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新媒体的营销战略

时间:2010-04-23     人气:848     来源:中国销售培训网     作者:
概述:在这个媒体碎片化的时代,最有聚合力和公信力的媒体无疑仍是最有影响力的。今天互联网不只有1.0模式,还有2.0,在2.0背后的是话语权的聚合。......
 在这个媒体碎片化的时代,最有聚合力和公信力的媒体无疑仍是最有影响力的。今天互联网不只有1.0模式,还有2.0,在2.0背后的是话语权的聚合。比如不管草根还是名人,如能聚合大量来自博客这种 “自”媒体的内容,这就是一种很强的话语权的聚合,这个特征就是互联网的聚合性。而在这种聚合下,互联网营销战略不仅仅是网络广告的销售,也不仅仅是先有眼球后有流量的人海战术,而是在高曝光、广而告知的基础上给客户提供一个聚合了互动性、精准性和创意性的投放空间。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互动的背后是沟通,我们希望通过网络互动的特性,帮助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沟通。一个好的互动设计可以为营销提供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不单是卖广告,而是通过广告带动一系列互动的沟通,解决企业需要解决的营销问题。 

  现在很多人都把媒体和新媒体的概念给混淆了,对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的认识存在着误读。我们看到,不管是投资者还是企业广告主,都会有人认为一种载体只要有人看、有人用,然后贴上广告面它就变成媒体了,这是对新媒体的一种误解;另一方面,从沟通策略来说,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能够放广告面的角度去使用媒体的话,就忽略了这种媒体形态的变化给传播效果带来的变化。今天许多社会热点都是在互联网上形成的,我们做营销传播为何不能考虑一下用互联网作为发起的一个原点呢?我很希望今天的广告主会有一种突破性的思路,去看待今天媒体的构成,看待媒体构成背后所带来的传播规律的改变,然后根据这条传播规律去寻找自己营销策略的改变,而不是延用单一的传播手法。  

  建立符合消费者兴趣需求的沟通方式  

  网络互动工具的产生及运用已是媒体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在国外把这种趋势叫做自媒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个渠道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去和周边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建立沟通。相对于传统媒体信息的接收与发布方式,自媒体这种可以沟通、交流的特性对人群有很大的影响力。利用互动工具能够发起话题,能够让受众参与到企业的活动中与品牌形成沟通,所以营销者在顺应这种趋势的背后,应当善于发现传播规律的变化,并在营销沟通上考虑如何做到与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相符合,如何通过互动工具平台去建立起符合消费者自己兴趣需求的沟通方式,最终达到我们所讲的2.0式的营销。  

  足够的接触频次使广告产生真正的影响力  

  当一个用户有忠诚度的时候,他的接触频次就会达到让受众建立印象的效果,反之当用户接触频率不足时,则不会达到建立深刻印象的效果,如果你的受众已经形成了去看新闻、收邮件、写博客的习惯,这就决定了受众把你这个网络媒体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有些网站可能资讯做的很出色,但很多人不是每天在买数码设备、不是每天在买车、不是每天在买其它所需产品时,它的接触渠道就不够广泛,即使接触了也达不到足够的频次,从而使广告无法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及效果。  

  媒体的覆盖、媒体的流量、传统媒体人群的访问数对企业有很大的影响,聚合性是媒体的一个基本指标。由于媒体的碎片化,今天在中国的市场上你很难找到一种媒体,像中央电视台的某些节目一样能够在全中国产生影响力,你很难找到一两个能够全面覆盖所有人群的媒体,所以我们企业在市场活动中应该选择一个有影响力、有覆盖率的媒体去做传播,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使企业的工作事半功倍。  

  聚合性的价值在于与流量背后的人群建立沟通  

  企业应该综合看待媒体的聚合性,不能单纯看流量,应善于去分析流量背后的因素,其中包括:每一个流量背后的消费者是带着何种心态来看的,而这种心态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何关联,宏观流量下面有多少微观流量对我们是有价值的。通过分析后知道我们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去和流量背后的人群建立沟通,这样聚合性的价值就产生了。

  媒体定位决定公信力  

  一个媒体的定位决定了它的公信力。有些网络媒体在定位当中强调哗众取宠,就会去做一些爆炸性字眼的、捕风捉影的、耸人听闻的内容,这些媒体看起来很火爆很热闹,但是就传播价值而言,它丧失了媒体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要以客观、公正、准确、全面作为定位标准。  

  公信力来源于媒体环境及主流人群的认可  

  首先,公信力不是你自己说了就能做出来的,还要看它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被认同,如果你的做法能被主流媒体界广泛效仿跟随,说明它的公信力得到了加倍的放大与强化,这是一个乘数效应,不是自己单个而是多个媒体在帮你强化自身所造就的次序,最终形成公信力。其次,我们谈公信力还要看它在主流人群中的影响力,该媒体所影响的是什么样的人群,这些人群对该媒体有怎样的认可度,这些都决定了这个媒体是否具有公信力。  

  缺乏创新意识及创新形式的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   

  一个缺乏创新意识及创新形式的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一般情况下,那些注重自身技术与产品创新的网络媒体,在创意方面比较超前,他们也更容易让企业的传播形式与众不同。同样,没有创意性的传播方案是平淡无奇的,它是很难激起市场响应波澜的。当代企业网络推广所需的,不仅是媒体资源的硬性优势,更需要媒体能否给自身提供别出心裁的营销策略建议,进而增加传播内容的闪光点,例如活动主题的创意、互动活动的创意、广告表现的创意、公关推广的创意、设计的创意及传播方式的创意、内容栏目的创意、事件营销的创意等等。  

  精准要依据于兼顾产品、目标人群及媒体覆盖  

  所谓的精准是跟着传播策略走的,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网络活动之前对自身的产品、目标人群进行差异化的精准定位,随之选择与自身传播相匹配的网络媒体,并在活动中有能力对各项执行细节及时间节点进行精准把握,当企业自我灌输了精准意识后,将会矫正在线营销方向选择。另外,讲精准首先要看媒体本身的受众,每个媒体都会覆盖具有共同特征的人,但针对某一部分人群每个媒体都有自身不同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力,所以任何媒体所切分的范围都是一定的,例如分众所切分的一定是写字楼的白领,新浪所切分的则又不同,这本身就是一种精准,但是我们讲精准不能和覆盖背离开看待,所以还要强调广告投入的广度。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呵呵,其实不算什么大揭密,不过现在标题不起的“诱惑点”,实在没人理我,哎,既然进来了,就看看吧,如果觉得对您有用,别忘了给我顶下帖

    从事人力资源行业快5年了,俗话说没吃过猪肉,总也见过猪跑,这里说下人力资源行业的一些盈利模式,对与不对,仅供参考,毕竟我也只是菜鸟,发出来大家探讨下而已的,所有模式我都没有操作过,只是小道消息而已,大家不要问我操作流程,我要真的知道怎么操作,还写出来给你们知道吗?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1、职业介绍

    这个不用我说了吧?但是现在对职业介绍的资质要求很严格了,要4本证书,要50万注册资金,最要命的是4本证书的持有人要在你单位交社保,也就是说你必须养4个人,你能养的起,你就搞吧(按一个人一个月1400的工资+600的社保),一个月就要8000,全年差不多10万的样子,不算其他费用,介绍一个人成功收费是100-300,算你200一个,你要做500个

    2、劳务派遣

    苏州上海有几家做的很大,动不动就几万人,可是那是他们那里的特定环境决定的,你要只是个小城市,那能做上1000人就已经不错了,而且之前劳动合同法上,本来是说劳务派遣做满半年要转到单位去的,现在还没实施,真要实施的话就不知道怎么收场了,这个模式的好处是可以长久收费,一个月一个人收50左右算低的,上海那边起码要100

    3、招聘会

    相信很多人力资源机构都是靠这个模式发财起家的,不管什么时候,一次招聘会的收入都是很客观的,单位可以收摊位费,个人现在不能收费了,以前是3到5块,摊位费收了还可以收信息展示费啊,就是不开招聘会的时候把单位招聘信息放在橱窗或者布告栏里,这个也不是小数目哦,不过你要养几个员工每天照黄页上的单位电话去联系,保证场场都有单位,实在不行就送个一两场

    4、猎头

    这个行业一直是高端行业,在小城市可能还不是太看的出,但是上海等大城市,一个单子的收入就可以把公司所有员工养一年了,是很强的,据说苏州有个HR公司做猎头,一年可以收入1200万,没看错,是一千两百万,按照一个人才10万的提成,算120个人,真是羡慕到流口水.....喂喂喂,你当心你口水流在键盘上啦

    5、招聘网站

    06年的时候,听说温州一家招聘网站年收入已经在30万了,具体如何操作,就是宣传推广,百度排名做到前头,然后拉企业会员,一年800到3000(具体不大清楚,只是揣测),按照1000元一家单位,300家单位就可拿到30万,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当然他也是要花掉点宣传费的

    6、异地劳动力输入输出

    之前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就是专门做异地劳动力输入的,一年几百个学生,到用工单位之后跟单位要300元的介绍费,去掉各类费用,一个人可以赚到150左右吧,大家不要问我是哪些费用,150一个你还不爽啊?按照800个学生算,一年可以赚12万了,而且一年只要做几次即可,什么?你嫌12万太少?那我没话说
    阅读全文
  •   企业要想真正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模式营销管理实施到位,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应从统一思想与其他目标相结合、围绕“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团队建设、管理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建立核心竞争力等入手,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使之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一、统一思想与其他目标相结合 

    对许多公司而言“以顾客为中心"作为唯一目标,最终却难以实现。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将“以顾客为中心"的追求与其它目标相结合。 

    为了争夺市场与客户,很多企业都提出“以顾客为中心"作为企业的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企业高层急于求成,想以最快的速度实现目标,而企业的中下层员工则相对较慢,总在老的管理模式下满足顾客,使之与高层管理者的营销战略和思想相背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笔者认为,企业的改革或建立新的模式不是从局部或靠零零星星的改进,而要从整体出发,建立起公司的整个变革管理体系。系统地推进建立顾客服务、整体流程管理和员工参与等方面的改革,统一“以顾客为中心”作为唯一目标的思想,建立起“以顾客为中心"作为唯一目标的文化,并结合其他目标,使企业真正发生大逆转。 

      二、围绕“以顾客为中心"的团队建设 

      在建立“以顾客为中心"作为唯一目标的企业中,是否考虑到组织团队的力量,因为此时没有团队的支持,其目标往往会落空。当今成功的企业都在做着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他们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缩短流程周期,快速响应,减低成本,开发最具创意的新产品和服务——所有这一切都在同一时间进行。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团队的力量.企业是从以顾客为中心开始,随后建立基层团队管理流程,然后转向共同领导和自我管理团队。或者通过组织团队使全体员工参与,以顾客为中心,然后转向整合流程管理。围绕“以顾客为中心"构建团队,将使企业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以达到共同目标。 

      三、管理创新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企业才能把已有的和可利用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想真正实施“以顾客为中心"的模式,管理创新起着关键作用。管理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的组织创新 

      管理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组织保证。管理组织体现了企业的生产关系,它是企业内各要素有效整合和配置的运行载体。组织形式、组织功能等最终要由企业目标和各要素,尤其是技术要素所决定的。一旦这些要素发生了变化,就会推动管理组织的创新。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规律的微观体现。管理组织创新,意味着企业要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创建新的结构形式;要对组织内部成员的责、权、利关系加以重新构置,形成新型人际关系;要对原有的分工协作做出新的安排,以使组织功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例如,对于产品品种较多或附带有产品、工艺创新任务的企业,可考虑改为分权的事业部制。 

      2、人才管理创新 

      企业之间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人才管理已成为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不断进行人才管理创新,才能留住人才,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人才资源优势,推动企业发展。在人才管理上,海尔集团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海尔对科研人员采用的是“赛马而不相马"的动态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科研人员内部把外部竞争效应内部化,每个人的收入不是老总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根据科研人员的成果创造的市场效果决定他们的报酬。同时,借鉴国外高新技术公司的经验,在海尔计算机事业部逐步实行科研人员股份制,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潜能。正是这种科学的人才管理方法,推动了海尔的不断发展。
      3、技术管理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已成了未来企业竞争的制高点。技术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流动也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纷纷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使技术创新跨国界。例如我国广东顺德市的科龙集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中国著名大型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后,为了最终实现成为世界最大冰箱企业目标,在电器技术最为发达的日本设立了日本科龙株式会社,以获取世界最为先进的信息和技术;二是世界性技术管理的输出,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总部开发研究所对该公司在各国的研究所进行跨国性管理与控制;三是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建立自己控制的子公司,把技术向东道国渗透和转让,从而使技术流动全球化。 

      技术创新和技术流动的全球化,为企业获取新技术带来了机遇,但同时对技术管理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能力,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4、生产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发展趋势是分散化生产,职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办公室指挥车间的运转,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将大大减少。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工业经济时代,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一般占劳动力的80%;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智能将在各个领域代替人工劳动,直接在车间从事生产的工人逐步为机器所取代,劳动力的比例将不到20%,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将大幅度增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为急需的是人数有限的工程师、高水平技术人员、信息设计人员和学过科学技术的劳动者。知识管理对生产管理的改进在于,员工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一员,而是通过积极的知识共享和组织创新,参加到生产管理的共同决策中,企业将形成一种更加有数的生产和作业管理制度。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创新,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四、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习性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和文化、推动集体学习,使组织中的每个员工不断的学习,并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能力,不断改进管理、技术及服务,使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员工已成为中小企业最宝贵的资产。由于知识的快速折旧与创新,员工对于专业知识的持续学习与更新能力,将决定一家中小企业所拥有的竞争实力。 

      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一个企业只有当它是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出现,才能具备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 

      五、建立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它是企业独特拥有的、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内在能力资源。当今世界,在越来越趋白热化市场竞争中,企业靠什么来赢得市场认可,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是企业一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往的企业总是简单地讲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等,这些职能战略是企业外在和显性化的战略,最多只能获取暂时的优势。唯有把培育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战略融合在一起的战略,才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战略。 

      那么如何全面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核心竞争力意识;掌握核心技术;集中资源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塑造知名品牌。企业只有善于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保持不败,才能具备持续的竞争优势。 

      只有将统一思想与其他目标相结合、团队建设、管理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建立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不断完善,才能逐步建立起“以顾客为中心"为目标的管理模式,使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