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做好十件事最讨人喜欢
时间:2010-06-08 人气:967 来源:管理世界 作者:
概述:职场新人做好十件事最讨人喜欢......
排名第1诚信
企业方面普遍认为,诚信是一名人走进职场最被注重的品质。
比如有一家知名企业在300多封简历当中,最终挑选了我们学校的两名学生。他们说相中这两名学生的理由是,简历中体现的材料没有做假,是实事求是描述自己的能力。面试时的表现也非常诚恳,有一说一,不懂的问题也不会逞强。有很多面试者把自己的能力写得天花乱坠,结果被具体询问时,这个不会那个不会,简直浪费双方的时间。
企业方面说,诚信的品质比实际技术更加重要,因为学校里学的专业知识毕竟不完整,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实用性,一般都要到企业中经过实战操作,才会真正熟悉专业技术。这样一来,一个人最基本的人品和素质就成了企业最关注的东西。
如果人秉性诚实守信,那么以后的道路基本不会走歪;但是若新人原本就有点滑头耍小聪明,怎么正确引导都可能偏离轨道。我们现在做毕业生就业指导,提倡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诚信”,要知道,做到这两个字有时候并不简单,可能会面对诱惑和考验。但不管怎么说,进入职场时,坚守这两个字是必须的。
排名第2沟通
某事业单位古女士
我们单位希望招聘来的新人性格较为开朗,不能太死气沉沉。能更快地融入团队,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着被别人接受。
我个人就很喜欢那种善于交流和沟通的新人,刚进入新环境,就能主动友善地接近身边同事,在该发言的时候发言,在该表示关心的时候真诚地关心他人。
其实,如果看到这样态度积极的新人,周围其他同事也会很乐意去接受这种善意的亲近,并作出相应的反馈。这样双方都能更快地彼此熟悉和了解,不仅有利于新人,也有利于工作开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新人可以很张狂,在主动融入团队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
我见过表现很得当的新人,他们真的很讨人喜欢。刚来的时候嘴巴很甜,见着谁都尊敬地唤老师,但绝不是虚情假意,也更不会两面派。有什么工作也都积极肯干,并虚心地向其他前辈请教,即使做错了事情也敢于认错。他们还善于独立思考,善于积极提问,当然并不是刻意表现自己。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些性格过于内向,沉默寡言又很怯问的新人,都不知道怎么让他们开窍,怎么引导他们。总之,从单位的角度,肯定欢迎勇于主动交流和沟通的新人。
排名第3合作
Jacky广告公司策划
我进现在这个公司一年了,当初和我一起进来的另外一个男孩子,早在年初就跳槽了。那是因为他一直有一种自信满满的感觉。
一次开会讨论广告方案,他居然因为项目组员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而争论起来,弄得在场人都很尴尬。我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在之后的工作中,遇与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总是尽量避免跟人正面冲突,同事心里也明白,意见相左没关系,伤了和气是大事。
双方能识大体,明白大家都是为了工作,心平气和地探讨问题、互作让步,直至达成共识,是一种最完美的状态。
其实,同事之间的情谊也是在工作中培养起来的,团队精神也是通过一次次磨合、理解、迁就锻炼出来的。作为新人,有合作的意识应该较受企业欢迎。
排名第4谦虚
广告设计小姚
作为新手,处在一个新环境中,不管你多有能耐,有多大的抱负,也要本着学习的态度,“多干活儿少说话”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切忌自作主张。
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总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创新想法说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
而实际上,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在大话上,工作业绩才是最好的竞争武器。
为了让自己的人生阶梯走得更高,良好的社交圈也是必须的。办公室的团体里,个人色彩过度浓厚,会使人产生排斥情绪,还是谦虚诚恳一点比较好。
排名第5务实
文员小张
当初跟小A一起进入同一家公司工作是很巧的一件事。小A长得很漂亮,在学校时曾担任过学生会干部,能说会道,很有主见的一个人。说实话,与她竞争我是有点自卑的。
进入公司第一天,小A就成了所有人注目的焦点。每天看她与同事们聊得很投机、熟络的样子,我都会有种被隔离,被忽视的感觉。但是我的心态比较好,我份内的事我一定会尽力做好,别人的事我大多不太干涉,工作
上遇到不懂的事情,我会虚心请教同事,中午吃饭时与同事聊聊天,渐渐大家都熟悉起来。
学会融入大的团体很重要,我虽然不及小A那么活络、适应性强。但同事们也都感觉到了,我的不善言辞背后的真诚。而且与小A相比,他们似乎更认可我,有什么事都拜托我,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也都交给我接手。
现在回头看看真的觉得,做人要低姿态一点,这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急于求成反而会引起他人的反感。
排名第6勤快
外企部门主管刘小姐
一次,我们部门来了两个新人,其中一个名校毕业的新人透着一股聪明劲,夸夸其谈,开始比较吸引我的注意力,我就有意给他锻炼一下,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此人不踏实,口才很好,但一碰到烦琐的事就往后躲,最大的毛病是懒,能写五十个字决不写五十一个。几次后就被“淘汰”了。而另外一个非名校毕业的新人,看起来笨笨的,后来发现他很勤奋,很快适应了环境,结果在我们那里发展得最好。所以,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勤快点总没有错,最忌讳的是眼高手低又懒惰。
排名第7注重细节
保险公司职员小李
刚毕业的大学生穿着往往比较休闲:牛仔、T恤……但穿着太随意给人感觉慵懒松散,上司或者同事们可能会认为你工作也不会太认真。上班经常迟到早退,动不动就请假,工作时间聊天上网,这些往往是纪律严明的用人单位最不能容忍的。总之,是“菜鸟”一定要尽量严格要求自己,早到晚走,决不轻易为自己的私事请假离岗,多注意察言观色,尽量使自己少犯错误,少出纰漏。
排名第8有责任心
市场营销主管林先生
很多新人会对办公室的琐事不屑一顾,认为我堂堂一个名校本科生,就是过来做大事的么。企业看中的是一个员工的职业素质。对于一些别人都推脱不干的事,新人如何能主动要求接过来做,比较容易融入同事圈中,得到领导或者同事的赏识。
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向上司或同事展示自己学识或能力的机会;尽管单位开始不会对新人委以重任,往往让他们做一些比较琐碎的杂事、小事。但只有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取得上司和同事们的好感与信任。
排名第9谨慎言行
政府行政部门职员于先生
在我们这种年代悠久的老单位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的是多年的老同事或老同学,甚至亲家关系,他们之间既有利益冲突,也有长期的感情依恋,真真假假,新人初到最好不要贸然介入矛盾当中。有时你听见一个老员工在对另一个骂骂咧咧,其实他们私下可能私交非常好,新人贸然伸张正义,轻者可能被当作“人来疯”,重者就是张狂了。
要知道,老员工有牢骚可以发,新人就不可以,因为老员工对部门有贡献,而且老员工在部门很多年,是家里人,说些过激的话没什么,一旦到了外面他们还是很团结的。新人刚来,什么都没做,就不应该说三到四。
排名第10大智若愚
信息技术项目负责人Peter
那是我刚刚进入这家公司的时候,一次次同事让我帮她打印报表,我想这正是个学习的好机会,于是仔细研究起来。不料,我发现其中有一个重要数据算错了,不由大喊道:“Jessica,快过来,你犯了个大错!”原以为给她指出错误,她会对我感激不尽,没想到她板着脸恶狠狠地从我手里夺走了报表。后来我也从一个新人慢慢地变成了带领新人的前辈,也切身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新人该忌讳的一些事务。
当新人威胁到前辈地位,或让前辈“颜面无存”时,前辈们自然会表现出一副凶相。新人发现同事在某个工作环节出错了,可以在私底下告诉他而不是大嚷大叫、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样既给足了同事面子,也能赢得同事的好感。
在我看来,在职场里大智若愚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法宝,新人即使能力很强也不要锋芒毕露,尤其不能耍小聪明,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招人厌烦。
企业方面普遍认为,诚信是一名人走进职场最被注重的品质。
比如有一家知名企业在300多封简历当中,最终挑选了我们学校的两名学生。他们说相中这两名学生的理由是,简历中体现的材料没有做假,是实事求是描述自己的能力。面试时的表现也非常诚恳,有一说一,不懂的问题也不会逞强。有很多面试者把自己的能力写得天花乱坠,结果被具体询问时,这个不会那个不会,简直浪费双方的时间。
企业方面说,诚信的品质比实际技术更加重要,因为学校里学的专业知识毕竟不完整,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实用性,一般都要到企业中经过实战操作,才会真正熟悉专业技术。这样一来,一个人最基本的人品和素质就成了企业最关注的东西。
如果人秉性诚实守信,那么以后的道路基本不会走歪;但是若新人原本就有点滑头耍小聪明,怎么正确引导都可能偏离轨道。我们现在做毕业生就业指导,提倡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诚信”,要知道,做到这两个字有时候并不简单,可能会面对诱惑和考验。但不管怎么说,进入职场时,坚守这两个字是必须的。
排名第2沟通
某事业单位古女士
我们单位希望招聘来的新人性格较为开朗,不能太死气沉沉。能更快地融入团队,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着被别人接受。
我个人就很喜欢那种善于交流和沟通的新人,刚进入新环境,就能主动友善地接近身边同事,在该发言的时候发言,在该表示关心的时候真诚地关心他人。
其实,如果看到这样态度积极的新人,周围其他同事也会很乐意去接受这种善意的亲近,并作出相应的反馈。这样双方都能更快地彼此熟悉和了解,不仅有利于新人,也有利于工作开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新人可以很张狂,在主动融入团队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
我见过表现很得当的新人,他们真的很讨人喜欢。刚来的时候嘴巴很甜,见着谁都尊敬地唤老师,但绝不是虚情假意,也更不会两面派。有什么工作也都积极肯干,并虚心地向其他前辈请教,即使做错了事情也敢于认错。他们还善于独立思考,善于积极提问,当然并不是刻意表现自己。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些性格过于内向,沉默寡言又很怯问的新人,都不知道怎么让他们开窍,怎么引导他们。总之,从单位的角度,肯定欢迎勇于主动交流和沟通的新人。
排名第3合作
Jacky广告公司策划
我进现在这个公司一年了,当初和我一起进来的另外一个男孩子,早在年初就跳槽了。那是因为他一直有一种自信满满的感觉。
一次开会讨论广告方案,他居然因为项目组员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而争论起来,弄得在场人都很尴尬。我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在之后的工作中,遇与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总是尽量避免跟人正面冲突,同事心里也明白,意见相左没关系,伤了和气是大事。
双方能识大体,明白大家都是为了工作,心平气和地探讨问题、互作让步,直至达成共识,是一种最完美的状态。
其实,同事之间的情谊也是在工作中培养起来的,团队精神也是通过一次次磨合、理解、迁就锻炼出来的。作为新人,有合作的意识应该较受企业欢迎。
排名第4谦虚
广告设计小姚
作为新手,处在一个新环境中,不管你多有能耐,有多大的抱负,也要本着学习的态度,“多干活儿少说话”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切忌自作主张。
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总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创新想法说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
而实际上,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在大话上,工作业绩才是最好的竞争武器。
为了让自己的人生阶梯走得更高,良好的社交圈也是必须的。办公室的团体里,个人色彩过度浓厚,会使人产生排斥情绪,还是谦虚诚恳一点比较好。
排名第5务实
文员小张
当初跟小A一起进入同一家公司工作是很巧的一件事。小A长得很漂亮,在学校时曾担任过学生会干部,能说会道,很有主见的一个人。说实话,与她竞争我是有点自卑的。
进入公司第一天,小A就成了所有人注目的焦点。每天看她与同事们聊得很投机、熟络的样子,我都会有种被隔离,被忽视的感觉。但是我的心态比较好,我份内的事我一定会尽力做好,别人的事我大多不太干涉,工作
上遇到不懂的事情,我会虚心请教同事,中午吃饭时与同事聊聊天,渐渐大家都熟悉起来。
学会融入大的团体很重要,我虽然不及小A那么活络、适应性强。但同事们也都感觉到了,我的不善言辞背后的真诚。而且与小A相比,他们似乎更认可我,有什么事都拜托我,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也都交给我接手。
现在回头看看真的觉得,做人要低姿态一点,这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急于求成反而会引起他人的反感。
排名第6勤快
外企部门主管刘小姐
一次,我们部门来了两个新人,其中一个名校毕业的新人透着一股聪明劲,夸夸其谈,开始比较吸引我的注意力,我就有意给他锻炼一下,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此人不踏实,口才很好,但一碰到烦琐的事就往后躲,最大的毛病是懒,能写五十个字决不写五十一个。几次后就被“淘汰”了。而另外一个非名校毕业的新人,看起来笨笨的,后来发现他很勤奋,很快适应了环境,结果在我们那里发展得最好。所以,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勤快点总没有错,最忌讳的是眼高手低又懒惰。
排名第7注重细节
保险公司职员小李
刚毕业的大学生穿着往往比较休闲:牛仔、T恤……但穿着太随意给人感觉慵懒松散,上司或者同事们可能会认为你工作也不会太认真。上班经常迟到早退,动不动就请假,工作时间聊天上网,这些往往是纪律严明的用人单位最不能容忍的。总之,是“菜鸟”一定要尽量严格要求自己,早到晚走,决不轻易为自己的私事请假离岗,多注意察言观色,尽量使自己少犯错误,少出纰漏。
排名第8有责任心
市场营销主管林先生
很多新人会对办公室的琐事不屑一顾,认为我堂堂一个名校本科生,就是过来做大事的么。企业看中的是一个员工的职业素质。对于一些别人都推脱不干的事,新人如何能主动要求接过来做,比较容易融入同事圈中,得到领导或者同事的赏识。
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向上司或同事展示自己学识或能力的机会;尽管单位开始不会对新人委以重任,往往让他们做一些比较琐碎的杂事、小事。但只有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取得上司和同事们的好感与信任。
排名第9谨慎言行
政府行政部门职员于先生
在我们这种年代悠久的老单位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的是多年的老同事或老同学,甚至亲家关系,他们之间既有利益冲突,也有长期的感情依恋,真真假假,新人初到最好不要贸然介入矛盾当中。有时你听见一个老员工在对另一个骂骂咧咧,其实他们私下可能私交非常好,新人贸然伸张正义,轻者可能被当作“人来疯”,重者就是张狂了。
要知道,老员工有牢骚可以发,新人就不可以,因为老员工对部门有贡献,而且老员工在部门很多年,是家里人,说些过激的话没什么,一旦到了外面他们还是很团结的。新人刚来,什么都没做,就不应该说三到四。
排名第10大智若愚
信息技术项目负责人Peter
那是我刚刚进入这家公司的时候,一次次同事让我帮她打印报表,我想这正是个学习的好机会,于是仔细研究起来。不料,我发现其中有一个重要数据算错了,不由大喊道:“Jessica,快过来,你犯了个大错!”原以为给她指出错误,她会对我感激不尽,没想到她板着脸恶狠狠地从我手里夺走了报表。后来我也从一个新人慢慢地变成了带领新人的前辈,也切身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新人该忌讳的一些事务。
当新人威胁到前辈地位,或让前辈“颜面无存”时,前辈们自然会表现出一副凶相。新人发现同事在某个工作环节出错了,可以在私底下告诉他而不是大嚷大叫、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样既给足了同事面子,也能赢得同事的好感。
在我看来,在职场里大智若愚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法宝,新人即使能力很强也不要锋芒毕露,尤其不能耍小聪明,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招人厌烦。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让销售员成功的六条捷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朝韩愈的一篇《马说》道出了众多一线员工的心声,让多少市场英雄共沾襟!其实,要想从一线脱颖而出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以下是笔者总结众多营销经理的成功经验后归纳出的六条捷径,供目前渴望早日成功并具备成功内因的一线同行们借鉴。
捷径之一:到容易出业绩的市场去
成功机理:选择一个容易出业绩的市场可以让你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为公司里一颗耀眼的明星。容易出业绩的市场一般可概括为:一是尚未开发的新市场,包括公司还没有开发的和不准备开发的市场;二是明显具有发展潜力,已有人开拓但失败了的市场。这两类市场都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风险越大,回报也越大。公司对于此类市场的开发一般都给予一定的前期政策支持,所以一旦政策扶持、个人能力、市场机遇三要素组合到位,那么你距离出人头地的时间就不长了。
成功案例:中南某省,市场以其独特的消费结构和复杂的管理环境而闻名。某补血类保健品企业曾经连续两年派员进行开拓,均无功而返。后来一刚到公司的研究生主动请缨,在争取了相关的总部政策支持后,单枪匹马深入该省,起用当地员工,一改前人先打省会城市再做中小城市的思路,避开当时的领导品牌在省会等重要城市的种种封杀,同时在营销手段和策略上大胆尝试。最后一举启动市场,沿着京广线杀回省会,一年间将市场业绩做到了全国第二的水平。次年,该研究生就直接由区域经理被任命为西南大区经理,2年后成为年销售逾10亿元的集团公司行销总裁,而当时他才30岁出头。
捷径之二:让市场朋友为自己做宣传
成功机理:出色的市场工作不仅表现在销售量上,而且还体现在对顾客、经销商、终端、政府部门甚至竞争对手细致入微的服务和协调过程中。一线营销人员通过自己的行动在这些市场朋友中建立的良好口碑,迟早有一天会传到公司高层的耳朵里。通过这些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公司领导一般都是比较重视的。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成功案例:笔者从前在企业工作时,曾经参加过一个客户答谢会。当时有一位顾客谈到直接从我们公司一员工手中购买产品一事,引起了各位高层领导的关注,因为公司制度规定员工不能从事直销工作,一定要通过经销商和终端销售。但听完后才发现错怪了当地的销售人员。原来,这个顾客住在非常偏僻的农村,附近没有药店,镇里的药店也不愿意为她一个人送货,结果她一个电话打到公司在当地的工作站求助。那个接电话的员工二话没说,到附近的药店里买了一个疗程的产品,换乘三次车,一次船,又步行2公里送到她家,还耐心指导她服用。后来经过她的宣传,整个村子都知道了这件事,又有5家人买过公司的产品。答谢会后公司领导立刻指派专人去调查此事,结果发现当地的经销商和终端营业员对那个一线员工的评价都很高。接下来发生的事我们可以猜出:他被立即安排参加公司的储备经理培训,不久被任命为一个区域的市场经理。
捷径之三:精心准备每一次重要会议发言
成功机理:对于一线营销人员来说,公司的一些重要会议是展现自己的最佳舞台。这些会议包括员工的培训总结会、月度或季度市场例会、公司领导的现场办公会、市场观摩会、年终的表彰会等等。
会议上公司高层或专业部门的负责人一般都会在场。笔者的个人体会是公司高层更愿意听取来自市场一线的声音,所以营销人员一旦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会议千万不要放过每一个发言的机会。你在会上的发言实际上反映了你的思维能力、对市场工作的认识程度。通过会前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资料准备,尤其是数据的整理挖掘,你就可以在会上从一线的角度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了。
这时,老总一面在听你的汇报,一面就在脑海里盘算你下一步的发展空间了!
成功案例:有一位市场一线的女员工,当时她所在的市场碰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县城里一片混乱,分公司所在仓库里还堆着价值五万多元的货物,一怕水淹,二怕人抢。这位女员工当时组织剩下的几位女促销员(经理被洪水困在别的县城),站在齐膝深的水中,把货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洪水一退,就立刻清点在经销商处存放的货物,帮助他们克服天灾的影响,最终完成了当月的销售任务。省公司该季度例会破例让她参加,当时她含泪的发言给在场的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没有多长时间,其就被提拔为另外一个地级市场的经理。
捷径之四:抓住和高层领导相处的每一分钟
成功机理:高层经理一般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能够简单地从你的谈话中发现你的闪光之处。既然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却又没有被发现,那么就更应该抓住和高层领导相处的每一分钟,充分展现自己。
成功案例:Autodesk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高群耀接任吴仕宏女士职务不久,就开始对所有的代理商进行拜访。当时,公司一个前沿管理经理(在平常情况下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公司高层)负责陪同高先生拜访她所负责的这个代理商。在从北京到广州的飞机上,她花了一个多小时时间充分地“presentherself”,让高先生了解了她,知道了她在IBM、HP的工作经历,也发现了她的工作能力。后来,随着华南区总经理的离任,高先生首先想到了这位女员工。然后她开始步步上升,连续三次获得破格提拔,还荣获了比尔·盖茨奖,荣幸地和比尔·盖茨共进午餐。现在,这位女经理已经是另一家著名外企中国区总裁了。
捷径之五:在媒体上展现你的才华
成功机理:通常来讲,并不是每个一线员工都有接触高层经理的机会,所以寄希望于一次偶然相遇的想法无异于“守株待兔”。积极的做法应该是拓宽让高层领导发现自己的渠道。而在公司领导关注的媒体上展现你的才华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谓公司领导关注的媒体一般有两类,一是内部媒体如公司自己的报纸、杂志、网站论坛等;二是外部媒体,如公开发行的营销管理类的期刊、报纸、网站甚至电视等等。如果你确实对市场有深刻的认识,对公司一线的实际操作有心得,就可以分类投到这两类媒体上,一方面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
成功案例:一位省级经理4年前刚刚入道的时候,天天呆在市场一线,与经销商和终端摸爬滚打。业余时间,他埋头苦读,然后结合实际市场操作,向公司内的报纸投稿,偶尔有文章还见诸报端。一次,公司报纸组织有关售后服务大讨论的征文比赛,他就把平常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然后运用有关营销理论进行了分析,写出文章投过去。当时来自公司总部和各地市场的参选稿件有500多份,评出获奖者10名,他的名字排在了第三位。其文章恰好被当时分管市场工作的一位副总裁看到,认为文才不错,有市场头脑,就调到身边从事市场调研工作,亲自进行传帮带,半年之后,又把他派到市场担任县级经理,然后是地级经理、省级经理,最近听说他已经有新的发展计划了。
捷径之六:建立“良师董事会”
成功机理:著名教授罗纳德在对美国500多名MBA进行调查后,总结了获得高薪(高职位)10大法则。其中一条就是拥有自己职业发展的“良师董事会”,董事会的成员必须对你有兴趣,具有相关知识、智慧、专业和人际关系,而且在你寻求建议时,愿意以诚相待者。一般来说有七类人,包括你职权上的上司、另一位高层经理(别找你的上司的上司,或是上司的“敌人”,这样会让你的上司感到紧张或你的不忠)、其他部门的同事、对你坦诚相见的部属、专业知识上的导师、产业专家、老同学等。
他们或者能给你提供发展的空间,或者能提供公司的、专业的、行业的、职业的信息等。当然,挑选和培养一群良师需要判断力和敏锐度。对于市场一线的员工来说,要想脱颖而出,“良师董事会”这样一群人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
成功案例:笔者的一位朋友,进入了一家刚起步的民营企业,起初在一个区域经理手下做普通业务员。但是这个经理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人很热情,手把手地教他做业务。一年后,公司规模扩大,区域经理升迁为省级经理,就提拔了跟随自己的他。然后,每隔一年,老领导升一级,笔者的朋友就跟着上个台阶。最后,老领导自己出来又开个公司,这个朋友就直接成为新公司的营销副总了。他的成功就在于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和好上司。
归根结底,从营销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就是“营销你自己”。既然是营销,就必须有个好产品,这个产品就是市场一线人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一线营销人员如果没有优秀的个人综合素质,如果没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如果不积极地在市场一线接受锻炼,那么再好的捷径在其面前也是漫漫雄关难逾越。这正如高群耀先生所言,“在当今时代,市场机遇的分子和市场竞争对手的分母同时都在增加,当你发现一个职业发展的机会时,你的竞争对手也同时增加了一批。”所以,真正的捷径来自我们对市场操作的上下求索,来自我们对营销问题的深刻认识,来自我们对发展机会的敏锐把握。
捷径之一:到容易出业绩的市场去
成功机理:选择一个容易出业绩的市场可以让你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为公司里一颗耀眼的明星。容易出业绩的市场一般可概括为:一是尚未开发的新市场,包括公司还没有开发的和不准备开发的市场;二是明显具有发展潜力,已有人开拓但失败了的市场。这两类市场都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风险越大,回报也越大。公司对于此类市场的开发一般都给予一定的前期政策支持,所以一旦政策扶持、个人能力、市场机遇三要素组合到位,那么你距离出人头地的时间就不长了。
成功案例:中南某省,市场以其独特的消费结构和复杂的管理环境而闻名。某补血类保健品企业曾经连续两年派员进行开拓,均无功而返。后来一刚到公司的研究生主动请缨,在争取了相关的总部政策支持后,单枪匹马深入该省,起用当地员工,一改前人先打省会城市再做中小城市的思路,避开当时的领导品牌在省会等重要城市的种种封杀,同时在营销手段和策略上大胆尝试。最后一举启动市场,沿着京广线杀回省会,一年间将市场业绩做到了全国第二的水平。次年,该研究生就直接由区域经理被任命为西南大区经理,2年后成为年销售逾10亿元的集团公司行销总裁,而当时他才30岁出头。
捷径之二:让市场朋友为自己做宣传
成功机理:出色的市场工作不仅表现在销售量上,而且还体现在对顾客、经销商、终端、政府部门甚至竞争对手细致入微的服务和协调过程中。一线营销人员通过自己的行动在这些市场朋友中建立的良好口碑,迟早有一天会传到公司高层的耳朵里。通过这些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公司领导一般都是比较重视的。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成功案例:笔者从前在企业工作时,曾经参加过一个客户答谢会。当时有一位顾客谈到直接从我们公司一员工手中购买产品一事,引起了各位高层领导的关注,因为公司制度规定员工不能从事直销工作,一定要通过经销商和终端销售。但听完后才发现错怪了当地的销售人员。原来,这个顾客住在非常偏僻的农村,附近没有药店,镇里的药店也不愿意为她一个人送货,结果她一个电话打到公司在当地的工作站求助。那个接电话的员工二话没说,到附近的药店里买了一个疗程的产品,换乘三次车,一次船,又步行2公里送到她家,还耐心指导她服用。后来经过她的宣传,整个村子都知道了这件事,又有5家人买过公司的产品。答谢会后公司领导立刻指派专人去调查此事,结果发现当地的经销商和终端营业员对那个一线员工的评价都很高。接下来发生的事我们可以猜出:他被立即安排参加公司的储备经理培训,不久被任命为一个区域的市场经理。
捷径之三:精心准备每一次重要会议发言
成功机理:对于一线营销人员来说,公司的一些重要会议是展现自己的最佳舞台。这些会议包括员工的培训总结会、月度或季度市场例会、公司领导的现场办公会、市场观摩会、年终的表彰会等等。
会议上公司高层或专业部门的负责人一般都会在场。笔者的个人体会是公司高层更愿意听取来自市场一线的声音,所以营销人员一旦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会议千万不要放过每一个发言的机会。你在会上的发言实际上反映了你的思维能力、对市场工作的认识程度。通过会前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资料准备,尤其是数据的整理挖掘,你就可以在会上从一线的角度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了。
这时,老总一面在听你的汇报,一面就在脑海里盘算你下一步的发展空间了!
成功案例:有一位市场一线的女员工,当时她所在的市场碰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县城里一片混乱,分公司所在仓库里还堆着价值五万多元的货物,一怕水淹,二怕人抢。这位女员工当时组织剩下的几位女促销员(经理被洪水困在别的县城),站在齐膝深的水中,把货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洪水一退,就立刻清点在经销商处存放的货物,帮助他们克服天灾的影响,最终完成了当月的销售任务。省公司该季度例会破例让她参加,当时她含泪的发言给在场的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没有多长时间,其就被提拔为另外一个地级市场的经理。
捷径之四:抓住和高层领导相处的每一分钟
成功机理:高层经理一般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能够简单地从你的谈话中发现你的闪光之处。既然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却又没有被发现,那么就更应该抓住和高层领导相处的每一分钟,充分展现自己。
成功案例:Autodesk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高群耀接任吴仕宏女士职务不久,就开始对所有的代理商进行拜访。当时,公司一个前沿管理经理(在平常情况下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公司高层)负责陪同高先生拜访她所负责的这个代理商。在从北京到广州的飞机上,她花了一个多小时时间充分地“presentherself”,让高先生了解了她,知道了她在IBM、HP的工作经历,也发现了她的工作能力。后来,随着华南区总经理的离任,高先生首先想到了这位女员工。然后她开始步步上升,连续三次获得破格提拔,还荣获了比尔·盖茨奖,荣幸地和比尔·盖茨共进午餐。现在,这位女经理已经是另一家著名外企中国区总裁了。
捷径之五:在媒体上展现你的才华
成功机理:通常来讲,并不是每个一线员工都有接触高层经理的机会,所以寄希望于一次偶然相遇的想法无异于“守株待兔”。积极的做法应该是拓宽让高层领导发现自己的渠道。而在公司领导关注的媒体上展现你的才华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谓公司领导关注的媒体一般有两类,一是内部媒体如公司自己的报纸、杂志、网站论坛等;二是外部媒体,如公开发行的营销管理类的期刊、报纸、网站甚至电视等等。如果你确实对市场有深刻的认识,对公司一线的实际操作有心得,就可以分类投到这两类媒体上,一方面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
成功案例:一位省级经理4年前刚刚入道的时候,天天呆在市场一线,与经销商和终端摸爬滚打。业余时间,他埋头苦读,然后结合实际市场操作,向公司内的报纸投稿,偶尔有文章还见诸报端。一次,公司报纸组织有关售后服务大讨论的征文比赛,他就把平常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然后运用有关营销理论进行了分析,写出文章投过去。当时来自公司总部和各地市场的参选稿件有500多份,评出获奖者10名,他的名字排在了第三位。其文章恰好被当时分管市场工作的一位副总裁看到,认为文才不错,有市场头脑,就调到身边从事市场调研工作,亲自进行传帮带,半年之后,又把他派到市场担任县级经理,然后是地级经理、省级经理,最近听说他已经有新的发展计划了。
捷径之六:建立“良师董事会”
成功机理:著名教授罗纳德在对美国500多名MBA进行调查后,总结了获得高薪(高职位)10大法则。其中一条就是拥有自己职业发展的“良师董事会”,董事会的成员必须对你有兴趣,具有相关知识、智慧、专业和人际关系,而且在你寻求建议时,愿意以诚相待者。一般来说有七类人,包括你职权上的上司、另一位高层经理(别找你的上司的上司,或是上司的“敌人”,这样会让你的上司感到紧张或你的不忠)、其他部门的同事、对你坦诚相见的部属、专业知识上的导师、产业专家、老同学等。
他们或者能给你提供发展的空间,或者能提供公司的、专业的、行业的、职业的信息等。当然,挑选和培养一群良师需要判断力和敏锐度。对于市场一线的员工来说,要想脱颖而出,“良师董事会”这样一群人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
成功案例:笔者的一位朋友,进入了一家刚起步的民营企业,起初在一个区域经理手下做普通业务员。但是这个经理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人很热情,手把手地教他做业务。一年后,公司规模扩大,区域经理升迁为省级经理,就提拔了跟随自己的他。然后,每隔一年,老领导升一级,笔者的朋友就跟着上个台阶。最后,老领导自己出来又开个公司,这个朋友就直接成为新公司的营销副总了。他的成功就在于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和好上司。
归根结底,从营销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就是“营销你自己”。既然是营销,就必须有个好产品,这个产品就是市场一线人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一线营销人员如果没有优秀的个人综合素质,如果没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如果不积极地在市场一线接受锻炼,那么再好的捷径在其面前也是漫漫雄关难逾越。这正如高群耀先生所言,“在当今时代,市场机遇的分子和市场竞争对手的分母同时都在增加,当你发现一个职业发展的机会时,你的竞争对手也同时增加了一批。”所以,真正的捷径来自我们对市场操作的上下求索,来自我们对营销问题的深刻认识,来自我们对发展机会的敏锐把握。
阅读全文
下一条:职场发展10个障碍
要在职场中有所发展,一方面要发挥个人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移除不少障碍,才可以在职场中扶摇直上。以下10项是一些企业主管,针对未能有出色表现的员工,而归纳出来的职场障碍,你会否遇到其中一项呢?
1. 没有创意:只会做机械性的工作,不停地模仿他人,不会追求自我创新,自我突破;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2. 难以合作:没有丝毫团队精神,不愿与别人配合及分享自己的能力,也无视他人的意见,自顾自地工作。
3. 适应力差:对环境无法适应,对市场变动经常无所适从或不知所措,只知请教上级,也不能接受职位调动或轮班等工作的改变。
4. 浪费资源:成本意识很差,常无限制地任意申报交际费、交通费等,不注重生产效率而造成许多浪费。
5. 不愿沟通:出现问题时,不愿意直接沟通或不敢表达出来,总是保持沉默,任由事情恶化下去,没有诚意带出问题,更不愿意通过沟通共同找出解决方案。
6. 没有礼貌:不守时,常常迟到早退;服装不整,不尊重他人;做事散漫或刚愎自用,在过分的自我中心下,根本不在乎他人。
7. 欠缺人缘:易嫉妒他人,并不欣赏别人的成就,更不愿意向他人学习,以致在需要同事帮助的时候,没有人肯伸手援助。
8. 孤陋寡闻:凡事需要别人的照顾及指引,独立工作能力差,需要十分清晰及仔细的工作指引,否则干不好。对社会问题及行业趋势也从不关心,不肯充实专业知识,很少阅读专业书籍及参加各种活动。
9. 忽视健康:不注重均衡生活,只知道一天到晚地工作;常常闷闷不乐,工作情绪低落;自觉压力太大,并将这种压力传染给同事。
10. 自我设限:不肯追求成长、突破自己,不肯主动接受新工作的挑战,抱着“打工仔”的心态,认为公司给什么就接受什么,自己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小职员。
以上10个障碍值得逐一跨越,只要对态度、知识、技巧等做出检讨,并且肯思考、判断、分析,与时并进地学习,就是移除障碍的基本方法。
1. 没有创意:只会做机械性的工作,不停地模仿他人,不会追求自我创新,自我突破;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2. 难以合作:没有丝毫团队精神,不愿与别人配合及分享自己的能力,也无视他人的意见,自顾自地工作。
3. 适应力差:对环境无法适应,对市场变动经常无所适从或不知所措,只知请教上级,也不能接受职位调动或轮班等工作的改变。
4. 浪费资源:成本意识很差,常无限制地任意申报交际费、交通费等,不注重生产效率而造成许多浪费。
5. 不愿沟通:出现问题时,不愿意直接沟通或不敢表达出来,总是保持沉默,任由事情恶化下去,没有诚意带出问题,更不愿意通过沟通共同找出解决方案。
6. 没有礼貌:不守时,常常迟到早退;服装不整,不尊重他人;做事散漫或刚愎自用,在过分的自我中心下,根本不在乎他人。
7. 欠缺人缘:易嫉妒他人,并不欣赏别人的成就,更不愿意向他人学习,以致在需要同事帮助的时候,没有人肯伸手援助。
8. 孤陋寡闻:凡事需要别人的照顾及指引,独立工作能力差,需要十分清晰及仔细的工作指引,否则干不好。对社会问题及行业趋势也从不关心,不肯充实专业知识,很少阅读专业书籍及参加各种活动。
9. 忽视健康:不注重均衡生活,只知道一天到晚地工作;常常闷闷不乐,工作情绪低落;自觉压力太大,并将这种压力传染给同事。
10. 自我设限:不肯追求成长、突破自己,不肯主动接受新工作的挑战,抱着“打工仔”的心态,认为公司给什么就接受什么,自己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小职员。
以上10个障碍值得逐一跨越,只要对态度、知识、技巧等做出检讨,并且肯思考、判断、分析,与时并进地学习,就是移除障碍的基本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