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节能干燥设备获得重大突破
详细内容

国产节能干燥设备获得重大突破

时间:2007-08-17     人气:1372     来源:中国机械网|http://www.jx.cn/     作者:
概述:   笔者日前从山东省科学院节能干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中心研制的60万吨/年PTA重大国产化节能干燥设备,理论模型和工业样机均已完成,目前正在实施论证,不久将投入生产;该中心与山东新汶......
   笔者日前从山东省科学院节能干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中心研制的60万吨/年PTA重大国产化节能干燥设备,理论模型和工业样机均已完成,目前正在实施论证,不久将投入生产;该中心与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合作研制的国内最大的石膏煅烧干燥设备,已投入生产运行。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将打破长期以来国外垄断大型节能干燥设备制造的局面。
  据了解,干燥技术的应用涉及化工、石化、医药、建材、轻工、饲料、食品、造纸、木材、粮食等多个行业。干燥过程是国内的高耗能工序,其所消耗的能源占国内总能耗的12%左右,而同时国内干燥工序的平均能源利用率仅为40%~50%,国外先进水平则普遍达到了70%以上。
  目前,国内需要的某些大型干燥设备和技术还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据该中心首席专家史勇春研究员介绍,中心的科研开发采取的是“研究中心—孵化示范企业—服务行业”的模式,他认为这是加快国产化装备开发应用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该中心孵化了科技示范企业—————山东天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载体。中心完成技术应用研究和小试、中试后,天力公司将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完善并产品化,然后投放到相关行业的大型企业应用,待产品应用起到示范作用后,再向全行业推广。
  史勇春说,该中心主要针对各行业需要的各类重大节能干燥装备及各行业中面临的重大干燥共性技术,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按照转化一代、研究一代、预研一代的思路,根据不同类型的干燥技术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理论,探索干燥过程传热传质规律,建立重点行业大型干燥装置和干燥过程的工程模型;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软件,探明干燥过程规律,然后经小试、中试开发出大型干燥设备和先进干燥技术。该中心的做法完全摆脱了目前国内大型干燥装置国产化走简单模仿路子的被动局面。
  山东省科学院对该中心的要求是研制的成果必须“顶天立地”。所谓“顶天”是指必须针对行业带动性强、关联度大、作用突出的关键共性干燥技术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并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上实现突破,对各行业干燥技术进步有重大带动作用。所谓“立地”指的是研究成果必须能够推广应用,转化为终端产品,产生效益。
  此外,该中心还与国际上著名干燥技术研究机构,如白俄罗斯雷科夫传热传质研究所、波兰罗兹技术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经过努力,该中心研制出各类科研成果35项,承担国家火炬计划4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4项,国家重点推广计划项目3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专利68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目前,该公司与山东海化集团合作研制的纯碱煅烧干燥大型内热式流态化设备,重180吨,高18米,为世界首创,在海化集团应用7套后,又相继在唐山三友碱业有限公司、河南安棚碱矿有限公司、山东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等全国10大纯碱厂推广100多台套,现在这个产品在纯碱行业已有相当的影响力;与中石油辽化分公司合作研制的己二酸大型流态化干燥成套技术和设备,能源利用率达75%,节能效果明显;与青岛海晶集团合作研制的国内最大CPE干燥换热装置,流化床面积20平方米,目前已出口国外;与中国铝业集团山东分公司合作研制的大型闪蒸干燥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山铝公司已应用12套,节能效果比一般国内产品高20%。
  据悉,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累计研究开发了1000多台套干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据德国《金融时报》8月14日消息,在近三个月内,德国机床工业联合会(VDW)已经两次调高对德国机床制造业产值增长率的预测。第一次从7%调高到10%;第二次从10%调高到15%,因为今年上半年,德国机床制造业的产值增幅与去年相比已经接近15%,尤其是来自国外的订单明显增加。

      2006年德国机床制造业(包括机器和服务)的利润已达到近110亿欧元。
    阅读全文
  •    8月5日,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机)传出喜讯,国内最大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在该公司制造成功。并装车发往江苏泰州电厂。标志着我国在该项目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据有关专家介绍,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代表世界火力发电设备制造的发展方向,是未来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机组之一。
      哈电机在引进日本东芝公司技术的基础上,对设计、工艺等进行了全面的消化吸收,迅速掌握了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的制造技术,实现国产化率80%。
      该产品虽然功率很大,但结构非常紧凑,总长10.9米,高4.1米,其中定子部件重量达到了430吨,整台机组总重达到了660吨。最大功率为110万千瓦,可有效减小电厂土建投资,而且发电机最关键的性能--效率超过了99%。
      从2005年5月在北京与国电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并生效,历时27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首台百万发电机的制造。刷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工期记录。
      在引进日本东芝公司技术制造消化吸收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制造该型发电机的要求,哈电机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首先对工艺装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新增加了动平衡机、定子机座加工中心、新增加了550吨吊车。哈电机采取多项先进工艺手段,采用了真空钎焊技术、定子机座采用三段组装,其中首次采用了高性能的冲片。
      哈电机按东芝公司的质量要求,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在每一个关键环节设置质量关卡,先后攻克了定子铁芯装压、转子加工等技术难关,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使产品质量全面达到了东芝公司的技术标准,为今后批量生产该类型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邀请东芝的技术和质量工程师共同把关,产品质量受到在哈电机工作的日本东芝和美国GE专家的赞赏。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