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人所长容忍所短,管理者的心胸
详细内容

用人所长容忍所短,管理者的心胸

时间:2010-11-27     人气:3086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     作者:
概述:有的企业家把个人魅力看得很重,这或许比直裁更稳妥一些,不过弊端也是存在的,如要真正达到个人魅力,光靠说说,和做一些体现自我魅力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要迎合全局才行。......
  有的企业家把个人魅力看得很重,这或许比直裁更稳妥一些,不过弊端也是存在的,如要真正达到个人魅力,光靠说说,和做一些体现自我魅力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要迎合全局才行。在很多人看来,俞敏洪的个人魅力十足,这也让外界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在处理团队成员的关系时,也是依靠个人魅力来“摆平”各种矛盾、纠纷的。不过事实是不是真如外人所说的那样呢?让我们来听一下俞敏洪是怎么解释个人魅力的: 

  我感染学生没有问题。因为我觉得我是从苦学生、穷学生出来的,我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而且我也知道学生未来要什么。在新东方团队中间,不能说我的个人魅力,应该说是团队魅力:新东方每个人都是一个珍珠,但是在穿成项链以后,价值会倍增。现在我愿意变成这么一根线。实际上我也正在做这个工作。线必须坚固耐磨,不管被什么磨都不能断,也就是说我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宽容度必须是极大的,只要这根线不断,新东方珍珠项链还会再长。所以我觉得我只要做好这根线就行了。俞敏洪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在新东方是出了名的。除了俞敏洪本人坚忍的性格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这帮合作伙伴,个个都是个性鲜明,牛气冲天,是碰不得,硬不来的“价值连城的瓷器”。 

   这帮家伙都是“价值连城的瓷器”,而我是这些“瓷器”的“保管员”,如果这些“瓷器”摔碎了,就一文不值了。既然是“价值连城的瓷器”,就不能硬来,否则很有可能成了一堆碎片,连泥巴都不如,因为泥巴还能种个花草什么的。所以他这个“保管员”只能闭上嘴巴,任由他们“轰炸”。所以他的“软弱”之名也就由此传开了。 

   “轰炸”俞敏洪最多的当属徐小平,他曾是俞敏洪的老师,后来俞敏洪留校任教后两人成了同事。1995年他接受俞敏洪的邀请回国,开始了他在新东方的创业。徐小平自称为“俞学大师”,并将自己与俞敏洪的合作关系概括为四个阶段“一靠俞,二帮俞,三批俞,四逼俞”,统称为“四俞”。 

  “靠俞”指的是他回国之初依靠俞敏洪的援助开始了创业之旅;“帮俞”指的是他帮助俞敏洪创立新东方品牌,因为他是“新东方精神”的重要归纳者(他编撰了《新东方精神》一书);“批俞”指的是他时刻不忘敲打俞敏洪,立志要去掉俞敏洪身上的农民意识;“逼俞”则是指他要逼迫俞敏洪对新东方进行现代企业改革。 

  徐小平是彻头彻尾的性情中人,被新东方人称为“长不大的大小孩”,他的许多作为毫无恶意,甚至是出于好意,但是由于率性而为,让当事人往往哭笑不得。他对俞敏洪的“批”也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只要恰逢他精力充沛,谈兴大发,不管俞敏洪是否只剩下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且第二天早上还要去上课,他照“批”不误,而俞敏洪还不能反驳,否则“农民劣习不改,新东方何时才能脱胎换骨的大帽子就要扣下来”。何况,在俞敏洪心目中,人称“长不大的大小孩”的徐小平是自己过去的老师,后来的同事,现在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如果还要加一条,那就是隔江相望的老乡——俞敏洪是江阴人,徐小平是扬州人。所以俞敏洪只能垂眉恭听,昏昏欲睡,天亮时还要振作起精神去给学生讲课。 

  如果说俞敏洪对徐小平的忍让是因为他的一连串的角色所致,那么对于钱永强的忍让则是一种对新东方新生力量的寄予厚望和包容。 

  说起来,钱永强最初还是俞敏洪的学生。钱永强1990年考进北方工业大学,1993年他参加了俞敏洪办的一个GMAT班,从此与新东方结缘。大学毕业后,他把俞敏洪堵在“大发”车门口,大胆地提出试讲要求,从此开创了新东方“英雄不论年龄”之先河。钱永强先是教GMAT。再是GRE逻辑,他讲的逻辑课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注重从学员的错误观点切人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杨继、宋吴作为当时最佳魅力组合,被人并称为“新东方三少侠”、“GRE三剑客”。 

  1997年,钱永强赚够了出国留学的钱后赴美国耶鲁留学去了。 

  2000年他毕业后又重回新东方。这番回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是从耶鲁回来的钱永强,他一回国就负责新东方斥资5000万与联想合作的新东方教育网站,并且在学校首脑排位中,成为八个副校长之一,是新东方当时最年轻的副校长,可谓少年得志。 

  从耶鲁回来的钱永强是新东方对外宣传的一面旗帜,人们会因此而惊叹:“原来是新东方的老师,耶鲁毕业后又回到了新东方。”他在新东方的地位多少与此相关,他也明白这一点。但钱永强就是钱永强,他的耶鲁出身和耶鲁头脑确实也让他有恃才傲物的资本。而且此人敢于直言不讳,常常以他不容动摇的“耶鲁标准”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杀伤力很大,所以,徐小平送给他“耶鲁匕 首”这一称号。很多时候他和徐小平之间的口舌之争激烈到不管不顾俞敏洪的感受,拿着新东方存在的不足说事,而且是句句见血,毫不留情。 

  1999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新东方因此也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轰炸的当天,北京某所高校的学生在网上发表言论,大肆攻击新东方和俞敏洪,说俞敏洪是“卖 国 贼”,说新东方是“卖 国学校”,“让中国人才流失美国”,等等。新东方成为了一部分人发泄民族主义情绪的目标,造成了新东方在读学员的惊恐和慌乱,新东方作为一个民营培训机构,不得不面临着如此复杂的政治问题,这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新东方立即做出了反应,由徐小平代表新东方校长联席会议宣读了一封表明新东方办学立场和对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愤慨态度的信,以安抚新东方学员,表明新东方和其他中国人是同一立场的态度。这一篇急就章为徐小平的得意之作,钱永强却将之贬得一文不值,说网上有人对此评价为“笑话”,引起徐小平的气急败坏,两人之间的激烈争辩由此展开。这时,俞敏洪开口了: 

  我们做任何事情,不可能让百分之百的人都说好。我尽量让更多的人说好,越多越好。新东方在这里干事儿不容易。我们面对着最激烈、最狂妄、最爱幻想,也最渴望新知识的学生。这是第一。第二,我们还得面对政府。新东方是个民办学校,我们并不能得到政府的政策保障,政府时时都在,你做了什么好事,它未必说你什么,但是,你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它就会把你关掉。 

  所以,新东方在这两个夹缝中求生存,我不能为了满足学生而得罪政府,也不能为了满足政府而遭学生唾弃。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东方是一个伟大的成功。你回国应该有这么一种成功的思路。你不能说某个学生不喜欢就是禽蛋的东西,或者政府不喜欢就是傻子的东西。这种思路不对。这就是中国特色。 

  当新东方走向崛起的时候,俞敏洪开始觉得又面临了另一个问题,规模扩大了,但人才缺少,凭借原有的人已经远远不够驾驭这样的规模。于是在2005年12月新东方开始了一个大动作:召开大型的人才招聘会,向应届大学毕业生及社会各界提供1700多个用人职位。除了对各类英语教师的需求,也涉及各类市场、行政等职能管理领域。而新东方开出的年薪也着实不菲,从50万到100万元不等。这对于新东方来说是跨越性的,此时有不少业内人士,对俞敏洪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种破天荒的举措是很稚气地在冒风险,有人甚至又把俞敏洪的“农民思想”帽子又重新扣在了他的头上,对于外界的言论,俞敏洪表现的很坦然。用人所长,容人所短在他看来就是自己的秘籍,而且他也已经修炼的很精纯了,为新东方增加新的血液是势在必行的事,在做每件事之前,俞敏洪都曾做过细致的分析,有弊端该如何解决都是在事后想好了的。 

  而新东方已经经历了四次飞跃性的发展,而每一次飞跃都是由于一批出色人才进入之后才得以实现的。在新东方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它是一个夫妻店的形式。在此阶段,除了俞敏洪和他的妻子,新东方后来也请了其他一些老师,但主要都是代课老师,人员流动性大,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人才队伍。 

  从1996年至2000年,新东方进人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合伙制阶段,一帮哥们儿在一起推动了新东方的发展,实现了它的第一次飞跃。而在此阶段,新东方接纳了它的第一代人才团队的加盟。以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等人为代表的“海龟”,为新东方带来了先进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知识面,新东方的品牌内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从2000年到2004年,新东方进入它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产业整合阶段。在这一阶段,新东方成立了集团公司,并组建了它的第二代人才团队,如在国际级媒体巨头BBC旗下工作的周成刚,曾任中国矿业大学外语系教师、匈牙利FULAND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李国富等人陆续加盟新东方。新东方的天才老师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壮大,最终在英语培训行业中独树一帜,牢牢占据着霸主的地位。 

  从2005年开始,新东方进入它的第四个发展阶段,经过了股份改制的阵痛,新东方从原来一个松散的集体正式转型为一个集团公司,往后的5年必定是“新东方”有大作为的5年。原因是内部矛盾全部解决了,这样俞敏洪可以将精力从如何解决内部矛盾,如何保证“新东方”不分裂上放回到如何加速新东方的发展上。他作出了一个决定,就是为新东方建立一个稳定的“家”,摆脱从前那种四处租借教室、将租金贡献给别人的那样居无定所的日子,虽然新东方当时资金并不充足,而且其间还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新东方还是如期人驻新总部。由此,俞敏洪开始实施他的又一个计划,就是大量招聘人才,为的是新东方发展飞速的几块业务,如除了英语培训之外的文化传播、远程教育、出国咨询、出版以及全日制寄宿学校等补充新鲜血液。如此,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管理人才,分布在目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财务、审计、公关等部门。这就是新东方的第三代人才团队。 

  对于转型后的新东方来说,专业化的国际人才,特别是在财务、市场、人力资源等领域的管理人才的缺乏,成为它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04.年新东方股份改制接近尾声,俞敏洪意识到,新东方即将开始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规范化的企业架构。要做到这点光靠新东方的一帮“教书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进更多的新鲜血液。这也是为什么在2005年新东方特意选在全球MBA人才找工作的高峰期进行招聘,以求获得新的“千里马”,打造新东方的第四代人才团队。对于团队中即将到来的新伙伴,俞敏洪提出的要求是: 

  首先要了解新东方,如果专业知识很强,但对新东方知之甚少,这样的应聘者新东方是绝对不予考虑的。其次对其专业领域的建设,我希望他们能够高出我一头,能够为集团提出长期的发展规划,不急功近利.而是重视集团的长期发展。 俞敏洪的用人之道是“先造有德的人,再造有才的人”。他说:作为教育机构,如果品德有问题,再有才也不会用,心胸开阔,思想开放,具有融合力和极强的协调能力是此次招聘的基本要求。 

  这次招聘新东方招进了一些洋老师,更有一些专业人才,如谢东萤就是这个时候进入新东方担任集团CFO(首席财政官)的。谢东萤拥有斯坦福大学工程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博士学位。加盟新东方之前,谢东萤先后担任过摩根大通副总裁、瑞银亚太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和亚太区TMT主管、美国ARIO数据网络公司CFO等职务,他还曾在White&Case LIJP律师事务所担任企业和安全律师,是加州律师公会的一员。阅历丰富、能力超群、知识结构趋于完善,这些是谢东萤被俞敏洪看中的关键条件。 

  谢东萤在2004年年底新东方引进老虎基金以及2006年在纽交所上市这些大动作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是新东方第四代团队的一个典型代表。俞敏洪谈及组建“第四代人才团队”时,曾举了谢东萤的例子说: 

  人是有自己位置的,哪个人在哪个位置要有个判断。其中一点就是要满足人的需求,给他多少钱才能留住他,我始终认为一个能干的用对的人创造的价值是一个不能干的人的5到10倍,所以,如果这个人用对了,就至少给他1倍以上的工资。我的CFO(谢东萤)进来的时候,我答应给他股权,干了不到4个月,我就知道这个人我至少要留他3到5年。我向董事会申请,给他加了一倍的股权,董事会认为太高了,我说不高,只要他在,新东方一定会顺利上市,上市以后,股票也一定不会有大波动。结果后来这两个说法全部实现了。 

  俞敏洪既是一种启发式的阐述,同时也是对新东方能有今日之成就的一个总结。创办新东方的过程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而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百万富翁的钱永强又怎能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呢。俞敏洪用劝导的方式,就是希望这位耶鲁才子能明白,新东方能走到今天,虽然仍然有许多不足,但是它能存活下来,能聚集如此之多的人才,就是一大成功,就是值得肯定的事情,也是值得大伙儿共同珍惜和呵护的成果。 

  这样的争辩历经多次,俞敏洪总能针对每一个人的特点,或是隐忍,或是开导,或是认错,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整个创业团队的大团结;这就是俞敏洪的度量。他像一根耐磨的线,将这些光华耀眼的一颗颗珍珠紧紧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了新东方令人惊叹的璀璨美景。一个管理者的心胸是体现企业价值关键的一环,我们可以假象一下,如果整个企业都以这种心态去做事,那么这个企业的潜力将是无穷的。只是假设,如果想做到这一步,首先从自身下手吧。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百姓对领导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其行善,其言才有力。“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 

      作为联想总裁柳传志一直也把“其身正,不令而行”这句话放在办公桌上,勉励自己。联想公司在柳传志的带领下,由20万元起家,发展成为今天有上百亿资产的大型集团公司,成为了中国电子工业的龙头企业。这和他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有着必然的联系。 

      柳传志说:“创业的时候,我没高报酬,我吸引谁?就凭着我多干,能力强,拿得少,来吸引住更多的志同道合的老同志。”“要部下信你,还要有具体办法,通过实践证明你的办法是对的。我跟下级交往,事情怎么决定有三个原则:同事提出的想法,我自己想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按照人家的想法做;当我和同事都有看法,分不清谁对谁错,发生争执的时候,我采取的办法是,按你说的做,但是,我要把我的忠告告诉你,最后要找后账,成与否要有个总结。你做对了,表扬你,承认你对,我再反思我当初为什么要那么做。你做错了,你得给我说明白,当初为什么不按我说的做,我的话,你为什么不认真考虑;第三种情况是,当我把事想清楚了,我就坚决地按照我想的做。” 

      联想有一条规则,开20人以上的会迟到要罚站一分钟。这是一项很严肃的规定,这一分钟是很严肃的一分钟,任何人必须执行。事情很巧,第一个被罚的人正是柳传志原来的老领导,柳传志和他都感到很尴尬,罚站的时候他本人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坐着也一身是汗。柳传志悄声跟老领导说:“您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您家里给您站一分钟。”而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其中有一次是他被困在电梯里,咚咚地敲门希望有个人听到帮他请个假,敲了半天也找不到人,后来出来了没作任何解释还是自觉地被罚了站。 

      这就是柳传志,要求别人做的,首先自己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正是如此,他真正地发挥出领导的影响力。反过来说作为领导连自己都做不到或不愿做的,要求群众执行自已的规则,那是没有一点点说服力的,纵执行了也起不到根本性的效果。我们的绝大多数的企业领导者,都非常希望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但反过来,员工们更希望自己的老板能像个老板,是个事业上处处以身作则,靠得住、信得过的带头人。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感到有奔头,死心踏地地跟着你。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帕瑞克所说的,“除非你能管理‘自我’,否则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 

      柳传志认为不独断专行,尊重人家意见,但是要找后账。这样做会大大增加自己的势能。其次,是取信于领导,取信于用户和合作者,取信于员工。说到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要不然,你就别说。联想订的指标全都不冒联想定的指标肯定是超额完成,谁也不敢说大话。另外,公司立的规矩一定要不管不顾地坚持。比如公司开会迟到罚站的规矩。 

      柳传志认为,自己身上的奉献精神是能够成功的第三个原因。90年代以前,中国的创业和外国的创业有很大不同,早期在中国创业,没有奉献精神,创业实际很难实现。如果我比别人多一点什么的话,就多了点这种精神。柳传志的奉献精神来自于他对自己境况的清醒认识。“像我,如果完全没有计算所的背景,没有计算所赋予的各种营养,联想的发展会有很多困难。联想是国有的,这一条其实起到了很大作用。我说我们贷款靠信誉,但如果我们不是国有的,光靠信誉行吗?1988年,我们能到香港发展,金海王工程为什么去不了?就因为它是私营的,而我们有科学院出来‘这是我们的公司’。年青同志不能忘了这个,心里要弄清楚,你做出的成绩主要部分应该归国家。心里想不透这一点,做着做着,就会出现问题。” 

      争取追随者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一直是柳传志坚持的做领导的信条。“在公司里面,我对他们要求挺严格,大家还都信我。甚至离开公司的人,想自己发展的人,也不会出去说联想不好。这其中,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决不搞宗派,决不给自己谋私利。不仅是不谋私利,对人处事还要公正。今天我把A训了一通,明天当他发现,其他人犯了错误也一样挨训的时候,他就不会感到委屈。” 

      亚科卡就任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经理时,公司正处于一盘散沙状态。他认为经营管理人员的全部职责就是动员员工来振兴公司。在公司最困难的日子里,亚科卡主动把自己的年薪由100万美元降到1000美元。这100万美元与1000美元的差距,使亚科卡超乎寻常的牺牲精神在员工面前闪闪发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员工因此感动得流泪,也都像亚科卡一样,不计报酬,团结一致,自觉为公司勤奋工作。不到半年,克莱斯勒公司就发展成了拥有亿万资产的跨国公司。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在联想的规章制度里,就有一条是“不能有亲有疏”,领导的子女不能进公司,柳传志的儿子是北京邮电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但是柳传志说没有任何考虑的余地,不让他到公司来。这是他自已定的天条,一旦开了头,员工的子女们都进了公司,再互相结婚,互相联起来,越扯越多,就理不清,管不了了。也正是柳传志的这种以身作则,联想的其他领导人都以他为榜样,自觉地遵守着各种有益于公司发展的定规,才使得联想的事业得以蒸蒸日上。 

      其实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只有全体成员上下一心,动作整齐合一,才能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向前。当然所有的一切都要领导一马当先做出了榜样制度才好在企业不折不扣地执行。如果作为上司都违返规定,那么他向下属下达任务时,下属多是心不在焉;有的员工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后,上司批评他时,他不能心服,下去之后必在工人之间散播不好的影响。管理工作,如果无法取得他人的信赖和认可,将必败无疑。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做出榜样的精神。 

      1995年,联想在深圳举办圣诞晚会,入职不到一年的陈国栋参加了,当时他是广东惠州大亚湾园区建设负责人。晚会上有个游戏节目——编队抢气球,陈国栋带了几个人上去,抢得疯狂而热烈,致使自己差点掉进旁边的水池里。陈国栋的“生猛”相让柳传志忍俊不禁,一问邻座的郭为才知道原来他就是主动跑到艰苦地区搞基建的陈国栋。原来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老师。陈国栋吃苦在前、不计得失、身先士卒可谓难能可贵,这正符合了柳传志作为领导身先士卒做事的不二法则,他认为此人可堪任用。果不其然,陈国栋后来成为联想举足轻重的人物。 

      除了身先士卒,柳传志还有一个非常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该放手时就放手““要做大事,非得退下来,用人去做。如果我一直身先士卒,就没有今天的联想了,我现在已经退到了制片人的角色。现在包括主持策划,都是由年青人自己搞,杨元庆他们自己的事,由他主持策划,我只是谈谈未来的方向。” 

      柳传志认为,当企业小的时候,或者刚开始做一件全新的事的时候,一定要身先士卒,那个时候,领导是演员,要上窜下跳自己去演。但是当公司上了一定规模以后,一定要退下来。 

      柳传志选年青人第一要看有没有上进心。“年青人能不能被培养,上进心强不强非常重要。关键时候,他说不干了,就想学卖馅饼的老太太,挣那份钱就完了,这样的人在联想做到一定层次,到外国公司去,待遇会比联想高。联想要培养的是更在乎舞台和自我表现机会的年青人,要培养能把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富强结合在一起的年青人。其实,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有这种强烈的感觉。看足球的人那么多,其实就是想看中国赢。我那么爱看足球,HP请我去看世界杯赛,我倒不一定去。全是外国人在踢,我看他们干嘛。老百姓看中国队踢输了,那种表情,实际上是一种爱国情。男子汉如果没有这种劲头,他就没什么意思了。企业真正要做好,总得有一批这样的人,真的是为国家、为民族富强,把职业变成事业的人。纯粹求职的人,在联想没有大的发展。” 

      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联想在柳传志的带领下,由一个只有20万元的企业发展为今天有上百个亿的大企业,成为了中国电子工业的龙头老大,而柳传志也被人们看做民族精英,成为一个具有崇高威望的企业领导人。这一切与柳传志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格是分不开的。 
    阅读全文
  •   自今年初起,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北华路段多了很多运输石材的车辆进出。日前,记者注意到其中不少还是本地一些家具厂的车辆。原来,由于搭配云石等石材的家具近来又开始红火起来,很多厂家都纷纷到这里的一个新开业的石材市场购买原料。而这个市场的吸引力在于其规模。

      石材市场也有了航空母舰

      据悉,以往龙江售卖石材的商铺都比较分散,大多都是家庭作坊式经营,不但产品种类少,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今年4月,这个局面开始有了变化,龙江镇一座以经营家具石材为主,占地5万平方米的大型装饰材料城正式开业。记者在该市场看到,一车车的石材进进出出,上上落落,场景十分繁忙。一位来自乐从镇做家具的老板正在选购一批石材,据他说,他是做石板家具的,需要大量购入石材,听说龙江有一家大型的装饰材料城有很多石材卖,就过来看看。

      据该材料城负责人介绍,这个石材市场是今年4月份筹建的,分为露天和室内两大部分。露天的石材市场占地约2万平方米,30多个商铺已经全部进驻;室内3万平方米的铺位也正在招商之中,而这里的石材日流量超过1000吨。这里的所有石材都是河南南阳特有的,是做家具,建材的优质石材,到这里做生意的90%都是河南南阳人。据一位河南籍的霍老板介绍,他知道龙江盛产家具,需要大量的优质石材,五年前就到了龙江做石材生意。初时在龙江北山口一个只有60平方米的地方开铺做石材,一做就是4年,今年5月搬到了这里来,商铺的面积比原来大了10倍。

      家具材料之都又添新魅力

      据悉,作为家具材料的一个门类,家具石材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各大家具材料市场中一直没有成规模的展销场地,在家具材料展览会上也多零落在边角位置上。然而,随着红木家具的红火,以及盆景等家居时尚倡导回归自然的家具理念的兴起,配合石材制作的家具也迎来的了自己的春天,从而也为家具石材市场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龙江作为“中国家具材料之都”,家具制造业发达,材料市场十分兴旺。但由于龙江石材市场大多数经营规模小,分散在旧325国道龙江段和龙洲路集北段。而今,这个大型的家具石材市场渐渐兴起,规模还不断扩大。一位资深的家具业界人士表示,现在的家具材料十分广泛,家具石材市场的出现既满足了家具材料的需要,又扩大了龙江家具材料的门类,对顺德家具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很有好处。

      而今,龙江除原来的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豪俊材料城,龙山材料城,亚太木业城4大家具材料专业市场之外,又多了一个大型的石材市场,无疑为龙江在家具材料专业市场上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