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观智能家居发展史,我们离真正的全屋智能还很遥远
详细内容

纵观智能家居发展史,我们离真正的全屋智能还很遥远

时间:2018-11-07     人气:611     来源:亿欧网     作者:
概述:智能家居市场一片蓝海,各大企业纷纷试水,智能在某种程度上也沦为了企业宣传的噱头。目前,所谓的智能家居仍处于较为初级的单品阶段,实现人们期冀的全屋智能,各生产企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能家居市场一片蓝海,各大企业纷纷试水,智能在某种程度上也沦为了企业宣传的噱头。目前,所谓的智能家居仍处于较为初级的单品阶段,实现人们期冀的全屋智能,各生产企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各种智能单品,再到各大云平台,智能家居在不经意间,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扑面而来的大数据、物联网、AI智能,覆盖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让“未来已来”不再是一句宣传语。未来智能家居会如何发展?人们的生活将如何悄然改变?

单品智能化

智能家居的第一个阶段,传统企业逐渐向智能化发展,新兴的科技企业致力于研发新奇的智能单品。

家电企业会优先选择大型家电产品,如电视、电冰箱、空调等等。如格力的智能家居单品首先推出了智能空调,美的智能家居单品则首先推出了智能冰箱。这些家电企业在大型家电产品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进行研发,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互联网公司则会优先小型家电,如插座、音箱、路由器等等。例如,阿里推出的首个智能单品,是名为“天猫精灵”的智能音箱,小米推出的首个智能单品则是小米路由器。小型家电的研发更省时、省力和省钱,成本的低价使得售价不会过高,易于销售,更适合互联网公司。

然而,无论是家电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最终都会呈现从两端向中间走的趋势,这是智能家居发展中无法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显然家电企业会占一些优势,他们的用户基础更为坚实。

不同产品实现联动

第二阶段是单品之间的联动。首先是不同品类的产品在数据上实现互通。例如智能手环读取智能体脂称的数据。智能手环可以获取体脂称所检测的体重、BMI(即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等健康数据,并根据这些健康数据监控用户的睡眠质量、运动情况和饮食记录,培养用户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庭场景化也成为智能家居企业关注的一个重点。嘟嘟E家推出的嘟嘟红外遥控就能对家电进行场景化控制。选择离家模式时,灯光、窗帘和空调将会同时关闭。多个产品之间的联动,让用户可以随心定制不同场景,也满足了用户的各种不同的需求。这个阶段的控制主要靠人为主动发射指令去控制。

系统化实现智能

系统化实现智能是跨产品数据互通和互动之后再进一步的结果,不同产品之间不仅可以进行数据互通,还能将其转化为主动的行为,不再需要用户进行人为的干涉。例如,智能床感应到用户太热出汗后,主动将数据传送给智能空调,空调就启动了。又或者智能盒子检测到湿度过重,并且自己无法处理时,将信息传递给除湿器,除湿器就能实时降低空气湿度。

这种系统化的智能是建立在具备完善智能化单品以及智能产品,可以实现跨产品、跨品类互动的前提下的。它要求智能家居中的所有产品运营在统一的平台上,遵循着统一的标准。这也意味着,目前已经切入智能家居领域的厂商,需要考虑自己这一套智能产品网关设备能否嫁接到未来的大平台上。智能家居的发展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目前各个智能家居企业都在朝着第三阶段努力。

当某一平台接入厂商达到足够规模后,统一的标准才能被确立,我国的智能家居才会真正实现系统化的智能。而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从业者的不断努力,也需要消费者给予正确的认知和适当的包容。我们相信以目前科技发展的速度,智能家居的进化更将日新月异,科技改变生活会不再是愿景而是现实。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随着各方巨头的涌入,以及智能家居概念逐渐走向普及,智能家居行业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市场竞争、用户争夺也渐趋激烈。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智能音箱领域巨头们的烧钱补贴战也能感受到整个行业的热度。

    不过,相比卖的火热的智能单品,全屋智能的市场处境稍显尴尬,相比火爆的智能家居概念,智能家居的落地稍显落寞,行业内不断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很多消费者将这归结于“炒概念”和“夸大宣传”。

    智能家居作为未来朝阳产业,必定会成为巨头们和消费者追逐的热点,但是行业的发展也必然会经历一段痛苦的生长期,在智能家居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抱有更多的期待,并且能够容忍它在磕磕绊绊、摸爬滚打中不断走向成熟。

    智能家居行业“火苗”蠢蠢欲动

    1、入局者甚广。智能家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已形成几大阵营,涵盖了互联网企业、手机巨头、视频网站、通信运营商等等,而且巨头林立,华为、小米、OPPO、vivo、阿里、腾讯、百度、京东、苏宁、海尔、美的、格力、电信、联通、移动……凡是大众熟知的巨头们都纷纷试水智能家居领域,有些企业已经深耕多年,并且口碑良好。

    2、爆款产品频出。智能家居市场的火热不仅源于概念的普及,跟爆款产品频出也息息相关,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比如智能门锁、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智能儿童陪伴机器人、智能马桶盖、智能摄像机等。大众的生活已经逐渐被智能产品占领,智能化已成大势所趋。

    3、潜在动力足。爱好尝鲜的80、90后已成为消费主力军,00后更是伴随智能产品成长,新生代消费群体对智能化产品有着更为强烈的尝鲜、购买欲望,消费升级趋势下,大众购买产品时更倾向于品质化、智能化品类,万亿智能家居蓝海市场隐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巨头期待的“燎原之势”尚需时日

    纵观智能家居市场,整体发展趋于良性,只不过现阶段的星星之火尚难以形成燎原之势,市场渗透率低、消费者认知不足、行业标准尚未统一、产品系统不够稳定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难题,所以全屋智能的“凉凉”态势一时也很难摆脱,当智能单品迎来爆发,行业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全屋智能家居系统落地却暂遇寒流时,便让很多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生了“噱头”大于“实用功能”的看法。

    但其实从智能单品的出货规模来看,每年都呈增长之势,而且消费者在618、黄金周、双十一这样的节日也更加喜欢购买智能产品,智能化已成未来消费、生活趋势,智能家居市场迎来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凉凉”局面如何破冰?

    智能家居概念日趋火热,但是市场落地进程仍偏离预期,这其中不乏自身因素,当然还有消费者认知问题,想要打破“凉凉”局面,还得先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解决消费者信任问题。智能化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很多智能产品也是备受消费者追崇,但是部分智能单品的爆发仍然难以掩盖整个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比如消费者担心的隐私泄露问题、安全问题、系统稳定性问题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消费者内心疑虑难以打消,市场推广普及进程将很难达到预期状态,所以想要从根源上“破冰”,还得聚焦到产品本身,精心打磨产品质量,解决消费者的信任问题。

    2、解决“伪智能”问题。在智能家居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业内也出现了很多混乱现象,一些厂商在研发推出智能产品的过程中渐渐偏离了“智能应该让生活更简单”的初衷,从而导致消费者口中的“鸡肋智能单品”频出,也致使智能家居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能联网、能用APP操作,其实这与大众期望的“智能”仍然相差甚远,比如智能电饭煲,做饭时仍然需要用户自己操作,而所谓的“智能”只是让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开关,用户可能会就此表示质疑了,如果自己已经做了那么多步骤,真的不差按开关这一个操作,所以消费者不愿买单,甚至吐槽智能产品不智能也是情有可原。

    如果智能产品被消费者买回家之后,智能化功能经常被闲置,它仍然被当做一款普通的产品被使用,那么足以说明这款产品背离了智能家居的初衷,所以解决“伪智能”问题同样重要。

    阅读全文
  •    在很多场合下,人们习惯于将“成品住宅”说成“精装房”,大材研究在这里还是继续使用成品住宅的说法。

      大概是从去年开始,多个省市密集出台成品住宅的时间表。

      据大材研究的了解,目前至少有北京、山东、四川、上海、浙江、海南、河南、海南、陕西、江西、湖北等11个省市或者所辖省会城市,都已推出成品住宅政策。

      所有的政策里,对新建住宅的全装修的比例与时间表提出了明确要求,大概的要求是,2020年前后,核心城区要做到100%全覆盖。就连县城也有比例要求,比如河南的要求是占比60%。

      于是,主要有两大疑问悬在我们的头上:

      一个疑问是,家居建材与装修公司的市场接下来该怎么做,既包括厂家怎么搭建自己的渠道结构,也包括经销商怎么卖货,还涉及到装修公司怎么开发本地市场。

      会不会出现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一部分拿不到房地产企业工程订单的建材商家,或者装修公司,直接倒闭?

      另一个疑问是,以前装修公司里的设计师,是不是有一部分要失业?

      针对成品住宅,可能只需要一名设计师,就将一个楼盘的室内装修设计全部搞定。现在很多成品住宅楼盘,上千套房子,也不过就几种风格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硬装环节只需要少量设计师就可以搞定,不像以前,一个设计师对接几个客户,一个楼盘可能有几十名,甚至几百名设计师跟进。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大材研究的分析结论是,成品住宅的普及率,与家居建材、装修公司的倒闭率,存在正向关系。

      也就是成品住宅交付比例越高,倒闭的家居建材商家与装修公司会增加。

      但是,不会造成大批量的倒闭,只要你找得到出路,还是有施展空间与财富机会的。毕竟成品住宅目前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落地,三四线与县级城市才开始不久。

      四川要求的是2025年全装修达到70%,成都要求2022年底做到100%;上海要求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分区域达到30%到100%;湖北的计划是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一体化装修技术,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加上很多地方在落实成品住宅政策时,出了很多问题,质量差,乱报价,业主的意见反弹非常大,主管部门肯定要考虑到民意的,不能强制推行。有可能在目前的时间排期上往后延,需要一个探索与经验总结的缓冲期。

      这段时间里,必须努点力,要么成立一个大客户部门,想办撬开房地产企业的大门,但要做足心理准备,有可能要垫款,尤其是一些中小开发商,后面收钱还比较难。没实力接,就别硬着头皮去接。

      手上如果有过硬的产品,或者装修执行能力比较强,价格实惠,可以多想办法跟品牌开发商接触,毕竟回款相对有保障一些。有时候,我们可能不是手上拿不到工程订单,而是被欠款拖垮了。

      另外,有些建材商或装修公司觉得自己实力小,觉得跟大型开发商合作的可能性小,门不当户不对,努力也是白废。别气馁,在全国50强或100强开发商的合作名单里,有很多装修材料品牌,或者装修公司是三四线,可能还没有你的实力强。

      或者考虑转型成品住宅的整装,一方面,向开发商提供有竞争力的成品住宅整装方案;另一方面,面向业主提供成品住宅升级套餐服务。毕竟现在所谓的精装房,完全不是所谓精装。它只是基装完成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去完善。可以推出一套基于成品住宅的整装或者软装服务,改善居住品质,收入相对高一点的业主,一般愿意买单。

      按照目前成品住宅的普遍做法,它只是把部分硬装搞好了,成都市建委有一个解读是:

      所谓成品住宅,是指房屋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铺装或涂饰完成,套内管线及开关插座、厨房卫生间设备安装到位,基本达到入住条件的住宅。

      意思是说,墙面刷漆了,地面铺好了瓷砖或地板,水电改造完成,开关插座安好了的,卫生间的马桶、浴室柜与水龙头到位,厨房的橱柜做好了。

      不排除有些家庭觉得硬装做得不好,可能换掉部分东西,比如客厅的地板换瓷砖,墙面重新粉刷,开头插座换成质量更好的一线品牌货。

      更刚性的需求在于,由于成品住宅的硬装没法满足自己的期望,部分业主希望通过局部改造,以及后续的家具、软装搭配等予以提升,这都是机会。

      二次装修的空间会更有想像力,这个市场规模以后会更大。

      原因就在于,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开发商交付的成品住宅,在装修质量的耐用性上,很让人伤心,比起业主自己找装修公司搞定的,差了不少。

      试想,我们自己找装修公司,从量尺、出设计图、签合同、施工监督,再到最后的验收等,一环扣一环,款项一般分三期交,最后还要押点尾款,出来的东西有时候都不太好,更别说开发商这种批量装修了。

      耐用性差,再加上用的材料一般,过不了几年就会坏,二次装修或者二次局部改造就可能井喷。不妨提前布局,打磨成熟的解决方案,打响知名度,到时候找你的人不少。

      这里面潜藏着家居建材公司的机会,除了盯房地产企业的订单,还要考虑到成品住宅业主的需求,比如推出成品住宅的照明套餐、墙面套餐,或者地面套餐,性价比要高,安装施工与后期服务一条龙,肯定会有业主买账的。

      接着看第二个问题,成品住宅政策大面积落地,会不会出现大量设计师失业?

      大材研究认为,大量失业的现象预计不会发生,但少量失业肯定会出现的,毕竟一个楼盘,往往一家或两三家装修公司就接了。所需要的设计图又不多,并不需要每个房间都个性化,自然也就要不了太多设计师。

      为什么说不会大量失业呢?

      一个是二手房装修市场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依然需要大量的装修公司与设计师。

      二是成品住宅也要进化,也要品质,要档次,而室内设计是提升品质的关键办法。如果多一些设计师参与打磨,增加房间风格的选择空间,可能楼盘都会好卖一些。

      而多种风格的房间装修,自然需要更多的设计师参与,当然,对水平的要求也会高一些。

      三是设计师可能需要适当转型,别光盯硬装了,一定要提升软装设计能力。

      原因在于,前面讲到了,成品住宅只是把部分硬装做了,那些收入比较高、对居住条件有要求的业主肯定是不满意的,还是需要设计师,对软硬装做整体搭配,方便进一步的搭配。

      任何时代,都有它的困难与挑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困难真正到来之前,积极做好应对准备,提前谋划转型。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