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机械行业集中精力全面完成2007年的各项工作
时间:2007-10-06 人气:1281 来源:中国家具网|http://www.jiaju.cc/ 作者:
概述: 2007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从目前全省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看,经过第三季度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一定能够完成全年确定的计划目标。 今年上半年,具体承办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机械......
2007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从目前全省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看,经过第三季度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一定能够完成全年确定的计划目标。
今年上半年,具体承办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山东省产学研洽谈会暨2007(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8月份召开了全省各市行办主任座谈会。
本届“中国新农村装备国际博览会”结束之后,山东机械协会将集中精力做好以下10项工作:
1、结合全省机械工业实际情况,继续做好对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走势的分析预测工作,为省政府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2、继续深化在全省机械行业开展的“企业自主创新年”活动,召开全省机械工业信息化工作会。
3、组织好山东省总工会联合举办计算机“三维设计大赛”活动。这项工作8月份已经启动,设计方案正在征集当中,10月上旬将组织省内计算机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对评审选出的优秀作者分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山东省机械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4、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组建“山东省机械工业”网站(暂定域名)。
5、组织部分市机械行业管理部门领导赴福建省学习考察。
6、组织召开全省机械工业宣传工作会和统计工作会。
7、组织好全省机械工程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的评审工作。
8、做好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数控机床工业发展的意见》两个文件印发之后的学习贯彻和落实工作。
9、继续做好帮助企业争创“中国名牌”的服务工作。最近,我们帮助威海广泰空港设备公司到北京跑了几趟,希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给予支持,争取列入明年目录。
10、落实人事部办公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现代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办法》,举办好上级有关部门委托的“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高级研修班。
今年上半年,具体承办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山东省产学研洽谈会暨2007(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8月份召开了全省各市行办主任座谈会。
本届“中国新农村装备国际博览会”结束之后,山东机械协会将集中精力做好以下10项工作:
1、结合全省机械工业实际情况,继续做好对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走势的分析预测工作,为省政府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2、继续深化在全省机械行业开展的“企业自主创新年”活动,召开全省机械工业信息化工作会。
3、组织好山东省总工会联合举办计算机“三维设计大赛”活动。这项工作8月份已经启动,设计方案正在征集当中,10月上旬将组织省内计算机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对评审选出的优秀作者分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山东省机械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4、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组建“山东省机械工业”网站(暂定域名)。
5、组织部分市机械行业管理部门领导赴福建省学习考察。
6、组织召开全省机械工业宣传工作会和统计工作会。
7、组织好全省机械工程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的评审工作。
8、做好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数控机床工业发展的意见》两个文件印发之后的学习贯彻和落实工作。
9、继续做好帮助企业争创“中国名牌”的服务工作。最近,我们帮助威海广泰空港设备公司到北京跑了几趟,希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给予支持,争取列入明年目录。
10、落实人事部办公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现代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办法》,举办好上级有关部门委托的“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高级研修班。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机床行业以大带小整合唱主角
中国机床工业大重组、大整合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陕西机床企业唱罢大秦腔,济南、北京又将粉墨登场,如同徽剧所擅长的群歌齐舞一般,以合锻为首的安徽七家机床企业也组团亮相机床工业重组整合的大舞台。开唱之前的众说纷纭不是那么太具说服力,在距整合近一年之时的观察或许能说明一些点滴。
据了解,安徽机床工具行业拥有重点企业约80多家,年产值60多亿元。尽管有着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的锻压机床(液压机),重型机床生产企业及全国知名的量刃具企业和磨料磨具企业,然而比起早在十多年前即着手进行地区重组的大连机床集团、沈阳机床集团等行业巨人,安徽的机床企业除技术基础、管理水平缺少较强实力以外,还存在产品重复、相互竞争、工艺水平不高、配套供应不足、设备利用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多数企业谋求整合优势资源、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强烈呼吁下,2006年12月由合肥合锻压力机床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安徽晶菱机床、安徽双龙机床、马鞍山市万马机床、蚌埠奥力锻压机床等六家民营重点机床企业组建成立了合肥锻压集团。合锻内部人员告诉记者,一年来,集团产值增长了近46%,这足以说明整合见到了实效。
整合优势初显
据记者观察发现,合锻集团的整合有着与其他地区机床行业相似的地方,采取的也是“以大带小”整合模式。七家企业中以在我国液压机行业位居排头兵的合肥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为主,该公司凭借多年从事液压机研究开发的经验以及拥有众多国际先进的工艺装备及雄厚研发和制造能力,在七家企业中处于“独大”地位。而其他六家民营企业在综合实力上与合锻有着不小的距离,这样的组合模式会为整合后的集团带来怎样的优势呢?
安徽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金建国向记者解答了心中的疑问。他认为,该整合模式具有以大带小的特点,实现了市场共享,利益均沾。
从合锻方面讲,集团的产能扩张势在必行。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形机床的出口额同比增长82.74%,是各类出口机床产品中涨幅最大的一个,这充分说明成形机床的市场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在合锻2006年下半年的生产协调会上,合锻生产部要求,下半年在完成原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必须每月增加500万元的生产加工任务,才能满足公司全年的生产经营需求。市场部也在会议上指出,去年一年合锻的市场销售一路攀高,给公司的生产加工带来了巨大压力。此时,组建集团的优势逐步凸显。
“抱团”发展不仅缓解了合锻未来发展中产能不足带来的困扰,同时,还为合锻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悉,凭借在液压技术方面的优势,合锻目前还积极地拓展机械锻压产品;另外,今年年初上马的叉车项目目前也运行良好,首批叉车7月18日如期下线。预计到“十一五”末,集团年营业额预计可达40亿元。
其次,集团的整合,加快了集团中个别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淘汰一部分低端产品,同时集团内部进行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合锻“老大”则坚持走高端核心产品路线,而大量的常规通用产品的订单随之转移给集团中其他几家企业。
对于集团中的“弱小”企业而言,这种以大带小互补型的整合模式也是实惠多多。另一方面,在锻压业界,早有南“合锻”北“天锻”之说,而如今,合锻集团成立之后,品牌效应更是明显,气势似乎已胜“天锻”。金建国说:“合锻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安徽机床行业的标杆,更多的客户因为“合锻”这个招牌而与安徽的机床企业牵手合作。”
人才战略作保
俗话说,船大难掉头。在整合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最难处理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合锻集团成立之初就以“爱才之心、识才之眼、聚才之德”作为人才战略理念。在集团整合之后,不断加大内部员工的培训力度,选拔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员工到重要岗位,同时不断从全国高等院校引进专业人才,并与多所全国重点高校合作,进行科技与人才的多项合作。
合锻集团董事长严建文说,“合锻整合后变化最大的就是人的提升,人的思想观念的提升,研发水平的提升和员工素质的提升。企业的发展,人才和技术是根本。因此,合锻在人才培养方面是不遗余力的,我们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也使创新思想在合锻蔚然成风。”
据统计,作为加工制造型企业,合锻目前大专以上员工人数在员工总数中将近40%。得益于人才战略的优势,合锻近两年共有包括YH27、RZU、YH28、 YH24、YH33、YH25、YH98、YH73八大系列液压机被认定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约占公司年总销售收入的87%左右。
合锻的一位新员工用“合伙人”来描述他与公司的关系:“当我进入公司时,我就知道,自己和公司的事业将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我已经成了公司拓展事业的合伙人。挂满公司办公大楼整整一墙的荣誉和旁边合锻工业园的规划图,向我展示了合锻的辉煌与未来蓝图,我期待着与合锻一同成长。”
成功起航并不能说这艘“机床航母”未来的征程就一帆风顺了。关于合锻的未来发展,严建文认为,“作为立厂之本的液压机,仍然是合锻集团生产版图的重中之重,保持液压机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加液压机产量将作为集团的主导思想贯穿始终。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最好的液压机,做全球一流的母机行业。另外,合锻集团也将在多元化上下功夫,在新涉足的叉车、机械压力机、剪板折弯机等行业也要大展身手。同时,集团将不断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向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安徽机床工具行业拥有重点企业约80多家,年产值60多亿元。尽管有着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的锻压机床(液压机),重型机床生产企业及全国知名的量刃具企业和磨料磨具企业,然而比起早在十多年前即着手进行地区重组的大连机床集团、沈阳机床集团等行业巨人,安徽的机床企业除技术基础、管理水平缺少较强实力以外,还存在产品重复、相互竞争、工艺水平不高、配套供应不足、设备利用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多数企业谋求整合优势资源、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强烈呼吁下,2006年12月由合肥合锻压力机床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安徽晶菱机床、安徽双龙机床、马鞍山市万马机床、蚌埠奥力锻压机床等六家民营重点机床企业组建成立了合肥锻压集团。合锻内部人员告诉记者,一年来,集团产值增长了近46%,这足以说明整合见到了实效。
整合优势初显
据记者观察发现,合锻集团的整合有着与其他地区机床行业相似的地方,采取的也是“以大带小”整合模式。七家企业中以在我国液压机行业位居排头兵的合肥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为主,该公司凭借多年从事液压机研究开发的经验以及拥有众多国际先进的工艺装备及雄厚研发和制造能力,在七家企业中处于“独大”地位。而其他六家民营企业在综合实力上与合锻有着不小的距离,这样的组合模式会为整合后的集团带来怎样的优势呢?
安徽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金建国向记者解答了心中的疑问。他认为,该整合模式具有以大带小的特点,实现了市场共享,利益均沾。
从合锻方面讲,集团的产能扩张势在必行。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形机床的出口额同比增长82.74%,是各类出口机床产品中涨幅最大的一个,这充分说明成形机床的市场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在合锻2006年下半年的生产协调会上,合锻生产部要求,下半年在完成原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必须每月增加500万元的生产加工任务,才能满足公司全年的生产经营需求。市场部也在会议上指出,去年一年合锻的市场销售一路攀高,给公司的生产加工带来了巨大压力。此时,组建集团的优势逐步凸显。
“抱团”发展不仅缓解了合锻未来发展中产能不足带来的困扰,同时,还为合锻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悉,凭借在液压技术方面的优势,合锻目前还积极地拓展机械锻压产品;另外,今年年初上马的叉车项目目前也运行良好,首批叉车7月18日如期下线。预计到“十一五”末,集团年营业额预计可达40亿元。
其次,集团的整合,加快了集团中个别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淘汰一部分低端产品,同时集团内部进行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合锻“老大”则坚持走高端核心产品路线,而大量的常规通用产品的订单随之转移给集团中其他几家企业。
对于集团中的“弱小”企业而言,这种以大带小互补型的整合模式也是实惠多多。另一方面,在锻压业界,早有南“合锻”北“天锻”之说,而如今,合锻集团成立之后,品牌效应更是明显,气势似乎已胜“天锻”。金建国说:“合锻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安徽机床行业的标杆,更多的客户因为“合锻”这个招牌而与安徽的机床企业牵手合作。”
人才战略作保
俗话说,船大难掉头。在整合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最难处理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合锻集团成立之初就以“爱才之心、识才之眼、聚才之德”作为人才战略理念。在集团整合之后,不断加大内部员工的培训力度,选拔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员工到重要岗位,同时不断从全国高等院校引进专业人才,并与多所全国重点高校合作,进行科技与人才的多项合作。
合锻集团董事长严建文说,“合锻整合后变化最大的就是人的提升,人的思想观念的提升,研发水平的提升和员工素质的提升。企业的发展,人才和技术是根本。因此,合锻在人才培养方面是不遗余力的,我们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也使创新思想在合锻蔚然成风。”
据统计,作为加工制造型企业,合锻目前大专以上员工人数在员工总数中将近40%。得益于人才战略的优势,合锻近两年共有包括YH27、RZU、YH28、 YH24、YH33、YH25、YH98、YH73八大系列液压机被认定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约占公司年总销售收入的87%左右。
合锻的一位新员工用“合伙人”来描述他与公司的关系:“当我进入公司时,我就知道,自己和公司的事业将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我已经成了公司拓展事业的合伙人。挂满公司办公大楼整整一墙的荣誉和旁边合锻工业园的规划图,向我展示了合锻的辉煌与未来蓝图,我期待着与合锻一同成长。”
成功起航并不能说这艘“机床航母”未来的征程就一帆风顺了。关于合锻的未来发展,严建文认为,“作为立厂之本的液压机,仍然是合锻集团生产版图的重中之重,保持液压机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加液压机产量将作为集团的主导思想贯穿始终。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最好的液压机,做全球一流的母机行业。另外,合锻集团也将在多元化上下功夫,在新涉足的叉车、机械压力机、剪板折弯机等行业也要大展身手。同时,集团将不断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向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阅读全文
下一条:机床行业以大带小整合唱主角
中国机床工业大重组、大整合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陕西机床企业唱罢大秦腔,济南、北京又将粉墨登场,如同徽剧所擅长的群歌齐舞一般,以合锻为首的安徽七家机床企业也组团亮相机床工业重组整合的大舞台。开唱之前的众说纷纭不是那么太具说服力,在距整合近一年之时的观察或许能说明一些点滴。
据了解,安徽机床工具行业拥有重点企业约80多家,年产值60多亿元。尽管有着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的锻压机床(液压机),重型机床生产企业及全国知名的量刃具企业和磨料磨具企业,然而比起早在十多年前即着手进行地区重组的大连机床集团、沈阳机床集团等行业巨人,安徽的机床企业除技术基础、管理水平缺少较强实力以外,还存在产品重复、相互竞争、工艺水平不高、配套供应不足、设备利用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多数企业谋求整合优势资源、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强烈呼吁下,2006年12月由合肥合锻压力机床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安徽晶菱机床、安徽双龙机床、马鞍山市万马机床、蚌埠奥力锻压机床等六家民营重点机床企业组建成立了合肥锻压集团。合锻内部人员告诉记者,一年来,集团产值增长了近46%,这足以说明整合见到了实效。
整合优势初显
据记者观察发现,合锻集团的整合有着与其他地区机床行业相似的地方,采取的也是“以大带小”整合模式。七家企业中以在我国液压机行业位居排头兵的合肥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为主,该公司凭借多年从事液压机研究开发的经验以及拥有众多国际先进的工艺装备及雄厚研发和制造能力,在七家企业中处于“独大”地位。而其他六家民营企业在综合实力上与合锻有着不小的距离,这样的组合模式会为整合后的集团带来怎样的优势呢?
安徽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金建国向记者解答了心中的疑问。他认为,该整合模式具有以大带小的特点,实现了市场共享,利益均沾。
从合锻方面讲,集团的产能扩张势在必行。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形机床的出口额同比增长82.74%,是各类出口机床产品中涨幅最大的一个,这充分说明成形机床的市场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在合锻2006年下半年的生产协调会上,合锻生产部要求,下半年在完成原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必须每月增加500万元的生产加工任务,才能满足公司全年的生产经营需求。市场部也在会议上指出,去年一年合锻的市场销售一路攀高,给公司的生产加工带来了巨大压力。此时,组建集团的优势逐步凸显。
“抱团”发展不仅缓解了合锻未来发展中产能不足带来的困扰,同时,还为合锻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悉,凭借在液压技术方面的优势,合锻目前还积极地拓展机械锻压产品;另外,今年年初上马的叉车项目目前也运行良好,首批叉车7月18日如期下线。预计到“十一五”末,集团年营业额预计可达40亿元。
其次,集团的整合,加快了集团中个别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淘汰一部分低端产品,同时集团内部进行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合锻“老大”则坚持走高端核心产品路线,而大量的常规通用产品的订单随之转移给集团中其他几家企业。
对于集团中的“弱小”企业而言,这种以大带小互补型的整合模式也是实惠多多。另一方面,在锻压业界,早有南“合锻”北“天锻”之说,而如今,合锻集团成立之后,品牌效应更是明显,气势似乎已胜“天锻”。金建国说:“合锻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安徽机床行业的标杆,更多的客户因为“合锻”这个招牌而与安徽的机床企业牵手合作。”
人才战略作保
俗话说,船大难掉头。在整合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最难处理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合锻集团成立之初就以“爱才之心、识才之眼、聚才之德”作为人才战略理念。在集团整合之后,不断加大内部员工的培训力度,选拔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员工到重要岗位,同时不断从全国高等院校引进专业人才,并与多所全国重点高校合作,进行科技与人才的多项合作。
合锻集团董事长严建文说,“合锻整合后变化最大的就是人的提升,人的思想观念的提升,研发水平的提升和员工素质的提升。企业的发展,人才和技术是根本。因此,合锻在人才培养方面是不遗余力的,我们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也使创新思想在合锻蔚然成风。”
据统计,作为加工制造型企业,合锻目前大专以上员工人数在员工总数中将近40%。得益于人才战略的优势,合锻近两年共有包括YH27、RZU、YH28、 YH24、YH33、YH25、YH98、YH73八大系列液压机被认定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约占公司年总销售收入的87%左右。
合锻的一位新员工用“合伙人”来描述他与公司的关系:“当我进入公司时,我就知道,自己和公司的事业将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我已经成了公司拓展事业的合伙人。挂满公司办公大楼整整一墙的荣誉和旁边合锻工业园的规划图,向我展示了合锻的辉煌与未来蓝图,我期待着与合锻一同成长。”
成功起航并不能说这艘“机床航母”未来的征程就一帆风顺了。关于合锻的未来发展,严建文认为,“作为立厂之本的液压机,仍然是合锻集团生产版图的重中之重,保持液压机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加液压机产量将作为集团的主导思想贯穿始终。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最好的液压机,做全球一流的母机行业。另外,合锻集团也将在多元化上下功夫,在新涉足的叉车、机械压力机、剪板折弯机等行业也要大展身手。同时,集团将不断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向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安徽机床工具行业拥有重点企业约80多家,年产值60多亿元。尽管有着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的锻压机床(液压机),重型机床生产企业及全国知名的量刃具企业和磨料磨具企业,然而比起早在十多年前即着手进行地区重组的大连机床集团、沈阳机床集团等行业巨人,安徽的机床企业除技术基础、管理水平缺少较强实力以外,还存在产品重复、相互竞争、工艺水平不高、配套供应不足、设备利用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多数企业谋求整合优势资源、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强烈呼吁下,2006年12月由合肥合锻压力机床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安徽晶菱机床、安徽双龙机床、马鞍山市万马机床、蚌埠奥力锻压机床等六家民营重点机床企业组建成立了合肥锻压集团。合锻内部人员告诉记者,一年来,集团产值增长了近46%,这足以说明整合见到了实效。
整合优势初显
据记者观察发现,合锻集团的整合有着与其他地区机床行业相似的地方,采取的也是“以大带小”整合模式。七家企业中以在我国液压机行业位居排头兵的合肥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为主,该公司凭借多年从事液压机研究开发的经验以及拥有众多国际先进的工艺装备及雄厚研发和制造能力,在七家企业中处于“独大”地位。而其他六家民营企业在综合实力上与合锻有着不小的距离,这样的组合模式会为整合后的集团带来怎样的优势呢?
安徽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金建国向记者解答了心中的疑问。他认为,该整合模式具有以大带小的特点,实现了市场共享,利益均沾。
从合锻方面讲,集团的产能扩张势在必行。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形机床的出口额同比增长82.74%,是各类出口机床产品中涨幅最大的一个,这充分说明成形机床的市场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在合锻2006年下半年的生产协调会上,合锻生产部要求,下半年在完成原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必须每月增加500万元的生产加工任务,才能满足公司全年的生产经营需求。市场部也在会议上指出,去年一年合锻的市场销售一路攀高,给公司的生产加工带来了巨大压力。此时,组建集团的优势逐步凸显。
“抱团”发展不仅缓解了合锻未来发展中产能不足带来的困扰,同时,还为合锻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悉,凭借在液压技术方面的优势,合锻目前还积极地拓展机械锻压产品;另外,今年年初上马的叉车项目目前也运行良好,首批叉车7月18日如期下线。预计到“十一五”末,集团年营业额预计可达40亿元。
其次,集团的整合,加快了集团中个别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淘汰一部分低端产品,同时集团内部进行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合锻“老大”则坚持走高端核心产品路线,而大量的常规通用产品的订单随之转移给集团中其他几家企业。
对于集团中的“弱小”企业而言,这种以大带小互补型的整合模式也是实惠多多。另一方面,在锻压业界,早有南“合锻”北“天锻”之说,而如今,合锻集团成立之后,品牌效应更是明显,气势似乎已胜“天锻”。金建国说:“合锻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安徽机床行业的标杆,更多的客户因为“合锻”这个招牌而与安徽的机床企业牵手合作。”
人才战略作保
俗话说,船大难掉头。在整合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最难处理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合锻集团成立之初就以“爱才之心、识才之眼、聚才之德”作为人才战略理念。在集团整合之后,不断加大内部员工的培训力度,选拔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员工到重要岗位,同时不断从全国高等院校引进专业人才,并与多所全国重点高校合作,进行科技与人才的多项合作。
合锻集团董事长严建文说,“合锻整合后变化最大的就是人的提升,人的思想观念的提升,研发水平的提升和员工素质的提升。企业的发展,人才和技术是根本。因此,合锻在人才培养方面是不遗余力的,我们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也使创新思想在合锻蔚然成风。”
据统计,作为加工制造型企业,合锻目前大专以上员工人数在员工总数中将近40%。得益于人才战略的优势,合锻近两年共有包括YH27、RZU、YH28、 YH24、YH33、YH25、YH98、YH73八大系列液压机被认定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约占公司年总销售收入的87%左右。
合锻的一位新员工用“合伙人”来描述他与公司的关系:“当我进入公司时,我就知道,自己和公司的事业将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我已经成了公司拓展事业的合伙人。挂满公司办公大楼整整一墙的荣誉和旁边合锻工业园的规划图,向我展示了合锻的辉煌与未来蓝图,我期待着与合锻一同成长。”
成功起航并不能说这艘“机床航母”未来的征程就一帆风顺了。关于合锻的未来发展,严建文认为,“作为立厂之本的液压机,仍然是合锻集团生产版图的重中之重,保持液压机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加液压机产量将作为集团的主导思想贯穿始终。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最好的液压机,做全球一流的母机行业。另外,合锻集团也将在多元化上下功夫,在新涉足的叉车、机械压力机、剪板折弯机等行业也要大展身手。同时,集团将不断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向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