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谨防经营误区!

时间:2011-04-29     人气:1100     来源:《经理人》     作者:
概述:谋局二三线市场是汽车企业未来的必然选择,但毕竟目前一线市场还是主导性市场。因此,汽车企业就必须平衡好这种发展矛盾,把握好发展节奏。......

    谋局二三线市场是汽车企业未来的必然选择,但毕竟目前一线市场还是主导性市场。因此,汽车企业就必须平衡好这种发展矛盾,把握好发展节奏。那么,汽车企业在谋局新主场过程中容易陷入哪些经营误区?

经验简单移植

    “把一线市场的运营经验不加选择地移植到二三线市场,这是最大的误区。”全国汽服委汽车咨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张志勇说,“简单地认为中国的消费者都一样,没有进一步按中国不同区域的消费特点进行市场细分,并采取差异化策略,这样做是危险的。”

    正是这种认识的误区和认知的滞后,导致企业的经营策略没有及时跟进和调整,由此促使其在操作上出现失误或巨大障碍。譬如,把一线市场的营销模式简单复制到二三线市场去,产品没有根据二三线市场与一线市场的消费差异及时改进和调整等。

    在二三线市场,汽车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是不是会像其他产业一样打得异常惨烈?张志勇说:“在不同发展时期,企业将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其实,每个汽车企业制定销售价格时就是一次价格战。因此,与其说是价格战,不如说是价格策略更准确。但目前二三线市场的刚性需求比较大,所以不必自设价格陷阱跳进去。”

误读消费需求

    “二三线城市不等于二三级消费,不能用二三档次的车子去应对。”北京源流汽车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闻佳平说,“与一线城市的代步工具需求相比,二三线城市的用户对汽车的需求更注重彰显身份和实力。”

    从消费特点上看,二三线市场的顾客更注重汽车产品的性价比、实用性、可靠性,尤其是实用性。同时,本土汽车品牌一般是从二三线市场入手的,并在二三线市场的长期耕耘中形成了先入为主的优势,但其品牌形象总体上处于低中端,产品价格也普遍低于合资品牌。这些因素都会让人感觉二三线市场就是一个物美价廉的低端消费市场。

    张志勇提醒,汽车企业在开拓二三线市场时应正确看待二三线市场与一线市场的消费差异,但也不能忽视二者的消费共性。其实,二三线市场顾客同样关注产品品质,同样需要像一线市场一样的服务与尊重等。

冒进抢滩市场

    汽车企业不要简单地认为,自己在极其复杂的一线市场都能战无不胜,难道更低端的二三线市场还有什么可怕的吗?若怀着这种心态,很容易在布局二三线市场时冒进。

    二三线市场地广消费差异大,对汽车企业扩张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就更大。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原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总经理苏晖建议,以丰田的召回事件为戒,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不要盲目、冒进地扩张市场,一味地追求规模,而忽视产品质量和配套服务等。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2010年12月10日,成都最知名的旅游景点-“武侯祠”旁边,一家240平米的专售户外用品的形象店正式开业了。门店的大堂及外墙,其形象代言人万科董事长王石的巨幅海报格外醒目。该店的拥有者,便是首批登陆创业板的明星企业-探路者。

        然而,令外界甚为惊诧的是,探路者上市已经一年有余了,方才利用募集资金在西南地区投资设立了首家直营店。而当初上市募集的3.22亿资金,大部分还躺在探路者的账户里“睡大觉”,其直营店网络的建设远较预期缓慢。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探路者的渠道变革-从代理模式逐步转型直营模式-举步维艰。

        “他只会做品牌,却不会做销售,与商场的关系怎么处理,产品怎么展示、怎么卖出去,他都不擅长。”探路者曾经的重庆代理商修亿洪,对原东家的评价,似乎得到了某些印证。

        回想当初,探路者为了实现创业板上市,逐步将其一些核心代理商推向了对立面,并造成当前的渠道震荡。

    代理商的“野蛮成长”

        据说探路者的户外用品征途,是从其创始人盛发强在某展会上花5000元购得某帐篷专利开始的,而此前一直跑印刷业务的他从未接触过户外用品行业。

        在此前没有任何资源积累的情况下,猛然间扎进一个全然陌生的行业,盛发强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盛发强自称,最早生产出来的1000顶帐篷“百分之百积压”。

        销售的转机出现在2001年,盛发强找到在四川从事体育用品销售的胡师雄,由后者在四川独家代理销售前者生产的户外用品。在当时的条件下,盛发强是没有和胡师雄谈判的条件的,双方只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胡师雄相当于是盛发强的一级批发商,盛发强甚至于只能“先货后款”,更不用说什么加盟代理费了。

        胡师雄终究没有令盛发强失望,他利用自己丰富的销售网络,迅速将探路者的户外用品在四川打开局面。此后,探路者在四川的销售状况持续攀升,胡师雄在所有代理商中的业绩也是始终名列前茅。身为福建人的胡师雄后来又陆续介绍了一些福建老乡,加入到探路者的代理商阵营中来,比如代理重庆与山西市场的修亿洪,“全国有7个省市都是我们福建老乡在代理”。

        早期加入探路者的一批代理商,成为探路者名副其实的“诸侯元老”,他们在拓展探路者销售网络的过程中,也是齐心协力“野蛮成长”,在自己所属代理区域内销售网点遍地开花。在齐心开拓市场时,各地代理商总是把一些好点子第一时间贡献给探路者。比如,重庆市场的修亿洪表示,一旦出现什么好销的产品,就买下来给公司寄回去;消费者有什么样的需求,也会第一时间反馈给探路者。甚至于有些代理商自掏腰包,协助探路者在央视或者本地市场打广告。

        逐渐的,探路者和代理商形成了比较默契的分工:探路者主要进行宏观层面的品牌营销,代理商则贴近地面推动产品销售。在这一番协同努力下,商业合作者也逐渐变成了“自家兄弟”,当然他们也在共同享受着业绩高速成长带来的回报。

    盛发强的“渠道隐忧”

        然而,在这种渠道格局下,随着代理商的不断发展壮大,盛发强开始隐约感觉不安稳。因为绝大部分产品都是通过代理商的网络销售出去的,一线的销售网点完全属于代理商所有,而自己对代理商又没有比较有效的约束手段,并没有所谓的加盟费、保证金作为硬性约束,万一哪天代理商们“另立山头”自己搞个品牌来运作(自己有渠道的话完全不愁销路),探路者就只能干瞪眼了。

        为了缓解这种危机,盛发强开始筹划逐步设立自己能够全权控制的直营店。如果自己开设直营店的话,即使统一零售价,只要销售折扣稍低于代理商,无疑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比如给我们代理商的价格是4.5折,给直营店的价格却是2折,打5折他还可以对半赚,如果我们也跟着打5折肯定亏死了!”重庆代理商修亿洪说道。

        其实,很多连锁品牌都兼有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直营店体系和加盟店体系大体也都能相安无事。通常的连锁经营企业,是先发展自己的直营店,它们在每个城市的重点商圈先设立自己的直营店,抢占“最肥沃的土地”,再以漂亮的销售业绩去吸引第三方加盟,然后再将一些非重点地段授权加盟商去经营。这样,自己的直营店体系占据了“最肥沃的土地”,也就控制了收入和利润的大头。

        但是,探路者要扩张自己的直营店,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扭转代理商占销售收入大头的局面,就必须要将直营店开设在商业核心地段,而此前“最肥沃的土地”已经被代理商控制的加盟店占据了。因而,探路者选择在核心地段开设直营店的计划,肯定要受到代理商们的抵制。

        不得已,盛发强只能采取迂回战术,一方面跟代理商表示,零星的直营店不会给代理商带来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给代理商更低的进货折扣以安抚他们。面对盛发强如此出招,代理商也只好妥协一步。毕竟,代理这个品牌还有着可观的利润,没必要跟探路者闹僵了。况且,探路者跟自己签署的也不是独家授权协议,无法阻止探路者在自己的地盘开直营店。

        当然,自此以后,代理商们对探路者就有所保留了,比如店面陈设、货品摆放、灯光效果等等富有技术含量的细节,他们皆守口如瓶。对于探路者的扩张计划、店面选址之类的信息,他们更是密切关注。在这种状况下,探路者的直营店计划也是举步维艰,中途的关、撤店比例一度高达30%以上。直到探路者启动上市计划之时,其直营店也仅及总数的10%左右。

    招股书曝光“秘密计划”

        2008年中,探路者完成股份公司改制,正式启动了A股创业板的上市计划。

        按常理来说,企业能上市对上下游都是利好。对于供应商来说,跟上市公司打交道货款结算会更加顺利;对于代理商来说,上市的品牌效应能有力促进自己的销售,上下都应该会支持上市。

        众所周知,创业板最核心的要求就是企业的成长性。所谓成长性,就是收入或者净利润,维持不低于30%的年复合增长率。

        为了扮靓自己的财务业绩,盛发强要求各地代理商2009年的订货量,要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长80%,并且要现款支付。盛发强的这一举措,无疑遭到了众代理商的强烈抵制。湖北代理商王鲁川称:“2008年的订货增长才30%?40%,一下提高到80%,大家根本无法接受,后来在我们的抗议下降到60%。”即便如此,依然造成了代理商的大量库存积压及资金链危机。

        如果说之前的“零星开直营店”埋下了双方冲突的第一颗火种,那么这次的“强迫进货”则是埋下了第二颗火种。

        到了2009年9月份,探路者接近上市的前夕正式发布了招股书,全面披露了自己的发展计划-将利用所募集资金的绝大部分,用于大规模扩张直营店以及自己能掌控的加盟店(自己租赁或购买物业交由加盟商经营,双方7:3分成)。而且招股书显示,这些直营店将开设于重点地区的核心商圈。

        探路者的这一投资计划,无疑将严重挤压代理商们的生存空间,同时也彻底激怒了各地的元老级代理商们,因为这已经是涉及到代理商们的生死存亡问题。

        其实,在探路者的招股书公布之前,代理商们就已经获悉了这些信息,双方也进行过一轮较劲。据知情人士透露,以四川胡师雄为首的代理商,曾与盛发强进行过谈判,要求以探路者的股权作为补偿,以换取自己的代理损失。盛发强一度也曾考虑过这个方案,毕竟一些元老级代理商在探路者打江山的过程中功不可没,给予股权补偿也算对得起众兄弟。

        但是,胡师雄等重量级代理商,最终并未出现在探路者的股东名单中。至于为什么双方未能谈妥,外界不得而知。或许是持股比例上双方没有谈拢,毕竟拟上市公司的股权,即使是0.1%的出入,日后在二级市场的溢价差额也是非常可观的。[NextPage]

        纵然双方是谈崩了,但并不能阻止盛发强迈向资本市场的意志和决心,招股书依旧在代理商们的不满声中发布了,探路者也于2009年10月30日如期上市。

    渠道诸侯“抱团反目”

        喜好户外徒步旅行的驴友们都知道,四川省是全国户外运动的“门户”,但凡前往西南以及西藏的驴友,首站必定是四川。所以,四川省是探路者发展直营店的重中之重,而这块地盘恰恰也是探路者最大的代理商胡师雄的地盘,他在这里深耕了多年,持续贡献着探路者最大的销售份额。

        因而,在探路者所有代理商中,首先发起反击的便是胡师雄,这位“带头大哥”一纸诉状将探路者告到了成都市中级法院,控告后者“不正当竞争”。2009年12月2日胡师雄向探路者发出律师函:“贵公司在成都设立直营店,直接低价销售探路者产品,给依约取得特许经营资格的一级代理商新星公司以及川内二级经销商造成重大损失”。

        之后,重庆、湖北、哈尔滨等地的代理商集体声援四川的胡师雄。而探路者方面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纸公文单方面将上述四家的代理商资格取消。于是双方进入了持续的激烈过招。

        2010年1、2月份,被“削藩”的代理商们接二连三地将投诉信及举报信,递到了商务部及证监会等相关部门。他们向商务部的核心投诉是,探路者在未预先向商务部备案即展开特许经营活动,违反了商务部相关条例;而向证监会的核心举报则在于虚假披露,比如探路者招股书列出的加盟店中有三家早已关门,等等。

        诚然,代理商们所列的这些问题确实存在,而在监管部门看来,相较于众多针对其他上市公司的举报来说,这属于极其轻微的瑕疵。但是,“创业板第一被告”、“举报”、“虚假披露”等刺激眼球的字眼,却在媒体掀起一阵风浪,探路者不得不连续发布公告正面回应相关指控。

        继“起诉”及“举报”之后,代理商们针对探路者的回应再抛出“第三板斧”,他们向媒体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指责探路者过去各种损害代理商利益的行为,并且控诉其连续打击、排挤挑头的代理商。

        经过这一番的抗议,被削藩的代理商们并未改善自己的境遇,之后法院以证据不足驳回了四川代理商胡师雄的起诉,而重庆代理商修亿洪因代理资格被取消,他的销售团队也不得不解散,一个偌大的办公室就他一人独守。

    直营店扩张“青黄不接”

        探路者跟元老级代理商之间的角力,表面上是以探路者的胜利而告终,但自己的直营店进展却不容乐观。探路者登陆创业板时,宣布将所募资金中的2亿元,用于在两年时间内建立79家连锁店铺。但截止2010年9月的近一年时间里,探路者实际只投入了计划资金的10%,进展严重滞缓,导致募集资金闲置。在西南重镇的四川,直到2010年12月,探路者才在成都开了第一家直营店。

        而且上市之后,探路者一再更改自己的门店计划,于2010年6月4日、6月30日、8月16日、9月29日、10月20日、11月20日六度发布公告,宣布更改门店发展计划,合计对42家店铺位置做出变更,超过原先79家门店计划总数的一半。

        对如此大幅度的门店更改计划,探路者官方给出的解释是,部分店铺原计划进入的城市或商圈已不再适宜进驻,门店发展计划有所更改。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经营直营店的能力,就连基本的选址问题都产生重大误差。

        “直营店是重资产,没有多年的耕耘很难做好,而且探路者并不擅长一线操作。”曾经的重庆代理商修亿洪如是评价道。

        今年2月16日,探路者发布了其2010年的业绩快报:营业收入较上年大幅增长48%,经营毛利也较上年度增长高达40%,这似乎是一份令投资者满意的经营业绩。

        但是,对比近几年来探路者的业绩(如右图所示),我们不难发现,探路者的经营状况有恶化的趋势。虽然近几年来探路者的收入和利润都呈增长趋势,但是其增长幅度整体呈下滑状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之后的2010年,其净利润的增长幅度(21%),首度低于收入的增长幅度(48%),而且不及后者的一半。

        从2010年起,探路者由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其所得税率从25%下降到15%。按道理,由于税负的减少以及规模效应,其净利润增长应该快于收入增长的幅度才对。缘何净利润增长仅及收入增长的一小半?

        探路者公告给出的原因是“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增长较快”,因而稀释了利润的增长。有证券分析师指出,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的大幅增长,最终暴露出了探路者的软肋-不擅长渠道经营,才会导致相关费用大幅增长。

        该业绩快报发布当天,探路者的股价即一改跟随大盘稳步上扬的势态,掉头连续下挫,截止3月上旬,其股价已经累计下跌超过10%。这背后的原因是,其净利润增长大幅低于市场的预期。

    探路者面临“成长的烦恼”

        面对如今探路者直营渠道的困境,盛发强应该反思自己。毕竟,商场上不会有永远的赢家,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必须考虑到所有参与方的合理利益及正当诉求。外界纵然是有些妖魔化了盛发强,但已然留下了一个“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坏名声。况且,假如当初能够妥善处理并充分保障代理商的权益(比如让代理商成为股东),不仅会促进自己的声誉,代理商甚至有可能反过来将经营直营店的技巧传授给探路者。

        如今的探路者可谓到了“成长的烦恼期”,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直营店销售体系,如何理顺自己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依然是探路者未来必须攻克的难题。

        曾经的“重臣”修亿洪满腹牢骚的话,或许可以为此次事件做一个脚注:“全国的代理商是它的根基,探路者彻底伤了我们这些渠道商的心,虽然许多人不像我们这样‘揭竿而起’,但其实大家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同心协力,都在暗自排兵布阵,留着后手,随时准备转做其他品牌。”

    阅读全文
  • 8个色彩方案 专属你的流行风格家

      方式:对比    通过把两个明显对立的元素放在同一空间中,经过设计,使其既对立又和谐;既矛盾又统一,在强烈反差中获得鲜明对比,求得互补和满足的效果。

      方式:和谐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各种室内物体的形、色、光、质等组合得到协调,成为一个非常和谐统一的整体。和谐还可以分为环境及造型的和谐、材料质感的和谐、色调的和谐、风格样式的和谐等等。和谐能使人们在视觉上,心理上获得宁静、平和的满足。

      方式:色调 色调是构成造型艺术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颜色能引起人视觉上不同的色彩感觉。如红、橙、黄的温暖感很强烈,被称为暖色系;青蓝绿具有寒冷、沉静的感觉,被称为冷色系。在室内设计中,可选用各类色调构成,色调有很多种,一般可归纳为“同一色调、同类色调、邻近色调、对比色调”等,在使用时可根据环境不同灵活运用。

      方式:独特 设计师为追求独特,就要突破原有规律,标新立异,引人注目。在大自然中,“万绿丛中一点红,沙漠中的绿洲”,都是独特的体现。独特是在陪衬中产生出来的,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的。在室内设计中特别推崇有突破的想象力,以创造个性和特色。

    [NextPage]

      方式:简洁 简洁是室内设计中特别值得提倡的手法之一,也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趋势。这要求室内环境中没有华丽的修饰和多余的附加物,要坚持以少而精的原则,把室内装饰减到最小的程度,以“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为原则。

      方式:呼应    在室内设计中,顶棚与地面、桌面或其他部位,采用呼应的手法,形体的处理,会起到对应的作用。呼应属于均衡的形式美,是各种艺术常用的手法,呼应也有“相应对称”、“相对对称”之说,一般运用形象对应、虚实气势等手法求得呼应的艺术效果。

    流行风格色彩搭配 春季家居改造计划

      方式:对称    对称可采用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上下、左右对称,同形、同色、同质对称被称为绝对对称;而在室内设计中采用的是相对对称,对称给人感受秩序、庄重、整齐即和谐之美。

    流行风格色彩搭配 春季家居改造计划

      方式:延续    具体而言,物体的外表形状,能够有规律地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连续下去就是延续。这种延续手法运用在空间中,使空间获得扩张感或导向作用,甚至可以加深人们对环境中重点景物的印象。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