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详细内容

中国企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时间:2009-03-02     人气:1834     来源:中华品牌管理网     作者:
概述: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使中国大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全球竞争考验,不仅要迎接国内企业的竞争,还要与国际跨今昔国企业展开残酷的商业大战,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中国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潜力,让中国市场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重......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使中国大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全球竞争考验,不仅要迎接国内企业的竞争,还要与国际跨今昔国企业展开残酷的商业大战,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中国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潜力,让中国市场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据权威专家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产业链全球范围内重新分工的历史时期,而此次产业链世界大挪移的重心在亚州,亚州的重心在中国。美国《洛杉矶时报》评论指出:“谁能掌控这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谁就能具有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前景”,松下集团社长中村邦夫也曾多次强调“不在中国取胜,便将输掉整个世界”。

  那么在这个充满了无数机遇的历史时期,中国民族企业应该如何迎接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与巨大的挑战呢?中国民族企业未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急需冷静分析当今国际国内竞争形势,深入研究目标消费群体内在需求,深刻剖析自身的内在原因,真正从心底里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全力以赴整合企业人力、物力、财力及社会人脉等各种资源,尽快抢占目标消费群体大脑内极有价值的心智空间资源,始终严格实施企业全员大营销战略即以定位为战略核心开展企业聚焦经营。

  那么中国企业为什么一定要打造品牌呢?打造强势品牌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到底有多重要呢?

  企业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让更多的消费者真正接受并产生购买行为,从而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那么企业怎样才能把自己的产或服务卖给更多的人呢?在这个产品供给过剩、信息泛滥的社会里,面对众多的可供选择的商品,目标消费者是怎样进行选择性购买的呢?

  消费者不可能对每个可供选择的产品或服务从价格、包装、功能、产地、效果、质量、服务等各方面一一对比或试用,也不可能像专业人士那么深入地了解成千上万种同类商品的详细知识,因此,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哪种产品或服务时,首选获得大家一致认可的强势品牌。

  因为强势品牌代表着有好质量、好功能、好效果、好服务等等,品牌浓缩了一切,品牌集中了一切,它让消费者在购买时放心,它向消费者预售了好产品或好服务,是一种更高效的销售方法。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德德鲁克曾指出“营销就是让销售成为多余”,如果营销做得非常好,形成了强势品牌竞争力,品牌会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所以也就会使销售成为多余的了。随着产品的不断丰富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对品牌的依赖和信任将会越来越强。品牌是操控消费者思维的伟大工具,打造品牌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没有品牌的企业,例如中国那些OEM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他们辛苦劳动所获得的利润远远低于拥有该品牌的企业。世界五百强跨国企业成功的关键绝大部分是靠资产重组,而资产重组当中占绝大部分的是品牌资产。

  企业拥有品牌比拥有工厂更重要,因为只有拥有了品牌才能拥有市场,拥有了市场比拥有工厂更有意义。蒙牛公司的老总牛根生在创业初期就是采用了先品牌后工厂的经营战略才在短短七年时间里让公司的发展跑出了火箭般的速度。

  如果企业不做品牌,为了获取暂时的销售利润而做广告、搞促销,那么这仅仅只能获得短期利益;从长远来看因为企业错失了发展机遇,没有形成品牌核心竞争力,企业将很难在市场上生存并持续发展。目前金融危机下,中国很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就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形成其最核心的品牌竞争力,无法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那么中国企业打造品牌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品牌意识或对什么是品牌认识不清;对打造品牌的重要性模糊不清,只顾企业短期利益,而不顾长期利益,这种行为无异于饮鸠止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营销的地位也在逐步上升,而营销的核心就是打造品牌,即在消费者的大脑中建立起一种使你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显得与众不同,具有差异性的认知,从而产生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力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虽然目前有很多企业对营销越来越重视,但是营销也仅仅只是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而且还一直处于跑腿的配角地位,企业领导并没有从心底真正意识到营销部门的重要性,没有将营销放在企业最核心的战略位置,营销的企业战略地位错位或缺失是中国企业目前的通病。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企业一方面越来越强调打造品牌的重要,对营销高级人才的渴望也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却又只顾短期赚钱,舍不得花钱去真正做品牌,或者搞形式主义,错误地认为搞几个促销活动、做一些无效的广告就是在打造品牌,甚至还在不知不觉地破坏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有的企业虽然认识到了打造品牌的重要性,也在花大力气去实施品牌战略,但是企业的产品没有核心定位或定位模糊不清,甚至是定位错误,即使定位正确也很难长期严格按此定位去执行。

  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彼德德鲁克早在1954年就曾指出:“营销是企业唯一的功能,从它的最终结果来看,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市场营销是整个企业经营的重心,企业唯一的任务就是做营销”。大名鼎鼎的“现代营销学鼻祖”、“科技产品营销之父”麦肯纳集团总裁里吉斯麦肯纳在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电子杂志《Business2.0》上发表著作并指出:“营销已不再仅仅只是企业的具体职能部门,而成为整个企业的整合部件,其职能已分化并融入战略、管理、广告、公关、服务等诸多职能及部门之中,营销由企业战略来整合,企业战略与营销战略之间的不同点正在消失,作为企业CEO首先必须是卓越的首席营销CEO”。惠普公司创始人戴维帕卡德也曾指出:“营销是如此重要,绝非营销部门所能完全承担的”。中国饮料巨头娃哈哈公司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就在于在企业老总宗庆后的统一指挥下,公司所有部门的一切活动都紧紧高效地围绕着营销展开。蒙牛公司之所以能在短短七年内让公司的发展跑出了火箭般的速度,就在于蒙牛公司所有部门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营销为核心的。

  观念错误是制约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最大内在因素,只有企业老板们真正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去有效执行品牌战略;如果老板的思想观念没有达到这种境界,营销部门无论有多么正确的营销策划也很难让老板们认可,自然也就很难实施。

  营销部门不应该是企业经营目标的执行者,而应是统筹协调各项事宜的管理者,营销目标本身就应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营销总监应该是企业这支军队的总军师,而不应是执行具体任务的将军或士兵。营销不应仅仅只是一个职能部门的事,营销目标本身就是企业的根本目标,整个公司都应该是一个大的营销部门,公司所有部门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是以营销为核心的,都是为营销服务的,这就是企业全员大营销战略即以定位为战略核心开展企业聚焦经营。

  不论企业在资源、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有哪些优势,企业最终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品牌竞争力;只有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整合并转化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持续的长期发展壮大!

  IBM公司的郭士纳曾对比尔盖茨说过:“以我在营销方面20年的经验来看,我们在软件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并非是科技出色的公司,而是市场营销做得最好的公司”,据专家调查统计发现,在美国成功的绝大多数企业,其首席执行官(CEO)之所以能升到公司的最顶层,绝大多数是因为其在销售与营销方面的贡献,而不是因为他们发挥了别的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管理者的定义已经变为:“一个能读懂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市场营销者。”

  无数事例反复证明了打造强势品牌跟企业所有的决策、制度、技术,产品,工艺、质量、管理、市场、销售、企业文化等等都有密切联系,品牌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企业最终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竞争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质就是品牌的竞争,如何经营企业其实质就是如何打造品牌。企业的战略规划就等于营销部门的品牌战略规划。企业老板也应该是营销总监。

  目前市场上产品、价格、广告同质化日益严重,一种追求差异化的竞争模式——品牌文化战略竞争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企业品牌文化整合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企业不仅应该打造品牌,而且还应该将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及企业融资上市相结合,这样企业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在研究了33家美国公司36年的发展历程和业绩对比后指出:“企业多元化经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成功的,不要掉到多元化经营的陷阱里去,绝大多数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都失败了,又回到了他们的核心业务上去发展,并发现只有经营核心业务才能获得成功!”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德德鲁克也曾指出:“集中经营是企为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要获得经济效益的成功,管理者就必须将精力放在产出最多的核心业务上!”全球顶级定位大师阿尔里斯在其经典著作《聚焦》中也曾指出:“多元化经营本身无可厚非,它是企业成长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但它不能破坏定位,而应加强和发展定位,即聚焦于企业的核心业务,集中经营。”

  聚焦经营不一定必须自始至终围绕某一个产品,也可以围绕一个系列的产品经营,但其业务必须相似,必须能让其核心业务得到强化而不是削弱。而与核心业务不相关的并购只会削弱企业的核心业务,从长远看,这些非核心业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上是不可能获胜的,那些没有希望获胜的非核心业务就应该整顿、关闭或卖掉。

  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指出:“聚焦经营是最强有力的手段,它能让企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之中,使企业在某个方面始终处于最领先的地位,这样就会比其他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当企业进行核心业务的聚焦经营时,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市场力量,力量分散的大公司也敌不过将力量聚集于一点的专业小公司,拥有8个各占10%份额的市场远不如有拥有1个占80%份额的市场,想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经营风险是不可靠的。

  中国企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只有中国企业老板们真正从心底深刻认识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真正明白了整个公司是一个大营销部门,公司一切经营活动都应始终围绕着营销这个核心,真正以定位为战略核心开展企业聚焦经营,高瞻远瞩地统筹协调,真正严格实施企业全员大营销战略,坚持不懈地整合企业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人脉关系),真正将企业所有优势资源都转化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尽快抢占广大消费者大脑内极具价值的心智资源并始终长期坚持下去,最终必将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强势品牌,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唯一出路。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不久前,法国巴黎举办了2009年家居展,向外界传递了新一季的室内潮流。
     简约
    淡雅的白色、干净的黑色或原色、简练的形体出现在家具设计中。简约并不意味着枯燥,水晶石壁纸、如雨中散步般的沐浴体验,都表明简约可能蕴涵的丰富性。


    可自由拼接的几何书柜


    动感
    高明设计的动人之处在于,它赋予无机世界以生命气息,物品成为情感交流的对象。许多活力十足的作品拥有共同的特征:即兴创作、唾手可得的材料、有机或卡通造型,所有这些都能帮助塑造出充满动感的青春气场。


    黑白配水杯

     

    毡子屏风还可充当衣架



    白色极简主义座椅,适合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一代

    阅读全文
  •   对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讲,随着企业的发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培训需求。一些企业的培训需求是非常盲目的,没有什么规划,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对外聘培训老师的选择也是非常的盲目,主要根据培训公司或老师的名气来决定。培训效果也无从评价,培训完了就完了,最好的结果也不外乎“会上激动,会后冲动,工作上一动不动”。相反,一些企业看似有完成的培训规划,做得也像模像样,又是心态培训、又是沟通培训、又是这个哪个的技巧培训,弄得人有点眼花缭乱,好像培训成了企业的必需品,不培训就落伍了。

      其实,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培训,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花了银子,又没有多大效果,完全可以毫不留情地全部砍掉,没有一个保留的必要。如果,企业有闲银子可以花,那就另当别论了。培训公司一个愿打,企业一个愿挨,这就谁也管不着了。

      其实,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唯一需要的培训,唯一要保留的就是“吆喝”培训,在这点上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做得不好,都在舍本逐末,而忘记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所谓“吆喝”培训,就是干什么吆喝什么。说得直白点,就是企业的员工要懂自己公司的产品,会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吆喝”,很多企业根本不重视,根本做不到,也根本没做好。企业的员工连自己的产品都不懂,都不会吆喝,都不能很好地向顾客推介,像自己的亲朋好友推介,企业连这方面的最最基本的培训都没有做好、做到位,举行其他的培训简直就是“空谈误国”!

      “吆喝”培训没搞好,很多企业的老板是第一责任者,是脱不了干系的。是很多老板对“吆喝”培训不懂、不了解、不重视。在这点上,皇明太阳能的董事长黄鸣先生应该是所有老板们学习的楷模。笔者做为【营销活化石】任皇明太阳能集团营销高管时,曾经接受过黄鸣董事长的若干次“吆喝”的“飞行测试”:冷不丁地接到他老人家的电话,给你提问,让你回答。问题是产品的专业知识,比如具体到太阳能保温层的导热系数多少等具体产品指标,比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等。必须对答如流,否则,就是一顿奚落和批评。做为自己亲手卖过和安装过号称几千台太阳能的黄鸣来说,对“吆喝”的理解已经深入骨髓了,他很难容忍自己的员工,尤其是高管,不懂自己的产品,不热爱自己的产品,不能如数家珍的介绍自己的产品。要让自己的员工懂产品,热爱产品,老板本人,包括企业的中高层,必须懂产品和热爱产品,否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吆喝”培训最多就流于形式了。

      其实,做好“吆喝”培训对企业会受益颇多。一是公司会有较充足的人才储备,懂产品的人多,热爱产品的人多,研究产品的人多,岗位的可替代性就相对越强,不用一有员工跳槽或换岗,就要空降或外部招聘,用内聘就能招到合适的人选,员工既能在企业发展,企业也降低了招聘成本,是皆大欢喜的双赢;二是企业里懂产品的人越多,热爱产品的人越多,这个企业所有的员工才能做到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一切为市场服务的意识才有建立起来的基本“土壤”。否则,其他岗位的员工连自己的产品都不了解,都不懂,要求员工去做到满足顾客、客户需求,让顾客满意,甚至感动,是不太可能的。就是企业内部,营销团队的员工与其他岗位员工的矛盾,大多也缘起于其他岗位的员工不懂产品、不懂市场、不懂消费者,如何要求其他岗位的员工能够理解和感悟营销人员的酸甜苦辣呢?没有矛盾才是怪事。三是懂产品的人多了,会推销产品的人多了,企业才有可能去做“全员营销”的动作,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M(MARKETING)公司。

      笔者对自己所带的营销团队一贯的要求就是营销人员一定要成为一个产品专家,否则就做不好营销。干什么吆喝什么都做不到,别的都免谈,谈别的都是扯淡!

      企业对“吆喝”培训要常抓不懈。大多数企业就是让内部的技术主管或营销主管讲几堂课,培训培训产品知识和产品卖点,再考考试,就完成“吆喝”培训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只是“吆喝”培训的开始。企业对“吆喝”培训要常抓不懈,要一月一次小“吆喝”,一季度一次大“吆喝”,天天“吆喝”声不断,并把“吆喝”制度化、规范化,从机制上确保“吆喝”能在企业“连绵不断,此起彼伏”。

      企业面对今年的金融寒冬,如果要砍自己的培训预算时,其他的都可以砍,只要保留和做好“吆喝”培训这件“棉衣”,就足以保证企业度过寒冬了。

      砍掉一切培训,只保留“吆喝”吧!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