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主轴的国产化低是数控机床的发展之痛
时间:2007-07-11 人气:1546 来源:中国机械网|http://www.jx.cn/ 作者:
概述: 电主轴是最近几年在机床领域出现的将机床主轴与主轴电机融为一体的新技术,在中高档数控机床中应用广泛。它与直线电机技术、高速刀具技术一起,将会把高速加工推向一个新时代。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重要组成部......
电主轴是最近几年在机床领域出现的将机床主轴与主轴电机融为一体的新技术,在中高档数控机床中应用广泛。它与直线电机技术、高速刀具技术一起,将会把高速加工推向一个新时代。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电主轴的国产化率很低,当前数控机床所用的电主轴60%需要进口。对此,有关专家指出,电主轴的国产化在技术上并非很难,因此有必要加大它的发展。如果不提高电主轴的国产化率,一味依赖进口,不仅将会浪费更多的外汇,而且会制约我国数控机床的自我满足率。
“中场”产业
电主轴具体是指一套组件,包括电主轴本身及其附件:电主轴、高频变频装置、油雾润滑器、冷却装置、内置编码器、换刀装置等。电主轴技术水平的高低、性能的优劣以及整体的社会配套水平,都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数控机床整机的技术水平和性能,也制约着主机的发展速度。国际上高性能、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普遍采用电主轴单元。在多工件复合加工机床、多轴联动多面体加工机床、并联机床和柔性加工单元中,电主轴更有机械主轴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电主轴的价位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在机床成本构成中占有一定比例。电主轴的质量、性能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机的质量、性能和水平,为此,日本学者将包括电主轴在内的功能部件产业统称为“中场”产业,取其足球“中场”术语的寓意,一是表明它在从原材料到整机的产业链中,处于“中场”位置,另一含义是取胜的关键在于它能否能够控制“中场”。
电主轴在数控机床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机械加工工艺要求的主轴转速越来越高,因此高转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产品水平的标志。谁先采用了更高转速的主轴,谁便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了一张硬牌。因此电主轴发展的趋势就是:以专业厂家生产的高质量的电主轴取代各机床厂家自己生产的传统主轴,从而提高数控机床的转速,加强数控机床产品的竞争力。
国内电主轴大量依赖进口
我国机床行业对于电主轴的需求量较大,而且有逐年递增趋势。这主要由2点决定。第一,国内机床对电主轴的需求量一年在6000多根左右。 据初步统计,2003年我国各类电主轴年需求量约6000根,其中数控机床用电主轴仅有约1000根,而且60%左右为进口电主轴。而据主轴功能部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洪介绍,目前我国国内电主轴的生产能力大约在2400套左右,而国内的需求量在8000套,因此供需缺口达近6000套。以每套平均价8万元计,进口额就达4亿多元。第二,根据机床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05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将达到6万台,数控机床使用电主轴的比例也将由2%增加到10%左右。预计到2005年,数控机床用电主轴将激增到6000根,约占电主轴总需求量的50%,替代磨用电主轴的市场地位,成为电主轴市场的主力军。
面对如此之大的电主轴需求市场,国产的电主轴生产却没有跟上去,这并不是因为我国电主轴的研发动作迟缓。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轴承行业就已经开始研究生产电主轴。目前国内电主轴的生产以洛阳轴承研究所最为著名,它生产的内孔磨削用电主轴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它开发的加工中心、高速铣床和车床用电主轴,已与国产高速机床和国产并联机床配套,投入使用。迄今已发展到15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功率从0.2~75kW,最高转速达150000r/min。
国内电主轴大量依赖进口的原因,除了产量没有跟上去之外,国产电主轴的质量没有保证,也是其中一个原因。目前我国开发出了主轴功率为2.5kW~29kW、扭矩为4~86N.m、能应用于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电主轴,并且已装备了部分国产数控机床。但是从总体上讲,国产的电主轴和国外产品相比较,无论是性能、品种和质量都有较大差距,所以目前国产的高转速、高精度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所用的电主轴,仍然主要从国外进口。
电主轴生产存在技术瓶颈吗
电主轴国产化率低,是由于技术原因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听听有关专家对于生产电主轴需要何种技术是如何分析的。中国机床工具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瑄将电主轴的生产所需要的技术简明扼要地概括为“3个半技术”:即精密制造技术,轴承技术,电机调速技术,电机技术。电主轴对于前3个技术的要求较高,而对于第4个技术来说,由于电主轴对于电机技术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需要普通的电机技术即可,因此,梁训瑄形象地将其称之为半个技术。
那么,生产电主轴的技术难度大吗?对此,有关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电主轴专家周延佑指出,由于电主轴的生产是几种技术的综合,因此只具备单种技术的企业并不能生产这一产品,比如一般的轴承厂或是电机厂就不具备生产电主轴的能力。但这并不等于说,电主轴的生产所要求的技术就很高,国内的厂家就不能实现规模生产。周延佑的看法是:“电主轴国产化率低,产品大量从国外进口,出现这种状况,从技术层面来看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周延佑分析说,电主轴的确需要的是综合技术,但是只要一家企业拥有了其中一种技术,就可以生产电主轴这种产品。因为与其他技术相对应的产品,完全可以外购。比如轴承厂就可以外购电机,而电机厂也可以外购轴承,这是一些世界电主轴生产厂家通用的做法。就是世界顶级的电主轴生产商也不具备全套技术,他们也同样外购产品或是技术。电主轴的生产从技术层面来说,其实需要的是精确装配、加工的能力。就是全部零部件都外购,最后的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也不低。特别是在国内劳动力具有低价优势的情况下,即使是零部件进口,装配完成后生产出来的电主轴也应该比进口的同类电主轴价格至少低三分之一。
如何提高电主轴的国产化
由于电主轴的生产是一个跨行业的过程,需要多工种、多技术的配合,因此建立一个什么类型的企业才能满足这些需要,是专家们探讨的问题。
目前我国功能部件的生产厂家有4种类型:“院所型”,由研究所、大专院校以技术支撑发展而来的企业;“主厂型”,由主机厂逐步分离出来以生产某种功能部件为主发展起来的企业;“民企型”,在江浙一带大量涌现的民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单一品种为主;“外商合资或是独资型”,生产部分较高水平的功能部件,但批量较小,没有独立的开发能力。
对于前3种企业,专家的看法是各有所长。在“院所型”生产厂家中,由于他们的技术力量比较雄厚,从事该行业时间比较长,一旦转型,技术问题能够自行解决,所需改变的只是体制。只要体制适合市场需求,这类企业生产的产品会很有竞争力。比如洛阳轴承研究所,专家们曾多次建议从研究所分离出公司,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电主轴技术专门生产此类产品。至于“主厂型”企业,钟洪分析说,在国外电主轴的生产一般分为2种方式,1种是由配套厂家生产,另1种是由专业的电主轴生产厂家制造。国外的主机厂一般不生产电主轴,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在国内从主机厂分离出来专门生产电主轴的企业,是一种趋势。而“民企型”企业,专家们的看法是,由于他们的市场眼光敏锐,机制灵活,特别是江浙一带机床用户逐渐增多,为他们生产机床功能部件提供了机会,而且和客户交流起来也有地域方面的优势,这些使他们在电主轴的生产中具备优势。
电主轴的国产化问题,不仅是专家们关心的问题,同时也受到了行业协会的高度重视。虽然根据国内各主轴开发单位估计,按目前生产能力发展速度,到2005年我国最多只能开发出2000台套电主轴单元。但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根据国内数控机床之需求,对各功能部件生产主导单位提出强化发展要求:电主轴要求到2005年用于数控机床的电主轴单元总产量达到3000台套,到2010年达到10000台套。他们表示将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出既多又好的功能部件。
“中场”产业
电主轴具体是指一套组件,包括电主轴本身及其附件:电主轴、高频变频装置、油雾润滑器、冷却装置、内置编码器、换刀装置等。电主轴技术水平的高低、性能的优劣以及整体的社会配套水平,都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数控机床整机的技术水平和性能,也制约着主机的发展速度。国际上高性能、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普遍采用电主轴单元。在多工件复合加工机床、多轴联动多面体加工机床、并联机床和柔性加工单元中,电主轴更有机械主轴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电主轴的价位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在机床成本构成中占有一定比例。电主轴的质量、性能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机的质量、性能和水平,为此,日本学者将包括电主轴在内的功能部件产业统称为“中场”产业,取其足球“中场”术语的寓意,一是表明它在从原材料到整机的产业链中,处于“中场”位置,另一含义是取胜的关键在于它能否能够控制“中场”。
电主轴在数控机床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机械加工工艺要求的主轴转速越来越高,因此高转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产品水平的标志。谁先采用了更高转速的主轴,谁便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了一张硬牌。因此电主轴发展的趋势就是:以专业厂家生产的高质量的电主轴取代各机床厂家自己生产的传统主轴,从而提高数控机床的转速,加强数控机床产品的竞争力。
国内电主轴大量依赖进口
我国机床行业对于电主轴的需求量较大,而且有逐年递增趋势。这主要由2点决定。第一,国内机床对电主轴的需求量一年在6000多根左右。 据初步统计,2003年我国各类电主轴年需求量约6000根,其中数控机床用电主轴仅有约1000根,而且60%左右为进口电主轴。而据主轴功能部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洪介绍,目前我国国内电主轴的生产能力大约在2400套左右,而国内的需求量在8000套,因此供需缺口达近6000套。以每套平均价8万元计,进口额就达4亿多元。第二,根据机床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05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将达到6万台,数控机床使用电主轴的比例也将由2%增加到10%左右。预计到2005年,数控机床用电主轴将激增到6000根,约占电主轴总需求量的50%,替代磨用电主轴的市场地位,成为电主轴市场的主力军。
面对如此之大的电主轴需求市场,国产的电主轴生产却没有跟上去,这并不是因为我国电主轴的研发动作迟缓。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轴承行业就已经开始研究生产电主轴。目前国内电主轴的生产以洛阳轴承研究所最为著名,它生产的内孔磨削用电主轴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它开发的加工中心、高速铣床和车床用电主轴,已与国产高速机床和国产并联机床配套,投入使用。迄今已发展到15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功率从0.2~75kW,最高转速达150000r/min。
国内电主轴大量依赖进口的原因,除了产量没有跟上去之外,国产电主轴的质量没有保证,也是其中一个原因。目前我国开发出了主轴功率为2.5kW~29kW、扭矩为4~86N.m、能应用于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电主轴,并且已装备了部分国产数控机床。但是从总体上讲,国产的电主轴和国外产品相比较,无论是性能、品种和质量都有较大差距,所以目前国产的高转速、高精度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所用的电主轴,仍然主要从国外进口。
电主轴生产存在技术瓶颈吗
电主轴国产化率低,是由于技术原因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听听有关专家对于生产电主轴需要何种技术是如何分析的。中国机床工具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瑄将电主轴的生产所需要的技术简明扼要地概括为“3个半技术”:即精密制造技术,轴承技术,电机调速技术,电机技术。电主轴对于前3个技术的要求较高,而对于第4个技术来说,由于电主轴对于电机技术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需要普通的电机技术即可,因此,梁训瑄形象地将其称之为半个技术。
那么,生产电主轴的技术难度大吗?对此,有关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电主轴专家周延佑指出,由于电主轴的生产是几种技术的综合,因此只具备单种技术的企业并不能生产这一产品,比如一般的轴承厂或是电机厂就不具备生产电主轴的能力。但这并不等于说,电主轴的生产所要求的技术就很高,国内的厂家就不能实现规模生产。周延佑的看法是:“电主轴国产化率低,产品大量从国外进口,出现这种状况,从技术层面来看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周延佑分析说,电主轴的确需要的是综合技术,但是只要一家企业拥有了其中一种技术,就可以生产电主轴这种产品。因为与其他技术相对应的产品,完全可以外购。比如轴承厂就可以外购电机,而电机厂也可以外购轴承,这是一些世界电主轴生产厂家通用的做法。就是世界顶级的电主轴生产商也不具备全套技术,他们也同样外购产品或是技术。电主轴的生产从技术层面来说,其实需要的是精确装配、加工的能力。就是全部零部件都外购,最后的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也不低。特别是在国内劳动力具有低价优势的情况下,即使是零部件进口,装配完成后生产出来的电主轴也应该比进口的同类电主轴价格至少低三分之一。
如何提高电主轴的国产化
由于电主轴的生产是一个跨行业的过程,需要多工种、多技术的配合,因此建立一个什么类型的企业才能满足这些需要,是专家们探讨的问题。
目前我国功能部件的生产厂家有4种类型:“院所型”,由研究所、大专院校以技术支撑发展而来的企业;“主厂型”,由主机厂逐步分离出来以生产某种功能部件为主发展起来的企业;“民企型”,在江浙一带大量涌现的民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单一品种为主;“外商合资或是独资型”,生产部分较高水平的功能部件,但批量较小,没有独立的开发能力。
对于前3种企业,专家的看法是各有所长。在“院所型”生产厂家中,由于他们的技术力量比较雄厚,从事该行业时间比较长,一旦转型,技术问题能够自行解决,所需改变的只是体制。只要体制适合市场需求,这类企业生产的产品会很有竞争力。比如洛阳轴承研究所,专家们曾多次建议从研究所分离出公司,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电主轴技术专门生产此类产品。至于“主厂型”企业,钟洪分析说,在国外电主轴的生产一般分为2种方式,1种是由配套厂家生产,另1种是由专业的电主轴生产厂家制造。国外的主机厂一般不生产电主轴,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在国内从主机厂分离出来专门生产电主轴的企业,是一种趋势。而“民企型”企业,专家们的看法是,由于他们的市场眼光敏锐,机制灵活,特别是江浙一带机床用户逐渐增多,为他们生产机床功能部件提供了机会,而且和客户交流起来也有地域方面的优势,这些使他们在电主轴的生产中具备优势。
电主轴的国产化问题,不仅是专家们关心的问题,同时也受到了行业协会的高度重视。虽然根据国内各主轴开发单位估计,按目前生产能力发展速度,到2005年我国最多只能开发出2000台套电主轴单元。但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根据国内数控机床之需求,对各功能部件生产主导单位提出强化发展要求:电主轴要求到2005年用于数控机床的电主轴单元总产量达到3000台套,到2010年达到10000台套。他们表示将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出既多又好的功能部件。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下决心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的政策措施,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农村发展仍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城乡基础设施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从而制约了现代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我们只有尽快解决好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应该认识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离不开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就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下决心增加投入,确保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农业综合开发要增加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投入,还要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有效做法。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加强丘陵山区抗旱水源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改善农村水环境等。二要切实提高耕地质量。要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强化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切实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要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合理引导农村节约集约用地,切实防止破坏耕作层的农业生产行为。要加快实施沃土工程,重点支持有机肥积造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等。三要继续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在适宜地区要积极发展秸秆气化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快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要加强农村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的投入和信贷支持。四要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农民在政府支持下,自愿筹资筹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搞好村庄治理规划和试点,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百千万”工程。要继续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充分发挥辐射周边农村的功能,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五是发展新型农用工业。农用工业是增强农业物质装备的重要依托。积极发展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多功能农业机械及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业投入品,加大对新农药创制工程支持力度,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尽快制定有利于农用工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六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要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等。
下决心增加投入,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还要在实践中处理好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一是进一步规范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做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立项科学、预算合理、质量保证和审计合格。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繁多,无论项目大小必须进行规划、设计和预算管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该指定或设置专门机构对整个地区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对每个拟施工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制定资金预算,对施工单位和材料采购进行招标和投标,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做到工程无论大小,都进行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对各个项目实行主管部门领导责任人制度,从立项到竣工各个环节确定具体的责任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安排及建成后的运行进行规范管理,做到责任具体,落实到人。二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项目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严格按程序拨付和使用资金。三是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要着力培育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农村基层单位的基建和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培训努力使农村基层干部成为懂政策、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人才。要选拔品德好、文化高的农民参加专业培训,让他们掌握基本的项目管理知识、会计管理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从而使他们为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的政策措施,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农村发展仍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城乡基础设施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从而制约了现代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我们只有尽快解决好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应该认识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离不开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就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下决心增加投入,确保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农业综合开发要增加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投入,还要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有效做法。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加强丘陵山区抗旱水源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改善农村水环境等。二要切实提高耕地质量。要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强化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切实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要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合理引导农村节约集约用地,切实防止破坏耕作层的农业生产行为。要加快实施沃土工程,重点支持有机肥积造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等。三要继续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在适宜地区要积极发展秸秆气化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快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要加强农村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的投入和信贷支持。四要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农民在政府支持下,自愿筹资筹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搞好村庄治理规划和试点,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百千万”工程。要继续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充分发挥辐射周边农村的功能,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五是发展新型农用工业。农用工业是增强农业物质装备的重要依托。积极发展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多功能农业机械及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业投入品,加大对新农药创制工程支持力度,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尽快制定有利于农用工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六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要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等。
下决心增加投入,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还要在实践中处理好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一是进一步规范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做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立项科学、预算合理、质量保证和审计合格。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繁多,无论项目大小必须进行规划、设计和预算管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该指定或设置专门机构对整个地区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对每个拟施工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制定资金预算,对施工单位和材料采购进行招标和投标,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做到工程无论大小,都进行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对各个项目实行主管部门领导责任人制度,从立项到竣工各个环节确定具体的责任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安排及建成后的运行进行规范管理,做到责任具体,落实到人。二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项目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严格按程序拨付和使用资金。三是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要着力培育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农村基层单位的基建和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培训努力使农村基层干部成为懂政策、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人才。要选拔品德好、文化高的农民参加专业培训,让他们掌握基本的项目管理知识、会计管理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从而使他们为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
阅读全文
杭州机床集团日前表示,其自行设计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大型SDM-1数控叶片叶顶砂带磨床业已完成。这台专为哈尔滨汽轮机厂磨削叶片叶顶度身订制的砂带磨床,已于7月初在杭州通过用户方预验收,并将在进一步完善数控加工程序和机床防护装置之后出厂。
经对该机床的预验收,验证其各项几何精度符合双方协议规定的要求。对用户提供的工件进行的试磨表明,粗磨可在100分钟内对单边磨去6.5mm的余量,加工相当高效;在全自动磨削试验中,其尺寸控制、叶顶径向跳动等指标也均符合相关要求。
据杭机方面介绍,自行研制开发这台高技术含量的高效机床仅用了一年时间,它的制造成功使该公司的产品又增添一个新门类。专用于对大型叶轮的叶顶圆进行磨削加工的该项设备,可加工叶片工件的直径达1.9m。机床采用了德国西门子数控系统、意大利马波斯激光测量系统等先进配置,磨头的纵向进给运动、磨头的角度摆动均采用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由数控系统进行。
经对该机床的预验收,验证其各项几何精度符合双方协议规定的要求。对用户提供的工件进行的试磨表明,粗磨可在100分钟内对单边磨去6.5mm的余量,加工相当高效;在全自动磨削试验中,其尺寸控制、叶顶径向跳动等指标也均符合相关要求。
据杭机方面介绍,自行研制开发这台高技术含量的高效机床仅用了一年时间,它的制造成功使该公司的产品又增添一个新门类。专用于对大型叶轮的叶顶圆进行磨削加工的该项设备,可加工叶片工件的直径达1.9m。机床采用了德国西门子数控系统、意大利马波斯激光测量系统等先进配置,磨头的纵向进给运动、磨头的角度摆动均采用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由数控系统进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