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4.0,对家具企业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详细内容

工业4.0,对家具企业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时间:2016-05-06     人气:1134     来源:第一家具网     作者:
概述: 似乎一夜之间,“工业4.0”就在中国火了。从庙堂: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央领导层及地方领导班子推进“工业4.0”,到民间:企业家们摩拳擦掌上“机器人”项目,媒体鼓吹互联网+、智造、两化融合,“工业4.0”一夜之间成了全民讨论的话题。......

 似乎一夜之间,“工业4.0”就在中国火了。从庙堂: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央领导层及地方领导班子推进“工业4.0”,到民间:企业家们摩拳擦掌上“机器人”项目,媒体鼓吹互联网+、智造、两化融合,“工业4.0”一夜之间成了全民讨论的话题。

家具行业自然也难逃这场新概念的洗礼,见面不谈工业4.0,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还是家具人。

为什么选了“工业4.0”?

回溯中国家具制造业的发展,早年靠着代工迅速积累了扩张的资本,“世界工厂”在国外攻城拔寨名声远扬。

经过了粗放的生长期进入深耕期,家具制造业也强烈地感知到一直处于利润链的最低端。于是,这些年不乏“学习”的风潮:原创设计潮、品牌营销潮、贸易潮、电商潮……最近几年,一向默默无闻的新“制造”潮扑面而来。

无论是格力董明珠的“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还是业界对务实派——华为的推崇,亦或是时下正火的“工匠精神”,我们都嗅到了制造焕发青春的味道。

而作为现代制造的升级版,人们自然会想到最近蹿升的工业4.0。

在笔者看来,工业4.0提供了一种“摆脱‘世界工厂’的身份困扰,从而在世界制造高速路上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就家具制造业而言,近些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竞争激烈,环保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身心俱疲的家具人需要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通道,于是做人才升级、做渠道创新、做设计、做电商、做营销等,却发现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时候,从全球制造业膜拜的偶像——德国那里,传来了曙光:2013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式推出“工业4.0”,一次继蒸汽机、电气化、自动化之后的又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4.0能否真的救中国家具制造业的命?

一副美丽的图画

在上海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国内首个“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内,工业4.0的图景令人振奋:在同一加工线上,待加工的工件从传送带被徐徐送来,它们身上都贴上了不同的电子标签,而这些标签正是理解工业4.0的起点。它们都内置了“加工命令”,能自动与机器人、机床等加工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完成既定的加工任务。最重要的是,这些加工任务是各自不同的,它们来自客户的个性化定制。

将数字科技与工业产品及物流相连接,这样的命题是相当诱人的。它意味着成本的降低、产值的提升,从根本上解放了老板、员工的劳动力。“机器可以24小时运转,不像工人那么操心。”一位家具老板预言,工业4.0就是可以解救企业于“水深火热”的良药。

警惕“大跃进”  先做简单的事

搭上时代快车,多快好省实现家具“制造”到“智造”的飞跃,力争上游的心情是奋发的,然而我们必须正视事实:实现工业4.0的目标最终实现还需很多年。

德国工业4.0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从18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二百多年的工业基础已经为工业4.0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我们,则是在短短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实验工业2.0、工业3.0 ,现在又要马不停蹄开始4.0。

“IE是一切之本,建立在IE基础上的自动化、精益生产我们都还没有完善,遑论工业4.0?”另一位家具老板如此质疑。而他的企业目前已是被政府、同行公认走在工业4.0前沿的典型。

工业自动化以后,才可能走进信息化。中国的家具制造可能连工业3.0都还没有完成。

在南方沿海的家具厂走一走,会发现大部分工厂都长得都差不多,他们的区别大多仅限于厂房面积、人员数量,精益生产、TPM、TQC、5S等新名词并没有开出繁盛的花朵,“拿来主义”的制造术语碎片化地存在于标语当中,而系统化的行为落地眼中匮乏。随手拍一张工厂内景图,再拿来和日本、德国制造工厂内景图对比,差距显而易见。

“我们应该走进新的未来时代,这个时代叫人工智能。首先,我们要强调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以后,才可能走进信息化;只有信息化后,才能智能化。中国走向信息化,我认为还需要努力。中国的工业现在还没有走完自动化,还有很多工厂半自动化都做不到。”任正非,这位有着制造业精神教父般影响力的人物,如是概括中国制造业。

“家具加工动作不规范,容易造成‘内伤’。这些‘内伤’的发作可能要到最后几道工序才显现出来,但实际上有可能主要原因在前面几道工序。”拥有十年工龄的一线操作工对小编说。

正确理解工业4.0,不能忘记“家具制造”的品质目标,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步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如果连最简单的品质控制还没有做好,高大上的工业4.0不是镜中花、水中月又是什么?

制造业最忌讳盲目跟风,那种以为工业4.0能包治百病的想法,可能最终连制造的本体都会丧失。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传统卖场看人流,中国家具业看不出太多明显的复苏迹象。但是如果把目光从传统卖场移开去,从更广的视角观察中国家具业,你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判断。

     
        中国家具业已经开始复苏,复苏后的家具业,老的家具人可能已经不太认得它了。
     
        陈旧的经验大大压缩了保守者的观察视野
     
        家具主要是通过家具卖场销售的观念,是大多数资深家具人的共识。即使在互联网极具冲击力的今天,他们仍然坚信,绝大部分家具都是通过家具专业卖场销售的。
     
        笔者综合多方信息判断,卖场的传统优势地位早已大不如前,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其地位很难恢复到以前。卖场作为主要的家具销售渠道的地位必将继续被削弱,直到家具卖场成为家具销售的未必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这样的判断对于新进入家具行业,以及准备进入家具行业的零售商极为重要。
     
        家具销售的渠道已经越来越多元化,或许,传统意义上的家具专卖店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如今最具活力的消费者,喜欢的是一眼能看穿家居空间全景的情景式店铺,而这已经不是目前大多数家具专卖店能够达到的境界。
     
        以以前有效的经验,适应今天的消费环境,人们很难不发出生意难做、家具行业深陷严冬的感叹。而事实上,很多家具同行早已另辟蹊径,轻舟已过万重山。在你慨叹江河日下、与同等境遇者互相心灵抚慰时,你的同行早已取得辉煌业绩,在抒写新时代的辉煌。而当这些消息传到你的耳中时,你还果决地判断其为“吹牛”,以行业资深者的经验,将这样的事实拒之门外。
     
        这是一个家具传统销售商需要自我洗脑的年代,旧的经验,无法适应新的经济时代的要求,旧的经营理念只会带你走进死胡同。
     
        经济业态的巨变已经并将继续重塑中国家具业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笔者将其称为发展2.0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人们不再只求温饱,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在这个时代,居民收入将倍增,而收入的获取方式是前人难以理解的。服务业正在成为发展2.0时代的主要经济形态,以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业态,对家具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具的无形价值更被人看重,也成为家具业未来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这样的经济业态的改变,就要求家具制造业与零售业必须迎合这一社会大潮的改变,主动变身为服务业的一个分支,而不是热衷于再成为大规模制造业的一员。

        最近,若干著名的家具厂家已经主动变身为定制家具制造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未来,家具企业家坐在一起,比试的将不再是是否使用了高端的机械设备,而将是灵巧的小批量、智能化、即时化生产系统,满足消费者最个性化的需求,将高效(注:未必是大规模)工业生产与个性化需求完美融合。
     
        未来,中国的高端家具消费者一定是些愿意为软性的服务买单的新人类,而中国家具业必须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未来家具业是这样的
      
        未来的家具业一定是这样的:对于高端的品牌,消费者会一掷千金。而这些高端的品牌,一定能够优先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定制家具服务,既利用好每一寸空间,又让空间充满艺术与个性的气息。这将是中产阶级的标配。
     
        网络与实体融合销售店、独立店、值得信赖的身边或亲友推荐的销售商,将争夺剩下的市场空间。
    如果在未来家具专业卖场不进行有效的改造,市场份额会进一步被蚕食。
     
        从这样一幅家具业的未来图景看,中国家具业的复苏就不是一个成问题的判断。其实,所谓这样的未来图景,已经是今天家具销售的部分现实,只是缺少一个清晰的勾画,缺少一份具有说服力的解说词,缺少一个明确的方向指引罢了。
     
        中国家具业现实的进步,远远超过了这个行业人们的现实认知水平。
     
        中国家具业已经复苏,如果你还没有感受到这份复苏的暖意,那么一定是你的方向选择有了问题,一定是你落后于这个时代了,一定需要彻底的反思了。
    阅读全文
  •  一年一度的五一又到了,虽然黄金周不再,但商家显然也没有沮丧,因为三天小长假也给商家提供了“大展拳手”的好机会。与商家的殷切期望大相径庭,家具卖场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放眼望去一片喜庆,可没有了顾客的身影,就显得异常突兀。目前行业卖场已陷入了“无促销卖不出货”的怪圈。

      全年促销 顾客疑心
      商品促销本是商家为了刺激消费一时的营销活动,然而家具商家却将促销视为“救命良方”,永远都在不知疲惫的促销。家居市场不景气,不促销根本就卖不出去。但是促销了,效果也不尽理想,折扣再大,消费者还是意兴索然,生意仍然不好做。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面对家具市场全年的促销攻势,于消费者而言毫无新意,很难不产生疲惫感,甚者还对商家活动产生怀疑。
    消费者的顾虑不无道理,任谁看到昨日“跳楼价”,今日“大减价”,明日“大亏本”的促销不会疑惑——天天促销价,商家能支持得住?所以这促销价也只是噱头,博人眼球而已。商家的促销就像一个恶性循环,生意越是不好越要促销,越是促销,消费者越是疑心不买账。身处“无促销无销售”的市场,商家也是进退维谷,没有促销卖不出去,促销消费者又不相信。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商家也只有暗自叫屈的份儿。
      恶意竞争 商家之责

      但商家也算不得屈。家具市场无促销卖不出去的怪象商家也有责任。家具市场低迷,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商家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最常见的就是价格战。你卖100,我卖50;你卖50,我卖10块,这种肆意压低价格的恶性竞争,没有炒热市场,反而冷了消费者的心。
      没有商家愿意赔本赚吆喝的,商品价格压低,利润减少,为了保证营收,只能在商品原料上找出路,以次充好,降低成本以牟取利润。但是原材料成本降低了,产品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消费者在缺乏专业鉴别能力的情况下购买产品,往往到使用后才发现问题频频。找售后,解决得了一时,换回来的产品还是问题不断,追根究底,还是整个产品质量的问题,不是换一个就能解决的。久而久之,消费者对这个品牌寒了心,吃亏的还是商家自己。
      产品同化 选择障碍

      现在市场上,家具品牌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在面对神肖酷似的产品时,往往会犯了选择困难症。面对消费者的犹豫,商家的促销就派上了用场。商家卖力宣传吸引消费者驻足,给店员提供一个介绍产品的机会。家居消费不像快销品消费,人们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到商场里闲逛,然后看对眼了就顺手买回去。除了宜家,在绝大多数的家居卖场里,消费者都是带有需求性才来的,所以能吸引客户很重要。商家也深知家居消费与快销品的不同,所以才会使尽浑身解数吸引顾客。消费者相不相信没关系,只要这个噱头足够,能让人驻足一观,甚至进店咨询,商家就会抓住机会灵活推销。
      专注产品 创新营销
      商家的做法无可厚非,因为无论是谁面临生存发展的压力还能无动于衷,但并不代表这种做法可取。“价格战”并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益处,这种“取巧”的促销方式只能作为市场竞争中的“调味剂”,可有可无,甚至最终会被市场淘汰也不一定。长期不正当的促销,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最终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商家而言也是自取其祸。
      家具没有消费者品牌,因为成本的原因也做不成消费者品牌,所以对于家具来说,做好行业品牌,用口碑塑造自己的行业形象至关重要。良好的口碑是靠忠实的拥趸者建立的,就像曲美、红苹果等,能做成行业里的大佬,除了恰当的价格营销,一心做好产品才是他们成功最大的砝码。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