的“雁型模式”,需要在国内有核心的技术力量作为后盾,做领头雁,如果还是依旧遵循在国内的“粗制滥造”,这种低端产业走到哪都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从市场现状看,家具工厂搬迁东南亚是形势所迫,为了在激烈的是在竞争中保有优势,搬迁也是必然趋势。
制造业大地震
此次调查于东莞家具大道所拍摄,随处可见的招租信息。
7月初,东莞市长面对外界传言的“东莞倒闭潮”做出了回应,他表示,去年东莞倒闭了428家企业,可能也有一些企业倒闭后也没到工商登记。但他否认了“倒闭潮”一说,认为“市场经济社会里企业有生有死、有走有留,非常正常。我最担心的是企业死水一潭,不死不活,那这个城市肯定要出大事。作为东莞来讲,倒闭的企业是存在的,并且我们相信永远会存在下去,但是倒闭潮是没有的。”
家具企业作为东莞制造业的重要一环,势必也在428家这一数字中有所“贡献”。劳动力的上涨,压缩了东莞制造业的优势,导致一批制造业倒闭,有人称之为“东莞大地震”,引申到东莞的家具行业,大环境的变化,也势必将引起一场“地震。”
除了东莞以外,深圳的供应商也表示深圳地区很多家具工厂都在分两步搬迁,一部分往东南亚搬迁,一部分往深圳以外的城市搬迁,如惠州等地。
结语
不管是东莞还是深圳,作为珠三角地区的家具重地,搬迁也势必会成为这个区域未来的一种行业走向,一部分企业走向倒闭,一部分企业则“逃亡”搬迁。
只是,东莞大岭山家具工厂的搬迁更为大规模、更具代表性而已。
近几年来,家具市场刮了“实木风”,这一阵风还没刮完,后来又刮起了“定制风”。
在中国,什么事情好像都是运动,针对一个事情,发起、形成运动,于是无限放大、无所不在、神乎其神!
对于刮“实木风”,我批评了不少了,现在来谈谈目前刮得很猛的“定制风”。
定制家具,不是新鲜的玩意儿。在工业革命之前,家具一般都是定制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村也应该多是定制家具的,通俗的说法是“上门打家具”,师傅带徒弟到顾客家现量现做。
工业革命之后,家具的生产逐步工厂化、工业化,由专业的设计师设计,专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有了质量和尺寸的工业标准,人们享受价廉物美的家具产品。
到了后工业化时代,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的规范化、精装化,住家中的某些家具也由建筑商来配置,目的是为了住户搬进来时,只要买家具放进去,就行了,不必“伤筋动骨”,到处敲打,把整栋公寓建筑搞得一塌糊涂,地板、楼道都是沙土,甚至连电梯都进沙。
建筑商替住户安装壁柜、衣柜、厨房柜,这些必须动到墙面的家具,然后才刷漆、铺地板,这就是精装修房。
这样子的做法,在发达国家已实施了几十年了,来到中国,就变了样。或许中国人农业时代过得太久,“农民性”根深蒂固,潜意识中认为,搬新居,不打家具哪行!
于是除了壁柜、衣柜、厨房柜定制之外,近年来愈演愈烈,发展到卧室定制,甚至全屋订制。于是那些新公寓,一年半载之内,到处是沙土、板子木料,机器声此起彼伏,工人住了进去,在地板上做饭,随处大小便……什么事都有。
多像在农村盖新房打家具呀!
于是我们的学院派专家学者,又是大规模定制,又是个性化、柔性生产,使劲地跟紧“定制风”。其实这些生产方式,仅仅适用于板式家具,也就是壁柜、衣柜、厨房柜,在国外早就做了几十年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然而,中国的建筑,也不一定能适用这些生产方式,两个原因:
——房间的大小,格局太不一样了,大大小小,什么尺寸都有,甚至连房间的天花板高度都不太一致。
——建筑施工很差,墙面歪来斜去,一个墙洞要装壁柜,上面和下面的尺寸不一样,里头和外边的尺寸也不一样。
因此,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来适应这些“奇形怪状”,是很不容易的,主要还得靠现场的量工、安装工,修修改改,这一部分的成本,占了很大的比例。
于是,卧房定制,全屋定制变成小作坊的活,比如上海,近郊的奉贤,有许多小作坊,专门干这些活,搞定制。一间“工厂”,十个工人左右,为上海市这些定制家具顾客服务。
这样的定制家具,
优点:
——个性化,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奇形怪状都可以,漆什么颜色都可以;
——充分利用空间,可以把柜子做到天花板;
——家具可以迁就自己房子的大小。
缺点:
——材料很低劣,胶水、油漆、板材都是最低劣的,甲醛、VOC什么标准都没有;
——做工低劣,基本靠一把风枪,看不到的地方,全用枪钉,少有卯榫结构;
——设计,非常低俗。设计靠图册,作坊老板和顾客双方决定,最多有个绘图员画画简图,做中式家具还凑合,做欧式就惨不忍睹了,荒腔走板。
别看缺点那么多,作坊还得请“大工”,有技艺的木工,能独自制作整件家具,从备料到加工到组装,一个人完成。这样的工人,在奉贤一天要300-500元,甚至有800元的,因此定制家具还特别贵,大橱比工业化生产的家具贵上50-100%,甚至更高。
自古以来,只有标准化的设计——生产的家具,能成为经典,明式家具设计这样,西方也一样,汉斯、齐宾代尔等等大师的设计,哪一件是定制的产品?
现代意义上的定制家具,开始于发达国家,但今天的美国,定制家具都在减少之中,他们能买标准化的“移动家具”,就不用定制家具。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了。
我们却在走回头,回去农村打家具的泥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