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建立在家具行业的四大痛点
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不少中国企业也走出了国门,他们的实力也足够跻身国际一流。但是,就中国整体制造水平来说,与国外还有已一段距离。建立在家具行业来说,山寨问题、定位不清晰、工业化程度不高、互联网认识不够这四大问题仍是家具行业发展道路上的四大痛点。
形成独立品格 摆脱山寨痛点
山寨问题在国内的家具业仍然普遍存在。虽然做原创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国内家具整体的设计仍然被国外牵着鼻子走,山寨现象依然广泛存在。例如某一年的米兰家具展流行起孔雀元素,随后的家纺界就大面积地流行起孔雀图案、蓝绿搭配的设计。
其他行业也同样如此,例如在家具业内,每年米兰家具展、法兰克福家具展过后,流行风尚很快会出现在国内。山寨的对象不仅是国外设计,更延伸到业内同行之间。在各大家具展会上常常可以看到,某个行业知名企业去年参展的设计备受好评,今年就有好几家出现了“同款”。以往的山寨可能伴随着粗制滥造、质量低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山寨品更接近原作品,拥有不错的品质,但“山寨”的本质却没有变。
中国家具企业要树立自信,主动把握市场发展风向,打造真正的中国风家具,形成独立品格,摆脱山寨身份。
制定长远计划 让定位明确清晰
家具行业内还普遍存在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山寨问题的存在,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家具业曾出现过一款“爆款”走天下的现象,现在这种做法已经很难生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于家具的使用需求和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以往简单的款式、僵化的风格。中国4万亿的家具市场存在庞大的空间,但市面上的家具设计却没有出现于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丰富状态,同质竞争仍然普遍存在。这透露出普遍家具企业对市场缺乏深入的分析和了解。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质化竞争最终会导致价格战,并逐渐缩窄同质化企业的生存空间。
市场大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转变,新时代出现新的消费特征,这要求家具企业要有足够的洞察力,站在消费者立场,应市场需求而变,且家具企业要有明确的定位和长远计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改善技术 提高工业化程度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家具制造业普遍都面临着用工难问题。这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经济水平提升有关。随着国家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就业,而家具制造业普遍工资待遇低,也难以留住员工,人力成本正在不断提高。
众所周知,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劳动力成本优势。而这种足以让中国制造立足世界的优势正在逐渐消费,并被东南亚等地区取而代之。家具制造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此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难题。特别是工业4.0时代的来临,依靠劳动密集优势的制造将不再具有优势。
然而,目前国内的家具制造业仍然需要大量依靠人力。国外一条生产线可能仅需要3-4名工人即可,生产车间里没有太多人。而国内很多操作依然需要依靠人工来实现,普遍企业的机器化程度不高,这是国内企业难以赶超国外企业的一个痛点。家具企业提高生产技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业化程度势在必行。
全面深入认识“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给家具业带来巨大的机遇。而新形态的出现,也让部分企业陷入迷茫。现在仍然有许多企业简单地将“互联网+”等同于开发电商渠道,在各大电商平台驻扎、开展线上营销活动、为线上渠道专门设计出“网络版”产品等等。这种做法不仅容易遭遇瓶颈,而且也难以权衡传统线下渠道的利益,使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近段时间很火的互联网家装也同样如此,虽然吸引了社会较高的关注度,却无法很好地渗透到市场。
究其根本原因,是对“互联网+”无法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其实,“互联网+”不仅表现在产品生产的层面,而是遍及整个企业生态,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市场营销、企业管理,都要实现互联网化。然而,很多家具企业只是将互联网当成了线下营销的一个延伸,并不是真正的实现企业的“互联网+”。此时,家具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时线下服务与产品的质量。
现代小资族买房大不易,虽说装修预算花费所剩无几,但一住可是十几二十年无法更动,如何规划当然得格外讲究!首先记得以「十年为期」当作阶段性配置,纳入生活习惯、未来居住人数变动、增加弹性活动区域,有效帮助房子进行更长远二次变更利用。这是一套由元均制作改造设计的老公寓,屋主人同样也是小资族夫妻。
既然是老房子,售价一定比新成屋低,为了将空间达到最大利用率,设计师透过开放式格局打开空间动线,让光线进入,并且以色彩转移视觉焦点,譬如说玄关的黑色鞋柜,营造如同从隧道口出来后宽敞效果,而客厅抢眼紫色主视觉,则点出重点,忽略家中过小问题。
另外再加上「斜切面设计」,分别运用于天花、卧室入口门片、电视柜斜角等,比起传统居家直角线条,让家里变得加倍放大。
[NextPage]
最后设计师提醒,空间小应该重叠机能,一物多用,如窗台位置,除了能当吧台餐桌,也随时皆可化身工作台,节省餐桌摆放位置,多挪个几平方到其他区域使用,住宅自然变宽敞。
就在2014年流通卖场红星美凯龙收购吉盛伟邦事件不断震荡行业的同时,制造工厂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变:品牌企业之间的联动与合作开始从以前的形式合作转向深入的实质整合,从小工厂代工走向大品牌之间的代工整合,从制造技术合作转向小范围的资本吞并整合……越来越多的家具企业转换了跑道,从“自己跑”的轨道转到“骑马快跑”的轨道。如今,行业的深入洗牌,给了一些企业压力,但也给了另一些企业机会,而在这种环境与形势的促动下,兼并与整合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迅猛一些,更有实质性一些。
大品牌的代工合作
一直以来,家具行业的代工情况并不少见,代加工厂更是比比皆是,例如代加工出口企业,小工厂帮大工厂代加工等等。2013年底,喜临门、宜华木业与华日家具三大家具品牌开始强强联合,以互为代工的模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家具行业真正进入了大品牌代工整合的实质性阶段。
2013年12月底,喜临门家具、宜华木业与华日家具三大品牌第一次公开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战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三方将以互信为合作基础,以提高效率与共同发展为根本目标和利益,充分发挥三方各自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共同进行市场开拓。
我们知道,宜华木业是国内专业生产和销售实木家具、实木地板等木制品的大型家具企业之一,在实木家具和地板出口方面优势明显;喜临门是国内床垫行业的领军企业,其酒店家具产品在业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而华日家具是集科研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家具企业,其生产的民用实木家具、儿童家具、木门、整体衣柜等产品在细分市场中优势明显。
因此,根据三方战略合作的协议,喜临门将为宜华、华日生产床垫、酒店家具,并分别冠以“宜华”和“华日”的品牌,宜华将生产实木家具、实木地板、实木门窗等产品并冠以其他两个品牌的名号,华日家具也以同样的方式生产儿童家具、整体衣柜等产品。宜华木业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刘伟宏坦言,本次合作主要是“委托其他两家来代工产品,并放在我们的渠道进行销售”,从而利用三家家具品牌商的优势产品进行合作互补,对宜华木业而言主要是补齐软体家装和儿童家具方面的短板。
这是一种品牌之间互相代工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品牌之间优势产品的互补与整合。最近走访市场发现,很多企业都通过这种模式整合终端产品线。尤其是一些产品品类单一、暂时又缺乏扩张实力的企业,为了整合终端大家居市场,越来越倾向寻找一些存在同样问题但产品又可以互补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建材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占学认为,“这种整合发挥了品牌工厂之间的技术和生产优势,渠道还是在各品牌自己的把控中,相当于是用三个品牌来卖同一种产品,合作方式还是比较粗犷。这样的创新值得鼓励,但后期发展维护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统一市场的建设上要下功夫。最好的结局是三家联手发展成为托拉斯集团,再分板块各自用一个品牌统一销售某个品类的产品。”
有专家则表示,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家居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有资本实力的企业未来可能将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来实现合作。
吞并整合已经出现
品牌企业之间大规模的相互代工合作,最终也可能会导向大规模的并购整合爆发。
家具业的吞并潮刚刚开始。从目前情况分析,这股吞并潮最先可能从三类企业出现:
第一类是急需扩张产能的企业。这类企业通常都是发展状况很好,终端增长速度很快的企业,工厂对终端的供货供不应求,因此它们需要去并购一些小工厂进来,迅速提高工厂产能。目前,行业中一些大型的品牌工厂都在吞并一些小型工厂,例如中至信家具、金富雅家具等。这种吞并的特点是,吞并资金不大,整合不难,被吞并的都是大企业周边的小工厂,生产能力与技术能够达到大工厂的要求,吞并整合后能够即刻加入到产能生产。这有点像大工厂的业务外包,大工厂业绩好的时候,可以把它们网络起来整合生产,大工厂业绩不好的时候,又可以把它们踢出去减轻负担,大工厂的产能伸缩非常灵活。当然,这对小工厂而言,是一场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但它们却没有能力扭转形势。
第二类是产品品类单一的企业,例如沙发、床垫等软体家具企业。从终端市场看,大家居产品整合的企业更有竞争力,因此一些品类相对单一的企业在工厂现有产能的情况下,想要拓展终端产品线,要么像喜临门、宜华木业与华日家具这样相互代工合作,这是一种资金付出低、风险相对小的整合模式;要么就是资金实力很雄厚,可以直接收购兼并其他的工厂企业来补齐自己的短板。
第三类是想要进军一个新细分领域,例如华南城想要进军家居产业,它就收购好百年家居;喜临门想要进军儿童家具,它就选择与华日家具合作,但未来也不排除它会直接收购一些儿童家具生产厂家进来。进入一个新的或不熟悉的细分领域,自己从头做起需要漫长的时间成本,但如果资金实力足够,很多厂家企业都愿意选择兼并的模式进入这一细分领域,目的就是快速参与这一细分领域的蛋糕分割。
因此,在行业洗牌潮的推进下,未来这三类企业必先掀起一股吞并潮,市场中各种激荡与矛盾也将会在这股吞并潮里演绎出不一样的“浪花”,可能是波涛汹涌,也可能是美丽的涟漪。
行业生态的优化
但是,这股吞并洗牌潮最终的走向必定是行业生态的优化。
目前,中国家具行业的集中度偏低,有统计数据显示,整个家具行业企业数量达到7万多个,企业品牌有20多万个,规模相对松散,整体效益偏低,一如当年还没有洗牌整合前的家电行业。因此,接下来,在行业洗牌转型的过程中,现代企业管理中频繁出现的兼并重组的经营模式将被引入家具行业,资源整合已经成为各大家具企业突破行业瓶颈的首要任务。家具行业也必定会经历像家电行业一样的洗牌兼并、收购整合的过程,最终留下来的是像以国美苏宁为主的流通主体,以美的海尔与格力为制造主体的寡头主导格局。
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生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