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健康管理:泛数据化
时间:2010-04-28 人气:769 来源:管理世界 作者:
概述:G E致力于将健康管理的所有动作尽可能量化,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管理层看到投资与收益,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将健康管理持续做到底的信心。......
G E致力于将健康管理的所有动作尽可能量化,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管理层看到投资与收益,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将健康管理持续做到底的信心。
在汉威大厦的G E北京办公室,前台旁边的小桌子上放置了一个绿色的急救箱,这个简单的小箱子,完全可以应对常见的紧急需要。不过G E大中华区医疗总监吴瑾希望做到的远不止这些。“今年开始我们将陆续在G E所有的办公区和工厂装备AED(自动心脏除颤仪),医疗管理不是乱花钱,我们的标准是,在紧急医疗状况下要让所有的员工可以在4分钟之内用到这个设备。”
4分钟是国际化的标准。事实上,紧急情况下4分钟之内使用AED可使存活率高达80,而超出这个4分钟则存活率迅速下降至50.在GE这个4分钟的标准是经过医生的综合评估来完成的。分析过所有数据以及考察过周边医院设施及救护车到达时间后,GE要求在所有的工作场所都安装这样价值两三万人名币的除颤设备并进行相应人员培训。每年,GE的医疗部门都会将完善的数据呈现在健康管理的各个角落。
就紧急救护来说,他们在训练急救队伍时也是有严格数据标准的。G E 的急救队是各个部门推选的志愿者,他们需要每年都进行一次急救培训,其中包括出血、触电、摔伤处理等等,公司还会在防火演习时安排这些急救队员进行演习,而对急救队员人数的选择上,GE要求他们的分布密度可以在急救的“黄金3分钟”之内到达急救地点。
前端下沉更重要
幸运的是,在GE,员工的健康管理有着很高的公司地位。GE也成为为数不多的在华专门设立医疗总监职位的企业之一,而且他们的医疗健康管理不仅停留在职业安全层面,已经上升至系统而专业的健康管理层面。
在竞争激烈分秒必争的企业界,有什么能让一个跨国公司的所有员工在同一天停止工作3个小时?G E的答案是:健康。G E公司分布在全球1 6 0 个国家的3 0多万名员工在去年的1 0月2 7日度过了公司历史上第一个“G E全球健康日”。在公司统一部署下,全体员工暂停工作3个小时, 把腾出来的时间专门用来参加锻炼、做身体机能测试和学习营养保健知识。
研发中心的邓群在划船器上表现得轻松自如,这位每个星期坚持游泳散步三到四次的水处理技术工程师一点都看不出已经年近不惑。他建议说:“公司现在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如果以后能有更具竞技性的项目,比如足球,那会激发员工更高的锻炼热情。” 金融集团的费媛媛以前除了偶尔跳舞,并没有系统的健身计划,这次她在健康知识有奖答题中赢得了一个计步器。她表示:“这个奖品很有用,我打算以后养成利用午休时间散步的习惯。”
G E 大中华医疗总监吴瑾表示: “ 健康就是生产力,健康高效的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吴瑾领导的团队正在积极推进“健康创想”在中国员工战略部分的实施,其中包括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和体检制度,在公司中国总部设立诊所,为员工提供直接、快捷的医疗服务,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环境健康安全检查,保证员工的职业健康,推行办公场所全面禁烟措施,为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等等。
而这一切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在健康管理上将早期预防做到更加科学系统化。吴瑾表示,“在所有的健康管理中,我们还是希望可以将工作做在前面,因为80的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而让员工真正锻炼起来在健康管理中是最为有效的。
在G E , 几乎所有的员工都了解“ 0 、5 、1 0、2 5”这几个数字的含义,也就是0吸烟、每天5种蔬菜水果、每天走路1万步和体重指数小于25.实际上,这属于公司健康管理中的宣教部分,GE的工程师很多,他们对数字更加敏感,GE会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告诉大家怎样可以更健康。此外, G E 还外包了健康电子管理系统,将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生理指标输入其中,就可以直接生成专业的体检测评报告。
宣传是一方面,公司在硬件上同样为员工提供了支持,比如公司特意设立了健身房,并聘请了专门的健身教练在里面指导员工健身,比如对那些体重超重的人,健身教练会为他们制定锻炼计划和目标。到目前为止,参加针对性健身的人在G E已经有1 0 0多位了。公司还会给出标准和鼓励机制,为的就是让大家真正把这样的行动变成GE的健康文化,长时间坚持下去。
“目前看来,我们的健康管理的架子已经搭建的相对完善和成熟了,在健康管理领域也是非常领先的,未来,我们希望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把项目做到精深,比如针对每个人,日常应该如何注重饮食营养等等。毕竟健康是非常个人化的命题,每个人都要有不同的解答。”
与决策层更多互动
吴瑾在刚加盟GE时,起初将关注重点放在了职业健康上,她曾经多次参与职业卫生研究所的提案反馈工作。吴瑾认为,只有真正处在执行层面的人,才更容易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国家要求进行的毒物检测,以往的要求是,只要涉及毒物就必须参检,但在GE的水处理实验室里,有上千种极其微量的毒物,如果全部进行检测是不可能操作实现的,于是吴瑾就会向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反馈。
作为中国跨国外资企业医疗理事会主席,吴瑾和相关决策层随时保持着沟通,在去年吴瑾还获得了“健康与生产力管理企业特殊成就奖” .“ 当我们把职业健康做的很完善的时候,更高的层次自然就是员工的全方位健康,所以我们和相应的政府部门也保持了很好的沟通。国家希望可以将工作场所的健康做的更好,我们也极其认同他们的理念与决策。”
以往国家更多将健康管理锁定在居民社区,但是这很难触及劳动力人口,而这部分人口往往是最具影响力的,目前国家已经将很多目光投射到了工作场所,这对公司的健康管理来说是可以算是利好消息。
去年1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GE一起开展了“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慢性病预防控制研讨会”,这也是疾病控中心首次单独与一家企业一起进行研讨。之所以他们有这样的选择,正是因为GE在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中曾经做出的一些成绩。
国家的医疗改革以及“健康中国2020”项目中,致力于推广全面的健康管理理念,为的就是让更多中国企业也参与到工作场所健康管理的模式中。
可以很好为医疗改革提供的经验是,吴瑾在GE实践了全套的健康管理项目,覆盖了整个健康产业链,从预防、早期发现到治疗和慢性病管理4个部分。比如在戒烟项目中,是否有良好的执行,执行到怎样的程度,GE都是有量化标准的,这些标准会具体到每一项给出多少分值,在依照分数做出健康管理指导,这些为国家在健康促进层面提供了很好的量化管理范本。
“国家在医改中的投入是巨大的,我们的诊所相当于一级医院, 我们也致力于将8 0 的疾病消化在我们的诊所里,而且在管理上,我们已经经过了摸索尝试,有了较好的实践,如何配备医护人员,这些人需要经过怎样的培训,和保险公司保持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我们愿意分享给国家和社会的,这也是GE企业社会责任的切实体现。”
跑赢CPI
面对社会上的医疗难题,GE更希望将自己的健康管理服务做到一流,就公司的诊所来说,最初营运的时候来就诊的人并不多,而现在仅就总部上海的诊所而言,每天就会接待近30余名员工来看病治疗。
G E 公关部刘娟涓表示“ 我们的诊所会做些宣传,但更重要的是口碑相传。那里的设施和服务对员工来说非常便捷。比如说,公司里会有一些人容易患颈椎问题,严重的,中午就可以到诊室由有资质的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按摩,症状较轻的则可以坐在诊室的按摩椅上休息一会。简单的感冒,直接到那里就诊就可以了, 只需要花上半个小时,绝对比去医院省时省力的多。”
G E 诊室的医生的服务也比普通公立医院优秀很多,当员工来到诊室后, 会设有专门的等待区, 有护士将其带领到诊室, 而且医生都是经过公司专门培训的“ 我们不仅考察医生的专业能力,还会重点考察医生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影响力, 我们的诊室要让员工感觉信任和舒服,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的服务质量完全可以媲美外资医院了。”
正像我们熟知的, 日常生活中8 0的疾病都是类似简单感冒类的疾病。让吴瑾开心的还包括,公司可以用自己的医疗资源解决大部分员工的日常疾病问题。今年年初,她的部门又成功的加盟了一位新员工,这在支持部门并不容易,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医疗部门的工作量,另外最主要的是,吴瑾会告诉管理层, 健康管理为公司节省的费用有多么可观。
GE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园区诊所的运营都是由保险公司出资的,而且今年GE上海总部的诊室又新增了一名化验员,这名员工的费用也是保险公司来承担的,而且保险公司还承担了很多小型设备的费用,虽然对方的投资增加了,但G E 今年的医疗保险费用依然维持在原有水平,这在CPI持续上涨的今天是非常难得的。
“这是一个三赢的过程,员工享受到健康服务、公司节省了成本,而保险公司也降低了成本。公司对我们的要求是,和CPI持平,但我们今年在健康投资方面的增幅极小,而且质量会比往年做的更好。”
吴瑾的说法和公司的高层的想法还是很一致的,事实上,健康管理并非一味增加费用,而是要找到这样的双赢或者多赢的解决策略。GE公司全球的副董事长约翰?赖斯表示,“GE要将把175所医疗中心变成健康诊所,并激励员工多加使用这些诊所和决策帮助平台,从而增进健康与加强预防,帮助员工以及退休人员改善健康,并控制成本。” GE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来使其医疗成本增长率低于通货膨胀率,这将使GE的很多工作场所在全球市场上更富有竞争力。
在汉威大厦的G E北京办公室,前台旁边的小桌子上放置了一个绿色的急救箱,这个简单的小箱子,完全可以应对常见的紧急需要。不过G E大中华区医疗总监吴瑾希望做到的远不止这些。“今年开始我们将陆续在G E所有的办公区和工厂装备AED(自动心脏除颤仪),医疗管理不是乱花钱,我们的标准是,在紧急医疗状况下要让所有的员工可以在4分钟之内用到这个设备。”
4分钟是国际化的标准。事实上,紧急情况下4分钟之内使用AED可使存活率高达80,而超出这个4分钟则存活率迅速下降至50.在GE这个4分钟的标准是经过医生的综合评估来完成的。分析过所有数据以及考察过周边医院设施及救护车到达时间后,GE要求在所有的工作场所都安装这样价值两三万人名币的除颤设备并进行相应人员培训。每年,GE的医疗部门都会将完善的数据呈现在健康管理的各个角落。
就紧急救护来说,他们在训练急救队伍时也是有严格数据标准的。G E 的急救队是各个部门推选的志愿者,他们需要每年都进行一次急救培训,其中包括出血、触电、摔伤处理等等,公司还会在防火演习时安排这些急救队员进行演习,而对急救队员人数的选择上,GE要求他们的分布密度可以在急救的“黄金3分钟”之内到达急救地点。
前端下沉更重要
幸运的是,在GE,员工的健康管理有着很高的公司地位。GE也成为为数不多的在华专门设立医疗总监职位的企业之一,而且他们的医疗健康管理不仅停留在职业安全层面,已经上升至系统而专业的健康管理层面。
在竞争激烈分秒必争的企业界,有什么能让一个跨国公司的所有员工在同一天停止工作3个小时?G E的答案是:健康。G E公司分布在全球1 6 0 个国家的3 0多万名员工在去年的1 0月2 7日度过了公司历史上第一个“G E全球健康日”。在公司统一部署下,全体员工暂停工作3个小时, 把腾出来的时间专门用来参加锻炼、做身体机能测试和学习营养保健知识。
研发中心的邓群在划船器上表现得轻松自如,这位每个星期坚持游泳散步三到四次的水处理技术工程师一点都看不出已经年近不惑。他建议说:“公司现在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如果以后能有更具竞技性的项目,比如足球,那会激发员工更高的锻炼热情。” 金融集团的费媛媛以前除了偶尔跳舞,并没有系统的健身计划,这次她在健康知识有奖答题中赢得了一个计步器。她表示:“这个奖品很有用,我打算以后养成利用午休时间散步的习惯。”
G E 大中华医疗总监吴瑾表示: “ 健康就是生产力,健康高效的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吴瑾领导的团队正在积极推进“健康创想”在中国员工战略部分的实施,其中包括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和体检制度,在公司中国总部设立诊所,为员工提供直接、快捷的医疗服务,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环境健康安全检查,保证员工的职业健康,推行办公场所全面禁烟措施,为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等等。
而这一切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在健康管理上将早期预防做到更加科学系统化。吴瑾表示,“在所有的健康管理中,我们还是希望可以将工作做在前面,因为80的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而让员工真正锻炼起来在健康管理中是最为有效的。
在G E , 几乎所有的员工都了解“ 0 、5 、1 0、2 5”这几个数字的含义,也就是0吸烟、每天5种蔬菜水果、每天走路1万步和体重指数小于25.实际上,这属于公司健康管理中的宣教部分,GE的工程师很多,他们对数字更加敏感,GE会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告诉大家怎样可以更健康。此外, G E 还外包了健康电子管理系统,将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生理指标输入其中,就可以直接生成专业的体检测评报告。
宣传是一方面,公司在硬件上同样为员工提供了支持,比如公司特意设立了健身房,并聘请了专门的健身教练在里面指导员工健身,比如对那些体重超重的人,健身教练会为他们制定锻炼计划和目标。到目前为止,参加针对性健身的人在G E已经有1 0 0多位了。公司还会给出标准和鼓励机制,为的就是让大家真正把这样的行动变成GE的健康文化,长时间坚持下去。
“目前看来,我们的健康管理的架子已经搭建的相对完善和成熟了,在健康管理领域也是非常领先的,未来,我们希望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把项目做到精深,比如针对每个人,日常应该如何注重饮食营养等等。毕竟健康是非常个人化的命题,每个人都要有不同的解答。”
与决策层更多互动
吴瑾在刚加盟GE时,起初将关注重点放在了职业健康上,她曾经多次参与职业卫生研究所的提案反馈工作。吴瑾认为,只有真正处在执行层面的人,才更容易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国家要求进行的毒物检测,以往的要求是,只要涉及毒物就必须参检,但在GE的水处理实验室里,有上千种极其微量的毒物,如果全部进行检测是不可能操作实现的,于是吴瑾就会向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反馈。
作为中国跨国外资企业医疗理事会主席,吴瑾和相关决策层随时保持着沟通,在去年吴瑾还获得了“健康与生产力管理企业特殊成就奖” .“ 当我们把职业健康做的很完善的时候,更高的层次自然就是员工的全方位健康,所以我们和相应的政府部门也保持了很好的沟通。国家希望可以将工作场所的健康做的更好,我们也极其认同他们的理念与决策。”
以往国家更多将健康管理锁定在居民社区,但是这很难触及劳动力人口,而这部分人口往往是最具影响力的,目前国家已经将很多目光投射到了工作场所,这对公司的健康管理来说是可以算是利好消息。
去年1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GE一起开展了“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慢性病预防控制研讨会”,这也是疾病控中心首次单独与一家企业一起进行研讨。之所以他们有这样的选择,正是因为GE在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中曾经做出的一些成绩。
国家的医疗改革以及“健康中国2020”项目中,致力于推广全面的健康管理理念,为的就是让更多中国企业也参与到工作场所健康管理的模式中。
可以很好为医疗改革提供的经验是,吴瑾在GE实践了全套的健康管理项目,覆盖了整个健康产业链,从预防、早期发现到治疗和慢性病管理4个部分。比如在戒烟项目中,是否有良好的执行,执行到怎样的程度,GE都是有量化标准的,这些标准会具体到每一项给出多少分值,在依照分数做出健康管理指导,这些为国家在健康促进层面提供了很好的量化管理范本。
“国家在医改中的投入是巨大的,我们的诊所相当于一级医院, 我们也致力于将8 0 的疾病消化在我们的诊所里,而且在管理上,我们已经经过了摸索尝试,有了较好的实践,如何配备医护人员,这些人需要经过怎样的培训,和保险公司保持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我们愿意分享给国家和社会的,这也是GE企业社会责任的切实体现。”
跑赢CPI
面对社会上的医疗难题,GE更希望将自己的健康管理服务做到一流,就公司的诊所来说,最初营运的时候来就诊的人并不多,而现在仅就总部上海的诊所而言,每天就会接待近30余名员工来看病治疗。
G E 公关部刘娟涓表示“ 我们的诊所会做些宣传,但更重要的是口碑相传。那里的设施和服务对员工来说非常便捷。比如说,公司里会有一些人容易患颈椎问题,严重的,中午就可以到诊室由有资质的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按摩,症状较轻的则可以坐在诊室的按摩椅上休息一会。简单的感冒,直接到那里就诊就可以了, 只需要花上半个小时,绝对比去医院省时省力的多。”
G E 诊室的医生的服务也比普通公立医院优秀很多,当员工来到诊室后, 会设有专门的等待区, 有护士将其带领到诊室, 而且医生都是经过公司专门培训的“ 我们不仅考察医生的专业能力,还会重点考察医生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影响力, 我们的诊室要让员工感觉信任和舒服,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的服务质量完全可以媲美外资医院了。”
正像我们熟知的, 日常生活中8 0的疾病都是类似简单感冒类的疾病。让吴瑾开心的还包括,公司可以用自己的医疗资源解决大部分员工的日常疾病问题。今年年初,她的部门又成功的加盟了一位新员工,这在支持部门并不容易,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医疗部门的工作量,另外最主要的是,吴瑾会告诉管理层, 健康管理为公司节省的费用有多么可观。
GE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园区诊所的运营都是由保险公司出资的,而且今年GE上海总部的诊室又新增了一名化验员,这名员工的费用也是保险公司来承担的,而且保险公司还承担了很多小型设备的费用,虽然对方的投资增加了,但G E 今年的医疗保险费用依然维持在原有水平,这在CPI持续上涨的今天是非常难得的。
“这是一个三赢的过程,员工享受到健康服务、公司节省了成本,而保险公司也降低了成本。公司对我们的要求是,和CPI持平,但我们今年在健康投资方面的增幅极小,而且质量会比往年做的更好。”
吴瑾的说法和公司的高层的想法还是很一致的,事实上,健康管理并非一味增加费用,而是要找到这样的双赢或者多赢的解决策略。GE公司全球的副董事长约翰?赖斯表示,“GE要将把175所医疗中心变成健康诊所,并激励员工多加使用这些诊所和决策帮助平台,从而增进健康与加强预防,帮助员工以及退休人员改善健康,并控制成本。” GE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来使其医疗成本增长率低于通货膨胀率,这将使GE的很多工作场所在全球市场上更富有竞争力。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如何管理C类员工?
C类员工成为企业的短板
由多块长短不一的木板所构成的木桶,其装水的多少将由最短的一块木板所决定,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上,更是如此,木桶理论提醒我们:一个企业实际上能发展多大,主要不是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本规模,而取决于企业获得多少忠实的、有创造力的雇员。而保持一支创造性队伍的关键是最短的木板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因此,把最短的木板变“长”或者舍弃,是企业实现跨越使命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企业里,绩效最好的只有20,中间的60~70是B类,业绩最差的10是C类。很多领导者乐观的认为10的数据不足以重视。可区区10的员工完全影响了70员工的情绪,毕竟企业里组织内的领导职位是有限的,一旦被水平低的C类员工占据,势必会减少有潜力员工的锻炼机会,阻碍优秀员工的晋升,影响了员工的士气。有调查显示,80的人离职是因为低水平的环境不但妨碍了他们的学习,也影响他们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使得他们不得不离开公司。员工频繁的流动,势必会制约公司的发展,甚至于让很有前途的企业深陷在尴尬的语境里。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层究竟该如何领导和管理C类员工呢?
什么是C类员工
关于C类员工的定义有很多,杰克。韦尔奇说:“C类员工是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他们更多的是打击别人,而不是激励;是使目标落空,而不是使目标实现。”很明显,C类员工是企业的大敌,降低了团队的整体素质。我们不妨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识别企业里的C类员工:
如何管理C类员工
一、末位淘汰制
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必须随时随地对每个人做出甄别和价值评判,哪怕这种甄别有违善良本性。要知道人非圣人,谁都有杂七杂八的欲望,一碰到合适的氛围,就要膨胀,就要做出对群体不利的事来。所以企业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和规范去制约人们的行为,使每个人都明确游戏规则,都受着制度的保护与制约。一家企业惟有体制架构上的制约,和明确无误的处罚条例,才能产生企业中的聚合力。这个过程里,企业必须赶走企业里的C类员工。
1、细分C类
每年把自己团队的人硬性地划出10作为解聘的人,对管理层来说,是残酷的事。但是没有这样残酷的企业语境,就没有一个能立得住的企业。在《杰克。韦尔奇自传》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处理底部的10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没有哪位领导人愿意做出这种痛苦的决定。我们一直面临着激烈的反对,甚至是来自公司最优秀员工的反对。我亲自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并经常感到内疚,因为自己还不够严厉。对任何一种想逃避的冲动,我都坚决把它压下去。如果一个GE的企业领导把分红或股票期权分配方案的推荐意见上交给我,却没有区分出底部最差的10,我总是把这些意见全退回去,直到他们真正做出了区分。”
管理层一旦确定了绩效最差的C类员工的名单,就应该在接下来的半年或一年内的时间里采取行动。首先,领导者要针对每一位C类员工考虑以下这些问题:这个人想提高吗?他具备对公司有价值的技能吗?他是否被安置在不适合他的技能的岗位上了?是否他的工作时间太短,还不足以判断他的绩效?是否有个人或家庭原因分散了他的精力?在此之前,他受到多少警告和帮助?在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领导者基本能够确定对这位C类员工的处理办法。帮助他提高绩效,调离现在的职位,还是劝其离开公司?
把情况调查清楚后,企业要把能“转变”的尽量转变。不能转变的无法被企业所用的员工要坚决实施淘汰制。
2、制度保障
企业要相信员工,但是它的制度必须建立在对人不信任的基础上。乍看,不近人情,仔细琢磨后就会发现,严格的、对人不信任的制度,实际上是保护所有人的制度。若制度不严格,原本不错的人,也面临着堕落的可能;不给于犯了错或罪的人以应有的惩罚,就是对善良人们的伤害和误导。所以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和架构上的制约,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制约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政界如此,企业界也是如此,可见只有法制,才能达到惩罚恶魔,保护良善的目的。
再者,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如果企业选择了来者不拒,企业就会落后市场,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里,而当企业都倒闭不复存在了,企业又拿什么来慈善呢?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企业赶走C类员工不仅仅是残酷,也是对有能力员工的保障,更是对发展中企业所采取的一种自然正常的保护措施。
对于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来说,吸收人才、清除C类员工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因此,要把人力资源的优胜劣汰、永续发展形成企业的制度。企业高层领导必须通过正式的会议或报告来了解这项工作的进展。比如,SunTrust公司定期向公司CEO报告,哪些人被确定为C类员工,哪些C类员工提高了业绩,哪些人没有提高,哪些人离开了公司,制订了哪些培训计划来帮助C类员工,等等。SunTrust公司的另一项措施也很有借鉴意义。他们的高层领导的20的奖金是与他提升本部门的人才素质的工作效果挂钩,其中的一部分是由他对C类员工的管理来决定的。这样的制度无疑增强了管理层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总之,选择末位淘汰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竞争上岗的企业行为,使之能围绕一个主题,占领员工的心智资源,使员工心目中在特定的细分市场形成唯一性,从而造就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
二、三剑攻心
1、制订切实的辅导计划
切实可行、不空泛的指导可以帮助C类员工提高绩效。ArrowElectronics公司有一个名为“改正行动计划”的项目,它将一段时间内(通常为6个月)给予C类员工指导细化,并指派一位“教练”进行监督和指导。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这名员工的业绩还没有起色,他就必须走人了。然而,最终的结果是,经过指导至少有一半的C类员工提高了绩效,得以继续留用。
2、进行心理战术计划
通过科学的人员考评,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子上。再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来融洽地交换意见,做一个了解员工的有心人,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受重视的。要知道那些不愿干自己工作的员工,他们之所以不愿干,多半是因为他们心里有意见。所以管理者除了具备一定的业务与管理知识外,还要有领导的能力,就是带领属下协同作战,共度难关。“待人如己,己所欲施与人”。管理者的目标应该是领着属下在公司里创造一个公平的、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
3、进行文化活动计划
让C类员工更广泛地参与团体讨论,或是更细微更深入地发表见解,而且将这些建议付诸实施。当他们参与的活动增加后,再给他们适当的赞许和鼓励。对于沉默寡言类型的员工,想要让他发表高论或使他变得热心时,请首先让他知道你确实在注意和信任他。委以任务时,管理者要从旁加以勉励指导,提出工作重点,这可以给予他们面对此问题的动机,而且如果他们确实想要在下次担当这项任务的话,他们会尽力接受这次挑战。
管理者绝不可低估才干的重要性。有许多场合里,在某种情况下,事实完成的结果所表现出来的,往往更烘托出善于沟通的人永远优于其他的人。因此你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发掘出他们所具有的实质性的东西,委以适当的任务或位置。如果所有的努力都无法导致他们在行为上的改变的话,你就必须接受辞退他们的事实。
三、友好再见
管理人员若想受到大家欢迎,就不会对成员施压,因为你不希望他们不喜欢你;但如果你不对你的成员施加压力,敦促他们突破自己设定的限制,你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让C类员工离开公司的作法必然有一定的风险:赶走部分员工会疏远经理人员与仍然留在企业员工间的关系,进而可能影响到员工的士气;负气而走的员工还会散布对公司发展不利的言谈,以至于影响到企业在未来对理想员工的招聘。所以,除了严厉的制度之外,公司还要尊重C类员工,保证他们受到和其他员工一样公平、体面的精神待遇。
1、给予坦诚的意见和建议
解聘员工时的糖衣炮弹是不可取的,因为隐瞒真相意味着剥夺了员工自我发展的权利。当确定了C类员工时,应该告诉他们长处在哪里,缺点在哪里,这些坦诚而且有指导性的意见会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有利于他们个人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争取他们对公司制度的接受和理解。
2、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组织的成员被告知要离开,他难免会觉得伤心、难过和愤怒。所以,必要的补偿是平息情绪的方法之一。补偿包括物质上的,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如果可能的话,公司可以为解雇的员工提供就业指导,或是通过人员交换计划将其推荐到其他的公司工作。
3、开明的离职程序
别指望那些在离开公司时被保安“护送”出门的离职员工会同公司保持良好关系。富有成效的关系植根于公司在员工离开时对其采取的友善态度。最有效的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方案还会为离职员工提供一些额外利益,比如可以拥有公司半专有性质的知识资本、获得免费或资助性质的培训机会、受邀参加大型活动或者社交聚会。这些可以有效的焊接起C类员工和企业间的友谊桥梁。
从相对竞争优势理论来看,只要企业的所有流程中有一到若干个环节具备相对的竞争优势,就能成为企业的成功基石。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企业必须将其它它所不善长的地方稳妥的解决,至少不能让它成为自己企业发展的瓶颈,否则,就算你长处再长,最终也无法做强、做大。当《商业周刊》的记者问杰克。韦尔奇为什么他能够取得成功时,他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培养人才。我们造就了了不起的人,然后由他们造就了了不起的产品和服务。我是一个园丁,为750名经理人员提供水分和养料。当然,我也不得不除去一些杂草。”
由多块长短不一的木板所构成的木桶,其装水的多少将由最短的一块木板所决定,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上,更是如此,木桶理论提醒我们:一个企业实际上能发展多大,主要不是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本规模,而取决于企业获得多少忠实的、有创造力的雇员。而保持一支创造性队伍的关键是最短的木板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因此,把最短的木板变“长”或者舍弃,是企业实现跨越使命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企业里,绩效最好的只有20,中间的60~70是B类,业绩最差的10是C类。很多领导者乐观的认为10的数据不足以重视。可区区10的员工完全影响了70员工的情绪,毕竟企业里组织内的领导职位是有限的,一旦被水平低的C类员工占据,势必会减少有潜力员工的锻炼机会,阻碍优秀员工的晋升,影响了员工的士气。有调查显示,80的人离职是因为低水平的环境不但妨碍了他们的学习,也影响他们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使得他们不得不离开公司。员工频繁的流动,势必会制约公司的发展,甚至于让很有前途的企业深陷在尴尬的语境里。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层究竟该如何领导和管理C类员工呢?
什么是C类员工
关于C类员工的定义有很多,杰克。韦尔奇说:“C类员工是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他们更多的是打击别人,而不是激励;是使目标落空,而不是使目标实现。”很明显,C类员工是企业的大敌,降低了团队的整体素质。我们不妨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识别企业里的C类员工:
如何管理C类员工
一、末位淘汰制
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必须随时随地对每个人做出甄别和价值评判,哪怕这种甄别有违善良本性。要知道人非圣人,谁都有杂七杂八的欲望,一碰到合适的氛围,就要膨胀,就要做出对群体不利的事来。所以企业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和规范去制约人们的行为,使每个人都明确游戏规则,都受着制度的保护与制约。一家企业惟有体制架构上的制约,和明确无误的处罚条例,才能产生企业中的聚合力。这个过程里,企业必须赶走企业里的C类员工。
1、细分C类
每年把自己团队的人硬性地划出10作为解聘的人,对管理层来说,是残酷的事。但是没有这样残酷的企业语境,就没有一个能立得住的企业。在《杰克。韦尔奇自传》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处理底部的10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没有哪位领导人愿意做出这种痛苦的决定。我们一直面临着激烈的反对,甚至是来自公司最优秀员工的反对。我亲自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并经常感到内疚,因为自己还不够严厉。对任何一种想逃避的冲动,我都坚决把它压下去。如果一个GE的企业领导把分红或股票期权分配方案的推荐意见上交给我,却没有区分出底部最差的10,我总是把这些意见全退回去,直到他们真正做出了区分。”
管理层一旦确定了绩效最差的C类员工的名单,就应该在接下来的半年或一年内的时间里采取行动。首先,领导者要针对每一位C类员工考虑以下这些问题:这个人想提高吗?他具备对公司有价值的技能吗?他是否被安置在不适合他的技能的岗位上了?是否他的工作时间太短,还不足以判断他的绩效?是否有个人或家庭原因分散了他的精力?在此之前,他受到多少警告和帮助?在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领导者基本能够确定对这位C类员工的处理办法。帮助他提高绩效,调离现在的职位,还是劝其离开公司?
把情况调查清楚后,企业要把能“转变”的尽量转变。不能转变的无法被企业所用的员工要坚决实施淘汰制。
2、制度保障
企业要相信员工,但是它的制度必须建立在对人不信任的基础上。乍看,不近人情,仔细琢磨后就会发现,严格的、对人不信任的制度,实际上是保护所有人的制度。若制度不严格,原本不错的人,也面临着堕落的可能;不给于犯了错或罪的人以应有的惩罚,就是对善良人们的伤害和误导。所以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和架构上的制约,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制约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政界如此,企业界也是如此,可见只有法制,才能达到惩罚恶魔,保护良善的目的。
再者,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如果企业选择了来者不拒,企业就会落后市场,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里,而当企业都倒闭不复存在了,企业又拿什么来慈善呢?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企业赶走C类员工不仅仅是残酷,也是对有能力员工的保障,更是对发展中企业所采取的一种自然正常的保护措施。
对于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来说,吸收人才、清除C类员工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因此,要把人力资源的优胜劣汰、永续发展形成企业的制度。企业高层领导必须通过正式的会议或报告来了解这项工作的进展。比如,SunTrust公司定期向公司CEO报告,哪些人被确定为C类员工,哪些C类员工提高了业绩,哪些人没有提高,哪些人离开了公司,制订了哪些培训计划来帮助C类员工,等等。SunTrust公司的另一项措施也很有借鉴意义。他们的高层领导的20的奖金是与他提升本部门的人才素质的工作效果挂钩,其中的一部分是由他对C类员工的管理来决定的。这样的制度无疑增强了管理层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总之,选择末位淘汰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竞争上岗的企业行为,使之能围绕一个主题,占领员工的心智资源,使员工心目中在特定的细分市场形成唯一性,从而造就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
二、三剑攻心
1、制订切实的辅导计划
切实可行、不空泛的指导可以帮助C类员工提高绩效。ArrowElectronics公司有一个名为“改正行动计划”的项目,它将一段时间内(通常为6个月)给予C类员工指导细化,并指派一位“教练”进行监督和指导。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这名员工的业绩还没有起色,他就必须走人了。然而,最终的结果是,经过指导至少有一半的C类员工提高了绩效,得以继续留用。
2、进行心理战术计划
通过科学的人员考评,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子上。再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来融洽地交换意见,做一个了解员工的有心人,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受重视的。要知道那些不愿干自己工作的员工,他们之所以不愿干,多半是因为他们心里有意见。所以管理者除了具备一定的业务与管理知识外,还要有领导的能力,就是带领属下协同作战,共度难关。“待人如己,己所欲施与人”。管理者的目标应该是领着属下在公司里创造一个公平的、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
3、进行文化活动计划
让C类员工更广泛地参与团体讨论,或是更细微更深入地发表见解,而且将这些建议付诸实施。当他们参与的活动增加后,再给他们适当的赞许和鼓励。对于沉默寡言类型的员工,想要让他发表高论或使他变得热心时,请首先让他知道你确实在注意和信任他。委以任务时,管理者要从旁加以勉励指导,提出工作重点,这可以给予他们面对此问题的动机,而且如果他们确实想要在下次担当这项任务的话,他们会尽力接受这次挑战。
管理者绝不可低估才干的重要性。有许多场合里,在某种情况下,事实完成的结果所表现出来的,往往更烘托出善于沟通的人永远优于其他的人。因此你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发掘出他们所具有的实质性的东西,委以适当的任务或位置。如果所有的努力都无法导致他们在行为上的改变的话,你就必须接受辞退他们的事实。
三、友好再见
管理人员若想受到大家欢迎,就不会对成员施压,因为你不希望他们不喜欢你;但如果你不对你的成员施加压力,敦促他们突破自己设定的限制,你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让C类员工离开公司的作法必然有一定的风险:赶走部分员工会疏远经理人员与仍然留在企业员工间的关系,进而可能影响到员工的士气;负气而走的员工还会散布对公司发展不利的言谈,以至于影响到企业在未来对理想员工的招聘。所以,除了严厉的制度之外,公司还要尊重C类员工,保证他们受到和其他员工一样公平、体面的精神待遇。
1、给予坦诚的意见和建议
解聘员工时的糖衣炮弹是不可取的,因为隐瞒真相意味着剥夺了员工自我发展的权利。当确定了C类员工时,应该告诉他们长处在哪里,缺点在哪里,这些坦诚而且有指导性的意见会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有利于他们个人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争取他们对公司制度的接受和理解。
2、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组织的成员被告知要离开,他难免会觉得伤心、难过和愤怒。所以,必要的补偿是平息情绪的方法之一。补偿包括物质上的,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如果可能的话,公司可以为解雇的员工提供就业指导,或是通过人员交换计划将其推荐到其他的公司工作。
3、开明的离职程序
别指望那些在离开公司时被保安“护送”出门的离职员工会同公司保持良好关系。富有成效的关系植根于公司在员工离开时对其采取的友善态度。最有效的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方案还会为离职员工提供一些额外利益,比如可以拥有公司半专有性质的知识资本、获得免费或资助性质的培训机会、受邀参加大型活动或者社交聚会。这些可以有效的焊接起C类员工和企业间的友谊桥梁。
从相对竞争优势理论来看,只要企业的所有流程中有一到若干个环节具备相对的竞争优势,就能成为企业的成功基石。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企业必须将其它它所不善长的地方稳妥的解决,至少不能让它成为自己企业发展的瓶颈,否则,就算你长处再长,最终也无法做强、做大。当《商业周刊》的记者问杰克。韦尔奇为什么他能够取得成功时,他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培养人才。我们造就了了不起的人,然后由他们造就了了不起的产品和服务。我是一个园丁,为750名经理人员提供水分和养料。当然,我也不得不除去一些杂草。”
阅读全文
下一条:营销人要不要学总理给饭钱?
我记得春节前有一则关于温总理到农村调研,然后在农民家中吃饭的新闻,新闻最后有一句:总理嘱托秘书一定要留下饭钱。这简单几个字,一直深深留在我的脑海中。报道简单介绍,我觉得这是一种故意的报道,小事情不随便,总理吃饭给饭钱,去云南不喝水,我觉得总理是在倡导一种新的理念,值得我们营销人学习、推广和发扬。
刚做营销时客户请我吃饭,我还有点别扭,以后就觉得理所当然,甚至会暗暗比较客户请客饭店的档次,客户用什么车来接送我,找那些人来陪我。有些客户非常好客,他们会找当地政府官员或其他高朋,挑当地最高档饭店请我,临走时还要送礼物。部分客户除了请饭还会请我去玩,对玩,我一般都借口推托。
随着工作经验增加,我慢慢觉得老吃客户的饭不好。第一、每饭必喝酒,我经常负责北方区市场,山东、东北、西北这些地方都是盛产酒仙的地方,和这些酒仙相比,我道行太浅,本人也不是太喜欢经常喝酒。到一个地方不通知,客户自己随便吃点,短时间内就能搞定。第二、吃人的嘴短,客户请客往往会求我们办事,有些事情好办,有些事情我们不是办不了就是不能办。第三、我觉得不吃客户的饭,也是为客户省钱,这里我没有标榜自己。最近几年我还真的是这么做的,但有时我想这么做,客户不让,有次我去满洲里,没等我下飞机,客户的车就等在哪里。有次,北京客户请我们吃饭,临走时我看客户没买单就往外走,于是我就准备到吧台结账,不想,客户一把把我拉过来,他有点生气地说,我找让人结啦!你可别这样!
看了总理的这则新闻,我觉得尽管客户客户还会那么热情,还会提前买单,我还是要学学总理,至少可以去倡导或AA制,给客户留下好印象。这样也利于品牌和市场的发展。
这样做,似乎很异类,客户会不理解,但我觉得这是为客户着想,坚持这样做下去能提高一个度——客户满意度。还可以从这件事情做起,想团队和公司倡导,在其他方面也为客户着想,各方面提高客户对公司、品牌的满意度,这样公司和客户的关系就会越来越亲密,客户的做市场的热情,资金和精力的投入就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市场当然是越做越好。
如果,不那样做,我们随便吃客户,喝的昏天黑地;晚客户,玩的痛快淋漓。那其实也不一定就出好客情关系,客户请你吃玩,就是因为你手头有资源,否则他们不会这样做。他们也想着通过你来达到获得更多公司资源的目的。如达不到,客户会很心疼自己辛苦挣来的钱,会很不满意。客户满意度降低,他对公司的注意力就会下降,逐渐就会退出经营,那么我们就会失去从他身上盈利的机会。
两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比较新颖,它也让我想起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客户就是我们营销人的群众,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共产党能打下天下,我们营销人何不学学去拿下市场那/
有人会说,营销人和客户吃吃喝喝,这在中国很正常,不可能做到。我就想试试,慢慢来,逐渐就能做到、做好,也能获得客户理解,不是清规戒律,这也是一种回归。我相信通过这样做,能提高客户满意度。而且,别人不做,只有我们去做,更能反映出一种对客户的态度,这样做,应该比丰田、惠普还要好。
和温总理学习的,和毛主席学习,肯定没错!
刚做营销时客户请我吃饭,我还有点别扭,以后就觉得理所当然,甚至会暗暗比较客户请客饭店的档次,客户用什么车来接送我,找那些人来陪我。有些客户非常好客,他们会找当地政府官员或其他高朋,挑当地最高档饭店请我,临走时还要送礼物。部分客户除了请饭还会请我去玩,对玩,我一般都借口推托。
随着工作经验增加,我慢慢觉得老吃客户的饭不好。第一、每饭必喝酒,我经常负责北方区市场,山东、东北、西北这些地方都是盛产酒仙的地方,和这些酒仙相比,我道行太浅,本人也不是太喜欢经常喝酒。到一个地方不通知,客户自己随便吃点,短时间内就能搞定。第二、吃人的嘴短,客户请客往往会求我们办事,有些事情好办,有些事情我们不是办不了就是不能办。第三、我觉得不吃客户的饭,也是为客户省钱,这里我没有标榜自己。最近几年我还真的是这么做的,但有时我想这么做,客户不让,有次我去满洲里,没等我下飞机,客户的车就等在哪里。有次,北京客户请我们吃饭,临走时我看客户没买单就往外走,于是我就准备到吧台结账,不想,客户一把把我拉过来,他有点生气地说,我找让人结啦!你可别这样!
看了总理的这则新闻,我觉得尽管客户客户还会那么热情,还会提前买单,我还是要学学总理,至少可以去倡导或AA制,给客户留下好印象。这样也利于品牌和市场的发展。
这样做,似乎很异类,客户会不理解,但我觉得这是为客户着想,坚持这样做下去能提高一个度——客户满意度。还可以从这件事情做起,想团队和公司倡导,在其他方面也为客户着想,各方面提高客户对公司、品牌的满意度,这样公司和客户的关系就会越来越亲密,客户的做市场的热情,资金和精力的投入就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市场当然是越做越好。
如果,不那样做,我们随便吃客户,喝的昏天黑地;晚客户,玩的痛快淋漓。那其实也不一定就出好客情关系,客户请你吃玩,就是因为你手头有资源,否则他们不会这样做。他们也想着通过你来达到获得更多公司资源的目的。如达不到,客户会很心疼自己辛苦挣来的钱,会很不满意。客户满意度降低,他对公司的注意力就会下降,逐渐就会退出经营,那么我们就会失去从他身上盈利的机会。
两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比较新颖,它也让我想起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客户就是我们营销人的群众,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共产党能打下天下,我们营销人何不学学去拿下市场那/
有人会说,营销人和客户吃吃喝喝,这在中国很正常,不可能做到。我就想试试,慢慢来,逐渐就能做到、做好,也能获得客户理解,不是清规戒律,这也是一种回归。我相信通过这样做,能提高客户满意度。而且,别人不做,只有我们去做,更能反映出一种对客户的态度,这样做,应该比丰田、惠普还要好。
和温总理学习的,和毛主席学习,肯定没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