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货物按其危险性和运输要求共分几类?
时间:2010-06-07 人气:714 来源:NET|DXZM 作者:
概述: 共分九类: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第八类:腐蚀品;第九类:杂类。......
共分九类: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第八类:腐蚀品;第九类:杂类。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BAF-Bunker Adjustment Factor燃油附加费,大多数航线都有,但标准不一。
THC-Terminal Handling charge码头作业费,经香港走才会收,因为大陆已收取ORC。
EBS、EBA 部分航线燃油附加费的表示方式,EBS一般是澳洲航线使用,EBA一般 是非洲航线、中南美航线使用。
船东是没有DTS费用的,跟他们理论,肯定是小货代自己搞的什么名目。该付的就付,不该付的就不要付
DTS是Container Detention Charge,货柜延期费,就是在目的港卸货的时候超过了时限,仅有美国才有这个说法,在目的港收取的。以上这些不是贸易术语,贸易术语是指国际贸易中用来表示价格构成贸易条款,如EXW,FOB,CIF,CFR等等,总共13个。
以上这些只是国际海运中的一些专业术语罢了,常见的还有下面这些:
1、PSS 旺季附加费,大多数航线在运输旺季时可能临时使用
2、SPS 上海港口附加费(船挂上港九区、十区)
3、FAF 燃油价调整附加费(日本航线专用)
4、YAS 日元升值附加费(日本航线专用)
5、GRI 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一般是南美航线、美国航线使用
6、DDC、IAC 直航附加费,美加航线使用,目的港收取,做CIF的时候,一定要注明DDC COLLECT
7、IFA 临时燃油附加费,某些航线临时使用
8、PTF 巴拿马运河附加费,美国航线、中南美航线使用
9、ORC 本地出口附加费,和SPS类似,一般在华南地区使用
10、PCS 港口拥挤附加费,一般是以色列、印度某些港口及中南美航线使用
THC-Terminal Handling charge码头作业费,经香港走才会收,因为大陆已收取ORC。
EBS、EBA 部分航线燃油附加费的表示方式,EBS一般是澳洲航线使用,EBA一般 是非洲航线、中南美航线使用。
船东是没有DTS费用的,跟他们理论,肯定是小货代自己搞的什么名目。该付的就付,不该付的就不要付
DTS是Container Detention Charge,货柜延期费,就是在目的港卸货的时候超过了时限,仅有美国才有这个说法,在目的港收取的。以上这些不是贸易术语,贸易术语是指国际贸易中用来表示价格构成贸易条款,如EXW,FOB,CIF,CFR等等,总共13个。
以上这些只是国际海运中的一些专业术语罢了,常见的还有下面这些:
1、PSS 旺季附加费,大多数航线在运输旺季时可能临时使用
2、SPS 上海港口附加费(船挂上港九区、十区)
3、FAF 燃油价调整附加费(日本航线专用)
4、YAS 日元升值附加费(日本航线专用)
5、GRI 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一般是南美航线、美国航线使用
6、DDC、IAC 直航附加费,美加航线使用,目的港收取,做CIF的时候,一定要注明DDC COLLECT
7、IFA 临时燃油附加费,某些航线临时使用
8、PTF 巴拿马运河附加费,美国航线、中南美航线使用
9、ORC 本地出口附加费,和SPS类似,一般在华南地区使用
10、PCS 港口拥挤附加费,一般是以色列、印度某些港口及中南美航线使用
阅读全文
下一条:何谓物流管理概念的发展三个阶段?
人们虽然长期对物流现象习以为常,但是一直到20世纪初以前,还没有“物流”这个概念。
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个阶段是物流概念的孕育和提出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一个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第二个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第三是意见不统一。主要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 Shaw)于1915年提出的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他是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的。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 B. Baker)于1905年提出的叫做Logistics的物流概念。他是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的。
应该说,这二个概念的实质内容是不一样的。阿奇.萧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直译应该是“实体分配”,按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应该译成“分销物流”。它实际上就是指把企业的产品怎么样分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而Logistics是后勤的意思,主要是指物资的供应保障、运输储存等。
这二种不同的概念,之所以都分别能存续下来,是因为它们都分别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响应、应用和发展。还是因为这二个概念各自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独立运用,二者之间没有发生冲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学派来进行统一规范,也不需要得到社会广泛一致的公认。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是市场营销学和军事后勤孕育了物流学。
第二个阶段: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开始到80年代中期,可以叫做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这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形成和发展了物流管理学,因而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1、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继续在美国得到发展和完善,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物流管理学。
1961年斯马凯伊(Edward W. Smykay)、鲍尔素克斯(Donald J. Bowersox)和莫斯曼(Frank H. Mossman )撰写了《物流管理》,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物流管理的教科书,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物流管理学科。60年代初期,密西根州立大学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分别在大学部和研究生院开设了物流课程。
1963年成立了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将各方面的物流专家集中起来,提供教育、培训活动,这一组织成为世界第一个物流专业人员组织。
2、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从美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公认的物流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物流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50年代中期,美国的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传到了日本,在日本的到了承认、发扬和光大,以后又逐渐传到了欧洲、北美, 70年代末也传到了中国。这样,基本上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接受了这样的物流概念和物流管理学。
分销物流学,主要把物流看成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种物流活动的总和。在分销物流学中,主要研究这些物流活动在分销领域的优化问题。在各个物流专业理论和应用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系统理论、运输理论、配送理论、仓储理论、库存理论、包装理论、网点布局理论、信息化理论以及它们的应用技术等。
3、在分销领域各专业物流理论竞相发展的同时,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异军突起。
1965年美国J. A. 奥列基博士(Dr. Joseph A. Orlicky)提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并指出订货点法的物资资源配置技术只适用于独立需求物资。而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相互之间的需求则是一种相关需求,应当用MRP技术。在MRP发展的基础上,受MRP思想原理的启发,80年代又产生了应用于分销领域的DRP(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 技术,在MRP和DRP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90年代又出现了LRP(Logistics Resources Planning)技术和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这一时期五六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创造的准时化生产技术(Just In Time, JIT)以及相应的看板技术是生产领域物流技术的另外一朵奇葩。它不光在生产领域创造了一种革命性的哲学和技术,而且为整个物流管理学提供一种理想的物流思想理论和技术,现在已经应用到物流的各个领域。
企业内部另一个重要的物流领域是设施规划与工厂设计,包括工厂选址、厂区布局、生产线布置、物流搬运系统设计等等,也都成为物流学强劲应用和发展的领域,形成了物流管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
所有这些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和技术的强劲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分销物流的概念显然不能包含它们,使原来只关注分销物流的人们自然想到,光使用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已经不太合适了。特别是到80年代中期,随着物流活动进一步集成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改换物流概念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于是就进入了物流概念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叫做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第二阶段物流业的发展,使全世界都自然意识到,物流已经不只是仅仅限于分销领域,而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原来的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已经不适应这种形势,应该扩大概念的内涵,因此决定放弃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而采用Lo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时候的物流概念Logistics虽然和第一阶段的军事后勤学上的物流概念Logistics字面相同,但是意义已经不完全相同了:第一个阶段军事后勤学上的Logistics 概念主要是指军队物资供应调度上的物流问题,而新时期的Logistics概念则是在各个专业物流全面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等全范围、全方位物流问题,无论是广度、深度以及涵盖的领域、档次都有不可比拟的差别,因此这个阶段的Logistics,不要译为后勤学,更不要译为军事后勤学,而应当译为现代物流学。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企业(包括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物流学概念。
这个阶段的主要事实是: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企业内部的集成化物流:例如,MRPII是把生产管理与生产能力管理、仓储管理、车间管理、采购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等集成起来;DRP是把分销计划、客户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车辆管理、仓储管理、成本管理等集成起来;LRP是把MRP和DRP集成起来;ERP是把MRPII与人事管理、设备管理、行政办公等系统集成起来;等等。
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的产生,进一步导致物流专业化、技术化和集成化,实现了生产和物流的分工合作,提高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九十年代供应链理论的诞生,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形成进一步导致物流管理的联合化、共同化、集约化和协调化。
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个阶段是物流概念的孕育和提出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一个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第二个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第三是意见不统一。主要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 Shaw)于1915年提出的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他是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的。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 B. Baker)于1905年提出的叫做Logistics的物流概念。他是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的。
应该说,这二个概念的实质内容是不一样的。阿奇.萧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直译应该是“实体分配”,按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应该译成“分销物流”。它实际上就是指把企业的产品怎么样分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而Logistics是后勤的意思,主要是指物资的供应保障、运输储存等。
这二种不同的概念,之所以都分别能存续下来,是因为它们都分别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响应、应用和发展。还是因为这二个概念各自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独立运用,二者之间没有发生冲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学派来进行统一规范,也不需要得到社会广泛一致的公认。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是市场营销学和军事后勤孕育了物流学。
第二个阶段: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开始到80年代中期,可以叫做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这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形成和发展了物流管理学,因而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1、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继续在美国得到发展和完善,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物流管理学。
1961年斯马凯伊(Edward W. Smykay)、鲍尔素克斯(Donald J. Bowersox)和莫斯曼(Frank H. Mossman )撰写了《物流管理》,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物流管理的教科书,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物流管理学科。60年代初期,密西根州立大学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分别在大学部和研究生院开设了物流课程。
1963年成立了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将各方面的物流专家集中起来,提供教育、培训活动,这一组织成为世界第一个物流专业人员组织。
2、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从美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公认的物流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物流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50年代中期,美国的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传到了日本,在日本的到了承认、发扬和光大,以后又逐渐传到了欧洲、北美, 70年代末也传到了中国。这样,基本上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接受了这样的物流概念和物流管理学。
分销物流学,主要把物流看成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种物流活动的总和。在分销物流学中,主要研究这些物流活动在分销领域的优化问题。在各个物流专业理论和应用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系统理论、运输理论、配送理论、仓储理论、库存理论、包装理论、网点布局理论、信息化理论以及它们的应用技术等。
3、在分销领域各专业物流理论竞相发展的同时,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异军突起。
1965年美国J. A. 奥列基博士(Dr. Joseph A. Orlicky)提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并指出订货点法的物资资源配置技术只适用于独立需求物资。而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相互之间的需求则是一种相关需求,应当用MRP技术。在MRP发展的基础上,受MRP思想原理的启发,80年代又产生了应用于分销领域的DRP(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 技术,在MRP和DRP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90年代又出现了LRP(Logistics Resources Planning)技术和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这一时期五六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创造的准时化生产技术(Just In Time, JIT)以及相应的看板技术是生产领域物流技术的另外一朵奇葩。它不光在生产领域创造了一种革命性的哲学和技术,而且为整个物流管理学提供一种理想的物流思想理论和技术,现在已经应用到物流的各个领域。
企业内部另一个重要的物流领域是设施规划与工厂设计,包括工厂选址、厂区布局、生产线布置、物流搬运系统设计等等,也都成为物流学强劲应用和发展的领域,形成了物流管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
所有这些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和技术的强劲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分销物流的概念显然不能包含它们,使原来只关注分销物流的人们自然想到,光使用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已经不太合适了。特别是到80年代中期,随着物流活动进一步集成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改换物流概念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于是就进入了物流概念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叫做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第二阶段物流业的发展,使全世界都自然意识到,物流已经不只是仅仅限于分销领域,而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原来的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已经不适应这种形势,应该扩大概念的内涵,因此决定放弃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而采用Lo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时候的物流概念Logistics虽然和第一阶段的军事后勤学上的物流概念Logistics字面相同,但是意义已经不完全相同了:第一个阶段军事后勤学上的Logistics 概念主要是指军队物资供应调度上的物流问题,而新时期的Logistics概念则是在各个专业物流全面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等全范围、全方位物流问题,无论是广度、深度以及涵盖的领域、档次都有不可比拟的差别,因此这个阶段的Logistics,不要译为后勤学,更不要译为军事后勤学,而应当译为现代物流学。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企业(包括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物流学概念。
这个阶段的主要事实是: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企业内部的集成化物流:例如,MRPII是把生产管理与生产能力管理、仓储管理、车间管理、采购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等集成起来;DRP是把分销计划、客户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车辆管理、仓储管理、成本管理等集成起来;LRP是把MRP和DRP集成起来;ERP是把MRPII与人事管理、设备管理、行政办公等系统集成起来;等等。
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的产生,进一步导致物流专业化、技术化和集成化,实现了生产和物流的分工合作,提高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九十年代供应链理论的诞生,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形成进一步导致物流管理的联合化、共同化、集约化和协调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