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平台时代的体育营销
详细内容

多平台时代的体育营销

时间:2011-03-23     人气:945     来源:《新营销》     作者:
概述:去年夏天,在南非举办的2010年足球世界杯(World Cup)赛场上,当安德列斯·伊涅斯塔(Andres Iniesta)攻入决定性的一球而让西班牙夺冠时,沃尔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的子公司娱乐体育节目电视网(ESPN)和美国广播公司(ABC)对该项赛事持续几周的全程报道达到了高潮。......
    去年夏天,在南非举办的2010年足球世界杯(World Cup)赛场上,当安德列斯·伊涅斯塔(Andres Iniesta)攻入决定性的一球而让西班牙夺冠时,沃尔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的子公司娱乐体育节目电视网(ESPN)和美国广播公司(ABC)对该项赛事持续几周的全程报道达到了高潮。

    然而,这不过是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Wharton Customer Analytics Initiative,简称WCAI)承担的一个项目的开始,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是一个专注于消费者行为数据研究的研究中心。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和其他 14个机构参与的ESPN XP,是一个旨在研究与重大体育赛事相关的消费者行为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始于2010年足球世界杯。ESPN XP的目标是测算观众与ESPN/ABC各个数字媒体平台的互动情况。

    这个由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彼得·费德(Peter Fader)和埃里克·布莱德劳(Eric Bradlow)领导、由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完成的研究项目的结果,最终可能会被赞助、转播“超级杯”(Super Bowl)橄榄球赛这类赛事的广告商和媒体公司采用。

    ESPN“已经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弄清了多平台媒体的使用模式,不过现在,公司迫切想利用自己搜集到的行为数据—不依靠任何外部尺度—来量化各种媒体的使用情况。”费德说,“我们已经建立了用以测算多平台使用广度的模型,采用的完全是各平台自然产生的数据流。”

    虽然ESPN一直在分析收视率和各种各样的流通数据,不过,公司的XP项目则是一种多方位的尝试,以期发现在多平台的信息时代,人们观看体育赛事的新习惯。ESPN负责整合媒体研究的副总裁格伦·伊诺克(Glenn Enoch)说:“我们已经进行了10年的跨媒体研究,有一点已经变得很清楚了,那就是:没有哪一种单一手段可以覆盖所有的受众。没有哪个公司、哪种设备、哪种模型是完善的。”因此,拥有50名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ESPN,向从事互联网、电视、流媒体、广播和印刷品等媒体数据搜集和研究的公司和研究中心请求帮助。

    在世界杯足球赛开始前的几个月,他找到了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希望能开发出可以预测谁看什么节目、何时收看以及通过哪个平台收看的测算方案。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研究了海量的数据,并建议公司,将研究转向公司报道的体育赛事—从大学生和专业橄榄球赛,到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的大学生篮球联赛以及重要的高尔夫球和网球锦标赛等。

绿茵场

    沃顿体育产业计划(Wharton Sports Business Initiative)的主任肯尼思·施罗普希尔(Kenneth Shropshire)谈到,归根结底,“这些事情都关乎金钱。越来越多的人想弄清,如果你是某个网站或者某个电视节目的赞助商,你能从中获得多少价值。这些测算就是关于它们价值几何的。你怎么能把它转变成金钱呢?数据越精确,ESPN及其广告商的商业决策也就越有根据”。

    ESPN的有线电视网络每天24小时播出体育节目以及与体育相关的节目,ESPN对该项目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公司称为“跨平台”(cross- platform)收视的情况。伊诺克谈到,在足球世界杯比赛进行期间,电视网为消费者提供了五个平台—传统的电视、广播、纸质杂志、手机平台以及互联网平台。

    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的研究总监埃里亚·费特(Elea McDonnell Feit)认为,观看世界杯的人是具有高度参与性的球迷。这种参与状况让“我们瞥见了未来,总的来说,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观看同样的内容,不过人们会通过多种平台来收看”。

    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检视过相关数据之后的一个主要发现是,当一个人全程观看这场锦标赛时,ESPN的数字平台—ESPN Mobile、ESPN.com以及ESPN流媒体视频—并没有发生同类相残的情况。此外,费特说,为了了解足球世界杯的即时信息,ESPN最忠实的用户会利用每个可供利用的渠道的优势。“从商业角度来说,这对他们是个令人激动的发现。”她指出,在ESPN的全部订户中,80%为男性,从传统上而言,这些观众是市场营销人员很难触及的群体。“这样,当ESPN考虑在手机平台投资的时候,就不必担心一个平台会蚕食其他平台了。”

    作为ESPN XP项目的组成部分,其他研究结果表明,为了获取有关比赛、球队和球员的更多信息,足球世界杯的观众倾向于使用互联网、手机甚至《ESPN杂志》(ESPN: The Magazine)三个平台。本次比赛开赛后的前三天,也就是从6月11日到13日期间,只通过电视收看比赛的观众,每天用于观看世界杯的时间是1小时 34分钟。然而,只增加了一个平台—手机、互联网和杂志三个平台中的一个—的观众每天花在ESPN上的时间就增加到了4小时34分钟。(那些同时使用另外两个媒体平台的观众,每天花费在观看这项赛事的时间是4小时47分钟,使用所有四个平台的观众在ESPN和世界杯上花费的时间为5小时6分钟。)

    ESPN靠另一个调查服务机构知识网络公司(Knowledge Networks)来获取家庭之外、录制电视节目过后观看(time-shifting)以及西班牙语节目的相关数据,这是广告商一直要求的数据,据称,它们可能被低估了,至少在人们关心的赛事中如此。“比如说,电视给你带来了数量为‘X’的观众,但是,我们想知道的是,手机或者其他家庭之外的设备,是否能给你带来另外30%或者其他比例的观众。”知识网络公司负责媒体集团业务的副总裁戴维·C. 泰斯(David C. Tice)指出。

    费德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在大规模的体育赛事转播中,足球世界杯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直播的节目非常多,尤其是在比赛的最初几轮,节目在日间和工作时间均有播出。因此,人们可能无法像观看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的赛事那样,在家里收看足球世界杯的直播节目,国家橄榄球联盟的赛事通常要么在周末,要么在晚间。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美国队正在比赛,或者依然还没有淘汰出局,到底会有多少人会关心这项赛事。”费德补充说,“人们会待在家里从电视大屏幕上收看比赛,还是在工作的时候只是用手机查阅信息呢?哪些其他国家的球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从而让人们消费更长时间呢?我们的任务就是看看是否能找到一套基于人们真实行为的方法,以了解这些球队在各个平台的影响。”

发现最方便利用的屏幕

    沃顿体育产业计划副主任、沃顿商学院法律研究与商业道德系讲师科特·罗斯纳(Scott Rosner)发现,这些结果与他在体育迷身上看到的情形一致。“我认为,他们将会发现的一点是,人们会在最方便利用的屏幕上收看赛事。如果可以看电视,没人会选择在手机上看比赛。但是,问题在于,无论观众在什么地方,ESPN是否能成功地吸引他们收看自己的节目。”

    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将会提出一个计算消费者跨平台使用媒体情况的运算法则,布莱德劳对这一想法颇感欢欣鼓舞。他认为,媒体公司和广告商现在和将来都会采用这个运算法则,他们会从持续多周的赛事(比如网球和高尔夫球“大满贯”比赛)开始,并将其应用于“超级杯”橄榄球赛这类“只有一次”的赛事。“我们对提供一个预测工具很感兴趣,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他介绍说,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与ESPN合作的初步工作,始于2010年3月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男子篮球锦标赛举办期间,人们将这一赛事称为“三月疯狂”(March Madness)。他们利用开赛以后前两周搜集到的媒体消费数据,创建了一个可以预测人们在这项锦标赛最后两周使用媒体状况的计算程序。“一旦我们能证明自己可以较为精确地完成这个计算程序,我们就可以说:‘好了,我们可以在更为复杂的赛事上试验这个程序,比如足球世界杯。’”布莱德劳表示。

    布莱德劳说,虽然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之所以对ESPN XP项目感兴趣,是因为这个项目是个学术研究;不过,毋庸置疑的是,该项目的成果不但对ESPN,而且对整个新媒体界都具有商用价值。“ESPN将关注不同方面数据的多个公司组成了一支‘梦之队’,这为未来数年搜集和分析跨平台消费数据创造了条件。”他补充说,因为一直没有完整的分析结果,所以,广告界对手机平台和互联网平台的接受进程一直很慢,至少表现得犹豫不决。

    与此同时,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也在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展类似的工作。该计划希望帮助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Expedia确定选择度假胜地以及为消费者提供其他旅游信息的最佳方式。该计划的其他客户还包括在线票务市场StubHub,该公司希望从“多平台”概念转向“多类型”分析,也就是研究人们购买体育比赛、音乐会以及其各类演出门票的模式。

    2008年,ESPN以公司伙伴的形式加入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之后,两个机构很快开始寻求加强合作关系的途径。ESPN XP项目中的足球世界杯项目,就是双方加强关系的一条途径。此外,双方正在就另一个大规模的研究项目进行磋商,这个项目可能需要全球更多的研究者参与。

    伊诺克认为,对ESPN来说,一个最严峻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自己的行动领先于消费者,也就是要提前弄清使用ESPN服务的人将来要干什么,这样,这个电视网就能成为他们的提供商了。他希望,沃顿消费者分析计划提供的工具能让ESPN达到这个目的。“与我们过去所做的不同的是,我们的研究不只是专注于ESPN和电视网……还是要弄清手机平台和互联网平台用户的行为。”伊诺克说,“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弄清有多少人在使用多个媒体平台,之后要弄清他们使用这些平台的频度,还要弄清他们使用这些平台的时间有多长。”收看足球世界杯的情况好于电视收视率预期的事实,使这项研究的成果更具效力,因为这表明,不只是边缘观众在收看节目。

    罗斯纳认为,ESPN选择这样一个全球性的赛事很重要,即使测试实例只集中于美国的数据。“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赛事,而ESPN是一家拥有所有媒体平台的全球性公司。所以,我当然认为,这些数据会给ESPN的销售流程带来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公司在新媒体的选择方面。这是一个人们如何收看节目以及金钱应该投向何处的课题。希望在于,他们从互联网平台和手机平台上也能获得广告费。他们一定会从中找到感觉的。”

(本文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知识在线授权刊登)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2010互联网什么词最火?

        微博。

        曾有第三方机构预测,微博将在2011年年中达到上亿用户的规模,而今腾讯将这一预期的实现提前了半年,2月5日腾讯宣布微博注册用户突破一亿大关。

        对于互联网来说,有眼球的地方就有经济。“关注”这个以往热词有了新含义,在微博上,关注者就是价值,广告主们第一个微博营销敲门砖,就是开微博、比拼关注数。

        然而,微博在升级。其功能正从核心功能——“即时信息的发布与获取”功能向“人际网络的建立与维护”延伸。据缔元信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微博上的沟通、交流是以圈群为中心的,89%的用户主要关注朋友、同学、同事及业内人士的微博内容,因此微博上传递的信息,信任度和接受度都非常高,对微博上的商业信息、商业活动也都有较高的信任度,并且对关注的人或粉丝推荐的产品更是具有好感。这让一些营销人意识到:随着微博参与人群越来越多,新的商业方式与机会将被建立:在微博上,能找到一群可辨识的有高消费能力的社交集群,并从中达成商业信息的快速传播。

        在最近央视《经济半小时》“微博价值”节目中,艾瑞咨询集团总裁杨伟庆讲述一个手机厂商用三部手机的成本就让上万人关注自己发布的新产品,利用微博,实现了花很少的钱办很大的事情的目标。

        “美国某类‘微博’受到资本市场非常高的估值,因为它已经年收入20多亿美金,主要来自于精准投放广告,因为有统计表明,通过社区尤其这种社交网络广告的效果,是远远要强于一些普通品牌广告的效果。”

        小小的微博,看似简单,和之前的博客相比,微博信息容量虽小,但它更新频率更快,传播指向性更强,沟通技术更便捷,网民的参与度更高。由此可以判断,它的商业价值将大大超越传统的互联网产品,这在需求稀缺的现在,的确能创造出求之不得的商机。

        微博应该成为广告主数字营销方案中的组成部分。然而,金矿能否变成金库?微博营销仅仅是起步。实践案例方式有限,还缺乏成熟的推广模式。“围脖”们对于微博上的品牌信息或是广告是有要求的,微博营销要做得有趣、互动和方法巧妙,这样用户才会积极参与。如何利用好微博凸显的交互、迅速乃至精准定位目标人群圈子是微博营销的要义所在。它的发展,既需要广告主重视,同时更需要有机的与广告主的数字营销策略相结合,方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1,《成功营销》会携手国内外各位专家,研究“微博之风”如何改变营销,尝试为读者找寻微博营销的新机会和新空间。

        微营销解析

        微博聚力

        单纯的微博热帖、粉丝追随并非微博营销的真谛。微博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传播平台和营销终端,要发挥更大的价值,必须融入整个数字营销平台中。与此同时,充分挖掘微博的社交网络属性,将给其带来更大的营销价值。

        如果把人们消耗在微博上的碎片时间拼接起来,它会有多长?艾瑞网络用户行为监测的数据显示,微博客的月度有效浏览时间占比从2010年3月的1.5%上升到11月的10.0%,实际月度有效浏览时间从760万小时上升至7700万小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碎片之威力不容小觑。

        2010年是微博快速增长的一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国内微博用户规模约6311万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13.8%。手机网民中手机微博的使用率达15.5%。

        微博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的“标配”,也成为各大网络平台的“标配”。围绕微博产品、开放平台、终端媒介、微博营销等字眼的讨论贯穿年头岁尾,且热度仍在持续之中。

        这个看上去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新玩意儿,已成为社交媒体推进过程中迎风矗立的一个新浪潮,带来了整体社会行为的巨大变迁,也改变了数字营销的格局。
    2011年,微博大风飞扬。经历过去一段时间的沉淀,微博之力日盛。但对于大多数广告主来说,这股“微博之风”到底是怎样在改变营销?微博营销的新机会和新空间在何方?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话题。

        微博的营销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民曾说,Web2.0时代,谁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用户贡献内容,对碎片化信息内容的呈现结构进行优化,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发掘、整合和利用,谁就有可能获取说服和影响他人的能力。微博产品的出现为达到这种影响力提供了极具发展前景的路径选择。

        这种影响力也给营销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过去的几年内,微博营销的立体化、高速度、便捷性和广泛性让众多广告主对其青睐有加。戴尔、麦当劳、凡客诚品、欧莱雅、诺基亚等企业率先试水微博,创造了广为传播的营销胜案。

        微博到底能为营销做什么?群邑集团旗下迈势媒体的数字总监徐晟对其营销价值表示认可,他认为微博用户的传播价值是可以测算的,这样可以实现ROI比较高的营销,“微博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用户的影响力,用户的影响力其实说得赤裸裸点就是跟钱直接挂钩的。如果每个粉丝都换成钱的话,你就知道这个微博的博主有多大价值。”竞立媒体数字总监吴俊德则认为微博可以为企业实现与消费者沟通的角色,“微博能够承担的角色是什么?沟通,永远是沟通。

        对于微博营销优势和适用范围,业界也颇有较为成形的理论。诸如品牌推广,帮助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广新产品和新服务;推广、跟踪和整合品牌传播活动;公关服务;客户服务;等等。但这些都是针对单一微博营销方式而论。

        确实,微博营销打破了那种单向发布信息、王婆卖瓜的广告弊病,通过粉丝转帖、评论、跟随,达到自然沟通和裂变式传播的效果。但是,仅仅就是这些吗?

    只用微博?还不够

        时代已经改变,在营销战役中,一个微博的声音是渺小的,即使它是一员得力猛将。营销人必须要刷新思维。 

        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快速地改变着广告行业的面貌。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到互联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交网络、数字电视以及手机,广告载体或营销平台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展示出千变万化的面貌。在互联网产品不断飞速创新和进步的今天,微博只是其中的一个应用。谁也不敢保证,未来能否有一款更强大的产品会将它超越。因此,仅凭微博,难以独担营销大任。 

        此外,随着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剧,媒体高度“碎片化”,受众关注度高度碎片化。如何才能获取精准人群的最大注意力时间?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管理和评估营销计划,实现媒体投放的有效性,并获得较高的媒体投资回报?营销人需要洞察的东西越来越多,每一个步骤必须是相融共生、不可割裂,营销链条被无限拉长。“营销”正在成为一个“技术活”。 [NextPage]

        这些都要求广告主不断提高整合营销的能力。整合新闻、视频、音乐、游戏、阅读等互联网产品,整合广播电视平台、移动平台、终端媒介等,乃至更多。当然,整合营销不是单纯地整合平台、产品、技术等资源,前提是要从用户实用性及客户真正能够达到的市场推广诉求来做相关的营销活动。 

        在整合性的数字化营销当中,微博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传播平台和营销终端,需要发挥更大的价值,必须融入整个数字营销平台中。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说:“微博已经成为企业互联网营销的一扇新窗口,因为微博把所有其他社会性媒体联合在一起:视频、图片、地图、搜索等等,可以成为企业社会化媒体整合营销的中心。” 

        数字化浪潮已经在改变广告行业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游戏规则,新的秩序正在构建。 

        2011年,群邑中国首席执行官李倩玲要求群邑旗下媒介公司给客户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定期搜集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分类处理。李倩玲尝试建立反馈信息的管理机制,一方面与消费者沟通,另一方面也是根据反馈,不断修正营销计划,提高营销的投资回报率。她还在研究SNS、微博这种“基于关系的传播”如何与搜索引擎营销结合。 

        资深营销人士陈亮提出:“要把所有包括与消费者互动在内的全部行为视作一个综合体。每一场新媒体品牌战役都应该是一个包括开心网、微博、视频等各类社交网站在内的‘百团大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SNS这个新媒体为自己的品牌打造完美形象。国外市场今天遇到的困难或许我们明天就会遇到。” 

        在这方面,2010年诺基亚举办全社交网络发布会,已经成为了一个探路者。迄今为止,还有很多人把它当做是一个范本来研究和学习。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诺基亚提前看到了数字整合营销的趋势。在未来,这种整合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大。 

        但无论技术如何改变,方式如何改变,营销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所有营销工作最终会听从消费者的声音。长安福特公共事务部经理曾建明表示:“和生物进化一样,数字技术的发展还有巨大潜力。微博、移动平台的应用势必还将发展,这不是沟通方式进化的终点,未来还会有更多、更意想不到的变化。从传播角度说,最核心的部分并没有太大变化——以受众喜欢和熟悉的沟通方式进行营销。” 

        改变SNS生态圈 

        另一方面,由于年龄段、学历、收入等方面与社交网站SNS有着高度的重合,而用户粘性已经高于SNS,微博已经呈现出蚕食SNS领地的趋势。 

        根据CINNIC发布的报告,2010年全年中国SNS行业站点数量大幅滑落,2010年12月仅为680个,较年初下降了34.8%,远不如2009年的迅猛增长。来自北京缔元信推出的微博报告显示,在微博用户中有八成是SNS的用户,其中51%的微博用户承认减少了对SNS的使用。 

        作为社会化的传播平台,微博本身具备了媒体的许多特征,也具备了很多SNS的特性。在微博当中,如果希望被别人关注的话,就要积极地关注他人。这原本就透着一种基本的社交精神。 

        因此,对于微博究竟归属于媒体还是SNS,一直以来存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在微博上偏重找信息者,可以把它当做是一个媒体;而那些偏重于找人者,则可把微博当成是社交网络。 

        对于这个问题,就连鼻祖Twitter也长期茫然。直到1月初的2011 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迪克•科斯特洛才明确了Twitter要做“地球脉搏”的内涵,“随时随地连接世界各地的人们和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情”。看上去,他们摆脱了一般性社交网站身份,但却总还有那么一点SNS的影子。 

        在中国,一些微博平台也一直在自媒体平台和SNS之间徘徊。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观点认为:“把微博理解成媒体是狭隘、短视的,人际实时交互关系网络是微博逻辑的核心。” 

        新媒体专家魏武挥认为:“微博当然是一个信息平台,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这个信息平台究竟是呈媒体性质,还是社交网络性质,却可以一论。……关注一般化信息的,我称之为‘媒体’,关注特定信息的,我称之为‘社交网络’。这两者并不泾渭分明,但总有些侧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民认为,对于微博来说,其核心的功能就是信息的发布与获取,延伸功能是人际网络的构建与维护,附加功能是多样化的网络应用。微博用户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模式,也同他们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建构彼此影响与相互深化。对用户而言,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内容确实更多地产生于与其密切相关的人群之中,但微博用户的密切关系未必是对现实生活中真实人际关系的网络复制,它更有可能发轫于用户基于对话题的共同关注、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所带来的价值和身份认同。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微博兼含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在超速发展的互联网世界,微博的功能正从“即时信息的发布与获取”向“人际网络的建立与维护”延伸。充分挖掘微博的社交网络属性,将给其带来更大的营销价值。 

        尤其是在当下,人们参与微博的形式越来越灵活多样,包括Web页、Wap网、手机客户端、IM绑定等等,接触点非常多。因此微博才能成为继SNS之后又一个更有想象力的互动营销阵地。

    可辨识集群带来新机遇 

        资深电信市场营销和战略咨询专家、Frost&Sullivan中国首席顾问王煜全说得更直接:“社交是人的社会需求,微博是把人的社会关系属性搬到网上。社会学有一个测不准原理,意思是样本越大,准确率越高,而且现在都是实时显示,用户在网上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进行定量且精准的分析。” 

        这就意味着,随着微博参与人群越来越多,新的商业方式与机会将被建立:在微博上,人们能找到那些可辨识的社交集群,并能从中达成商业信息的快速、精准传播。“Twit ter的实践证明,几乎任何一个话题都能形成社群(圈子)。由于微博中弱连接的普遍存在,各个圈子群体之间不是封闭的,而是互有连接的小世界网络状态。换言之,微博的传播形态,既有助于不同兴趣圈、生活圈、消费圈的形成,又让这些圈子之间互相联通,而微博本身将成为进入圈子群体的‘接触-嵌入’点位。”喻国民说。 

        V5推推这个来自于腾讯微博网友的创造,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启发。以往,无论是博客还是微博,都是从上(明星、名人)往下(草根),而现在,在一个高度社交化的平台中,大众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创造出自己所需要的交流群。随着这种群体越来越多,区隔化越来越明显,他们所带来的营销价值也不容忽视。 
        在未来,打造社交平台是保持用户黏性的制胜法宝,关键在于引入稳定的好友关系,挖掘潜在的好友关系,并且满足用户实时沟通的需求。 

        各大微博平台为此都在做出积极的努力,网罗更多的用户加入。在客户群上,腾讯的好友关系非常牢固,其微博用户的黏性基于此也得到提高。 

        目前,腾讯致力于将其微博打造为腾讯社交大网络的枢纽,实现平台内(如QQ空间、IM平台)的实时打通,推出更好的用户体验功能,发挥其原本就很强势的社交平台优势。据腾讯微博负责人介绍,这些打通并不是为了微博而微博,而是同时放大了腾讯各个社交产品的力量,因而具备了一般SNS网站不具备的更为即时、亲密的好友关系功能,营造出一个立体化的社交平台。这也给业界吹起了一股新的“微”风。 

        是到了要发挥“微”聚力的时候了。“微”聚力不仅是微博的力量,还是以微博为核心、整合其他数字营销方式的整合营销力量,也是以微博为枢纽、联动其他社交工具的立体化社交网络的营销力量。

    阅读全文
  • 1

      第一,理性购物。善用脑筋,不贪小便宜冲动购物,也不购买太多应景的饰物,偶尔空间的留白更可以衬托出主体的气氛。

    2

      第二,旧物新用。养成随时注意已有的家居用品的习惯。

    3

      第三,多购置收纳式橱柜,使空间具有更强收纳功能。

    4

      第四,节制运用大家具:少用大型的酒柜、电视柜等,以使空间的分割单纯化。如果大型家具十分需要,则要往角落放置为好。

      简洁流畅的线条,紧凑和谐的格调,具有浓郁的北欧风格;沙发采用进口棉麻布,实木框结构,有单人位和三人位配置,单买或组合购买都可

      并且很容易搭配不同的空间风格,小巧的实木茶几还兼具储物功能,可以拉伸,方便实用的同时也为客厅带来更多的休闲氛围。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