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绩效管理,警惕“表格依赖症”
详细内容

绩效管理,警惕“表格依赖症”

时间:2010-03-25     人气:1016     来源:管理世界     作者:
概述:绩效管理,警惕“表格依赖症”绩效管理不是表格上的舞蹈,仅仅填写表格是没有意义的!绩效管理的意义在于绩效沟通,经理与员工之间的持续沟通是绩效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值得警惕的“表格依赖症” 在企业当中,当某个特殊的时间到来的时候,比如年末岁......
绩效管理,警惕“表格依赖症”绩效管理不是表格上的舞蹈,仅仅填写表格是没有意义的!绩效管理的意义在于绩效沟通,经理与员工之间的持续沟通是绩效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值得警惕的“表格依赖症”
在企业当中,当某个特殊的时间到来的时候,比如年末岁初,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整个公司的人都在忙着填写表格,都在谈论考核的事情,表面看起来,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充满激情,但当这个时间过去之后,企业又完全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当中,几乎很少有管理者去主动关心与绩效有关的事情,绩效管理的各种文件也被束之高阁。

在很多直线管理者的眼中,填写人力资源部组织制定的绩效管理制度后面的那些表格就是绩效管理的全部,他们认为只要把那些表格中的空格填满就行,至于绩效管理的核心——如何与员工保持高效的绩效沟通,绩效管理如何实现员工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对接,这些根本和核心的问题,则很少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笔者把这种现象叫做“表格依赖症”。在绩效管理中,管理者通常会把填写各种与考核有关的表格看成是绩效管理的全部,比如填写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业绩档案管理卡、业绩反馈卡、绩效改进计划表等等,当管理者被要求填这些表格的时候,他们就认为企业开始做绩效管理了,就开始忙碌起来,当表格填完交到人力资源部的时候,他们就认为风头过去了,可以暂时不做绩效管理了,只要做好自己的手头工作,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就可以了。于是,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对表格形成了依赖,成为典型的“表格依赖症”。这种现象已经比较普遍,而且短期内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值得警惕!

二、绩效管理沦为“仪式化”的填表表演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拥有完备的系统组成部件和工作流程,PDCA循环是它的轨道,也是保证绩效管理得到正确实施的根本准则,一个正确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按照“制定绩效计划→绩效沟通与辅导→绩效考核与反馈→绩效诊断与提高”这样的PDCA循环来设计和推行。如果企业没有这样设计,或者执行者(直线管理者)不按这样的流程执行,那么绩效管理必然在执行的过程中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最后沦为“鸡肋”。 

而实践中,管理者不按规则出牌的现象非常严重。管理者眼中的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部倡导的绩效管理几乎完全是两个路线,两种东西。比如:人力资源部倡导绩效管理是直线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机制,管理者应把绩效管理当成自己一项重要职责对待,与员工保持高效的绩效沟通,对员工进行系统的绩效辅导,与员工一起确立绩效目标,并采取各种措施致力于帮助员工达成并超越这些目标,以达到提高员工的能力,提升员工的绩效水平的最终目标。这些思想和观念是人力资源部设计和推行绩效管理所依赖的根本准则,也是绩效管理的接力棒,方案在前期沟通的基础上,被企业老总认可并批准通过之后,接力棒就交到了直线管理者的手中,由直线管理者去执行和推动,绩效管理的思想能否得到落实,绩效管理的准则能否得到有效的依循,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绩效的设想能否得到实现,这些全要看直线管理者的表现。而我们很多的直线管理者则并不这么看,他们通常会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或者说是企业老总强压给他们的一种额外的工作负担,并不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也并不认为做绩效管理要与员工沟通,而是认为只要设计好考核表格,到考核的时候给每个员工打个分,分个等,就算是OK了,就可以对人力资源部有所交代了,就算是完成了绩效管理。于是系统化的绩效管理就逐渐演变成了只有一个环节的绩效考核,成为管理者“仪式化”的填表表演,人力资源部组织考核的时候,大家就都在填表,表格填好之后,就又回到现实中,把绩效管理置于一边。

三、绩效考核表格仅仅是绩效沟通的工具

这实际上是对绩效管理的错误理解,也是导致绩效管理得不到有效推行的重要原因所在,如果管理者的观念不能转变,仍旧认为做绩效管理就是填写各种表格,没有填写表格的任务就是不需要做绩效管理的话,那么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永远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永远只能停留在主观的形式考核层面上,而不能深入绩效管理的实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的绩效问题,也就不能快速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实践表明,当某位管理者在做绩效管理的时候有一些表格工具可以使用,他就会有很强的倾向,专心于使用这些工具而忽略其他,并且是花最少的时间使用它,在这些表上做最少的思考和行动。这也是为什么管理者热衷绩效管理相关表格而形成对表格的依赖的现象值得我们警惕的原因所在。一旦管理者认为表格是他们履行绩效管理职责的全部,就会忽略绩效管理的其他更重要的部分,就会按照绩效管理的最低标准去行事,就会违背企业推行绩效管理的初衷,这是很危险的! 

所有的绩效考核表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本身是不能改善绩效的,要想使它们发挥作用,管理者必须与员工做更好的绩效沟通,唯有在绩效沟通的过程中,这些表格才会在恰当的时机发挥作用,否则,是不能帮助员工改善绩效的。

四、解决之道:“3+1”对话模式

如果没有考核表格,我们一样也可以做绩效管理,一样可以改善员工的绩效,渠道就是经理和员工之间高效的绩效沟通,目标是改善员工的绩效,进而改善企业的绩效。

我把绩效管理中的沟通归纳为“3+1”的对话过程,所谓“3+1”,即把绩效管理看成是一个分三步走的对话过程,外加一个控制过程,三步走的对话过程包括对话绩效目标、对话绩效辅导和对话绩效评估,控制过程是记录的绩效,建立员工业绩档案。

通过这三个过程的对话,使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指标以及指标的评分标准达成一致,在绩效周期内,管理者作为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和辅导员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绩效辅导,与员工开展持续的对话沟通,帮助员工正确认识工作当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为员工提供资源支持,对员工进行适时的指导,并及时对员工进行反馈,把自己对员工绩效的建议和看法告诉员工,让员工感觉到管理者是作为支持者和帮助者的身份与自己对话的,使员工从内心愿意接受管理者的指导,愿意做出改变,为达成绩效目标而积极工作,并主动与管理者沟通,寻求管理者的支持,这样,在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员工的绩效目标才会朝好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和超越这些目标。考核时间到来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绩效评估对话了。由于在制定绩效目标的时候以及绩效周期内,管理者与员工做了充分的沟通和对话,那么,绩效考核就不再是一个困难的事情,管理者也不再单独打分,而是与员工以对话的形式一起打分,与员工做绩效考核面谈,在面谈中,管理者对员工上一绩效内好的表现进行总结,并提出表扬,激励员工继续努力,同时,管理者也应该直接、具体地指出员工不好的表现,并征求员工的意见,看看自己的看法与员工的想法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那么继续进行深入沟通,直至双方达成一致,最后管理者还应对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达到改善员工绩效的目的。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绩效考核应以“没有意外”为原则,即绩效考核的时候,管理者和员工对一些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员工的绩效表现的看法应该是一致的,至少不会出现较大的分歧,这是保证绩效考核结果公平的一个根本准则,必须严格遵守。那么,为了做好这一点,管理者就应该在绩效沟通中注意观察和记录员工的表现,形成员工业绩档案,这也是对绩效管理的过程进行控制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对员工好的绩效表现和不好的绩效表现都要记录,尤其是不好的绩效表现,在记录的时候还要请员工签字确认,以免以后在考核的是否发生不必要的争执。记录员工绩效的主要方法是关键事件法,即对员工绩效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记录。当然除此之外,其他的一些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工作总结、各类报表、分析报告等。

记得北美著名绩效管理专家罗卜特&8226;巴克沃先生讲过一个故事,他说,“有一次,某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绘声绘色地向我介绍他们企业引进的绩效管理软件系统,凭借这套,他们企业的绩效目标的设定由主管和员工通过电脑网络进行,每当考核的时候,绩效考核也是全部通过电脑网络进行,主管只需要在电脑上填写考核打分表,然后把表格发给员工,让员工在考核表进行电子签名,再发回到网络系统,就可以了,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不受地域的限制,非常方便,非常受管理者的欢迎。听了这位总监的讲述,我说,‘其实科技在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破坏一些东西,绩效管理是员工与直接主管面谈沟通的过程,在电脑上完成绩效目标的设定和绩效考核的过程,使得员工和直接主管失去了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使绩效考核成为冷冰冰的工具,反而在相当的程度上降低了绩效管理的效果。’”

科技工具的使用往往帮助人们达到要求的最低标准,毕竟,填写表格仅仅是绩效管理的手段之一,并非全部,绩效沟通才是管理应该致力做好的重点工作,希望我们的管理者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改变,与员工保持高效的绩效沟通,致力于帮助员工改善绩效水平,提高绩效能力,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帮助管理者进行更高效管理的平台而不是负担!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这几天在看绩效管理方面的书籍,结合下一步公司即将推行的绩效管理体系,有一点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不知道正确与否
    1、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 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是我们不能完全把他们区分开来,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面谈,绩效改进几个方面的循环
    但是我们想一想,绩效计划的过程就是协商分解确定绩效目标的过程,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在运用kpi 、bsc等方法退推行绩效考核的时候他又是融入到一起的
    2、绩效管理的每个循环都是密切相关的,都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3、绩效考核技术如kpi、bsc说白了 ,都是分解企业战略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战略目标的分解,用指标的形式来评价目标的完成情况。
    4、绩效管理的流程:
    首先,根据公司的远景和战略,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
    然后,根据公司的年度目标 层层往下分解 当然分解可以采用kpi、bsc等方法
    根据部门、岗位职责分解个人 
    其实绩效管理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当然在推行中,需要考虑的细节型的东西会很多(转)
    阅读全文
  • 在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因此,它被称为是“世界性”的难题。
    绩效考核之所以难,首先表现为在绩效工作过程中,经常有许多疑难杂症使人们困惑不解。
    我们可以预料,在我们的客户未来的绩效考核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困惑与困难。如果我们能预先了解这些困惑与困难及产生的根源、估计可能产生的问题、吸取他人的经验与教训、提前做好准备、拿出相应的对策、策划设计更加完备的措施与实施方案;将可以减少绩效考核副作用,少走弯路,最终战胜困难,真正使我们的绩效考核能达到,改进工作与业绩,全面提升员工的任职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下面,我们对绩效考核中常见的困惑之处作一些介绍与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简单地答疑。

    困惑之一:
    为什么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结果依然不如人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显示,困惑之一可能与下面的因素有很大关系:

    一、可能目的定位错了----即绩效考核的理念出了问题。
    例如,我们了解到一些企业主要是为了发奖金而考核。甚至一些企业是为了扣罚而考核,在这类企业,考核往往成了罚款的代名词。这样的考核,十有八九要失败,因为这种理念是极错误的,它使考核成为企业惩罚员工的工具,使员工对考核产生抵制与厌恶的情绪,将考核工作导入了死胡同。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或者错位,必然导致整个绩效考核工作全盘皆错,最终事与愿违。

    二、方法不对。
    之所以方法错了,大多数原因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不足。其中,集中反映了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能力不足。如:一个企业自己摸索做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组织一个团队,按照某些书中的方法花费一二年时,做了一大本绩效考核标准,但结果无法推广。究其原因是这些人第一次做,摸着石头过河,明显经验不足。方法不对,即使愿望再好,也达不到目的。

    三、可能做错了或做变了。
    之所以如此,要么是态度问题,不认真,不负责所致;要么是想走捷径,不肯下功夫所致;要么是理解问题,即理解发生了偏差所致。如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用的平衡记分卡,但50的企业都用错了,究其原因是很多人把平衡记分卡不是作为一种方法,而是机械地将其作为一种工具。结果,近50的企业采用平衡记分卡做出来的绩效指标都是千篇一律,无法有针对性地评价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业绩。

    四、HR部门可能想做好的,也有能力,但得不到领导的支持。
    有些企业的领导一心扑在业务上,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仅作为“锦上添花”的工作,可有可无。
    这样,一但人力资源管理遇到困难,由于得不到高层支持,马上便会溃不成军,
    败下阵来。

    五、碰到困难退缩屈服。
    绩效考核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如果一遇到困难就退让,就放弃原则,就降低要求,其结果必然大打折扣。即使向象IBM、华为这样的国内外一流管理水平的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也遇到大量困难。如IBM公司提出的绩效结果“正态分布”的方法,就是想解决有些部门领导不按规定评价员工、员工业绩都是“高分”级的问题。他们在困难面前不是退缩而是不断改进方法,使其绩效考核成为世界标杆。

    六、未能持续改进。
    有不少人以为绩效考核工作可一劳永逸,不思改进。结果许多问题积压下来,阻碍了绩效考核的顺利进行。例如:一个KPI使用一段时间后,但由于认识的原因,或者是企业组织的变化,或是企业目标与需求发生变化,都可能要求修改KPI.如果不改进,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将受到影响。

    以上几个方面,是困惑一产生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困惑之二
    为什么绩效考核常常是“走形式”?

    实事求是而论,没有哪家企业希望绩效考核是走形式。一般都是“迫不得已”,或“做法不当”而造成的。
    一种原因是:方法不当,无法坚持既定的原则、程序与要求。
    例如:某企业将末尾淘汰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规定:连续三次考核业绩在部门排位末尾的员工,将被淘汰。因为考核末尾淘汰本身就有不合理的地方。在实操中很难执行,很难坚持。在绩效考核中,有些部门的领导或不想得罪人,或变相抵制末尾淘汰制,便在部门搞“轮流坐庄”。导致考核完全“形同虚设”。

    另一种常见的原因是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运用而造成的。有些企业考核是一套,各种激励又是另一套。如考核结果与薪酬、福利都不挂钩,久而久之,许多人感到绩效考核没有什么价值与作用,也就不再认真去做,最后便是大家都“走形式”,做给上级看。

    还有一种原因是要求不严造成的。
    有些企业开始做绩效考核时,个个紧张,人人关注,但后来发现,做好做坏,做与不做没有区别,便逐渐放松,把考核工作当作应付“差事”。要求不严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绩效考核要求不严,对于各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不闻不问。上行下放从面导致所有部门都不重视;第二个层面可能是人力资源部门只布置考核,却不检查、不指导、不控制,从而导致无人管局面;第三个层面是各门执行力差,违背公司的原则与要求,随意考评,应付上级。
    最令人注意的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原因:有些企业管理者根本没有把绩效管理当作一种有效的工具与手段,而是当作一项多余的工作或者份外的工作。只要有这种想法,必然会 “走形式”。
    “走形式”是绩效考核的大敌,长期以往,绩效考核失去意义,分配不公的现象更加突出,员工失去信心,工作无法改进,并且还会使企业养成一种不负责任、相互应付、上下应付的不良风气。
    因此,绩效考核要么不做,要做必须认真。否则做了比不做的危害更大。

    困惑之三 
    为什么越考核麻烦越多?
    好多人都觉得迷惑不解:不是说绩效考核很重要吗?不是说绩效考核是一种有效的考核工具与手段吗?但是,为什么在一些企业的绩效考核实践中,给人感觉是越考核,麻烦越多?
    造成这种感觉和印象大概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首先是一些企业绩效考核没有做好,或没有做对。
    例如:有些企业没有搞计划管理,也没有搞目标管理,就开始搞绩效考核,使绩效考核失去了基础与技撑。没有做好或没有做对,都必然导致考核结果可能不公平,不合理;考核结果不公平与不合理又会带来分配的不合理;分配不合理,就会造成更多的内部矛盾与冲突,影响员工的情绪;最终,必然会造成越考核,麻烦越多的结果。

    第二、过去没有做好绩效考核。
    有些企业,过去不搞绩效考核,分配不与业绩挂钩,大家习惯于平均主义大锅饭;做好做坏、做与不做一个样或区别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相安无事”。如果企业开始搞绩效考核,打破了平均主义的铁饭碗:有的人无法混日子了,收入与业绩挂钩了。当然,可能就会出现一些过去没有的“麻烦事”。

    第三、过去是把麻烦上交了。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把目标层层分解,便不可能将企业的压力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直至每个职位。这样,重压常常集中在高层,而中基层常常是责任不清,权限不明,没太大的业绩压力。
    要做考核,必然有一定的矛盾与冲突。绩效考核,一方面要看到优点,进行奖励;另一方面,也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还要纠正错误,以利于改进业绩与个人的行为。既然要找问题,就必然有批评,就必然与分配挂钩。而人的天性是乐于受奖励,爱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话,抵制负向激励;再加上对人的评价本身就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困难的工作,也难以避免失误。因此,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矛盾。
    我们认为,冲突与矛盾并不可怕,甚至说这是自然的。没有那个企业能避免和回避矛盾与冲突。事实上,管理和被管理永远就是一对矛盾体。而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管理不断完善,便是体现在不断化解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之中。

    困惑之四
    为什么一些员工不喜欢绩效考核?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有一些员工对绩效考核不太喜欢。在此,我们首先要分析这些员工为什么产生“不喜欢”的心态与情绪呢?其次,再分析一下是不是由于有些员工一时不理解,我们就该放弃呢?
    一些员工之所以会对绩效考核不喜欢,可能原因有多钟,以下分析最常见的原因:

    一、绩效考核做得不好、不公平、不合理。
    例如,有些企业把什么都纳入绩效考核,把计划、考勤、态度、道德、能力、作风等等都纳入考核范围。结果是什么都想考,什么都考不好。很多东西是拍脑筋拍出来,很多地方不近情理,员工当然不喜欢。

    二、出发点错了。
    就如前面所谈,你把考核当作惩罚的工具,谁会喜欢,谁会举手赞同呢?

    三、可能是方式、工具不好。
    有的考核方式太复杂、太繁琐,操作起来费时、费神又费力。有的考核方式不合理。例如,有些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一种考核方式,结果使许多考核工作不近情理,受到质疑乃至反对。殊不知,对于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类别,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中高层管理人员可用“述职”法;对于服务类职位可用“周边”法;对于以天为工作周期的职位,可用“日清月核”法。

    四、可能沟通不良导致员工反感。
    即使你前期工作做得如何好,方法工具也合理,但如果不能把结果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也会使人产生不良感觉。这就是许多企业提出来“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生命”、“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的重要原因。

    当然,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期望其一开始就人人敬仰、个个叫好是很好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简单,有时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理解了、等赞同了才去做;或者说,任何工作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等一个事物彻底成熟与完善了才开始,在理论上可行,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原因也很简单,好多的工作是在运行中、实践中才能不断改进完善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在绩效考核中,要正确地理解与处理员工的某些情绪。

    困惑之五
    能不能使绩效考核更加简单呢?

    对于这样的困惑,首先要弄清楚,这里提到的“简单”是什么含义。如果像一些人提出的:不增加时间、不增加收入、不动太多脑筋,举手便可搞定。这样“简单”想法,就如要求“天上掉馅饼”一样,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将考核流程设计得更好,选择快捷的工具,设计简易而有效的方式等,从而使我们的考核更加“简易”,这样完全可以,也是可能的,也是我们所倡导所追求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之所以有人希望不花力气就可以做好绩效考核,深层次原因大多是:
    1. 绩效考核是上级要求的,而不是自己希望去做的;
    2. 绩效考核是多余的工作;
    3.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是在帮人力资源部做事;
    4. 没有认识倒绩效考核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是一个牵引员工做好工作的有力手段。
    从这些出发点要求的人,大多是希望将绩效考核简单化,尽量不投入精力与时间。

    二、我们同意将绩效考核简易,而不是简单,因为简易不等于简单。
    简易: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把繁杂的工作程序优化;
    而简单则是按一般的经验和粗放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与对待工作。前者追求的
    高效而精炼;后者则希望少投入或不投入而有回报。

    三、如果说方法、工具得当,培训到位,绩效考核工作可以更加简易,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无论怎么简易,都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重视和一定的投入才能做好。因为,只要是管理工作,只要你想把工作做好,都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 [NextPage]

    困惑之六
    绩效考核的功能与目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的认识与理解差距较大,从目前的社会实践来看,大概有以下九种主要的理解与看法:

    理解一:
    主要是用于测评组织及组织成员工作业绩。这种认识的人还比较多,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只看到了绩效考核的某个环节和表象。

    理解二:
    把绩效考核用来分辨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组织的要求。理解二除了与理解一有相似的之处外,另外就是把业绩考核扩大化,希望用绩效考核来进行员工的行为考查与判断。如,对组织的忠诚度、迟到早退与旷工均纳入考核范围。这是现代绩效考核所反对的。

    理解三:
    用来识别员工的能力与优劣状况。虽然说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员工的能力,但不能完全反映,更不能代替。因此,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与指标来考查与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合适的;而且,把绩效与能力放在一起也不合适。

    理解四:
    通过绩效考核,提升公司,部门与员工的能力。这是正确的理解,应该提倡和坚持这个方向。这样的绩效考核工作才有价值与意义。

    理解五:
    将绩效考核作为绩效提升的有效手段。与理解四一样,是十分正确的理念。但实际被许多公司忽视。

    理解六:
    用于不断改进工作。这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才能达到提升能力与业绩的目标.

    理解七:
    达到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目标。或者说通过绩效管理,强化与牵引企业的目标、计划与预算管理的目的。目前,这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正被企业所认识和运用。

    理解八:
    为分配提供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于激励、薪酬分配,它也可以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但绩效考核决不是为了分配。这是许多企业必须改变的一个观念。
    还有其他的一些理解,如:用于指导培训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对人的使用等等。
    最合理的理解应该是:绩效考核的目的与功能是综合性的,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单位所追求的目的可以有所偏重。

    困惑之七 
    绩效考核做到什么程度才叫有效?
    这是很多人提出的疑问。因为,他们做了许多工作,但却不知道有没有作用;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判断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和价值。在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判断,如果出现以下现象,基本可以判断绩效考核工作开始产生效用。
    1、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标准;
    2、企业的压力传达到了职位;
    3、员工感觉到不改进工作是得不到企业或上级认可的;
    4、员工与主管开始讨论绩效考核的问题,并认为某些方面不合理,提出修改意见;
    5、员工开始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6、员工明白仅仅个人业绩突出是不够的;
    7、员工与部门的业绩与能力有上升的趋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8、员工与部门的工作有了计划了;
    9、…
    如果,部门或个人通过绩效考核开始出现上述现象,说明其作用开始发挥出来,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

    困惑之八
    不搞绩效考核行不行
    如果我们说,不搞绩效考核不行,肯定是错误的,至少有些缺乏说服力。因为,有些企业没有做绩效考核也存活下来了,甚至还有所发展与进步。但是,这些企业要想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下是可能的:
    l如果想作一个优秀的现代化企业
    l如果想有强大的竟争力
    l如果要使分配合理、公平而有激励性。
    l如果想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
    l如果想快速而有效地提高组织与员工的绩效与能力
    l如果…
    这就是为什么一方面绩效考核很困难,而又是那么多企业希望搞绩效考核的根本原因。

    困惑之九
    绩效考核难以坚持下去,怎么办?
    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但不是愚蠢地死守下去,而是应该不断改进,不断优化,逐步提高。如果有困难就放弃,一方面前功尽弃,另一方面将来再想做会难上加难。因此,建议如下:
    1、要冷静找问题,分析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2、要将部门行为转变为整个企业和每部门的行为。仅仅靠人力资源部门做绩效考核,是永远做不下去的;
    3、要关键领导站出来,大力支持或直接主持绩效考核工作的改进;
    4、要拿出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改正过去不合理的作法;
    5、要正面激励为主,充分让大多数员工认同与理解。
    6、…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那家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一帆风顺不碰到困难的;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胜利,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四、可能沟通不良导致员工反感。
    即使你前期工作做得如何好,方法工具也合理,但如果不能把结果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也会使人产生不良感觉。这就是许多企业提出来“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生命”、“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的重要原因。

    当然,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期望其一开始就人人敬仰、个个叫好是很好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简单,有时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理解了、等赞同了才去做;或者说,任何工作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等一个事物彻底成熟与完善了才开始,在理论上可行,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原因也很简单,好多的工作是在运行中、实践中才能不断改进完善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在绩效考核中,要正确地理解与处理员工的某些情绪。
    困惑之五
    能不能使绩效考核更加简单呢?
    对于这样的困惑,首先要弄清楚,这里提到的“简单”是什么含义。如果像一些人提出的:不增加时间、不增加收入、不动太多脑筋,举手便可搞定。这样“简单”想法,就如要求“天上掉馅饼”一样,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将考核流程设计得更好,选择快捷的工具,设计简易而有效的方式等,从而使我们的考核更加“简易”,这样完全可以,也是可能的,也是我们所倡导所追求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之所以有人希望不花力气就可以做好绩效考核,深层次原因大多是:
    1. 绩效考核是上级要求的,而不是自己希望去做的;
    2. 绩效考核是多余的工作;
    3.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是在帮人力资源部做事;
    4. 没有认识倒绩效考核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是一个牵引员工做好工作的有力手段。
    从这些出发点要求的人,大多是希望将绩效考核简单化,尽量不投入精力与时间。
    二、我们同意将绩效考核简易,而不是简单,因为简易不等于简单。
    简易: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把繁杂的工作程序优化;
    而简单则是按一般的经验和粗放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与对待工作。前者追求的
    高效而精炼;后者则希望少投入或不投入而有回报。
    三、如果说方法、工具得当,培训到位,绩效考核工作可以更加简易,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无论怎么简易,都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重视和一定的投入才能做好。因为,只要是管理工作,只要你想把工作做好,都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
    困惑之六
    绩效考核的功能与目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的认识与理解差距较大,从目前的社会实践来看,大概有以下九种主要的理解与看法:
    理解一:
    主要是用于测评组织及组织成员工作业绩。这种认识的人还比较多,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只看到了绩效考核的某个环节和表象。
    理解二:
    把绩效考核用来分辨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组织的要求。理解二除了与理解一有相似的之处外,另外就是把业绩考核扩大化,希望用绩效考核来进行员工的行为考查与判断。如,对组织的忠诚度、迟到早退与旷工均纳入考核范围。这是现代绩效考核所反对的。
    理解三:
    用来识别员工的能力与优劣状况。虽然说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员工的能力,但不能完全反映,更不能代替。因此,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与指标来考查与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合适的;而且,把绩效与能力放在一起也不合适。
    理解四:
    通过绩效考核,提升公司,部门与员工的能力。这是正确的理解,应该提倡和坚持这个方向。这样的绩效考核工作才有价值与意义。
    理解五:
    将绩效考核作为绩效提升的有效手段。与理解四一样,是十分正确的理念。但实际被许多公司忽视。
    理解六:
    用于不断改进工作。这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才能达到提升能力与业绩的目标.
    理解七:
    达到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目标。或者说通过绩效管理,强化与牵引企业的目标、计划与预算管理的目的。目前,这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正被企业所认识和运用。
    理解八:
    为分配提供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于激励、薪酬分配,它也可以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但绩效考核决不是为了分配。这是许多企业必须改变的一个观念。
    还有其他的一些理解,如:用于指导培训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对人的使用等等。
    最合理的理解应该是:绩效考核的目的与功能是综合性的,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单位所追求的目的可以有所偏重。
    困惑之七 
    绩效考核做到什么程度才叫有效?
    这是很多人提出的疑问。因为,他们做了许多工作,但却不知道有没有作用;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判断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和价值。在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判断,如果出现以下现象,基本可以判断绩效考核工作开始产生效用。
    1、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标准;
    2、企业的压力传达到了职位;
    3、员工感觉到不改进工作是得不到企业或上级认可的;
    4、员工与主管开始讨论绩效考核的问题,并认为某些方面不合理,提出修改意见;
    5、员工开始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6、员工明白仅仅个人业绩突出是不够的;
    7、员工与部门的业绩与能力有上升的趋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8、员工与部门的工作有了计划了;
    9、…
    如果,部门或个人通过绩效考核开始出现上述现象,说明其作用开始发挥出来,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
    困惑之八
    不搞绩效考核行不行
    如果我们说,不搞绩效考核不行,肯定是错误的,至少有些缺乏说服力。因为,有些企业没有做绩效考核也存活下来了,甚至还有所发展与进步。但是,这些企业要想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下是可能的:
    l
    如果想作一个优秀的现代化企业
    l
    如果想有强大的竟争力
    l
    如果要使分配合理、公平而有激励性。
    l
    如果想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
    l
    如果想快速而有效地提高组织与员工的绩效与能力
    l
    如果…
    这就是为什么一方面绩效考核很困难,而又是那么多企业希望搞绩效考核的根本原因。
    困惑之九
    绩效考核难以坚持下去,怎么办?
    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但不是愚蠢地死守下去,而是应该不断改进,不断优化,逐步提高。如果有困难就放弃,一方面前功尽弃,另一方面将来再想做会难上加难。因此,建议如下:
    1、要冷静找问题,分析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2、要将部门行为转变为整个企业和每部门的行为。仅仅靠人力资源部门做绩效考核,是永远做不下去的;
    3、要关键领导站出来,大力支持或直接主持绩效考核工作的改进;
    4、要拿出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改正过去不合理的作法;
    5、要正面激励为主,充分让大多数员工认同与理解。
    6、…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那家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一帆风顺不碰到困难的;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胜利,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