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家居盈利的营销模式:目录营销策略
时间:2010-01-06 人气:1367 来源:中国时尚品牌网 作者:
概述:目录营销是指运用目录作为传播信息载体,并通过直邮渠道向目标市场成员发布,从而获得对方直接反映的营销活动。严格意义上说,目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直复营销媒介,它只是直邮营销的一种特有形式。
......
自1888年西尔斯·罗伯克公司出版了它的第一本商品目录起,目录销售就开始得到商家们的青睐。目录营销是指运用目录作为传播信息载体,并通过直邮渠道向目标市场成员发布,从而获得对方直接反映的营销活动。严格意义上说,目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直复营销媒介,它只是直邮营销的一种特有形式。
但对家居巨头宜家而言,向锁定的消费群散发目录手册,远比铺天盖地的广告廉价和有效得多。宜家的目录手册制作精美,融家居时尚、家居艺术为一体,可以说是宜家自我包装的巅峰之作;而对于无暇上街购物的忙碌人群来说也十分适合,他们不用往商店去挤,可供选择的范围广泛,能以最低的价格购物,受到很多新中产阶层的喜爱。
自1999年版,宜家试探性地印刷了一本32页的产品目录起,此种营销方式就在其营销战略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为了与中国当地竞争对手争夺以对价格敏感而闻名的中国消费者,宜家努力降低成本并不断扩展在华业务,宜家许多产品的全球最低价格都出现在中国。宜家的产品目录,可以理解为是一本降价促销手册。
所以,2003、2004年版的产品目录中,降价和创意作为两面大旗,高高树了起来。2005年版的产品目录中,降价大旗升得更高了,第一页的短文中,中国区经理写道“在中国,我们更是一直致力于降低产品的价格。”产品目录中降价的向下箭头比比皆是。
仔细分析宜家的产品目录营销,我们可以看到一家成功的家具企业是如何把握住市场的最新变化的。宜家1998年进入中国,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商场;2003年,宜家在中国实现销售额7.12亿美元。宜家这七年的成功发展,除了宜家全球采购的优势外,与宜家的产品和营销紧扣中国(主要是上海和北京)新中产阶层的成长是分不开的。
“新中产阶层”是中国理论界2003年才开始重视的一个新概念,宜家自然不可能自觉地应用这个概念,它做的工作就是平衡最大销售额和最大利润,抓住能够提供较大利润的社会群体。通过抓住新中产阶层这个新生的消费层,向他们提供设计精良、功能完善、价格(相对)低廉的家居产品,来迎合他们注重品质和品位、并兼顾价格的消费习惯,实现企业利润和销售额的最大化。
宜家目录永不衰竭的营销法宝,也就是对新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的有益引导、不断掀起降价风潮以促进销售。每年9月,宜家都会推出一本新品目录册,类似电话黄页那么厚。但是从今年起,宜家将每年在中国市场推出5本新品手册。《美好家居指南》五本分册亮点各有侧重,风格也颇为鲜明。宜家不仅通过目录营销促进销售,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精美的目录册进一步巩固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
据记者了解,宜家在中国的管理层花了两年时间才使公司的管理高层认可了压缩商品目录的做法。这些高层管理人士曾经担心,被印制成小册子的商品目录将不足以反映宜家的商品全貌,而后来他们将宜家中国压缩商品目录之举称作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做法。这种新推出的40页厚小册子增加了单个产品的图片,减少了产品的全景展示效果图,后者使宜家传统的产品目录看上去像是一本装饰杂志。
事实上,从目录的最终表现上,在减少可供选择的商品的同时,将使那些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和购买的产品更加突出,也更容易得到和吸引目标消费者的注意。
可以预见的是,这将从总体上增加消费者在宜家的购买量。因为,宜家目前简单地把他们的典型目标消费者定义为“平均每月挣3300元,每次来宜家消费300元的人”。
宜家在中国的营销负责人吴麦德说,压缩商品目录的厚度也可降低印刷成本,有助于更多中国家庭得到这一名录,从而使宜家中国的目标客户对该商品目录的拥有率从目前的40%提高到80%。宜家中国改版后商品目录的每期发行量将为700万册,而改版前的发行量只有250万册。据称该公司将继续向其在中国的100万核心客户提供内容更丰富的商品目录。
据贝恩管理顾问公司(Bain&Co.)估计,中国不断增长的个人家装市场目前规模已达150亿美元,宜家在这一市场的占有率为43%。随着宜家在中国的业务进一步向内陆城市渗透,该公司承受的降低成本压力预计会进一步加大。但目前的宜家目录手册已经成为时尚生活价值观念的演绎者和记录者,他们只能在当前的目录上创新,继续“发扬光大”。
但对家居巨头宜家而言,向锁定的消费群散发目录手册,远比铺天盖地的广告廉价和有效得多。宜家的目录手册制作精美,融家居时尚、家居艺术为一体,可以说是宜家自我包装的巅峰之作;而对于无暇上街购物的忙碌人群来说也十分适合,他们不用往商店去挤,可供选择的范围广泛,能以最低的价格购物,受到很多新中产阶层的喜爱。
自1999年版,宜家试探性地印刷了一本32页的产品目录起,此种营销方式就在其营销战略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为了与中国当地竞争对手争夺以对价格敏感而闻名的中国消费者,宜家努力降低成本并不断扩展在华业务,宜家许多产品的全球最低价格都出现在中国。宜家的产品目录,可以理解为是一本降价促销手册。
所以,2003、2004年版的产品目录中,降价和创意作为两面大旗,高高树了起来。2005年版的产品目录中,降价大旗升得更高了,第一页的短文中,中国区经理写道“在中国,我们更是一直致力于降低产品的价格。”产品目录中降价的向下箭头比比皆是。
仔细分析宜家的产品目录营销,我们可以看到一家成功的家具企业是如何把握住市场的最新变化的。宜家1998年进入中国,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商场;2003年,宜家在中国实现销售额7.12亿美元。宜家这七年的成功发展,除了宜家全球采购的优势外,与宜家的产品和营销紧扣中国(主要是上海和北京)新中产阶层的成长是分不开的。
“新中产阶层”是中国理论界2003年才开始重视的一个新概念,宜家自然不可能自觉地应用这个概念,它做的工作就是平衡最大销售额和最大利润,抓住能够提供较大利润的社会群体。通过抓住新中产阶层这个新生的消费层,向他们提供设计精良、功能完善、价格(相对)低廉的家居产品,来迎合他们注重品质和品位、并兼顾价格的消费习惯,实现企业利润和销售额的最大化。
宜家目录永不衰竭的营销法宝,也就是对新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的有益引导、不断掀起降价风潮以促进销售。每年9月,宜家都会推出一本新品目录册,类似电话黄页那么厚。但是从今年起,宜家将每年在中国市场推出5本新品手册。《美好家居指南》五本分册亮点各有侧重,风格也颇为鲜明。宜家不仅通过目录营销促进销售,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精美的目录册进一步巩固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
据记者了解,宜家在中国的管理层花了两年时间才使公司的管理高层认可了压缩商品目录的做法。这些高层管理人士曾经担心,被印制成小册子的商品目录将不足以反映宜家的商品全貌,而后来他们将宜家中国压缩商品目录之举称作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做法。这种新推出的40页厚小册子增加了单个产品的图片,减少了产品的全景展示效果图,后者使宜家传统的产品目录看上去像是一本装饰杂志。
事实上,从目录的最终表现上,在减少可供选择的商品的同时,将使那些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和购买的产品更加突出,也更容易得到和吸引目标消费者的注意。
可以预见的是,这将从总体上增加消费者在宜家的购买量。因为,宜家目前简单地把他们的典型目标消费者定义为“平均每月挣3300元,每次来宜家消费300元的人”。
宜家在中国的营销负责人吴麦德说,压缩商品目录的厚度也可降低印刷成本,有助于更多中国家庭得到这一名录,从而使宜家中国的目标客户对该商品目录的拥有率从目前的40%提高到80%。宜家中国改版后商品目录的每期发行量将为700万册,而改版前的发行量只有250万册。据称该公司将继续向其在中国的100万核心客户提供内容更丰富的商品目录。
据贝恩管理顾问公司(Bain&Co.)估计,中国不断增长的个人家装市场目前规模已达150亿美元,宜家在这一市场的占有率为43%。随着宜家在中国的业务进一步向内陆城市渗透,该公司承受的降低成本压力预计会进一步加大。但目前的宜家目录手册已经成为时尚生活价值观念的演绎者和记录者,他们只能在当前的目录上创新,继续“发扬光大”。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近日,旨在聚焦中国创新营销实践,发掘弘扬中国营销标杆企业、标杆人物,推动中国市场创新发展的“2009中国营销领袖年会”上,全友家私作为唯一一家家具民营企业荣获了“2009年中国年度标杆企业”的年度大奖。其后不久,在具有消费风向标意义的“榜样中国·2009年度传媒大奖——中国家居品牌三甲榜”的评选中,全友家私因其在家具行业一年以来的持续创新,引领家具市场健康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又获得了“2009中国家居品牌三甲榜·年度品牌领袖大奖”。
业内人士指出,在作为全球经济复苏引擎和桥头堡的中国市场,营销界和媒体把两项大奖授予中国家具行业领军品牌全友家私,是对全友家私在行业中领跑地位的肯定,全友将通过其在行业的领创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指明方向。
据了解,2009年家具行业一个大的趋势是,中国消费者消费行为越加成熟,对家具产品的需求已经在价格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衡量,比如环保、售后服务、设计、功能、色彩、材质,购物环境、服务品质等方面。而以全友家私为代表的标杆企业在新的消费趋势前已经树起了准入门槛:没有设备、没有技术、粗制滥造、偷工减料、模仿抄袭、低价同质竞争的小品牌将被挡在市场之外。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在行业洗牌整合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弱者将被淘汰出局,强者占领的空间和资源将会更大。
不可否认,行业准入门槛低、增长速度过快,设计研发人员短缺、原创力不足以及产品抄袭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家具行业的发展。近一年多来,金融危机客观上为家具产业变革提供了外部促进因素,但同时,在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升级的推动下,中国家具行业正在夯实基础从产品消费时代向品牌消费时代挺进。
市场人士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意味着家具制造业暴利时代的逐步终结,利润的下降,已经无法支撑同质化竞争的“价格战”。随着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品牌意识的增强,未来的年轻人不仅是家具消费的主力军,而且他们的观念也将改变市场的发展趋势。家具消费已完成了由必需性、实用性、适用性向品位的转变,未来家具市场的竞争不仅是卖产品更是卖设计、卖概念、卖品牌,而品牌体现的生活品位将成为消费者考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中国家具市场,依靠抄袭模仿、同质化低价竞争的企业终将被清除出局。在消费者由以往功能性需求发展出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下,中国家具行业的品牌消费时代已呼之欲出。
业内人士指出,在作为全球经济复苏引擎和桥头堡的中国市场,营销界和媒体把两项大奖授予中国家具行业领军品牌全友家私,是对全友家私在行业中领跑地位的肯定,全友将通过其在行业的领创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指明方向。
据了解,2009年家具行业一个大的趋势是,中国消费者消费行为越加成熟,对家具产品的需求已经在价格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衡量,比如环保、售后服务、设计、功能、色彩、材质,购物环境、服务品质等方面。而以全友家私为代表的标杆企业在新的消费趋势前已经树起了准入门槛:没有设备、没有技术、粗制滥造、偷工减料、模仿抄袭、低价同质竞争的小品牌将被挡在市场之外。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在行业洗牌整合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弱者将被淘汰出局,强者占领的空间和资源将会更大。
不可否认,行业准入门槛低、增长速度过快,设计研发人员短缺、原创力不足以及产品抄袭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家具行业的发展。近一年多来,金融危机客观上为家具产业变革提供了外部促进因素,但同时,在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升级的推动下,中国家具行业正在夯实基础从产品消费时代向品牌消费时代挺进。
市场人士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意味着家具制造业暴利时代的逐步终结,利润的下降,已经无法支撑同质化竞争的“价格战”。随着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品牌意识的增强,未来的年轻人不仅是家具消费的主力军,而且他们的观念也将改变市场的发展趋势。家具消费已完成了由必需性、实用性、适用性向品位的转变,未来家具市场的竞争不仅是卖产品更是卖设计、卖概念、卖品牌,而品牌体现的生活品位将成为消费者考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中国家具市场,依靠抄袭模仿、同质化低价竞争的企业终将被清除出局。在消费者由以往功能性需求发展出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下,中国家具行业的品牌消费时代已呼之欲出。
阅读全文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红木原材料开始上涨,到目前最高涨幅已超50%,价格已接近2007年最高点。
受此影响,记者昨日走访福州国际家具城以及二环路多家红木家具店发现,红木家具价格较去年上半年上涨了10%~30%。
莆田连天红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随着楼市、股市回暖,红木家具也开始出现上涨的趋势。去年年初,红木家具市场还很冷清,从四五月份开始,出现了销售小高潮。
记者从莆田仙游榜头的红木市场了解到,红木家具上涨缘于红木原材料价格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涨,如一级小叶紫檀原材料,去年上半年每吨为30多万元,到现在已涨到60万~70万/吨。
福州台江排尾一家红木家具商吴老板称,去年8月份以后,印度小叶紫檀、越南黄花梨等高档红木原材料涨幅超过50%,而老挝红酸枝、非洲鸡翅木等中端红木原材料涨幅在10%~30%。
莆田仙游榜头红木市场不少红木家具商称,由于红木稀缺,近几年红木被各界人士追捧,红木家具行情也经历了“暴涨暴跌”。据介绍,由于红木材料商的炒作,到了2007年底,红木价格达到了最高点,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价格又开始暴跌。以红酸枝为例,2007年最高点售价达6万元/吨,到了2009年3月份降到了2.8万元/吨,今年下半年又开始上涨,现在售价达到4.8万元/吨,接近2007年高点。
受此影响,记者昨日走访福州国际家具城以及二环路多家红木家具店发现,红木家具价格较去年上半年上涨了10%~30%。
莆田连天红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随着楼市、股市回暖,红木家具也开始出现上涨的趋势。去年年初,红木家具市场还很冷清,从四五月份开始,出现了销售小高潮。
记者从莆田仙游榜头的红木市场了解到,红木家具上涨缘于红木原材料价格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涨,如一级小叶紫檀原材料,去年上半年每吨为30多万元,到现在已涨到60万~70万/吨。
福州台江排尾一家红木家具商吴老板称,去年8月份以后,印度小叶紫檀、越南黄花梨等高档红木原材料涨幅超过50%,而老挝红酸枝、非洲鸡翅木等中端红木原材料涨幅在10%~30%。
莆田仙游榜头红木市场不少红木家具商称,由于红木稀缺,近几年红木被各界人士追捧,红木家具行情也经历了“暴涨暴跌”。据介绍,由于红木材料商的炒作,到了2007年底,红木价格达到了最高点,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价格又开始暴跌。以红酸枝为例,2007年最高点售价达6万元/吨,到了2009年3月份降到了2.8万元/吨,今年下半年又开始上涨,现在售价达到4.8万元/吨,接近2007年高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