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豪华阵容≠卓越团队

时间:2011-07-28     人气:526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作者:
概述:喜欢篮球的人都会醉心于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贾森基德(Jason Kidd)、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这样的豪华阵容。但如何让那些能力卓越的个体组合成完美团队?......
  喜欢篮球的人都会醉心于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贾森基德(Jason Kidd)、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这样的豪华阵容。但如何让那些能力卓越的个体组合成完美团队?要知道豪华阵容也并非是理所当然的卓越团队。美国传奇篮球教练迈克沙舍夫斯基(人称“老K”教练)以其率“梦之队”备战奥运并夺冠的经历,在《我相信你们》一书中另辟蹊径地诠释了卓越团队建设的真谛,既源于鲜活实践,又进行了深度总结。 

  没有理所当然的王者 

  是否有人曾想象,让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路易斯郭士纳(Louis V. Gerstner)、拉里佩吉(Larry Page)、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等超级CEO们在一个团队中各司其职,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并肩作战将是怎样的情形?是否一定能绩效卓越、所向披靡?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中曾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在许多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整体智商却处于低水平?在中国也有句话: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窝虫。团队的总体能力并非成员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在团队中,1+1未必等于2。 

  在老K教练执教国家队之前,人们认为美国篮球可以一直称霸全球。然而美国队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仅以两分的微弱优势险胜立陶宛夺冠,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更是只获得铜牌。老K教练以其独特的团队建设实战经验,打造了一支又一支无与伦比的卓越团队。他曾四次被美国篮协评为年度最佳教练,这在美国篮球史上绝无仅有。其职业生涯的辉煌巅峰则是作为主教练率领美国队,夺得北京奥运会冠军。这份“梦之队”的名单里同样有豪华的明星阵容:卡洛斯、贾森、勒布朗、德隆、迈克尔、德维恩、科比、德怀特、卡梅罗……美国篮球队历来绝不缺乏伟大的球员,但世界上并没有理所当然的王者。 

  好结果在于好过程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如果老K教练面对的是那个由乔布斯、郭士纳、巴菲特们组成的管理团队,将如何推进团队发展?也许他会关注个人才干的全面性和互补性,经过认真思考并与当事人充分沟通,确定每个成员所适应的角色—佩吉担任CTO、乔布斯为CCO、舒尔茨做CHO、巴菲特自然是CFO、郭士纳为CSO、奥格威则为CMO?同时,他还会注意新老成员的搭配,老成员富有经验,对现有制度理解透彻,有公信力;年轻人活力四射,能给团队带来新鲜气息。最重要的,他会要求这些卓越的个人具备一种品格—顾全大局、牺牲小我。 

  为什么能力超群的明星组合未必形成卓越团队?老K教练认为是体制出了问题,还未准备就绪就上了战场。他说:“所谓的团队是不可能凭空闪现的,它必须要经过一个发展历程。为此,你需要的是时间、目标和比赛。”也就是说,对于团队建设来说,没有好的过程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团队建设过程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需要拿出时间来认真对待,比如敲定人选、鼓舞士气、构建团队关系、打造坚实后盾、建立团队法则、培养团队领袖、为团队而改变、合理安排训练、自我审视、激励团队……团队在未经这些过程锻造之前,仅仅只能称之为是一支球队。全身心地投入每个过程后你会发现,结果已不期而至。团队成员之间共同的经历是团队真正的财富,把团队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时,是否拥有天才成员已不再重要。因为,完美的团队可以打败完美的个人。 

  一个团队多个领袖 

  把科比、贾森、勒布朗等人组成卓越团队,如同把乔布斯、郭士纳们聚合在一起,使这些傲视群雄的个体取长补短、协调配合、超越小我、成就大业。然而他们每一个个体都是那样闪耀的领导者,“一山难容二虎”,如今这样在一个山头上的虎群,你也许无法想象这需要怎样的领导力?需要怎样的引领者、推进者和催化者? 

  老K教练在团队建设中所体现的卓越领导力及其对团队领导力的认识让人印象深刻。在团队生命周期中,他时刻体现出对团队成员的真诚、信任、情感投入以及高质量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在培养团队领袖过程中,他提出:“伟大的团队需要多个领袖、多种声音。打造团队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发掘那些声音的主人并着力培养他们,确保其领导地位能够在团队中得以树立。”他还着力刻画了三位天才球员(勒布朗、科比和贾森)发挥各自不同特色领导力的时刻。要拿出时间去培养团队领袖,你的声音并不是团队唯一希望听到,或者唯一需要听到的;你的团队可能包含具有不同领导力气质的成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的;别害怕团队中其他领导者的才干会威胁到你,要允许他们分享你的领导力。 

  在老K教练看来,团队建设中的领导力并不必然具有排他性,它属于团队领导者和每一个团队成员。团队领导者要弱化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使团队成员培养、发挥并彼此尊重各自特有的领导力。在投资决策时,要以巴菲特们为意见领袖;在推进创新和顾客体验时,要多听取乔布斯们的见解;在探讨战略方向时,要让郭士纳们发挥主导作用……在这种各施所长、充分尊重和信任的环境中,能力卓越的个体不会觉得屈居人下,从而团队成员会形成更强的归属感,团队也能形成更强的凝聚力。 

  任何团队建设都是以团队超越个人的过程,个人的伟大并不能保证团队的成功。卓越团队的目标对任何团队管理者来说都意味着一系列的挑战。老K教练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或许,你也可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首届中国(广州)衣柜展的成功举办,不仅得到了国内业界的一致肯定,而且给许多企业厂商带去更多机会与收益,因此在此基础上为让更多的企业有参展机会,为了经销商、买家有更大更好的交流互动平台以及进一步促进行业的发展,第二届中国(广州)衣柜展将移师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2011年3月18-20日,亚太传媒联合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举办了首届中国(广州)衣柜展。来自全国220家衣柜及配材企业在2万平方米的展区内展示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更有来自全国34个省(区、市)的近6万专业观众到场参观、采购。为期3天的展会在各单位、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展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并在业界引起了巨大而积极的反响。 
        因此,为了使更多的企业,经销商,买家有更大更好的交流互动平台,我们将第二届衣柜展的展出移战到广州保利世贸馆。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位于广州珠海区东港新路,是保利世界贸易中心的重要配套项目,与保利世贸品牌馆并排矗立在新港东路琶洲地铁站南面,东西两侧分别与中洲中心及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三期展馆相临。博览馆占地2877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9.23万平方米,拥有6个标准展厅,层高12米,净高9米,可提供超过6.6万平方米的租用面积,容纳国际标准展位4020个。 
        与首届衣柜展相比,第二届展会规模将更大、参展品牌更多、专业针对性更强。相信此届展会将能为衣柜行业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从而为促进衣柜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更多的奇迹。


    阅读全文
  •   最近,《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一篇有关中学课堂使用推特之类工具的报道,让我颇感惊恐。这个项目的出发点很好:他们希望数字工具能够让孩子们更加畅所欲言。结果呢?现在孩子们整天都盯着屏幕,根本不去和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互动。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好主意。 

      过去十年来,大学生的平均同理心水平骤降。对于其中的原因,有一个假设是: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花费很多时间来解读社交线索(social cue)了。我们现在总是盯着屏幕,通过短信、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来进行“对话”。 

      由于我们不再那么关注面部表情和声调的细微变化,也就不会在长期记忆中存储社交网络(大脑中的社交网络)在解读复杂社交场景时所需的数十亿个模式。颇具讽刺的是,在社交媒体世界中,我们反而不再那么注重社交了。 

      每周我几乎都会经过一家大型组织的办公区。从窗外看,里面的情形可能每次都不一样,但有一点始终不变:迷宫般的一个个小隔间都异常安静。我们都走向数字化了。坐在过道两侧的同事不是当面,而是通过网络电话讨论中午去哪儿吃饭。初看起来,这种方式应该有好处。我们都太忙了,所以需要争分夺秒来提高工作效率。但弊端是,就在我们可能最需要对话的时候,我们却丧失了对话的艺术。 

      随着团队的兴起,今天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社交性。良好的协作对成功至关重要,然而,要想协同完成工作,人们就需要小心应对复杂的社交暗流。可现在,冲突就只停留在一封糟糕的电子邮件上了。由于与其他人“实时”交流的时间减少了,我们的“社交电路”可能也就无法发展到高效完成工作所需的程度。 

      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交技巧,一旦工作压力袭来,我们很可能会选择独自来完成工作,或者更糟。在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钻井平台上,随着最终引发爆炸的各种问题不断累积,团队内部的冲突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了。面对压力,他们不是相互协作,而是激烈争论,从而阻碍了可能解决方案的形成。 

      如今,我们的工作不仅更具社交性,而且也变得更加无形和概念化。无形想法带来的问题是,我们很难在头脑中长时间地保留它们。如果我们将想法大声说出来,而不是闷在自己脑子里,大脑中用于处理想法的“电路”就会更丰富。这样,当我们能与其他人实时交谈时,我们更容易深入思考一些微妙的想法,并能从更多角度来进行思考,从而建立新的联系或实现创新。在各种力量将我们推向其他方向的时候,我们恰恰需要更多、更有效的对话。 

      企业要想提升工作效能,就应该致力于提高实时对话的数量和质量。第一步是客观评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我的研究表明,旨在帮助解决问题的工作对话中,平均而言,只有不到10%达到了预期目的。此外,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对话,我们也需要一些新的认识。在这方面,神经学会很有帮助,有关同理心、说服及沟通的研究,不仅为常识性做法(但人们没有善加利用)提供了证据,也提供了突破性的想法。 

      在知识经济中,数字信息能快速且自由地传播。当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数字信息时,创造价值的就不一定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认识。在这个全新的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对话,正在成为一种消亡的艺术,而现在,该是复兴这种艺术的时候了。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