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纸与学习型组织管理
一页A3纸能发挥多大的能量?对于丰田人来说,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同“看板管理”一样,“A3管理”同样以内容的载体而得名,它直观到了简单的地步。由于这种所谓的直观,它容易被视为一个刻板的模板去机械地执行以应付上司。这张涵盖问题源头、分析、纠正和执行计划的全面文本,往往容易被熟悉A3报告的人视为一个简单的沟通工具或者问题的解决工具。任何一种管理工具,其内在经常被忽视,以至于无法落地,同理,精益管理的精髓也很难被那些视日本企业为标杆的他国企业所掌握。
丰田在很多年之前就提出:一个公司面临的所有问题可以且应该用一张纸来体现,这样可以使涉及此问题的人通过同一视角来了解它,这是A3的来源。一页典型的A3上包括标题、所有人、日期、背景、当前情况、目的与目标、分析、建议对策、计划、跟踪等要素。提交A3是丰田各级员工的日常工作。
约翰·舒克(John Shook)作为惟一在日本本土聘请的美籍高管,以其在丰田数十年摸爬滚打的经验,试图以《学习型管理》一书阐释他所理解的A3管理。在他眼里,与其把A3视为模板,不如把它当做一张白板或白纸,它是一个谈话的开始、新项目的启动或者新航程的起锚。A3的过程是最重要的。
在舒克眼里,A3过程的第一步是找到结论,即以提供一个解决方案的需求来驱使着问题的所有者。这个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但这个解决方案是提出者“自己的”,他承受着因自己提出了问题而招揽的压力,并需要证明这个方案是正确的。然后,方案提出者很快就会发现他能做的仅仅是一个调查者,要让需求和事实来说话。在舒克眼里,对现实真谛的感悟是A3流程的核心,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最后,调查者需要综合运用他所学到的东西,确定最好的行动路线,还需要带领大家沿着这个路径前进,直到有事实指出另一路径才是最好的。这意味着A3的“所有者”必须连续地且同时把握两个特性:客观、冷静地放下自我意识,但同时又负起方案带头人和所有者的职责。
舒克在丰田的职业生涯中,意识到A3不仅仅是一种有力的工具,它还体现了活生生的争论精神,体现了相互理解的建立和一致意见的确立。他认为,A3建议书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公司提供一个授权行动机制的同时,将行动的主动权保留在做这个事情的人手里。它的流程就是人们如何获得权力和同意,从而去把正确的事做好。它从一个微观的角度,解决授权遇到的问题,用文雅、有效的方式去厘清责任,避免争权夺势带来的迷惑和挫折感。
A3思想归根结底是无论这些活动是微观个人层面的标准化作业和改善,以及经理级别的系统改善,还是公司级别的战略改变,都基于以一种思考方式来驱动组织各阶层的学习。它也是戴明环(即PDCA循环)的一种变体,最终它需要成为企业的文化,进入组织的基因链。大野耐一说“看板民主”时,指的是一种文化,而A3思想成为人们工作的基础时,它也是一种文化。它意味着了解因果关系,寻找可预期性和确保持续地、无休止的学习。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引用这样一句名言评价近期的诸“门”事件。
蒙牛伊利的“诽谤门”,让我们看到了这对同城兄弟明争暗斗的非常手段。孰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腾讯致QQ用户的一封“艰难的决定”的信,拉开了与360间滴滴答答的口水大战,展开一场“有你没我的”西部牛仔式对决。本来企业间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但战役波及到用户的电脑桌面上,使网民们不得不在要挟与绑架下做道2选1的题目,颇令消费者伤脑筋。
虽然这些灰色竞争手段不断被抖露,另一面,我们看到的却是各大企业的业绩数据喜讯不断、节节攀升。蒙牛上半年营收144.342亿元,同比增长19.31%,刚刚再度拿下央视标王名号;伊利1-9月营收达235.25亿元,同比增长22%。QQ活跃用户达6.125亿,360装机量约3亿,成为中国网民最广泛使用的两款软件。诸“门”事件对整个社会展开拷问 作为笼罩在无数荣誉光环下的领袖企业,规模与风范不对等,所蕴含的商业伦理问题一再浮出水面,重拾企业家精神成为公司社会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恶性商战弥漫国内商业环境
所谓恶性商战,表现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当年,我们见证了长虹、康佳和TCL之间的彩电价格大战,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之间的纯净水、矿泉水标准之争,搜狐、激动网与优酷、土豆的版权纷争;今载,家电业的“暴力门”、乳业“陷害门”、腾讯与360的“拦截门”接连浮出水面。注意一下细节,原以为只有草创期的小企业才会为求上位不顾后果,结果发现真相却是,这些事件门的主角都是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本应有着更好风范的领头军。社会道德感强烈的观察者们不禁发出长吁短叹,是什么让2010年的中国式商战表现得低俗且暴力?
综观那些发生“暴力事件”的行业或企业,他们存在的共同特点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偏低,在激烈的市场中,竞争手段过于单一,因此难免使用急功近利的营销手法,视道德底线如同虚设。在既没有自己独特产品,又难以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时,总体容量有限的市场中,难保企业不会通过攻击对手、落井下石等非常规竞争手段来达到争夺份额目的。而更值得深思的是,许多大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时,往往并没有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而是选择了以牙还牙的应对方式,互相抹黑,使得自己既是恶性竞争的受害者,也是策划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参与者。
这一方面是因为法律监管的空白(如网络暴力),企业难以及时有效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利益纠纷;另一方面,运用司法途径不但耗时耗力,且即使胜诉,花费的成本也远远大于胜诉利益所得。对于恶性竞争策划者来说,违法行为所付出的低成本与取得的高利益往往促使其更加肆无忌惮,将之当成一种惯常的手段。
一味追求企业速度发展,导致商业伦理道德的培养严重落后甚至被扭曲。李志起感喟,即使是商学院的教育中,也更多强调战略、经营、管理,商业伦理仅具有形式象征性。过度商业化的环境中,恶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消逝中的儒家传统商业伦理
众多的“门”令这些大企业的君子风范荡然无存,恰因为在西方很正常的商业竞争在国内一直更为激烈地表述为“商战”,非黑即白的二分商战思维,将竞争双方列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对立局面。这样的背景下,投机取巧被认为是商业的本质属性之一,甚至是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而把原先必不可少的诚信和创新置之不理。
《论语·卫灵公》中就曾提到,“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在强调义与利客观存在的必然性的同时,还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要以“义”制约“利”,只有“以义制事,则知所利矣”。引申至今天,即企业家首先要“以义制利”,提升个人乃至企业的精神追求,使企业向着善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简而言之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张本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表示,我国传统儒家商业伦理法思想在现代的表现便是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成就精神,达则兼善天下的民族担当精神,天人合一的协和人与自然的精神。而如果偏离正确的道德价值航线,缺乏一种最终的人文关怀精神,极易导致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狼族规则。中国企业家应自觉吸纳上述三个精神向度,树立具有中华民族气魄的现代儒商精神。可惜的是,这样的企业在现代市场中寥寥无几,传统商业精神在利益面前早已被蹂躏得支离破碎。
日本企业家对《论语》中道德因素的经济功能之重视令我们深思。日本现代管理思
想家伊藤肇一再表示,“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孔子的教诲给他们的激励影响至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被称为日本近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也倡导“经济道德合一说”,认为“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则在其名著《企业论》中同样指出: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商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更是表示,“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的活动。亦即须从事公开和自由的竞争,不能有欺瞒和诈欺。”
“没有道德的商业”最终会使消费者的利益长期被忽视,消费者对企业严重不信任,社会公众会成为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对企业造成相当大的杀伤力。倘若没有相关法规和商业伦理的建立,我们就将一直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徘徊而不可自拔。
重拾“超经济的”企业家精神
事实上,微软和谷歌、波音和空客、可口可乐与百事,也是死掐的 老 对 手 。所 不 同 的是,当企业面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更多会选择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而非礼尚往来还以颜色 苹果和摩托罗拉正在互告专利侵权。而国内则更多采用不惜“杀敌三千,自损五千”的方式,腾讯与360争斗时,甚至不惜以用户为武器,已是在法律的边缘上游走的极端行为。幸好及时的干预使之不至于成为继续耗下去的双输结局,但整个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和数以亿计的广大用户已为此深深受伤。
正如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所指出的,“企业家精神是 超经济的 ,它深刻地影响且正确地引导经济,而它本身却不是经济的一部分。”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典型的稀缺资源,但在游戏规则下兼顾各相关方的利益,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预设前提。经济的活力如果没有社会价值、公共福利的制衡,便将引发“人对人是狼”的恶性竞争,导致社会总福利的大幅下降,且将反过来伤及企业和产业自身。
良性的竞争包含竞争与竞合两种不同的方式,使得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可在有序竞争中相互摸索,走向强强联合。但李志起等咨询专家均认为,在目前的中国,竞合还只是一种理想、一种口号而不是现实。“社会环境与风气让树欲静而风不止,竞合之路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事实上,企业家们也深知企业商业道德的无形力量。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一句经典名句就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简短的话强调了道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伊利亦曾表示:“不讲诚信,其道不远;不讲诚信,其财不正。厚度重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这是伊利人将永远遵从的 伊利法则 ,也是伊利人的道德准绳。”
诸“门”相继爆出后,这些高屋建瓴的话语成为空中楼阁。但显然,这依然是各个规模已足够大的企业在真正强大的走向上应有的座右铭。而只有在一个商业伦理中建立起来的社会,企业之间才能建立互信机制,才能以竞合方式实现长久发展。
观察者说
建立商业伦理依靠“四种角色”
倡导者媒体
目前的舆论环境几乎是成功一元论。多大的企业规模,多少的销售利润,多少的企业市值,都成为衡量一个商业体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得。要成功建立商业伦理离不开舆论的引导,应有效利用媒体和舆论的正面力量进行商业伦理的倡导。
培育者教育机构
一个过度商业化的社会会使得部分企业家脑中都没有商业伦理的概念。“轻商”的传统中国家庭教育,使得商业伦理认识完全缺失,学校教育中,商业伦理几乎也是一个空白。显然,商业伦理的培育已经必须提上教育议程。
管控者政府
道德还需法律的红线管控。监管体制的及时完善,及时跟进,法治社会,事事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让监管制度化、透明化,尽量不让那些无良商人钻到法律的空子,才能为商业伦理的回归提供一片良性的土壤。
践行者企业家
企业家是这个链条最后的一环,如何真正去遵循商业道德并落到实处,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商人,应该是每一个企业家的自我追求和自我要求。
职场必修:白领如何管好自己的老板?(资料图)
身在职场,必然会有老板,该拿老板当“神”还是当“鬼”?其实,老板心里只希望你能拿他/她当“人”看……
给老板做规矩
养不教,父之过;学不教,师之过;老板不教,下属之过。很多老板的坏脾气是被员工惯出来的。
遇到一个酒店的公关经理,她最近的气色很糟,即使涂上腮红也只不过像是在发烧。原来这些日子展览、会议不断,许多大人物纷纷入住总统套房。她工作日忙到夜里12点,周末还要一大早跑过来,捧着鲜花、穿着高跟鞋站在门口当迎宾小姐。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另一家酒店的公关经理身上,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对待。当她得知某国总理周六入住酒店后,安排了一个手下过来迎接,自己气定神闲休息去了。
“若有贵宾入住,工作日时公关部3位同事可以一起迎接,若遇到周末,值班的那个迎接即可。这是我给老板做的规矩。”
规矩是人做出来的。在死板的规章制度之外,做与不做,如何做,都有很大的弹性范围。
某公司总部老板要来视察中国分部。E-mail 里传达的日程是周六上午抵达上海。中国区老板立即吩咐全公司周末加班,严阵以待。顿时人怨沸腾。这时,他的不听话的秘书机灵地提示:要不要回封信问问他周六来上海是否有私人目的?需不需要我们帮他找个地陪呢?一句话提醒了中国CEO。不久收到总部回复:周六周日要处理其他项目,周一早晨来公司开会。
一封mail,挽救了近百人的双休日。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蹊跷。有时你无意识做的一件事,搞不好就成了加在你头顶上的规矩。一次会议上,市场部职员小李出于好心给大家一人端了一杯水。谁知从此以后,老板就习惯性地笑问小李:“麻烦你给大家端杯水好吗?”一步错,步步错。
有位秘书就很会处理这样的琐事。她从来不给她的老板倒咖啡。不知怎么回事,有次老板竟把她叫到会议室,众目睽睽之下让她倒一杯咖啡进来。她考虑了一下,端进来一杯咖啡,迅速地昂首挺胸走出去。只见这位老板啜饮了一小口,马上一脸苦相。原来这是一杯4倍浓度的清咖,比中药还要苦。事后秘书一脸无辜地对老板说:“我真的不会煮咖啡,我又不是你的生活秘书。”从此把这个差事推得一干二净。
可是天底下的人千差万别,事情也是千差万别。也有这样的秘书,不要说平时倒咖啡,就连老板的小孩她都要负责接送,身兼秘书、保姆、老板家的装修工人等多种职务。这样的规矩,也难为她竟创造得出来。得了这样一个好秘书,她的老板大概睡梦中都会笑出声来。
职场必修:白领如何管好自己的老板?(资料图)
管好老板
在公司,身处在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位置,对这个话题特别有感触。说白了,不仅是我在管理我的老板,也被当做老板在被小朋友管理着。在这里唠叨点私房话给各位听。
千言万语其实只汇总成一句话——将心比心。以我多年的职场经验,老板也是人,不仅也有七情六欲(当然,be professional是很重要的,但是professional不等于没有感情),而且往往也处在和你相同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位置上,想想吧,你的经理要汇报给总监,总监还要汇报给COO,COO够大了吧,上边还有CEO,CEO顶上有董事长,你要是认为董事长到头了那可就错了,人家上边还有整个董事会呢……总之,官这个东西,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所以,你作为下属受到的压力、挑战和“气”,你老板都受过,而且,也正在受着(相信我吧,你老板受到的压力,绝对比你大得多的多的多)。所以,做个职场丽人,就是把老板当个“人”而不是“神”,想想他(她)也需要关心和照顾,有时候也需要你的宽慰和理解,我相信,只有发自内心的理解,才是一切良性关系的起点。
职场必修:白领如何管好自己的老板?(资料图)
有人说伴君如伴虎,和老板最好保持一定距离。这话也对也不对。老板是上级,中国人的传统还是尊老爱幼的,尊重老板是美德——你发自内心尊重老板,老板自然会爱你。但是尊重不等于迎合,我相信,但凡是有胸襟的老板,都容许下属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出反对意见,但是,这一切,要在尊重的基础上。
举个例子,前两天在一个会议上,我和老板明显的意见不合——我提出的意见其实在内部已经和公司的不同团队讨论并且大家达成了共识,而老板因为前段时间出差,并不了解整个策划的详情,于是或多或少有些 off track。这时候,如果是个愣头青可能就会当场顶撞老板了,但我选择了偷偷发了个短信跟老板说了我的看法——原因很简单,当时不仅整个团队上下大约二十人都在,而且还有公司外部的合作伙伴在场。
老板非常明白事理,看了我的短信,立刻明白了我的想法并且读出了我想法背后的原因,立刻调转自己的意见开始往“正确”的方向靠拢。事后,老板也大度地感谢了我在关键时刻让她知道了重要信息以便及时地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我相信,这是让上下级关系更融洽、更有信任感的一个好做法。
请别挑战说我太过迎合老板,事实上,我更觉得这是一种互相的保护——老板有时候也需要你的保护。是的,就在昨天,我被我的下属挺身保护了一次。过程不详细讲了——但我真的从心里感谢他。朋友,别觉得老板是压在你头上的一块石头,他也是有血有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