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拜相:领导要有大度量
时间:2010-02-05 人气:998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
概述: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树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树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领导用人需要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古有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这些优秀的领导者大胆起用“仇人”,结果“仇人”帮他们缔造了盛世江山。
人与人相处,都难免有冲撞、过节、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不计前嫌。如果老板与下属闹了点别扭,就寻机报仇,给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其实,你不是在给你下属难堪,而是在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你打击了你的下属,最终受伤害的还不是公司?
一个企业领导,能做到像齐桓公这般不计个人恩怨,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契机。
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设法踩你两脚,但是,踩过之后呢?对你有什么好处?
点评: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的心胸好像越来越狭隘了!特别是那些一帆风顺、高高在上的领导,哪里会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更别说被射一箭了!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领导用人需要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古有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这些优秀的领导者大胆起用“仇人”,结果“仇人”帮他们缔造了盛世江山。
人与人相处,都难免有冲撞、过节、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不计前嫌。如果老板与下属闹了点别扭,就寻机报仇,给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其实,你不是在给你下属难堪,而是在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你打击了你的下属,最终受伤害的还不是公司?
一个企业领导,能做到像齐桓公这般不计个人恩怨,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契机。
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设法踩你两脚,但是,踩过之后呢?对你有什么好处?
点评: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的心胸好像越来越狭隘了!特别是那些一帆风顺、高高在上的领导,哪里会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更别说被射一箭了!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如何构建融洽的厂商关系?
无论在笔者所在的太阳能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和谐融洽的厂商关系必能促进厂商双方合作关系的发展,保持厂商双方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市场上的开拓上,良好的也是厂商开拓市场的“推进剂”,使其产品能在市场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达成厂商的预期市场销量目标,实现厂商之间的“双赢”!
但是,现在行业内厂商关系不融洽的例子举不胜举,很多甚至已经闹得分道扬镳,这不但影响了商家的投资收益,而其还严重影响了厂家的市场销量。对于很多厂家而言,不融洽的厂商关系已经成为其市场发展的桎梏,令其苦不堪言!
由于笔者在市场上,解除了不少厂家人员,也解除了不少别的厂家的经销商,厂商之间关系融洽的原因很多,不融洽的也很多,现笔者将太阳能厂商关系不融洽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如下:
1.双方互信不足,互疑有余
对平常人来讲,“诚信”乃立世之本,社交之基,对厂商而言更为如次。正所谓“商有商道,人有人道”,我个人认为所谓的“道”乃“规矩”,而诚信乃道的第一要义,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厂商关系、企业关系乃至国家与国家关系都会不牢固,闹不好就是经常出别扭甚至双方最后翻脸。仔细察看我国的太阳能行业,因为厂商互信不足,互相猜疑,导致双方合作中途合作失败甚至由于一方对另一方信任不足根本就不合作的举不胜数,这一块主要是商家对厂家的信任不足而至。总的来讲,相对于厂家而言,就像俗话所讲的“店大欺客,厂家欺商”再正确不过了,商家永远处于弱势。这点很多人可能不认同,仔细想想,产品供应是不是厂家给,销售政策是不是厂家给,市场运作厂家给不给支持等等这些资源都是厂家占有,商家能做什么?在厂商双方的合作管理中,游戏规则是厂家执行的,商家只有在这个游戏规则内进行玩转,在不违反双方大原则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只有这种游戏规则成为双方合作发展的桎梏时厂家才有可能考虑改变游戏规则。这中间就有一个信息不对成的问题存在,厂家的很多信息来自于厂家,然后自己进行加工领悟,最后思考来思考去还是认为厂家有所保留,这倒无可非议,厂家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商家,但是却影响了双方的互信。这些到很正常,但是事实上商家最不满意的厂家做出的游戏规则自己有不遵守,简单举例啊,很多企业明明答应的某时进行返点却不兑现、该报销的费用不报销、市场业务人员为完成任务自己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欺诈随便乱承诺又兑现不了等各种厂家或厂家人员的不诚信行为更加增加的商家对厂家的信任。不光是厂家,商家在互信机制的建立上也有责任,厂家的合理要求,策略安排,与业务人员之间的合作等,承诺答应的就应该兑现。我认为互信不足是厂商关系不融洽的一个原因。
2.站位思路上不能实现“共振同频”
不仅仅在太阳能行业,在各行业中都存在这种现象就是厂商在站位上和思路上不同步,或者说即使百般努力也是不同步。为什么呢?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商家一般做某个产品就一个目的——赚钱,没钱赚他干嘛,企业不盈利自己也不干!就像合作初期,商家担心不是货进的进不来,而是能不能出去,利润够不够高,假如利润还不如银行的利率高,他就把钱放银行了。在太阳能行业也是如此,在太阳能行业这个新能源行业,厂家往往是宣传为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还天空一片蔚蓝、产业科技报国等旗号,商家管这些吗?不可能!企业这样宣传倒无可厚非,那是企业社会形象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各方面的考虑。商家他们可能考虑吗这些管他们什么事?关键是能不能赚钱。还有就是厂方推行了企业战略和市场策略,商家理解不了,不认同。行业中很多的商家是学历不高的人,让他们去理解所谓企业营销战略,他们理解的了吗?理解不了怎么接受,怎么执行!不能实现“共振”,双方便开始闹矛盾了,最后还是没有结果或者结果很差。
3.不能实现“有效沟通”,沟通不足
在厂商双方了的沟通过程中,主要的沟通渠道主要是不定期或定期的经销商实地会议、电话会议,厂家人员电话沟通以及市场业务人员的近距离沟通等。但是很多时候却往往不能沟通到位,经销商会议主要是厂家在信息灌输——“洗脑”,每个经销商都能在会议上发言探讨吗,不现实也不可能;电话、电视会议也仅仅是单向沟通;业务人员也是根据公司的信息传达进行加工“创新”甚至“贪污”在传达,信息造成“失真”,这些能实现厂商的“有效沟通”吗?不能!这些现象却严重的存在于我们的厂商沟通的关系中,影响着双方关系的发展。厂家双方必须有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和回复,有求必应,这样方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
那么,太阳能厂商关系不融洽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笔者认为:
1.合作困难,互相抱怨
厂家双方的关系不融洽,最直接的就是合作困难,甚至无法合作。这到是一方面,关键是合作一不顺利,双方便开始互相私底下抱怨,厂家埋怨商家,商家埋怨厂家,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还是不解决问题,下一步工作怎么开展呢?其实有问题是必然的,但是不能整天处理问题和抱怨吧,处理遗留问题“陈芝麻烂谷子”的等能解决销量和市场问题吗,解决不了,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2.厂家战略不能“落地”
由于厂商的站位不一样,厂家的战略往往不能切实贯彻和“落地”。合作过程中,厂家可能要树形象、树典型、立品牌、差异化推进等,这是处于长期利益的考虑,但是商家可不是这样,他们往往关心的今天卖了几台货,赚了多少钱或者赔了多少钱,什么品牌、形象那是你们厂家的事,往往忘了自己是品牌、形象的一份子。双方的利益点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赚钱,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往往导致企业的战略、策略不能有效达成。
3.商家“罢工”,厂家无奈
对于厂家的很多战略策略推进,很多商家就是不管你“三七二十一”“我的地盘听我的”,我行我素,管你厂家怎么吆喝,市场业务人员再怎么忽悠,大不了你扯我,我不干就是了。最后往往是经销商来一句恨的:“你们不让我干了,在这里休想招商来,再在这里开发市场!”即使是商家不干了,厂家撤商往往也不是那么容易,随便都能倒腾点事情来,给你厂家出难题。
4.坏的标杆树立,再招商“难”
一旦一个老商不干了,变成了一个区域的坏的标杆。他们自己不做了到还好说,起码是撤掉了,关键的是他们拿着自己那“扩音器”“播音机”的大嘴巴到处宣扬“某厂家坑人,没法干”“这生意干了也是赔钱”“这厂家可黑了,不讲诚信”“这厂家的业务员全是混蛋,你一定不要干哦”等负面言论,弄得你好不容易弄个意向客户或招的的新商也让他给忽悠的不干了——中途夭折!
5.耽搁市场,“双败”出现
双方的关系不融洽,公司营销策略不能在商家终端体现,不能执行到位,能不影响市场销量吗?再怎么着企业整体的思维和商家的思维相比还是比较先进、超前和优越的多,也比部分商家的拍桌子、拍大腿、拍胸脯、拍脑袋——“四拍现象”好的多。市场做不好,做不起来,销量上不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双败”——厂家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商家赚不到钱。
那么,如何解决太阳能厂商关系不融洽,促进双方关系发展呢?
笔者建议如下:
1.建立互信机制
为解决厂商关系不融洽这个难题,我个人认为互信问题是第一大关,而且是否决项。厂商关系和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一样,双方既然互不信任,就没必要合作,没必要交朋友,没必要“结婚”,假如是互相猜疑,关系肯定好不了,长不了,最后是“决裂”“绝交”“离婚”。当然,一点疑心没有也不现实,但是一定要在合适的“度”内,这个“度”,就要靠双方来把握!
具体的操作思路上我个人简单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1)厂家按约定该兑现的一定要对商家兑现。
2)厂家加强对市场业务人员的监管,杜绝“信口开河”的个人乱承诺现象。即使出现了,厂家一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解决,低调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3)厂家在可控制的区域范围内定期做些能增加互信的“诚信沟通会”增加互信,并认真听取商家的反映进行自身的调整。
4)厂家若诚信了,商家一定要摒弃“欺骗隐瞒”“搞小动作”“耍小聪明”等现象;厂家若不诚信,商家必须向厂家沟通协调。
2.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
解决了诚信的问题,沟通就变成了关键。人与人需要沟通,厂商若想实现合作也必须实现有效沟通,毕竟“天下没有不能谈的事情”,沟通畅快必将加速双方了合作的进程和双方关系的巩固。
具体思路:
1)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全部经销商大会,一方面是企业信息传达,一方面是经销商反馈。经销商聚一块不容易,厂家一定要重视商家的建议和反馈;另外组织经销商“圆桌会议”,互相沟通“取长补短”。
2)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区域性会议如大区会等。开区域性会议能针对区域性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以便实现因地制宜,一商一策,一地一策,对药治病。
3)构架完善的厂商沟通方式。在沟通方式上尽量实现多元化渠道沟通,除了会议之外,像董事长信箱、绿色通道、经销商专区、经销商bbs等多渠道接受经销商信息。
4)在政策行信息传达上进行监控。很多政策行信息是通过市场业务人员的口或手告知商家的,厂方应有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核实,并且商家进行反馈。
3.厂商协作助商突破成长瓶颈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商家也不是一天长大的,成长的过程中殷切需要厂家的精心培育和呵护,担不是纯“保姆”式的关怀,在厂家的帮助下商家必须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缺嘛补嘛”。
具体操作上:
1)厂家前期对商家进行足够的支持,使商活下来。在太阳能行业,往往存在这种现象“招商容易养商难”,这就要求我们厂家进行合理的支持帮助。
2)定期或不定期开商家培训会或者商家培训班。厂家可将将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整体,系统的将这些知识和经验以开班的授予商家朋友。
3)商家自己参加专业的培训班或者相关课程以及私下里的学习和阶段性总结,实现按需学习,自我成长,自我突破。
最后,愿行业内厂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共同开创属于自己的明天市场!
但是,现在行业内厂商关系不融洽的例子举不胜举,很多甚至已经闹得分道扬镳,这不但影响了商家的投资收益,而其还严重影响了厂家的市场销量。对于很多厂家而言,不融洽的厂商关系已经成为其市场发展的桎梏,令其苦不堪言!
由于笔者在市场上,解除了不少厂家人员,也解除了不少别的厂家的经销商,厂商之间关系融洽的原因很多,不融洽的也很多,现笔者将太阳能厂商关系不融洽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如下:
1.双方互信不足,互疑有余
对平常人来讲,“诚信”乃立世之本,社交之基,对厂商而言更为如次。正所谓“商有商道,人有人道”,我个人认为所谓的“道”乃“规矩”,而诚信乃道的第一要义,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厂商关系、企业关系乃至国家与国家关系都会不牢固,闹不好就是经常出别扭甚至双方最后翻脸。仔细察看我国的太阳能行业,因为厂商互信不足,互相猜疑,导致双方合作中途合作失败甚至由于一方对另一方信任不足根本就不合作的举不胜数,这一块主要是商家对厂家的信任不足而至。总的来讲,相对于厂家而言,就像俗话所讲的“店大欺客,厂家欺商”再正确不过了,商家永远处于弱势。这点很多人可能不认同,仔细想想,产品供应是不是厂家给,销售政策是不是厂家给,市场运作厂家给不给支持等等这些资源都是厂家占有,商家能做什么?在厂商双方的合作管理中,游戏规则是厂家执行的,商家只有在这个游戏规则内进行玩转,在不违反双方大原则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只有这种游戏规则成为双方合作发展的桎梏时厂家才有可能考虑改变游戏规则。这中间就有一个信息不对成的问题存在,厂家的很多信息来自于厂家,然后自己进行加工领悟,最后思考来思考去还是认为厂家有所保留,这倒无可非议,厂家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商家,但是却影响了双方的互信。这些到很正常,但是事实上商家最不满意的厂家做出的游戏规则自己有不遵守,简单举例啊,很多企业明明答应的某时进行返点却不兑现、该报销的费用不报销、市场业务人员为完成任务自己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欺诈随便乱承诺又兑现不了等各种厂家或厂家人员的不诚信行为更加增加的商家对厂家的信任。不光是厂家,商家在互信机制的建立上也有责任,厂家的合理要求,策略安排,与业务人员之间的合作等,承诺答应的就应该兑现。我认为互信不足是厂商关系不融洽的一个原因。
2.站位思路上不能实现“共振同频”
不仅仅在太阳能行业,在各行业中都存在这种现象就是厂商在站位上和思路上不同步,或者说即使百般努力也是不同步。为什么呢?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商家一般做某个产品就一个目的——赚钱,没钱赚他干嘛,企业不盈利自己也不干!就像合作初期,商家担心不是货进的进不来,而是能不能出去,利润够不够高,假如利润还不如银行的利率高,他就把钱放银行了。在太阳能行业也是如此,在太阳能行业这个新能源行业,厂家往往是宣传为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还天空一片蔚蓝、产业科技报国等旗号,商家管这些吗?不可能!企业这样宣传倒无可厚非,那是企业社会形象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各方面的考虑。商家他们可能考虑吗这些管他们什么事?关键是能不能赚钱。还有就是厂方推行了企业战略和市场策略,商家理解不了,不认同。行业中很多的商家是学历不高的人,让他们去理解所谓企业营销战略,他们理解的了吗?理解不了怎么接受,怎么执行!不能实现“共振”,双方便开始闹矛盾了,最后还是没有结果或者结果很差。
3.不能实现“有效沟通”,沟通不足
在厂商双方了的沟通过程中,主要的沟通渠道主要是不定期或定期的经销商实地会议、电话会议,厂家人员电话沟通以及市场业务人员的近距离沟通等。但是很多时候却往往不能沟通到位,经销商会议主要是厂家在信息灌输——“洗脑”,每个经销商都能在会议上发言探讨吗,不现实也不可能;电话、电视会议也仅仅是单向沟通;业务人员也是根据公司的信息传达进行加工“创新”甚至“贪污”在传达,信息造成“失真”,这些能实现厂商的“有效沟通”吗?不能!这些现象却严重的存在于我们的厂商沟通的关系中,影响着双方关系的发展。厂家双方必须有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和回复,有求必应,这样方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
那么,太阳能厂商关系不融洽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笔者认为:
1.合作困难,互相抱怨
厂家双方的关系不融洽,最直接的就是合作困难,甚至无法合作。这到是一方面,关键是合作一不顺利,双方便开始互相私底下抱怨,厂家埋怨商家,商家埋怨厂家,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还是不解决问题,下一步工作怎么开展呢?其实有问题是必然的,但是不能整天处理问题和抱怨吧,处理遗留问题“陈芝麻烂谷子”的等能解决销量和市场问题吗,解决不了,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2.厂家战略不能“落地”
由于厂商的站位不一样,厂家的战略往往不能切实贯彻和“落地”。合作过程中,厂家可能要树形象、树典型、立品牌、差异化推进等,这是处于长期利益的考虑,但是商家可不是这样,他们往往关心的今天卖了几台货,赚了多少钱或者赔了多少钱,什么品牌、形象那是你们厂家的事,往往忘了自己是品牌、形象的一份子。双方的利益点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赚钱,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往往导致企业的战略、策略不能有效达成。
3.商家“罢工”,厂家无奈
对于厂家的很多战略策略推进,很多商家就是不管你“三七二十一”“我的地盘听我的”,我行我素,管你厂家怎么吆喝,市场业务人员再怎么忽悠,大不了你扯我,我不干就是了。最后往往是经销商来一句恨的:“你们不让我干了,在这里休想招商来,再在这里开发市场!”即使是商家不干了,厂家撤商往往也不是那么容易,随便都能倒腾点事情来,给你厂家出难题。
4.坏的标杆树立,再招商“难”
一旦一个老商不干了,变成了一个区域的坏的标杆。他们自己不做了到还好说,起码是撤掉了,关键的是他们拿着自己那“扩音器”“播音机”的大嘴巴到处宣扬“某厂家坑人,没法干”“这生意干了也是赔钱”“这厂家可黑了,不讲诚信”“这厂家的业务员全是混蛋,你一定不要干哦”等负面言论,弄得你好不容易弄个意向客户或招的的新商也让他给忽悠的不干了——中途夭折!
5.耽搁市场,“双败”出现
双方的关系不融洽,公司营销策略不能在商家终端体现,不能执行到位,能不影响市场销量吗?再怎么着企业整体的思维和商家的思维相比还是比较先进、超前和优越的多,也比部分商家的拍桌子、拍大腿、拍胸脯、拍脑袋——“四拍现象”好的多。市场做不好,做不起来,销量上不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双败”——厂家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商家赚不到钱。
那么,如何解决太阳能厂商关系不融洽,促进双方关系发展呢?
笔者建议如下:
1.建立互信机制
为解决厂商关系不融洽这个难题,我个人认为互信问题是第一大关,而且是否决项。厂商关系和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一样,双方既然互不信任,就没必要合作,没必要交朋友,没必要“结婚”,假如是互相猜疑,关系肯定好不了,长不了,最后是“决裂”“绝交”“离婚”。当然,一点疑心没有也不现实,但是一定要在合适的“度”内,这个“度”,就要靠双方来把握!
具体的操作思路上我个人简单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1)厂家按约定该兑现的一定要对商家兑现。
2)厂家加强对市场业务人员的监管,杜绝“信口开河”的个人乱承诺现象。即使出现了,厂家一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解决,低调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3)厂家在可控制的区域范围内定期做些能增加互信的“诚信沟通会”增加互信,并认真听取商家的反映进行自身的调整。
4)厂家若诚信了,商家一定要摒弃“欺骗隐瞒”“搞小动作”“耍小聪明”等现象;厂家若不诚信,商家必须向厂家沟通协调。
2.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
解决了诚信的问题,沟通就变成了关键。人与人需要沟通,厂商若想实现合作也必须实现有效沟通,毕竟“天下没有不能谈的事情”,沟通畅快必将加速双方了合作的进程和双方关系的巩固。
具体思路:
1)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全部经销商大会,一方面是企业信息传达,一方面是经销商反馈。经销商聚一块不容易,厂家一定要重视商家的建议和反馈;另外组织经销商“圆桌会议”,互相沟通“取长补短”。
2)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区域性会议如大区会等。开区域性会议能针对区域性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以便实现因地制宜,一商一策,一地一策,对药治病。
3)构架完善的厂商沟通方式。在沟通方式上尽量实现多元化渠道沟通,除了会议之外,像董事长信箱、绿色通道、经销商专区、经销商bbs等多渠道接受经销商信息。
4)在政策行信息传达上进行监控。很多政策行信息是通过市场业务人员的口或手告知商家的,厂方应有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核实,并且商家进行反馈。
3.厂商协作助商突破成长瓶颈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商家也不是一天长大的,成长的过程中殷切需要厂家的精心培育和呵护,担不是纯“保姆”式的关怀,在厂家的帮助下商家必须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缺嘛补嘛”。
具体操作上:
1)厂家前期对商家进行足够的支持,使商活下来。在太阳能行业,往往存在这种现象“招商容易养商难”,这就要求我们厂家进行合理的支持帮助。
2)定期或不定期开商家培训会或者商家培训班。厂家可将将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整体,系统的将这些知识和经验以开班的授予商家朋友。
3)商家自己参加专业的培训班或者相关课程以及私下里的学习和阶段性总结,实现按需学习,自我成长,自我突破。
最后,愿行业内厂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共同开创属于自己的明天市场!
阅读全文
下一条:8万元买回一屋子假红木家具
一服装老板收藏了20年,收藏专家鉴定最多只值5000元
原材料价格的强劲反弹,使市场上红木家具的价格重回历史高位。看准这拨上涨行情,家住石桥铺南方花园的何先生打算将手头的红木家具出手。上周,他找来收藏专家鉴定价格,孰料花8万元买下的一屋子红木家具全部都是冒牌货,最多只值5000元。
今年57岁的何先生本来做的是服装生意。上世纪90年代初,红木家具开始在江浙一带兴起,由于原材料稀缺,升值前景被看好。前去批发服装的何先生也不禁动了心,出手8万元从杭州一商家手里买了沙发、衣柜、博古架、书桌四套据称原材料是红酸枝的红木家具。
压了20年的“箱底”,今年初眼见着红木家具回暖,打算搬新家的何先生开始盘算着将这些家具出手。不过,找来市内红木专家任思平鉴定后,他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任思平告诉他,这些家具不过是东南亚进口的锯材菠萝格染上色后制成的。放到现在,最多只值5000元。任思平称,一些商家为了盈利在选材上大做文章,以次充好蒙骗消费者,而骗术也是五花八门。
骗术1
张冠李戴
作为红木收藏的极品,产地我国海南的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才是正宗,但市场上近乎绝迹。不少造假者便以类似的低价木材代替珍贵木种,如拿越南、非洲等地的花梨木冒充海南黄花梨卖,其木质之间纹理和香味基本一样,没有什么经验的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海南黄花梨每吨的价格能达到200多万元人民币,而越南花梨木的价格为每吨50多万人民币。
骗术2
攀龙附凤
就收藏来讲,紫檀特指檀香紫檀这一树种,俗称的小叶紫檀,产于印度,和海南黄花梨一样,需五百年方能成材。不少商家都喜欢把一些风车木、揽仁木等杂木起个带“檀”字的别名,利用俗称、产地等来混淆视听。比如市场上常见的“大叶紫檀”,其实并非紫檀,市场价格仅为紫檀的1/4。而“印度紫檀”,也并非印度小叶紫檀,而是不属红木的亚花梨木。据统计,这种攀出来的“檀”木,竟多达60多种。
骗术3
以次充好
所谓的老红木单指酸枝木,树种分布在东南亚、南美地区和热带等不同地区,由于材质、密度和质量上存在不同,非洲、南美洲产的酸枝木和东南亚的价格相差很大,比如东南亚的交趾黄檀每吨可达10万元,而非洲微凹黄檀每吨不过2万元。不少商家以次充好,拿非洲货冒充东南亚的材料卖。
原材料价格的强劲反弹,使市场上红木家具的价格重回历史高位。看准这拨上涨行情,家住石桥铺南方花园的何先生打算将手头的红木家具出手。上周,他找来收藏专家鉴定价格,孰料花8万元买下的一屋子红木家具全部都是冒牌货,最多只值5000元。
今年57岁的何先生本来做的是服装生意。上世纪90年代初,红木家具开始在江浙一带兴起,由于原材料稀缺,升值前景被看好。前去批发服装的何先生也不禁动了心,出手8万元从杭州一商家手里买了沙发、衣柜、博古架、书桌四套据称原材料是红酸枝的红木家具。
压了20年的“箱底”,今年初眼见着红木家具回暖,打算搬新家的何先生开始盘算着将这些家具出手。不过,找来市内红木专家任思平鉴定后,他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任思平告诉他,这些家具不过是东南亚进口的锯材菠萝格染上色后制成的。放到现在,最多只值5000元。任思平称,一些商家为了盈利在选材上大做文章,以次充好蒙骗消费者,而骗术也是五花八门。
骗术1
张冠李戴
作为红木收藏的极品,产地我国海南的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才是正宗,但市场上近乎绝迹。不少造假者便以类似的低价木材代替珍贵木种,如拿越南、非洲等地的花梨木冒充海南黄花梨卖,其木质之间纹理和香味基本一样,没有什么经验的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海南黄花梨每吨的价格能达到200多万元人民币,而越南花梨木的价格为每吨50多万人民币。
骗术2
攀龙附凤
就收藏来讲,紫檀特指檀香紫檀这一树种,俗称的小叶紫檀,产于印度,和海南黄花梨一样,需五百年方能成材。不少商家都喜欢把一些风车木、揽仁木等杂木起个带“檀”字的别名,利用俗称、产地等来混淆视听。比如市场上常见的“大叶紫檀”,其实并非紫檀,市场价格仅为紫檀的1/4。而“印度紫檀”,也并非印度小叶紫檀,而是不属红木的亚花梨木。据统计,这种攀出来的“檀”木,竟多达60多种。
骗术3
以次充好
所谓的老红木单指酸枝木,树种分布在东南亚、南美地区和热带等不同地区,由于材质、密度和质量上存在不同,非洲、南美洲产的酸枝木和东南亚的价格相差很大,比如东南亚的交趾黄檀每吨可达10万元,而非洲微凹黄檀每吨不过2万元。不少商家以次充好,拿非洲货冒充东南亚的材料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