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变频器市场分析群雄逐鹿
详细内容

中国变频器市场分析群雄逐鹿

时间:2007-07-20     人气:1151     来源:中国家具网|http://www.jiaju.cc/     作者:
概述:    丹麦最大的工业公司丹佛斯以2500万美元并购了浙江海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组建起浙江海利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丹佛斯此举在国内变频器领域引起震动,国内变频器领域再次引起关注。 群雄逐鹿 近两年,变......
    丹麦最大的工业公司丹佛斯以2500万美元并购了浙江海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组建起浙江海利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丹佛斯此举在国内变频器领域引起震动,国内变频器领域再次引起关注。

群雄逐鹿

近两年,变频器市场取得了超乎寻常的增长速度,估计超过40%,市场规模突破了50亿元人民币。虽然这种超速增长难以继续保持,但是考虑到市场远未饱和,尤其中高压变频器市场的巨大潜力,这个市场在未来5~10年内保持超过10%,即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还是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如此类推,在3~5年之后,中国对变频器的需求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变频器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多的是节能。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国际品牌开始涌进中国大陆,主要是日本还有我国台湾的品牌,这奠定了中国变频器的市场应用基础。1996年国家原机械部等四部委推荐国产29个厂家33个规格的变频器,但由于国内厂家受技术资金及关键元器件的制约和体制等原因一直未有大的发展,始终未形成和国外品牌抗争的局面。进入21世纪,变频器行业高度裂变,众多国外品牌在中国建厂,原来的国产品牌的人员和资金不断分离,成立多家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如广东、浙江、山东、上海等。

从1990年初变频器引入中国,经过10余年的推广和使用,低压变频器已经得到广大企业用户的认可,品牌也从单一的国外品牌发展到70多个。日本公司进入中国早,对中国市场做过深入仔细的调查和研究,有针对性地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达60%以上;欧美公司进来晚,但产品档次高、容量大,价格也昂贵,占有份额30%左右;还有不到10%的份额被我国台湾产品占领;真正我国大陆的品牌市场占有率很低,而且产品档次低。

高压变频器成焦点

在变频器业界内有这样一种说法,谁拥有高压变频器技术方面的优势,谁就将在未来的变频器行业乃至工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005年5月底,国内高压变频的领航企业北京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公司第300套高压变频业绩诞生。与此同时,利德华福自去年开始建设的国内最大规模的高压变频器的生产基地也落成启用。这一消息在高压变频领域被称为重大事件。

虽然国内利德华福等品牌效应在逐渐形成,但与国外的西门子、ABB等知名品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经对使用变频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访谈得知,目前我国高压变频器的主导品牌是西门子、ABB和三菱,我国低压变频器则是西门子、ABB等品牌主导市场。

近几年,由于能源紧张及生产工艺等各方面的要求,高压变频器已成为大型生产企业节能工作的必由之路。在与长期垄断这一市场的国外产品的竞争中,国产高压变频器也已占有1/3的市场份额。
据国家《电动机调速技术产业化途径与对策的研究》报告披露,中国发电总量的66%消耗在电动机上。而中国目前电动机装机容量已超过4亿千瓦,而高压电机约占一半,高压电机中近70%拖动的负载是风机、泵类、压缩机,其中一半适合调速,即有约7500万千瓦的高压电机处在浪费运行的状态。从目前高压变频器的一般使用情况来看,平均节电可达30%,因而,无论是在新建项目中,还是在技改项目中,高压变频系统的投入和使用,其节能效果不言而喻。

有变频业内人士保守预测,高压变频市场稳定之后的年平均市场容量应在80亿~90亿元。

叫好不叫座

据介绍,目前技术成熟的高压变频器多用于高能耗企业的泵站、风机等设备。因为在工程设计中,泵站、风机等设备普遍留有30%富余功率,这样在运行中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装上高压变频器后,可以根据泵站、风机实际流量,减小功率,可节电30%~40%。

今年,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相关设备上安装了第一台高压变频器,一台耗电量很大的水泵节约了44%的电量。根据该公司的测算,这样一来,他们每年可以节省下98万度电,按照每度电0.5元计算,公司一年就可以少花49万元电费。安装一台高压变频器,公司花费了100万元左右,因此只要两年他们就可以收回成本了。于是,巨化公司6月份的时候又和节能公司签订了协议,计划再买入两台高压变频器。

“像巨化这样已经尝到甜头的企业渐渐多了起来,但是总的来说安装过高压变频器的企业还不多。”一直致力于推广高压变频器的易嘉节能公司工程师张向阳告诉记者,适合安装高压变频器的企业其实不少,至少存在4000多台的市场空间,但是目前市场的接受程度还很低,企业已经使用的高压变频器还不到几百台。

叫好却不叫座,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企业和市场的冷淡呢?

从事这一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易嘉节能公司的杜贤国坦言,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压变频器投资较大,每台需上百万元;另一方面是不少企业对高压变频器的可靠性心存疑虑,担心增加设备后影响泵站、风机工作的可靠性。有关能源专家认为,要让节能真正成为“第五能源”,不能一味地花钱造电厂,更应该花钱研究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新设备,让更多的企业从“被动节能”转向“主动节能”,需要政府部门更多的节能服务。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受自身性能、功能的限制,小四轮拖拉机近年来在国内农机市场所占份额不断萎缩,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不过进入2007年以来,这种下滑趋势已开始逐渐减弱。据行业统计,今年1~4月全行业共销售小四轮拖拉机16.7万台,与上年同期相比仅下降了0.9%,实现了平稳发展。小四轮企业能否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抓住难得的机遇,实现健康发展,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小四轮产业的发展特点
      从我国第一台小四轮诞生,到目前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小四轮产业上世纪70年代进入引入期,80年代步入成长期,90年代走向成熟期,本世纪以来进入到衰退期。1999年小四轮产销量首次突破100万台大关后,本世纪以来一直保持着连续下滑的趋势。尽管如此,小四轮的社会保有量仍接近900万台左右,是四轮拖拉机家族中保存量最多的产品。小四轮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满足了耕作的需求。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机械化程度很低,基本上靠人力、畜力进行农田耕作。小四轮作为当时一种先进、适用的新型农业机械,满足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下农民的使用需要,而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农机。在市场最好的时候,我国有多个企业年产销量超过10万台大关。时过境迁,今年1~4月份,位居销量前三位的山东时风、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共实现销量14万余台,约占据行业总销量的84%。小四轮拖拉机虽存在技术含量低、适用效率不高的弱点,但由于其价格低廉,具有农田耕作、运输等功能,仍然成为一些地区用户购买的对象。
      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在小四轮成熟期的年代,由于进入门槛很低,生产小四轮拖拉机的生产企业很多,有的著名企业周围竟然被一二十家个体小四轮企业包围。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一批小四轮企业因不适合市场规律而被淘汰,有的企业则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经过产品转型、功率加大进入大中拖领域,实现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特别是今年国家对小四轮产业执行了“3C”强制性认证,一些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将逐步退出竞争领域,企业整合、产业聚集将成为未来时期的一个亮点。
      用户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改革初期农民购买小四轮主要是用于自给自足,随着富裕程度的提升,经营意识不断加强,不同区域的用户对产品呈现出多样的需求。从事农田作业的用户主要是希望产品定位在“农”字上,对产品的专业化要求强烈,而从事经营的用户在希望产品增大功率的同时增加使用性能,具有农田作业、特色服务、运输、简单的农用工程机械等多种功能和性能,能够满足不同经营条件下的经营需要。正是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促进了小四轮向多元化、多系列发展的趋势。
      市场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尽管小四轮总销量比以前下滑很大,但仍然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今年以来,从市场上看,小四轮销售主要以河南、山东、河北为主的冬麦区和东北、西北地区为主。从销量上看18~20马力拖拉机是销售主力,六挡、八挡和电启动小四轮拖拉机逐渐成为不同区域的市场热点。随着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基础地位将稳步增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会逐渐增多,市场对小四轮产品的需求也将增多,小四轮在村庄建设、农田水利、特色作业上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多种因素造成市场份额萎缩
      农民的使用需求决定着产品的发展方向。由于富裕起来的农民购买农机的目的主要是用于经营,而小四轮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够跟上用户需求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步伐,因此不断被其他农机产品所代替,发展优势不断衰减。
      产业转型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当我国部分农业地区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对农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时,小四轮在结合保护性耕地、节水灌溉、旱作农业、降耗增效、生态农业、精细作业等方面却没有制造出与之配套的产品,转型缓慢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产品机型单一。小四轮产品销售主流主要集中在18~20马力之间,一些企业智能简单生产一到两个品种,且性能单一,不能用多种功率段的产品组合适应不同的市场变化。由于机型较少,在经过多年市场竞争后,普通型小四轮价格还不到多年前的一半,缺乏规模有事的企业基本上处于微利状态,缺乏后续发展实力。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单缸皮带传动的小四轮拖拉机不再列入国家补贴目录,加上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呈现出连续下降的局面。
      技术含量较低。相对大中拖而言,技术含量低、高油耗、低效率,限制了自身性能的发挥。随着其他先进农机的成熟和兴起,小四轮在传统市场的位置不断被取代也在情理之中。
      产品品质不高。由于多年的价格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缺少在品质提升方面的资金保证,影响了产品的品质。一些企业在生产中降低标准,采用较为便宜的材料进行替代,简化一些制造工艺流程,使小四轮在产品价格不断降低的同时,品质也在同步降低。
    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尾部推进,国家今后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当前在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的利好形势面前,小四轮产品只要立足三农需要,培育自身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就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进行产业转型。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多功能小型农用机械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小四轮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以小四轮为基础进行转型,增加农用工程机械性能,形成具有装载、挖掘、起重、推土等系列功能的产品,提高产业位势,拉长产业链条,满足当前村庄规划、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的需要。
      优化产品类型。传统的通用型小四轮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具有自身专有特点的小四轮企业要围绕市场导向和用户购买特点,对产品功率进行战略调整。一方面加大功率向中马力轮拖延伸,形成多系列产品,开拓更多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向微型化、专业化、精细化微型农机发展,满足当前用户对精细作业、田间管理等特有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强化技术提升。燃油高、效率低是小四轮产品的一大弱点。小四轮企业应将节能降耗作为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用最新技术和材料,提升整体产品性能,开发、制造出环保、节能的产品。同时,在新机型上使用电控、电子仪表等新技术,加大六挡车向八挡车的开发力度,实现产品的升级和调整。目前,市场上的节能型小四轮份额越来越高,有望成为新的亮点。
      提高产品品质。品质保证是小四轮赢得发展机遇的保证。小四轮企业应制定品质提升规划,严把各种组建的质量关,加强总成装配、试验调整等方面的过程控制,提升产品的质量及安全、可靠性。同时,改变设计理念,在设计中融入人机工程原理,优化外观造型,改善驾乘条件,提高产品的操作性与舒适性,整体提高整个产品的品质。
    阅读全文
  •     由二重集团公司向米塔尔钢铁公司波兰钢铁厂提供的2250热连轧机热负荷近日试车成功,轧制出合格初轧板。
      据了解,米塔尔波兰钢铁公司克拉科夫钢厂2250热连轧机是米塔尔钢铁公司收购原来波兰钢铁公司克拉科夫钢铁厂后投资建设的一条热轧带钢生产线。项目由西门子·奥钢联总承包,全套机械设备由中国二重生产制造。米塔尔波兰钢铁公司克拉科夫钢厂对中国二重提供的这套热连轧生产线设备的性能、质量、交货期表示满意,并希望在该生产线二期工程重继续与中国二重合作。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