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员工的日常工作聚焦于公司KPI
详细内容

将员工的日常工作聚焦于公司KPI

时间:2010-06-01     人气:1008     来源:NET|DXZM     作者:
概述:经过多年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推广,当今未实施绩效管理的企业恐怕已是凤毛麟角。......
     经过多年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推广,当今未实施绩效管理的企业恐怕已是凤毛麟角。众多企业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以期通过实施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绩效,但令人遗憾的是,期望中的效果却总是若隐若现,结果并不如人意,绩效管理正在成为企业食之无味、又无可替代的“鸡肋”。合易咨询通过在企业中导入一体化目标体系,将员工日常工作与企业年度KPI紧密关联,切实发挥绩效管理对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

  绩效管理正在成为“鸡肋”

  随着管理理念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绩效管理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基本管理模式。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导入绩效管理后出现了出乎意料的现象:企业总体绩效与员工考核成绩倒挂,员工考核成绩普遍较高,而企业绩效却并不如员工考核成绩所表现的那般美好。这样的结果,令当初强烈推崇和积极推动绩效管理的人士们十分困惑和难堪。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企业管理者和咨询顾问们设计、引用了多种方法:拉长考核周期/取消过程考核、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员工考核、将工作态度引入日常考核、考核结果强制分布、个人考核结果与上级挂钩计算等等。这些方法要么试图从考核周期上做文章,以近乎“一锤子买卖”的心态解决问题;要么从考核维度上抠字眼,将日常的考核复杂化;要么着眼于从考核结果的层面解决问题,试图“与数字作斗争”。由于并未触及问题的根本,其结果可想而知。

  最终,企业付出了更多的人工成本,绩效提升却并不如意——于是,绩效管理由受热捧的香饽饽变成了“鸡肋”!

  如何打破绩效管理的“鸡肋”局面?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回归原点思考——绩效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

  在合易多年的咨询实践中发现,很多企业对绩效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的认识是模糊的。简要地说,绩效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1)建立企业一体化的目标体系 通过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转化为企业、部门、员工的年度目标(KPI),并进而将部门、员工年度KPI落实到日常工作目标中;

  (2)有效组织与控制目标实现过程 通过对部门、员工日常工作过程的有效组织与监控,促进日常工作目标的达成,进而促进企业KPI的达成;

  (3)激励员工提升业绩 将员工的报酬与绩效结果挂钩,激励员工努力提升个人绩效;通过每位员工的绩效提升,实现企业的绩效提升,打造企业永久的竞争能力。

  给绩效管理插上腾飞的翅膀

  解决企业绩效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提升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绩效,需要企业付出全方位的努力,做出深刻的变革,系统地采取对策解决问题。

  受篇幅所限,笔者在这里简要地介绍一些心得,与读者共同探讨。

  (1)将年度KPI转化为部门、员工日常工作目标

  通过对公司级目标的分解,建立部门级、员工级的年度KPI.公司→部门→员工的年度KPI体系建立所秉承的目标分解思路在合易咨询的其他著述中多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将部门、员工的年度KPI列入其月度目标卡中,作为其月度工作目标的源头,要求其每月必须围绕年度KPI设定当月目标,开展当月工作(见图)。如此,可确保全体员工时刻围绕公司的KPI开展工作,层层确保公司KPI的实现。这是确保一体化目标体系施行的关键,也是企业必须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必须重点把控的环节。

  (2)坚定地执行“以过程正确保障结果正确”的理念

  对目标实现的过程,很多企业仍然抱有“只要结果,不问过程”的思想,不愿做过细的工作,疏于过程管理,对企业危害极大。控制目标实现过程可采取以下策略:

  a) 自上而下,全员行动

  不仅员工需要设定月度目标,企业高管也要设定自己的月度目标;

  b) 将目标分解为行动方案

  上下级共同对每项目标策划实现过程,将指标性的目标转化为行动方案,并对其实现过程进行监控和考核;

  c) 缩短考核周期考核周期越长,企业对目标实现的可控度越低。而最大化地缩短考核周期,既可增加目标的可预测性,提升考核的准确度,又可降低过程失控的风险。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设计尽可能短的考核周期。在合易的咨询实践中,已经有不少企业将考核周期缩短到2周,取得不错的效果。

  (3)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激励策略

  在激励员工提升业绩方面,所有企业都做到了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奖惩并举。但是也都遇到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干部们往往不忍对下属“下狠手”,考核结果有时难免因失真而导致不公平。

  实施绩效管理,绝不是追求简单的罚款和扣工资,根本上还是要激发员工的激情。随着全社会人们整体素质和精神追求的提高,如何处理好“奖”与“罚”的平衡统一,需要企业管理者和咨询业者从“人性”和企业的“经济性”多方面共同思考和探索。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绩效管理在许多企业里面面临许多执行困难,大家也常常探讨难点问题,于是绩效指标的制定、考核方法的选择、考核纬度的确定都成为最常见的话题。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绩效管理的技术如何。

      绩效管理指标一般不要超过10个,多了操作就很复杂,很多绩效管理执行不错的企业里面的指标通常7、8个足以;针对业务部门的指标要以经济指标为主,同时最好有1、2个人文指标;针对行政支持部门的指标可以不使用数据指标,只使用人文定性指标。

      考核方式一般不建议360度考核,不仅操作复杂,客观性其实也很难保证。一般情况下,用上级给下级打分的方法已经足够,如果希望增加光鲜度,可以再增加一个纬度,就是被考核人必须要与之配合的那个人可以选为打分人。

      考核周期根据企业情况可以选择月度、季度、半年、年度等不同方式,经济指标数据管理为主的考核可以周期短一些,人文指标为主的定性考核周期适当长一些。

      这些就是绩效管理最主要的技术问题,你可以看看是否很复杂,是否很难处理。

      其实当我们说绩效管理很难的时候,虽然说的是技术难题,但反映的深层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来自人的第一个常见问题是抵触,不愿意使用绩效管理;第二个常见问题是大家希望绩效管理要公平,各部门要采取一致的考核方法;第三个常见问题是对绩效管理要解决问题的目的认识不统一,各自利益关注点不同;第四个是领导嘴上支持但行动上不支持,绩效管理常常半途而废。相信还有其他问题会被谈到,但上面这四个是最困惑大家的。

      因为来自人的问题经常困惑大家,所以为了避免自己陷于被动,很多人就拿绩效管理技术下手,看看能不能协调人的问题,于是绩效管理技术就成了大家常常拿来探讨平衡人的问题的工具,希望绩效管理技术的改进能够解决来自人的问题。

      当然这就把自己陷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当中。每当有人提出对绩效管理的疑问,绩效主管就希望绩效管理技术可以改进得适应这个人的要求。相信大家都知道,来自人的问题无穷无尽,你怎么可以用有限的技术解决所有人的问题!于是提问题的人越多,绩效主管感觉到的困惑越多、越大。

      做绩效管理的首要问题不是解决绩效管理技术,首要解决的是人的思想问题,技术要为人服务、技术要为思想服务。首要认清的思想你们做绩效管理是要解决激励问题、评价问题还是惩罚问题,你们的员工需要控制还是需要鼓励;其次要确定绩效管理主要解决哪部分人群的问题,不要期待绩效管理解决所有人的公平问题;三者明白绩效管理和日常管理实为一体、不要强行割裂;四是要让管理者明白绩效帮助他们提高对员工的管理水平,是他们的强力管理工具;五是要让员工明白绩效管理是他们发展自我、提高能力的工具,并非约束他们的工具;六要做好宣贯工作,不要让管理干部和员工认为绩效管理是为约束他们而进行。

      人的问题解决好,技术问题很简单。绩效主管要坚决地贯彻领导意图,也要把领导培养成自己的贴心人。有了强有力的后盾,有了清晰的绩效管理思想,绩效技术很快就生效。
    阅读全文
  •   一场金融海啸颠覆了中国眼镜市场的消费和营销模式。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未来几年的眼镜消费市场将会存在很多变数。

      这些变数给平价眼镜超市提供了改写行规的突破口。美多、眼镜直通车等业内平价眼镜超市,开始聚焦“价格”发力营销。记者获悉,自5月初开始至5月底,广州美多眼镜超市所有分店推出上百款眼镜架“仅售一元”的活动,“我们希望以‘一元’价格,为行业树立平价标杆。”美多眼镜超市总经理元云锐坦言。

      “一元营销”背后蕴藏着怎样的行业秘密?这是商家的炒作手笔还是大势所趋?

      眼镜消费酝酿变局

      意大利的最大眼镜生产商陆逊梯卡集团(Luxottica)、霞飞诺眼镜集团(Safilo)等各路资本都已涌进中国眼镜零售市场“掘金”。不过,商务部刊文显示,Luxottica和Safilo集团一季度运营均不如预期,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6%和35.3%。

      究其原因,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危机背景下,人们对眼镜的需求理念转变成了“价格优惠、品质优良”,会更在乎眼镜的耐用性和价位;就算经济状态好转,由于消费惯性,人们也不会马上改变这种在危机状态下养成的消费习惯。

      另据统计,中国眼镜零售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眼镜店有3万多家,眼镜制造商约有4000家。虽然中国眼镜市场蕴涵着巨大成长空间,但平均到每个眼镜店也就是几十万销售额。

      由此,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预言,未来几年眼镜的消费市场将会存在很多变数。

      美多以“一元营销”搅局

      竞争的烽火首先从广州燃烧起来。

      如果说2005年眼镜直通车以“平价超市”模式杀入广州,给了广州传统眼镜业界一个重磅炸弹,那么,5月1日-5月15日,广州美多眼镜超市所有分店推出上百款眼镜架“仅售一元”的活动,则可算撼动了广州眼镜市场的根基。

      “拉下价格是砍去了眼镜利润的虚高成分,美多推出‘一元镜架’主要出于几方面的考虑:一是‘一周年店庆’的酬宾活动;另外,通过‘一元产品’支撑‘平价超市’的经营理念;此外,要告诉老百姓,平价眼镜的质量也是有保障的。”美多眼镜超市总经理元云锐告诉记者。

      “这一手法对于行业新进者争夺市场份额很有效。”实力传播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著名营销专家郑香霖说,“一元产品”主要聚集到的客户群是“首次消费者”,促销的目的不在于赚取销售利润,而是让更多人体验消费商家提供的产品,提升商家的知名度。随着中国消费模式的转变,“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行业经营者可能会采用‘一元策略’。”

      眼镜业或迎来“平价营销”风潮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陈玉罡认为,平价店的出现,不论是哪个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势必会使市场的价格发生大幅度振动。

      在这方面,日本是先行者。曾经,日本配眼镜的价格维持世界最高水平,一些日本女孩到港台旅游时,通常要配一副较日本便宜的眼镜。日本ZO LF眼镜公司看到这种现象后,决定开拓廉价眼镜市场,把眼镜价格从当时市面价的3万日元一口气降到3000-9000日元,在廉价的“诱饵”下,日本人戴眼镜开始上瘾了,有的年轻女子甚至可以在一年中配12副眼镜,用来搭配不同的服装或出席不同的场合。美多眼镜超市总经理元云锐认为,美多除了制造价格优势,也是想制造这种消费潮流。

      同样的,“眼镜行业的容量增长有限,而这个行业的角逐者又在无限增加,那么竞争肯定会愈加复杂和尖锐,最终的出路或许就在于缩短供应链,降价,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广东省眼镜行业协会副会长李照教说,“美多眼镜超市的‘一元营销’还只是个开局。”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