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装饰“四关键词”锁定家具趋势
详细内容

家居装饰“四关键词”锁定家具趋势

时间:2010-12-04     人气:1250     来源:中国家具网     作者:
概述:流行解析:2010年的家具 流行趋势按照人群分为三两类:一是年轻人,由于受思想、经济的影响较大,年轻人一般会追求简约时尚现代感的家具,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综合情况,来选择一些简单大方的家具。......

    流行解析:2010年的家具 流行趋势按照人群分为三两类:一是年轻人,由于受思想、经济的影响较大,年轻人一般会追求简约时尚现代感的家具,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综合情况,来选择一些简单大方的家具。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譬如现在的布艺沙发,亚克力板材家具等。二是中高端消费者,他们比较注重生活品质品位,加上经济能力较强,所以会根据大户型要求选择一些欧美家具。第三,红木纯实木等家具也将是2010年的一个趋势
    关键词2:进口木材

    发布人:青岛宏林家具总经理栾产一

    流行解析:从2008年以来,实木家具 销量上升特别快。家具主材上,原来是我国东北松木和俄罗斯水曲柳木占主流,但近年来随着这些地方木材储量的减少,价格上升很快。现在美国橡木以及加拿大、新西兰松木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这些地区的木材价格比俄罗斯木材要低三分之一,但做成家具后,花纹和木材质量一点也不差,所以在未来三五年内,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进口的木材将会占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关键词3:新中式家具

    发布人:青岛家具协会秘书长单青川

    流行解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以及对品质品位的追求会逐渐提高。2010年家具还是以绿色环保、高品质高品位为基准。在风格方面,我认为新中式家具会是一大流行趋势,这种风格的家具是传统中式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手法精心制造而成,是民族家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越来越受到现代人们的喜欢。现在实木也是市民争相追捧的一大热点,这也是人们对环保家具追求的结果。这其中红木家具一枝奇葩,但是由于价格稍微昂贵一些,还是比较适合中高端的消费者挑选。

    关键词4:叠加、隐藏等设计

    发布人:青岛达翁建材家居广场总经理于慎锁

    流行解析:青岛的房价相对来讲还是比较高的,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可能更青睐中小户型,在选择家具产品的时候不仅对外观有个性化要求,同时对于其功能也会十分的看重。也就是说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实现更多的利用价值。比如叠加、隐藏等设计会受追捧。另一方面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不仅制材上要求绿色、环保,在设计、色彩搭配上也会更多地追求自然、平衡与融洽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随着内容植入手段的竞争升级,一种排他性广告植入形式定制剧走进人们的视野。

      “企业在做内容营销的时候,一般都是这个品牌比较成熟的时候。 这不是说品牌一定要是知名品牌, 或者一定是个老品牌, 而是企业对品牌的认知和考量都比较成熟了 。“

      一种有别于传统影视剧植入的广告形式 “定制” 影视剧成为今夏的流行词。

      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票房突破6亿元, 创下了国产电影票房新纪录。 随着幕后制作故事的曝光, 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该片从创意, 到搭建制作班底, 再到推广, 原来是唐山市政府在幕后坐庄, 该片原来根本就是唐山市“定做”的城市宣传片。

      无独有偶,今夏宝洁和联合利华双双推出了自己定制的电视剧, 分别用以推广旗下的品牌飘柔和清扬, 由于播出时间相差不多, 播出平台湖南卫视、 江苏卫视势均力敌, 一时间引发了大家对电视剧定制话题的讨论。

      “这其实是激烈竞争下的细分产物。 ” 日化营销咨询机构亚洲远智PHPC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谷俊在接受《成功营销》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 “定制热” 现象。他认为, 两年来各类植入广告竞争逐渐升级, 而定制剧作为一种排他性的广告植入, 能够更充分地展示品牌形象。 而各大电影、电视剧、 网络剧制作方及播出方为从中盈利, 更是把 “定制影视剧” 定性为品牌内容营销的 “最高阶段” 。

      定制仍属少数

      采访中记者发现,从事影视剧内容营销的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现在开始流行的网络剧, 尽管广告植入已呈铺天盖地之势, 但到目前为止, 由企业全剧定制的案例仍属于少数派大胆营销实践。 那么, 到底是什么让 “定制影视剧” 一下子成为热门话题了呢?

      内容营销服务机构合润传媒总裁王一飞认为,媒介产业自身的变化是其背后的首要动因。 他向记者介绍, 其实, 海尔集团讲述张瑞敏事迹的定制电影《首席执行官》 , 泸州老窖宣扬白酒文化的定制电视剧《酒巷深深》, 很早就开始影视剧定制的尝试, 但是在影片当时传播并不出色, “定制” 的概念也就慢慢淡了下去。

      “但是随着各个卫视自制电视剧品牌出来了,电影银幕覆盖非常大, 所以大家又重新开始关注定制电视剧、 定制电影的问题。 互联网定制剧也是因为从去年开始, 视频网站开始做正版了, 各个互联网的视频网站开始有了自己的品牌和类型出现,观众也才开始关注自制的内容, 不然(像原来一样) 看盗版美剧就够了。 ” 王一飞说。

      据他介绍,网络的二次传播效应也是“定制”话题重回台前的重要推手。 “以前大家并没有把互联网当作一个主要的意见发表场所的时候, 二次传播往往不到位。 ” 而如今, 无论是公众自发讨论还是品牌多媒体传播,都大大放大了 “定制” 作为社会话题的传播效果。

      制作难度大

      定制影视剧中,广告主作为主要出资人掌握着全片内容, 显然在将品牌信息植入既定剧目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但制作方一边要考虑到观众审美需求, 又要兼顾“东家” 的商业诉求, 在艺术与商业间走钢丝的难度可想而知。

      北京凯视芳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王大勇曾经参与过多部电影的广告植入与定制,他向记者介绍, 从关注需求的角度来讲, 电影需要强烈的冲突与反差, 例如, 常见商业类型片动作片、 警匪片里, 常会出现凶杀、 色情等内容。 但无论是做广告植入还是做内容全定制, 品牌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一个 “四平八稳” 的环境里,这就使得定制电影通常仅限于科幻片、 浪漫爱情片, 题材受到很大局限, “定制内容如果想被公众关注, 只能越来越要求本身的创意性。 ”

      他告诉记者, “大导演+名演员” 强强联合, 是保证定制电影成功的最佳模式,然而,近两年电影中的大量植入, 已经在损害电影的口碑。 在中国电影票房迅速飙升的大环境下, 许多大型电影制作公司更希望通过票房收入获益, “我们今年接触的一些导演也都表示,不愿意在自己的影片植入任何广告。 ”

      肖像权存隐患

      从植入到定制,演员肖像权的问题始终都存在争议, 只是在定制影视剧中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以定制电影为例,企业投资定制电影的一个重要动机, 就是希望利用参演演员对品牌形成隐性背书, 让演员在参演影片的同时起到为品牌广告代言的作用, 有时候企业甚至会将影片中的素材直接修剪成广告片。具有多部定制电影操作经验的王大勇对此深有体会: “请一个演员花300万做两年的代言, 而我这部电影四个大演员, 花了1000万就拍完了 , 电影拍完了还能发行, 这不很赚嘛! ”

      但是这样的如意算盘可能打不了太久了。由于影视剧植入式广告数量猛增,演员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肖像权, 很多演员会拒绝参演广告植入或定制电影, 或者向片方开出额外条件。

      针对肖像权埋下的隐患,营销预算充足的企业的解决方式十分利落把演员广告代言一同签下来, 联合利华定制电视剧《无懈可击》就采用了这样的操作手法, 但显然并非每家企业都有实力或有意愿这么做。“即使以后真的有很多人定制,随着演员肖像权意识增强, 它很有可能衰退。 ”王大勇说, 现在很多企业之所以愿意投资定制电影, 其实就是想利用肖像权现存的灰色地带, 节省明星代言费。

      品牌须有“自知之明”

      最重要的是,企业需要对自己的品牌定位、 成长阶段有清晰的认识与硬广不同, 内容营销造成的影响很有可能是永久性的。

      合润传媒是国内首家品牌内容营销专业机构,总裁王一飞为此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某军用汽车品牌被民用汽车生产商收购后, 开始向民用汽车转型,希望塑造出一个时尚、 年轻的品牌形象, 但是市场效果却十分失败。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 这个品牌的汽车一直广泛用于军队中, 国内军旅题材电视剧拍摄, 只要拍部队用车就是这个品牌。 随着电视剧不断进行周期性的重播,品牌旧有形象愈发牢不可破。

      “企业在做内容的时候,一般都是这个品牌比较成熟的时候。 这不是说你的品牌是一个知名品牌, 或者是一个老品牌,而是你对品牌的认知和考量都比较成熟了 , 品牌的DNA已经形成了。 ” 王一飞说。

    阅读全文
  •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在2010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表示:我觉得外企的定义不是很准确,任何一个企业做强之后都是跨国的企业,什么是本土企业,什么是外国企业,这种定义越来越模糊。刚才讲阿里巴巴是什么企业?阿里巴巴80%股份是海外持有,是一个跨国的企业。我们在定义跨国公司的时候,要有这么一种心态,用平常的心态。跨国企业在中国,在以后进入新的阶段,确实有更多的挑战。上次我和罗先生谈到,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有三个不同的阶段,最早期是市场卖东西,摩托罗拉是中国第一个外资企业。第二个十年是作为人才研发的中心。现在进入第三个十年,做一个战略的中心。也就是说整体战略的制订,合作竞争、整个产业链,把中国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中心,中国是跨国企业第二个家,这种心态要改变。到中国以后,要把它当做中国公司,改变定位、改变角色。

        其实中国经济发展必然的趋势,就是跨国企业相对优势在减少,这是一件好事,不管对于社会也好,对跨国企业也好,要有这么一个心态接受它,这对中国经济是好事。你在中国要发展,你的角色不像原来是提供资金的,是要领导的,是定义产业规则的,更多现在要做一个合作的伙伴,要让本地的产业一块去赢。最近有很多讨论,说外企没有超国民待遇,本来外企就不应该有更多的待遇,外企也是公司,也要担负责任,对它必须有公正的待遇,不能有超国民待遇。不管从跨国公司本身来讲,还是从中国决策者来讲,大家都要有平常的心态。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