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家具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家具产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省家具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浙江,出口额居全国第六位,已跨入家具大省行列,并成为全国家具业最具成长性的省份之一。2008年,全省家具生产企业达到3710家,从业人员50.1万人,全省家具行业实现总产值483.8亿元,出口额12.65亿美元,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51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9.05亿元,利税36.85亿元,出口交货值11.5亿美元。目前,全省家具产品结构主要以软体、实木、板式家具为主,金属家具、藤柳家具、塑料、弯曲木以及玻璃家具也占据一定比例,其中:软体家具约占35%,实木家具约占30%,板式家具约占20%,钢制金属家具约占10%,其他家具如竹、藤家具和塑料家具等约占5%。全省产量在30万件以上的家具企业有25家,产量占到规模以上企业的47%;年产100万件以上企业5家,产量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7%;拥有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生产企业近30家,主要分布在青岛、烟台、淄博、东营、潍坊、德州和日照等地。我省家具销售主要以国内尤其是省内及周边地区为主,约占70%。出口市场主要以美国为主,其次是日本、韩国、中东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约占30%。全省家具商城达到680家,从业人数约12万人,其中中高档家具商城的外来品牌约占70%。全省已有近120家企业通过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0家企业的产品荣获山东名牌,32家企业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3家企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7家企业获得11个国家免检产品,2家企业获得3个中国名牌。青岛一木获得中国家具行业唯一“中华老字号”称号。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中国桌椅之乡(宁津)、淄博市周村区家具产业基地、山东省红木家具之乡(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中国最大的桐木制品集散地(菏泽市庄寨镇)、山东省床垫沙发家具生产之乡(潍坊市高新区清池)等特色产业集群;建立了山东(临沂)国际家具科技产业园、山东(杜村)家具产业出口基地两个产业园区。
(二)存在的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萎缩,伴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尽管外贸依存度低,我省家具企业同样遭受到了冲击,最直接的影响是订单减少,国内外市场贸易额下降,资金困难进一步显现。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和出口增长分别比上年回落6个、7个、9个和6个百分点。同时,也进一步暴露了全省家具产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一是我省家具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全国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只有3家,抗风险能力以及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区域品牌不强。二是设计人才短缺,企业设计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产品以中低档为主,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三是粗放经营方式依旧存在,大部分企业仍以半机械化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大多在10万元/年左右,与国际水平以及广东等发达省份差距较大。
二、指导思想、原则及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植龙头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发展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家具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构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家具工业体系。
(二)指导原则。
1.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加快建立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联合,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家具产业,大力提高家具生产技术装备水平。
2.整合资源,集聚优势。通过特色产业集群和家具产业园的建设,整合全省及全国的家具产业链优势资源向优势地区集中,从生产供应到产品销售,建立起完善的、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完整产业链。
3.规划引导,完善标准。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市场规范以及产业标准等引导企业注重产品质量、诚信体系以及可持续发展,走健康发展之路。
4.推进融合,提升品质。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家具产业,提高企业设计、制造、营销、管理信息化水平,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家具行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家具产业做大做强。
(三)发展目标。争取经过3年的努力,使我省家具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以一个行业公共贸易平台和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为支撑,以七大产业集群和两大家具园区为特色,产业集中度和品牌知名度共同提高的产业新格局,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得到明显增强,逐步把我省家具产业发展成全国重要的产业集聚地。
1.壮大产业规模。到2011年,全省家具工业总产值达到720亿元,年均增长15%;出口20.4亿美元,年均增长18%;从业人员达到60万人;软体家具产品比重由目前的35%提高到40%;实木家具产品比重由目前的30%降低到25%。
2.推进自主创新。重点培育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以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发展方向,重点开发推广仿真木、科技木、木塑板、合成面料等新型替代材料,争取新型材料应用率达到40%。
3.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产业集群集中,力争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带动力的家具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聚集区发展到13个。
4.培植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全国知名品牌,争取中国名牌产品达到5个,山东名牌达到45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5个,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47个,拥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20个。
5.完善营销网络。争取有一定规模的家具商城发展到700家,商城面积达到560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达450亿元,从业人员达15万人。
三、发展重点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规划目标和基本原则,未来3年重点是完善产业布局,构建贸易、技术两个平台,集中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实现全省家具产业振兴步伐。
(一)完善产业布局,推动市场建设。以济南、淄博、潍坊、烟台为重点发展区域,重点扶持山东凤阳、烟台吉斯、山东今日、济南柏丽雅、诸诚新华宇、新郎欧美尔、淄博福王以及济南新贵族等软体家具企业。以济南、滨州、宁津、青岛、日照、东营、临沂等地为重点发展区域,重点扶持济南赖氏、西部牛仔、U+家具、邹平富通、宁津德克、青岛一木、青岛北苑、青岛良木、青岛海燕木业、青岛艺德、日照三木、临沂恒久、东营胜辉、广田木业、阳信欧亚木器等企业以及曹县曹普、曹县鲁艺等出口工艺家具企业的发展。以济南、青岛、德州、临沂为重点发展区域,重点扶持济南雅士达、山东佳诚、济南财富、青岛泰旭、青岛金羽、青岛太和、德州豪美帝家、临沂蓝图、临沂伯利恒、济南好百年厨具、泰安大唐宅配等企业。引导并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支持山东东亚、济南银座、青岛富尔玛、青岛海博、兖州富居、德百家居、烟台嘉禾、烟台棱方圆以及滨州佳泰等品牌家具商城,引导家具市场逐步改善当前存在的市场过度扩张与市场需求比例严重失调的现状,形成定位差异化和商业模式多样化的市场格局,并逐步向市场空间广阔的三、四级市场渗透,同时鼓励特色区域建设特色产业市场,如山东红木之乡———淄川西河镇计划建设的“山东红木文化博览城”,以及中国桌椅之乡———宁津投资建设的“中国桌椅采购交流中心”等。
(二)构建家具产业公共贸易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进一步培育并提升由山东、深圳、河北、河南以及天津5省市家具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家具及木工机械(北方)展览会”,将其打造成北方家具行业的公共贸易平台;充分发挥家具研究所现有的优势,加快规划并建设“中国北方家具研发基地”,以建设北方家具行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北方家具人才培训基地为核心,打造行业公共技术平台,为中小企业的稳步、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快实施一批重点家具技改项目。加强对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凝练一批新项目作为重点培育和支持对象。未来3年规划实施51个重点项目,重点是:山东今日家居有限公司“乐德福莱飞翼床撑”、“西格菲斯”体感振动床体系、“今日菲尔”气垫床体系、今日家居电子商务平台,山东凤阳集团年产35万件高档欧式、板式、实木家具,烟台吉斯家具工业园建设和百万张床垫流水线改造,青岛一木设备改造和新材料开发应用,山东新郎欧美尔家居置业有限公司的环保家具生产线,日照三木家具工业园,青岛北苑家具源有限公司的节能项目,淄博宝恩家私有限公司的擦色真皮沙发工艺改进、东营胜辉出口家具全自动喷淋生产线,力争在生产制造、创新研发、营销模式、节能减排等方面实现突破。
(四)加强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对已形成的七大产业集群及两大家具园区进行重点培育,实现产业升级。同时挖掘并培育新的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是:抓好济南家具工业园建设,立足济南,辅射全省,整合家具生产、销售及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如木工机械、家具原辅材料等入园,用2-3年时间,将产业园打造成代表山东家具业综合实力的品牌工业园区,为山东家具产业提供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服务;支持建设日照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力争用3-5年实现年木材贸易加工量达300-500万方,实现年销售收入350—500亿元,形成以家具、木地板、科技木、指接板等高端产品为主体、年精深加工200万方的产业规模,打造集木材检验检疫、贸易、加工、会展、商务、信息、交易、保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进口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技术为基础,建立家具生产、管理、销售等全过程的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积极采用现有先进生产设备,加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提高家具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设备和材料的使用率。积极推进中国北方家具研发基地建设,重点实施好中国睡眠研究中心、家具国家实验室、家具人才培训基地、家具产品研发中心建设,加强以公共技术平台招聘优势家具设计专才的力度,根据企业不同需求为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工作,提高我省家具产业的产品原创水平。
(二)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环保家具。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对原材料选购、产品生产等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符合环保要求。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家具行业质量标准修订工作,为家具企业生产、开发、管理、营销提供规范和依据。鼓励企业建立科研测试机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家具质量控制和检测。在支持中小企业加强专业化合作的同时,鼓励发展大型规模化龙头生产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和设备资源,建立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基地。
(三)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广泛开展各种技能竞赛,开展争当首席技师活动,促进更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支持山东省家具行业协会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和临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联合办学;引导企业从南方家具业发达地区和国际上引进各种专业人才,尤其是家具设计人才,提高山东家具产业原创设计水平,提升山东家具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逐步与国际化接轨,为我省家具行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强品牌和标准化建设,突出展会推动作用。进一步实施好家具产业名牌战略,做优做强产品名牌、企业名牌,重视培育产业集群品牌,组织开展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活动,形成区域经济新优势;进一步实施好标准化战略,及早制定《民用实木家具检验标准》、《藤制家具标准》和《条柳编家具制品标准》,努力解决标准滞后问题,做到标准完善齐全,严格按标准生产经营。重点组织好“中国国际家具及木工机械(北方)展览会”,给厂商提供一个更为国际化和高品质的展览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省各地家具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办新的特色展会,以展会推动全省家具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五)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努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或国家投资办厂,或建立经销机构,发展海外家具经销商。对于财务健康、现金流充裕的公司,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大力实施低成本扩张。重点利用好西北木业在俄罗斯建立的木材加工园区、枣矿集团在加拿大拥有的1.6万平方公里森林资源以及日照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半成品加工基地等资源优势,为山东家具生产企业培植稳定的上游木材资源供应渠道。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学习和运用,充分利用WTO规则保护家具行业和企业的合法利益。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工艺和管理经验,做好吸收消化和创新工作,不断提高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
(六)加强政策扶持,积极协调解决资金问题。用好增值税等税制转型改革,调整进出口税率,降低企业负担;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财政补贴支持,发挥好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作用,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贴息或补助,引导金融贷款和社会各方投入;组织协调银企合作,加大银行对中小家具企业的信贷额度,引导国家政策性银行对家具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给予信贷支持,建立相应的贷款运作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有力支持中小型家具企业发展;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重点扶持由行业协会牵头的信用担保机构,填补银行业贷款不足而对中小家具企业造成的资金缺口,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七)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家具行业协会要从维护和促进家具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掌握和研究国内外家具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协调,建立完善风险预警和贸易纠纷法律援助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规划提供参考。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关于加快全省家具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8〕17号)精神,制定并实施行业生产安全管理和市场行为规范,建立行业安全和自律机制。重视环保和社会责任,保护家具从业人员、消费者以及生产、流通企业的合法权益。
今非昔比,金融风暴导致国际需求市场萎缩,产能过剩,外销不好做了,此时内销被重新唤起。走国内市场开始成为企业自身或政府为企业解脱困境的有效途径。
习惯以集装箱为单位的单个产品加工生产,开始探索多样化产品开发、品牌包装、渠道搭建。莞企内销这条路走得顺吗?他们最大的希望和困难又是什么?政府为企业搭建的内销平台还需要怎样完善?
内销更愿做品牌
在这轮针对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企业普遍表现出来的创品牌热情很高。
厚街镇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厚街外资企业4月内销金额为7.35亿元人民币,相比3月底4.38亿元内销额,增幅跃升67.8%。
显然,厚街外企内销飙升在东莞乃至全国来看还仅仅是个缩影。但可以说明的是,出口订单萎缩的情况下,内销确实是保增长的不二选择。
今年3月,亚洲最具规模的木制家具产销集团台升家具表示,将在今年全面进军国内家具市场,计划发展10个子品牌,在全国开设逾百个专卖店。据台升内部人士透露,台升今年高调进军国内市场也是受到外单严重萎缩的影响,初步估计外单同比将降近一半。
与人们事先猜测的台升内销志在抢夺顶级高端市场不同,台升集团战略布局里同时包括了一、二级市场。该公司销售总监俞锡达说:“现在家具依旧还是采用出口复进口的方式,但是省却了以前‘香港一日游’的麻烦,可直接进保税仓出来,这也大大节省了成本。此外,家具出口退税的调高以及进口零关税,为我们开展内销消化了不少成本压力。”
在海关支持下,目前东莞各口岸建设有“两仓合一”的保税物流中心,来料加工企业无需将货物出口至境外再进口内销,将“香港一日游”内销转变为“监管仓游”内销,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各种环节理顺,降低了外向型企业内销的成本,无论是之前的外销大鳄,还是一些为品牌默默代工的企业,他们自发转型做内销的冲动增强。而在这轮针对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企业普遍表现出来的创品牌热情很高。
长安一名玩具港商告诉记者,尽管他们企业订单目前不佳,但是库存很少,现在尝试内销,他们最大的心愿是想让自己质量好的商品进到中国市场。价格低、代工不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初衷。
政府出面疏通渠道
目前,政府已经在生产前期和后期的流通领域,为企业内销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市场变化促使企业自发转型尝试做内销,东莞政府鼓励和引导外向型企业走内销之路的热情,也是空前高涨。就在下月18日,一场外销企业博览会将在厚街镇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这是广东省首次专门针对外资企业做内销举行的专题博览会,与会的千家外企均免费参展。此次展会由省政府主办,规格很高。而东莞作为东道主更是希望借助这次机会,缓解外资企业订单萎缩的困局。
除了大型展会外,各种各样的采购对接会、莞货展销会、莞货北上等活动中,政府都发挥了其杠杆作用。目前,政府已经在生产前期和后期的流通领域,为企业内销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如在政府10亿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生产型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其中对于企业为开拓国内市场参加政府认可的国内展览会,按展位费、布展费给予50%的补助。而在商标注册方面,对于企业在国内注册产品商标,按实际支付的注册费用给予全额资助。
经营模式成最大挑战
内销直接针对的是消费终端,生产数量、时间都充满变数,习惯外销模式的企业一时间很难扭转过来。
毕竟内销市场不是一蹴而就。记者总结了三种类型的企业:一是提前转型,三四年前就试水国内市场,采取内外销两条腿走路的企业,当下的应变能力会自如很多;二是之前内销经验为零,如今不得不尝试内销,手生路不熟;三是长期从事某个部件的加工生产,无面向终端的成品,很难在国内自立销售渠道,面对内销显得无从入手。
同样以厚街为例,该镇外资企业有550家,目前展开内销业务的有63家,从事内销企业占该镇外企比例仅为11%。为什么参与内销的企业偏少?该镇外经贸办有关负责人坦言,除了内销政策上的放开和变通,企业自身做内销的能力也很关键,一些企业只有从事某个零部件加工的生产能力,没有直接面向终端的成品,这样做内销很困难。
此外,内外销经营模式的较大差别也成为企业转内销的重要挑战。大岭山台商谢先生告诉记者,外销针对国外的批发商或经销商,根据对方提供的样品进行生产,数量、交货日期都非常明确,可以将生产设备和时间最大化利用起来。但是内销直接针对的是消费终端,生产数量、时间都充满变数,习惯外销模式的企业一时间很难扭转过来。但当等到大家转变过来时,内销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了。
“对于转内销的企业来说,他们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品牌运作,这当中涉及到包装、促销、渠道等整个系统工程,与外销的做法是天壤之别。”东莞名家具俱乐部执行秘书长王猎说。
帮助企业建设市场网络
政府部门应该帮助企业搭建完善的流通渠道,如组织东莞家具、东莞服装走出去,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点,实现可持续的销售。
对于政府为企业疏通内销渠道,帮助外向型企业向内销市场转变,增加订单,业内认为此举很有必要,但政府也应该注意方法,不可病急乱投医,要有长远的着眼。
“要帮助企业建设市场网络。”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说,“东莞做内销有两方面的产业优势:一是传统产业中低端产品成本低、廉价;二是世界品牌加工质量强。为此东莞要朝着从世界消费品工厂转为中国消费品品牌发源地的目标努力。现在是政府思考和制定政策的时候了。”
广东商学院流通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说,东莞作为一个制造大市,品种丰富,政府出面帮助企业拓开销路这是件好事,但是一定要按照产品类别来找国内优秀经销商进行对接,采购载体不宜太大、太综合。此外,“当下应该从‘东莞制造’向‘东莞流通’转变。政府部门应该帮助企业搭建完善的流通渠道,如组织东莞家具、东莞服装走出去,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点,实现可持续的销售。”
■样本琪胜:在产业升级中求发展
琪胜鞋业作为全市产业升级试点企业之一,11年前开始起步时,还只是位于厚街镇厚街村一间不起眼的小厂,承接的都是别的工厂发包下来的订单。即使这样,琪胜从一开始还是尝到了加工的甜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自己接海外订单,成为东莞厚街诸多加工贸易制鞋厂中的一员。
2004年,琪胜正式迁入三屯村工业区,建成5万平方米的现代工厂。也是从当年开始,琪胜鞋业开始逐渐转型,把目标瞄准国内高档男鞋市场,并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对此,琪胜鞋业董事长尹积琪说:“主要是国外市场太成熟了,关系也是根深蒂固,再者就是加工的利润太薄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琪胜鞋业开始逐渐放松加工贸易这块,一边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一边调查了解国内市场,布局国内销售网络。
从2004年到现在,琪胜鞋业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原材料和设备,为了学到意大利皮鞋制造的优秀技术,公司花“血本”通过发包给意大利工厂进行加工,然后通过这种合作关系去学习国外工厂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也是从2004年开始,琪胜鞋业开始向全国各一级市场撒网,目前已在全国1/3以上的省会及一级城市开设专卖店。
目前,琪胜鞋业在国内销售的“迪宝”男鞋,零售单价平均卖到了1000元/双,属于绝对的一线价格。去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代表团开闭幕式上所穿的皮鞋,也是出自琪胜鞋业。
尹积琪说:“现在我们的目标是从生产型企业逐步转变成品牌型企业。我们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就在研发、销售网络和品牌包装三大方面。”
此外,尹积琪还强调,琪胜鞋业将逐步放弃海外加工市场,目前也只保留了部分生产能力。他告诉记者,从前年年初开始,他也明显感觉到制鞋产业的危机,现在制鞋企业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既然不能改变环境就只能改变企业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