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电机行业今非昔比企业发展一日千里
详细内容

国内电机行业今非昔比企业发展一日千里

时间:2007-07-18     人气:1360     来源:中国机械网|http://www.jx.cn/     作者:
概述:    日前,上海电机行业协会的相关人员走访了部分会员单位和电机企业,足迹涉及沪、苏、浙、闽等省市。走访了上电、日用-友捷、联合电机、马拉松革新、电科所、电机研究所、电机学院、革新厂、大同公司、先锋厂......
    日前,上海电机行业协会的相关人员走访了部分会员单位和电机企业,足迹涉及沪、苏、浙、闽等省市。走访了上电、日用-友捷、联合电机、马拉松革新、电科所、电机研究所、电机学院、革新厂、大同公司、先锋厂、电机进出口公司、伟星、振俞、浙江卧龙、金龙、中龙、浙江防爆等30多家企业。电机企业普遍反映市场需求旺盛,上半年保持着20%的增幅,有的企业还达到了翻番的水平。

企业快速扩大生产

受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外贸进出口增长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还面临着生产场地不足的问题。协会走访企业发现,很多企业正在扩大固定资产规模,置地盖房、增添设备、广纳人才。

浙江卧龙、金龙、中龙、浙江防爆、大速,江苏华力,安徽皖南等厂家的厂房都在进行扩建。比如,全国最大的中小电机出口企业浙江金龙,近日置地200余亩,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厂房即将竣工,并配以设计新颖的办公楼、专家楼和引进先进的流水线和设备,为企业新一轮的发展铆足了后劲儿。

同时,浙江大速电机近几年发展迅猛,不仅在上海枫泾、九亭建了新厂,最近又在浙江三门置地300亩。福建万达、安波、亚南、大地、德丰等企业经过十年的发展,从福建福安到宁德,又发展到福州和上海,稳步推进,规模与几年前相比,已不能同日而语。

福安很多企业领导最终规划,要将企业的总部和开发地设在上海或周边地区。按照企业的规划和投入,产量将在几年内有显著增幅,新一轮发展的势头正蓄势待发。

力推科学管理与企业文化

在扩展市场的同时,各企业在管理与企业文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上海地区最大的行业龙头企业上海电机厂,近年来产值、产量大幅增长,厂领导认为这离不开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持。该企业积极推进精细管理,寻求管理上的突破,加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强化基础科研,提高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企业从2001年的产值4.3亿元,产量190万千瓦,亏损2800万元,员工近5000人,经过转制和管理科学创新,发展到2006年的产值22亿元,产量700万千瓦,利润5375亿元,而人数则下降为2700多人。

此外,作为享有“小产品也能做出大市场”美誉的上海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运用品牌、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构建企业战略,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从1989年开发的汽车冷却风扇产量占全国轿车市场15%跃升至50%以上。

协会还走访了福安闽东波电机公司与江苏大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据这两家企业的负责人介绍,企业的发展归功于团队精神,企业不仅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创造充分发挥才智的环境,也为每个员工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
树品牌应技术先行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就要拥有自己的技术。

在协会走访的公司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浙江地区的电机,目前电机国有企业能生存下来的已经不多,能创新发展的则更是少有。

浙江临海电厂则是这不多中的佼佼者

电机行业今非昔比企业发展一日千里

创立于1963年的临海电机厂,原为Y系列12家定点单位之一。在经历市场磨砺以后,果断决策,停止生产Y系列电机,和美国马拉松公司合作,十多年来出口特种发电机占了产量的30%以上。

同时企业加大对水轮发电机的技术开发投入,近十年共投入2500万元,使小水电单机容量由800kW扩展到今年的8000kW,产值超亿元,产品远销五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水轮发电机产量、销售收入名列全国同行第二,利润总额和税金都在千万元以上,作为数百人的国有企业创造了不俗的业绩。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进口的设备都是国内不能制造或者制造水平相差甚远的,从进口可以看出我们的差距所在。

      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注。"十一五"期间应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和装备水平,研制快速、准确鉴定食品中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装备,进一步研发病原微生物的抗性、病原的控制等预防技术及储藏技术和装备。

      食品和包装机械形成行业已20年,相对于食品工业,还是一个新行业。这20年又是世界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新技术不断在行业上应用,而国内行业的基础薄弱,技术及科研力量不足,其发展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拖了食品和包装工业的后腿。总体发展虽然较快,但食品及包装工业发展更快。预测2005年末,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总产值约为620亿元,而国内市场需求会达到850亿元,而到2010年,国内行业总产值可达到1300亿元(现价),而市场需求可能达到2000亿元。这个市场的空间将会有国外设备来填补。"十一五"的目标是要缩小这个空间,为食品工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为使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迈进,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让进口设备在国内市场上只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这就要求国内食品和包装机械的年发展速度超过18%,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
    阅读全文
  •      干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目前世界耕地的42.9%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在世界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度发达的旱农技术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作了巨大努力,其中旱农机械化是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一、国外旱农机械化现状

      1.美国少免耕残茬覆盖制度及其机械化

      美国的旱作农业强调少免耕和残茬覆盖是从保护环境、培肥土壤、持续农业的角度考虑的。机械化翻耕制度是引发该技术的直接原因。该技术关节点在于硬茬机械播种、田间精细管理和机械高茬收获,各环节都有特殊配套机具。

      2.澳大利亚的休闲轮作制和农机化

      夏季休闲和牧草-作物轮作制是澳大利亚旱作农业的显著特色,这种栽培制度既可培肥地力,又可防止暴雨侵蚀、维持生态平衡。澳大利亚的农事活动基本借助机械完成,牧草栽培机械尤为发达,目前已实现了精量化播种、联合收割压捆等工序的机械化。

      3.加拿大的夏季休闲水土保持耕作、冬季积雪管理和机械化

      加拿大旱作农业推行相隔数年深翻一次耕地的少免耕覆盖制度,并讲求夏季休闲和化学除草。为拦集冬季降雪,常采用留茬滞雪、机械耕雪和适时融雪等综合技术。

      4.其他国家的旱地农业及机械化

      以色列、印度、保加利亚注重科学集水、高效用水;俄罗斯、日本、德国则兼顾研究适于特种作物的机具;墨西哥除推行节水灌溉,覆盖休闲耕作外,还强调抗逆品种的选育。这些国家旱农的共同点在于各项技术都具有先进的配套机械,机械化程度高。

      二、国外旱作农业的机械化装备

      1.耕作机具

      耕作是田间侍弄土壤的基本操作,目的是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大多数地区流行单向圆盘耙、双列圆盘犁和偏置式圆盘犁。在土壤侵蚀小、按一定时期进行土壤耕作的地区,通用旋耕机或凿式犁。

      2.播种机具

      少免耕和覆盖制度容易使耕作层坚硬化,因此播种作物需要机型大而重、且易穿透残茬的硬茬型播种机。这类播种机大都有精量化联合作业特点。同时为适应田间管理和收获机械化,播种机多设置为条播型。块根、块茎类作物播种需要特殊机具,俄罗斯、日本、英国的农机专家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已研制推广了系列化、高性能的马铃薯、胡萝卜等特殊作物的精量栽培机械。

      3.田间管理机具

      中耕可以疏松作物生长土层、消除病虫杂草,同时还可借此增施肥料。该项工作除利用大田中耕机外,许多国家常利用飞机喷撒农药防除杂草和病虫害,地面防除多利用大型自动化喷雾机、弥雾机等。此外,现代遥感技术已用于预报作物受旱程度,结合生理需水规律进行人工增雨或机械补灌,可保证旱地高产稳产。旱农生产中如何挖掘水分潜力是作物高产的关键之一,科学补灌是实现这一目的有效手段。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克服旱农区常存在的降水季节和作物生长季节的错位矛盾,必须借助于现代化集水灌溉技术。以色列、印度、墨西哥的集水工程和喷灌、滴灌技术是高效利用水分的典范,常见的旱地补灌技术有:轮式横向移动喷灌、中心转动式喷灌、低能位精量喷灌、地下输水滴灌或渗灌等,这些灌溉系统都可与计算机结合使用。
     4.收获机具

      国外旱农作物收获大多利用大型或超大型联合机械,这些收获机根据收获要求都装有特殊组件。在推行残茬覆盖的旱农区,谷物联合收割机都具有高茬收割功能,大多还加装有秸秆切碎和抛撒装置。日本和俄罗斯对块茎、块根类作物收获机械研究较多。俄罗斯研制的KTH-3B双行马铃薯挖掘机分离程度高、机械损伤小、作业速度快;日本东洋公司生产的自走式马铃薯收获机装有带液压输送器的薯箱和二级分装装置,在旱地和水浇地中都可使用;日本久保田公司的胡萝卜、马铃薯兼用收获机适于小规模作业,损伤小。这些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国外旱农机械的发展趋势

      1.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2.向多功能联合型机械发展

      3.向大型化机械发展

      4.向通用性农业机械发展

      5.向扩大适用范围的方向发展

      6.向精量化农业机械发展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