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意吊灯做成胶囊吊起来
详细内容

创意吊灯做成胶囊吊起来

时间:2011-05-17     人气:941     来源:乐土网     作者:
概述:灯具城里的吊灯各式各样,或水晶珠帘,或木质仿古,琳琅满目,眼花缭乱。而当这样一款怪怪的吊灯映入您眼帘的时候,您也一定会被它简单而有创意的造型而吸引。......

    灯具城里的吊灯各式各样,或水晶珠帘,或木质仿古,琳琅满目,眼花缭乱。而当这样一款怪怪的吊灯映入您眼帘的时候,您也一定会被它简单而有创意的造型而吸引。通常在药物里才有的胶囊形象,这次就被设计师巧妙地利用在了灯具上,一半木质一半玻璃的组合把胶囊的样子模仿地十分传神。简洁明快的线条也给室内带来轻松氛围。讨厌吃药的人也许很反感胶囊,这款看起来样子圆润饱满的创意胶囊灯或许可以让他们改变对胶囊的看法。  

创意吊灯做成胶囊吊起来

创意吊灯做成胶囊吊起来

创意吊灯做成胶囊吊起来

创意吊灯做成胶囊吊起来  

创意吊灯做成胶囊吊起来

创意吊灯做成胶囊吊起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场的家具、保健品及食品假冒国外品牌现象较严重

        “假洋鬼子!”早年间,阿Q冲着钱太爷儿子的这声怒斥尚在人们耳边萦绕,可新时代的“假洋鬼子”也悄然现身。从家居装饰到医疗保健用品,从饼干牛奶到红酒时装,本是土生土长的国产货,却硬要披上一身洋文,冒充漂洋过海的异域来客。如此包装之后,身价比那些国产品牌能高出一大截。

        更令人无语的是,“假洋鬼子”现象已是非常普遍,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家具、保健品及食品三大领域已充斥 “假洋鬼子”,而其背后折射的,则是一条庞大的造假、愚众生产线。 、

    保健品助听器“装洋相”

        “阿拉斯加海狗油”、“美国西洋参”、“挪威深海鱼油”、“澳大利亚原生态花粉”……在山东路一家大型超市的一楼,两家保健品专卖店并排设立。记者昨日走进这两家专卖店发现,其中绝大部分的保健品都以“进口保健品”的面目示人。拿着一款“挪威深海鱼油”,保健品店销售人员称,是从国外原装进口的高档保健品,具有抗衰老等多种功效,可记者凝神查看小字,却发现生产厂家处标的却是深圳一家制药厂,而厂址也是深圳市当地。面对记者提出的疑问,销售人员镇定自若地声称,虽然生产厂家设在国内,但从原料到生产工艺,全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之所以把生产厂搬到中国,一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二是为了避免进口货品的关税。这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绝大部分的进口保健品,都是以这种模式运作,很少以成品形式走海关进口。

        保健品费尽心机“装洋相”,所得回报也是巨大的。以保健花粉为例,同样都是花粉,澳洲进口的花粉价格要比国内花粉贵上一倍,此外销售情况也明显好于国产保健品。对此,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来了都是先看进口保健品,嫌贵的再去看国产保健品,“大家现在都信进口产品,国产的保健品质量不可靠。”这名销售人员如是说。

        与保健品市场相比,助听器市场的“假洋鬼子”更是多如牛毛。人民路助听器验配中心负责人赵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少说有二三百款助听器,除了天津助听器厂生产的天津牌助听器之外,九成以上的助听器都是进口产品,其中以瑞士、德国和丹麦的最多,其次美国、法国出品的也有不少。可记者从该验配中心的报价表上看到,该中心所代理的多款助听器厂家信息填写的都是国内地址,其中一款助听器,虽然自称是丹麦进口产品,但注册厂家却是厦门某科技公司。“现在国内的助听器厂有上百家,有的还拥有自己的专利。”赵女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市场上的进口助听器,有近一半是在国内组装调试的,出现了质量问题,维修起来也是非常简单,完全不需要漂洋过海。

        美国货怎么产地在东莞

        走进华阳路的家具城里,记者仿佛置身“万国博览会”。在家具店的国际馆中,几乎清一色的都打着进口家具的牌子,其中有意大利的沙发,德国的一体厨房、新加坡的卧室六件组,而进口品牌最集中的要算是各式床垫。 “100% made inUSA”(百分百美国制造),在一家进口床垫专卖店内,记者看到到处都摆放着这样的牌子,售价少则5000多元,贵则两万多元,而国产的同类床垫最贵只卖3000多元。“我们这里的席梦思床垫采用的是最先进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完全贴合人体脊椎……”在销售小姐的热情介绍中,只字未提产地和原料的情况,当记者问及这些细节时,销售小姐一指宣传牌说,他们使用的是美国原产提花面料,从弹簧到弹性胶柱都是美国进口的,而在他们的宣传册上,也印着美国当地风景作为自己“美国血统”的明证。眼看人家身家清白,毫无破绽,记者只能一走了之,找的托辞是担心生产厂家远在美国,如果要求订做的话,交货时间拖得太久。这下销售小姐急了,一着急她居然说出了实话,“我们厂家其实就在广东东莞,最快15天就能给你交货。”

        既然底牌都亮出来了,销售小姐对记者也就“百无禁忌”了。其实家具城内的进口家具不少都是国内生产,“这些进口家具跟进口服装都差不多,都是为了更好卖、卖个好价格,就到美国注册一个品牌,或者挂靠在美国的皮包公司名下,然后就可以自称是美国原装。”而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多家销售进口家具的专卖店,没有一家能够出示海关报关单或其他证明产品进口渠道的文件,就连具体的厂家地址也是“无可奉告”。

    满身洋文却留城阳电话

        在香港东路一家大型商场的负一层超市内,设有专门的进口食品销售区域,摆放在这里的食品外包装难见方块字,无论是蜂蜜、柚子茶,还是饼干、糖果,外包装上全部标注着外国文字,其中以日语、韩文居多。面对这样的商品,没有个英语六级、韩语四级,估计也难以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既然已“洋化”到了如此程度,“籍贯”应该没问题了吧?但记者还是从中找到了假洋鬼子的身影。在糖果货架上,记者看到一款水果糖,从外包装上来看,除了铁盒上的卡通人物可以看出是小熊维尼之外,剩下的都是韩语。但在铁盒上,记者看到一个电话号码,却是以“011—86—0532”为开头,记者随后按照这个电话打了过去,接电话的居然是中国人。据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家城阳食品厂的服务电话,而他们生产的正是出口韩国的糖果和饼干,而当记者问道,这些产品为什么会以进口食品的身份出现在青岛的超市里时,这名工作人员却挂断了电话。随后记者拿着这盒糖果询问销售人员,对方仍坚持这是进口食品,当记者指着电话号码询问时,销售人员变了说法,“可能是咱们这里出口到韩国,然后又从韩国进口到青岛的吧。”

        自从施恩奶粉爆出“装洋相”的丑闻之后,进口奶粉是否纯进口已成了妈妈们的一个心病。在人民路一家超市内,奶粉专柜销售人员明确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的进口奶粉绝对不是国内生产的,“我们这里的进口奶粉,从原料到厂家都跟国内没有关系,保证是原装进口的。”这名销售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日本进口奶粉,可记者仔细一看,在奶粉罐的最下端标注着5个字 “原产国:澳洲”,当记者询问具体来自澳大利亚哪个城市时,销售人员表示并不知情,记者进一步要求销售人员出示奶粉进口报关单时,销售人员称报关单都在经销商那里,销售点是没有的。记者又仔细查看了一番,发现所有洋奶粉对于原产地的表述都是语焉不详,一款知名进口奶粉的外包装上标注的原产国是马来西亚,但具体哪个城市却无从查究。而国产奶粉则明确标注着厂家地址和奶粉产地,包括城市、乡镇甚至道路。

        揪出“假洋鬼子”看这三招

        在我们身边充斥着这么多“假洋鬼子”,那我们应该如何分辨呢?其实,只要盯紧产品的“三大件”,假洋鬼子的伪装很容易就可以揭穿。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的山寨洋品牌从品牌运作流程来看,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粹的原装国产,但为了销量和价格的考虑,简单地挂上进口牌子,再印上一些异域风光,这属于假洋鬼子的低级形式。另一类则相对精致一些,向国外公司购买品牌使用权或代理权,然后挂着买来的“羊头”,卖自己的“狗肉”,即便是有人质疑,单纯从工商角度审核,是毫无破绽的。最高级的,则是联系国外的皮包公司,成为这种皮包公司的国内制定生产厂家。

        辨别“假洋鬼子”,就要对症下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向销售商索要海关报关单。“凡是进口产品,都必须有海关报关单,否则就属于走私品,如果拿不出海关报关单,那一般就是假洋货。”业内人士介绍说,虽然这是“治根之法”,但在零售终端索要报关单也有较大难度,消费者还可以从其他两点上查验。首先是产品的原产国和地址,如果只是粗略地标注为某国家,而不明确说明具体州及城市的,就存在较大嫌疑。此外,如果是进口的食品,还应有进口检验检疫的合格证,如果销售人员无法出示,也可能是“出口转内销”型的假洋鬼子。

    阅读全文
  •   5月11日,在瑞士韦尔涅,中国家具假冒瑞士著名的建筑设计师的家具作品,被公开销毁。勒-柯布西耶是瑞士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的家具作品也堪称设计史上经典之作。独家享有勒-柯布西耶品牌的意大利家具制造商卡西纳(Cass ina)上个月在中国货柜查获一批假冒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品牌家具,其中包括13把躺椅,9把椅子和2套沙发,如果是真品,市场价大约在113,000美元。

      这次销毁事件,不仅仅是销毁了几件假冒家具,销毁的更是中国家具行业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地位。

      今年4月份米兰家具展上,芬迪家具在展位入口处设置了关卡,只允许部分人进入,而中国设计师则一概不准入内。事后经媒体报道,业界发出一片谴责声,在谴责芬迪“恶行”的同时,中国家具行业必须要从自身出发,反思中国设计师被拒绝的深层原因。类似损害中国家具声誉的事件为何接连发生?

      目前中国有5万多家家具企业,500多万从业人员,但是中国家具企业拥有的设计师不到3000人。广东有6000多家具企业,拥有科班出身的设计师不足600人。这个人力远远满足不了高速发展的家具行业的需求。

      中国大部分家具企业沉浸在每年20%的利润增长的“甜蜜”中,沉浸在世界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的“美梦”中,已经在抄袭和假冒中变得麻木。

      本次假冒家具销毁事件发生在国外,在国内这种现象又何尝不严重。很多企业“挂羊头卖狗肉”,让消费者无从分辨真假。

      我们想问:“中国制造”何时能够变成“中国创造”?中国家具行业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如何挽回?中国家具企业何时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环保的优质家具?这是每个家具从业人的义务和责任。

      如果中国家具业依然不重视此类问题,中国家具将永远痛失国际地位,会有更多的国家拒绝中国家具,贸易壁垒会越来越严厉,国内消费者也会对此失去信心。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