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重机出口量价齐升行业机遇已经到来
详细内容

起重机出口量价齐升行业机遇已经到来

时间:2007-07-17     人气:1380     来源:中国机械网|http://www.jx.cn/     作者:
概述:     日前,一知名研究机构预测,我国汽车起重机出口业务全年将实现翻番式增长。同时,三一重工(600031)、太原重工(600169)均预计2007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200%以上,而在太原重工主营......
     日前,一知名研究机构预测,我国汽车起重机出口业务全年将实现翻番式增长。同时,三一重工(600031)、太原重工(600169)均预计2007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200%以上,而在太原重工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大型起重机产品,三一重工也提到业绩增长的原因之一是起重机出口业务增长较快。分析人士认为,我国汽车起重机产品出口需求的增加将极大地拉动相关公司销售收入的增加。

出口量价齐升

    2006年,国内各类起重机出口总值达到创纪录的1.64亿美元,总销量约1018台。其中,出口的主要类型汽车起重机约950台,约占全球市场分额约9%。2007年一季度国内起重机出口总量又创747台新高,总价值约1.09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200%,研究预计汽车起重机全球市场份额今年可能上升至24.7%左右。起重机产品全年出口维持翻番式增长的前景正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清晰。

    资料显示,受益于汽车起重机产品的出口大增,太原重工07年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净利润同比增长289%,毛利率从06年的13%提高到07年一季度的15%,一季度业绩增长远超市场预期。同时,有研究机构预测,2007年中联重科全年汽车起重机出口交付量将达到700~900台,全年出口总额或达到9亿人民币左右,同比增长约200%。分析人士指出,2007年出口市场的爆发,将成为我国汽车起重机业务同比增速加快的主要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销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自2005年起按总价值与销量折算的均价也呈显著上涨。2006年综合海关及行业协会数据估算的产品均价达到12.84万美元,较05年9.38万美元提高约37%;2007年一季度均价则创出了14.59万美元/台的新高。研究机构认为,均价水平提升暗示着出口产品吨位及技术水平的显著进步,据价格估计,出口产品中60-130吨汽车起重机已经上升为主流。而这种产品的生产正是中联重科、徐重机械等公司的优势。

行业机遇已到来

     按相关数据,西欧及日本等发达市场中汽车起重机占工程起重机销量大致在2%-4%,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是由于,自20世纪80年代初全路面起重机(ATC)问世后,曼尼托、利勃海尔、特雷克斯等纷纷将研发及生产投资重心转向了ATC及作为其简化版本的越野轮胎起重机RTC产品,并在90年代大获成功,并从此显著地改变了原有产品结构。至20世纪末,汽车起重机销售收入平均占比已下降至20%以下。

     而近年来,中东、东南亚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伴随城市化进程,固定资产投资巨大,吊装等作业总量呈现迅速提高的趋势;而对路面及作业环境要求不高,使汽车起重机相对于全路面起重机表现出了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可是即使面对汽车起重机市场的持续景气,全球主要工程起重机企业依然未改变其专注于ATC、RTC的业务发展策略。

     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正是因为国际巨头厂商产品结构的变化,以及没有及时地根据形势进行调整,中国作为全球工程起重机制造第二阵营中领先者,获得了出口业务成长的巨大行业性机遇。”他说,“这种坚实的行业性基础,将推动汽车起重机出口市场空间的爆发式增长。”

    同时,分析师也指出,汽车起重机海外市场成长速度,将决定于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进展。一旦全球经济出现向下的拐点,中联重科等公司的起重机业务成长空间将显著缩减;此外,如果国际一线厂商重新进入汽车起重机业务同样将对国内公司构成威胁。“按一些预测机构的报告,在全球经济持续6年增长后会出现向下的拐点,虽然也有可能会提前,不过至少近两年拐点不会出现。”分析师说。日前,一知名研究机构预测,我国汽车起重机出口业务全年将实现翻番式增长。同时,三一重工(600031)、太原重工(600169)均预计2007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200%以上,而在太原重工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大型起重机产品,三一重工也提到业绩增长的原因之一是起重机出口业务增长较快。分析人士认为,我国汽车起重机产品出口需求的增加将极大地拉动相关公司销售收入的增加。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我国装载机行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在摸爬滚打中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之路,并逐渐壮大,牢牢控制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国产装载机产品以其出色的性价比优势,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展露头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与工程机械其他机种相比,轮式装载机的桥、箱、泵、阀及缸等零部件产品配套相对成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配套体系。2007年装载机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整个行业又将如何应对市场的新趋势?
       2007年行业增速仍可能出现一定回落,但是回落幅度比较有限,2007年装载机行业保持10%左右快速增长的可能性非常大。

        销量与效益仍是装载机行业的主旋律。2000年以后的装载机市场高速增长带来的一个负面结果就是行业平均利润率持续下滑,这与波及全行业的价格战有很大关系。目前,装载机已经是典型的微利产品,企业一方面要释放不断增长的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又要化解市场需求增长速度下降带来的阻力,获得确保企业发展后劲的利润。销量主要追求的是市场规模,把价格作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而效益营销追求的是一种持续的发展,追求的是利润。销量和效益之间并不是一个对立的矛盾,任何一家企业要想长久发展,要想成为一家百年企业,在短期内要追求销量,长期要追求效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结合。

        市场份额向大品牌集中。国内装载机整机生产企业数量过多,除少数企业具备规模效益外,绝大多数企业年产量均在千台以下,有些只有年产200台至300台的能力,行业竞争混乱。2007年装载机龙头企业将整机三包期纷纷延长至一年,相比“降价”和“降低销售条件”来讲,“服务升级”对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要求更高,2007年装载机行业通过这种市场手段可以最终建立良性竞争秩序。以资源重组为主要方向的企业整合不可避免,现有近百家小型生产企业将面临被兼并、转产或倒闭的危险,其中包括产能低于2000台以下的企业,企业的生存将受到很大挑战。2007年将进入“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真正决战时期,市场份额仍会向大品牌集中。

        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初步估算,2007年国内装载机总生产能力已超过20万台,市场需求约为12万台,预计约有近50%的能力闲置,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鉴于柳工、厦工、龙工、临工、徐工等主流厂家目前产能都已超过2万台,这部分产能将在2007年集中爆发释放,柳工和龙工都将2007年销量定为2.5万台左右,因此2007年主流产品市场平均价格很可能不是走高,而是走低。 营销渠道进一步整合,代理商面临生死抉择。2006年柳工、厦工、龙工都在推动同一个区域内经营范围有重叠的代理商进行整合,成立一个品牌专营的区域独家代理公司。制造商和代理商之间以资产作为纽带的整合也频频上演。只有制造商对于渠道控制的意愿和对市场信息反馈速度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相应的债权和市场管理工作也才能做得更好。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厂家和经销商获利能力进一步降低,经销商的融资能力、市场把控能力、销售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都面临更高的要求,2007年将会有大批小规模代理商面临着生死抉择,要么放弃装载机转入其他行业,要么组建联合公司成立实力大的联合体,要么参股上游制造商组建区域股份公司,这是目前装载机代理商所面临的三条生存途径。

        服务水平将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因素。2007年装载机三包期延长至一年,各大品牌相继提高服务承诺引爆服务大战,将会彻底改变行业从整机销售中获利的习惯性思维,如何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树立市场品牌形象并通过服务和配件获取利润,将成为大品牌淘汰小品牌的杀手锏。

        营销网点的密度和能力将成为竞争核心。2007年彻底掀开争夺三四级市场的实质性大战,三四级市场成为各大品牌争夺江山的主力战场。客户争夺已从地级市延伸至县、乡等资源市场,价格不再是杀手锏,终端营销网点的服务和配件能力将成为把握用户的关键因素。

        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随着近年来降价销售、分期付款、延长三包等营销策略的频频出台,各装载机企业虽然获得了销量但却降低了利润空间,同时背负了资产风险。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必定是各个品牌2007年的营销战略的主要内容,那就是加强市场运作,加强营销管理,提升整体市场运作质量,逐步实现从单一的价格战到综合的价值战的痛苦转型。

         国际化形势更加严峻。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装载机产品出口企业有15家到20家,但出口规模都很小,只有少数企业有连续出口的记录。尽管如此,近年来我国装载机出口还是呈上升趋势,2001年至2006年出口量同比增长率依次为90.2%、16.0%、18.7%、56.4%、220%、74%。2007年预计出口同比增幅在60%左右,其潜力不可小视。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内装载机出口产品规格也以中小吨位为主,5吨级及5吨以下装载机具有性价比优势,但6吨级及8吨级以上的机型国内尚且依赖进口,不论是出口台数还是出口金额与国内市场相比都微不足道。可以说,国产装载机尚在国际市场的门槛之外,没能够真正进入国际流通领域。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地位的提高,必然来自外界的各种变数将变得更加不可预测,2007年国际化形势将更加严峻,这也提醒许多企业不要指望出口成为救命稻草。
    阅读全文
  •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代表韩国工程机械主导产品的液压挖掘机、叉车等产品以价位低和服务周到的优势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从此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对韩国工程机械有了全面的认识。目前中韩双方正在拟建立自由贸易区,旨在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壁垒,增进彼此间的贸易往来。这将对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总额89.4亿美元,从韩国进口50428.24万美元,占我国工程机械进口总额的12.83%。我国出口到韩国的工程机械产品总额为19942.26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98%。对韩国的工程机械进出口总额均排在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总额的前三名,韩国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资料显示,韩国工程机械2006年销售额为38167亿韩元(约合3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占75%,约为28亿美元,远低于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额50亿美元的水平。据业内专家预计,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在贸易往来方面,仍然会发挥各有所长的优势。

      据了解,我国工程机械产品门类比较齐全,而韩国工程机械以液压挖掘机和叉车两大类产业为主,其产量占韩国工程机械产品产量的90%,其它产品如:轮式装载机年销售4580台,其余产品年产量只有千台和百台的水平。韩国工程机械的液压件配套系统和主要传动部件,国际化配套采购和自制部件量基本各占一半,但韩国的自制液压件和传动部件生产专业化程度很高,产品开发水平和技术与我国处在一个水平上,因此在零部件供应方面两国具有较好的互补性。

      据了解,韩国叉车总销售量最高年份达到35000台,目前在我国烟台市设立的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前身为烟台大宇)年产2000多台叉车,占我国叉车产量的2%。韩国液压挖掘机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并在中国建立了两个合资企业,2006年我国从韩国直接进口液压挖掘机达4828台,占我国当年销售量的7%。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副秘书长茅仲文表示,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后,由于韩国在中国已有三个独资、合资企业,从韩国本土再进口液压挖掘机不占优势,预计进口量维持在4000台左右。

      中国和韩国若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两国在工程机械贸易方面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其中我国市场对液压挖掘机的需求量大,2006年从韩国进口的液压挖掘机占从韩国进口工程机械总额的40%;其次是零部件进出口互补性较强,2006年从韩国进口零部件26063万美元,占从韩国进口总额的51.68%,这些零部件主要供应给韩国在中方的合资企业。同样,韩国在2006年从中国采购工程机械零部件达9377.4万美元,占向韩国出口总额的47%;另外是起重机和电梯产品,双方贸易均有互补性。
     茅仲文表示,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后,对我国工程机械产业来看,无论从产业规模、产品品种发展、产品技术水平,都能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在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后,虽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和韩国企业之间将形成直接的竞争态势,但竞争的产品领域比较少,竞争的产品技术水平较接近,均无明显优势,相反关税调整后,我国工程机械主机产品进入韩国市场的数量会上升,在零部件加工贸易方面继续得到发展。因此,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筹建将使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