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物流管理概念的发展三个阶段?
详细内容

何谓物流管理概念的发展三个阶段?

时间:2010-06-07     人气:699     来源:NET|DXZM     作者:
概述:  人们虽然长期对物流现象习以为常,但是一直到20世纪初以前,还没有“物流”这个概念。   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
  人们虽然长期对物流现象习以为常,但是一直到20世纪初以前,还没有“物流”这个概念。
  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个阶段是物流概念的孕育和提出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一个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第二个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第三是意见不统一。主要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 Shaw)于1915年提出的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他是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的。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 B. Baker)于1905年提出的叫做Logistics的物流概念。他是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的。
  应该说,这二个概念的实质内容是不一样的。阿奇.萧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直译应该是“实体分配”,按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应该译成“分销物流”。它实际上就是指把企业的产品怎么样分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而Logistics是后勤的意思,主要是指物资的供应保障、运输储存等。
  这二种不同的概念,之所以都分别能存续下来,是因为它们都分别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响应、应用和发展。还是因为这二个概念各自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独立运用,二者之间没有发生冲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学派来进行统一规范,也不需要得到社会广泛一致的公认。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是市场营销学和军事后勤孕育了物流学。
  第二个阶段: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开始到80年代中期,可以叫做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这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形成和发展了物流管理学,因而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1、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继续在美国得到发展和完善,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物流管理学。
  1961年斯马凯伊(Edward W. Smykay)、鲍尔素克斯(Donald J. Bowersox)和莫斯曼(Frank H. Mossman )撰写了《物流管理》,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物流管理的教科书,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物流管理学科。60年代初期,密西根州立大学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分别在大学部和研究生院开设了物流课程。
  1963年成立了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将各方面的物流专家集中起来,提供教育、培训活动,这一组织成为世界第一个物流专业人员组织。
  2、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从美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公认的物流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物流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50年代中期,美国的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传到了日本,在日本的到了承认、发扬和光大,以后又逐渐传到了欧洲、北美, 70年代末也传到了中国。这样,基本上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接受了这样的物流概念和物流管理学。
  分销物流学,主要把物流看成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种物流活动的总和。在分销物流学中,主要研究这些物流活动在分销领域的优化问题。在各个物流专业理论和应用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系统理论、运输理论、配送理论、仓储理论、库存理论、包装理论、网点布局理论、信息化理论以及它们的应用技术等。 
  3、在分销领域各专业物流理论竞相发展的同时,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异军突起。
  1965年美国J. A. 奥列基博士(Dr. Joseph A. Orlicky)提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并指出订货点法的物资资源配置技术只适用于独立需求物资。而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相互之间的需求则是一种相关需求,应当用MRP技术。在MRP发展的基础上,受MRP思想原理的启发,80年代又产生了应用于分销领域的DRP(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 技术,在MRP和DRP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90年代又出现了LRP(Logistics Resources Planning)技术和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这一时期五六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创造的准时化生产技术(Just In Time, JIT)以及相应的看板技术是生产领域物流技术的另外一朵奇葩。它不光在生产领域创造了一种革命性的哲学和技术,而且为整个物流管理学提供一种理想的物流思想理论和技术,现在已经应用到物流的各个领域。
  企业内部另一个重要的物流领域是设施规划与工厂设计,包括工厂选址、厂区布局、生产线布置、物流搬运系统设计等等,也都成为物流学强劲应用和发展的领域,形成了物流管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
  所有这些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和技术的强劲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分销物流的概念显然不能包含它们,使原来只关注分销物流的人们自然想到,光使用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已经不太合适了。特别是到80年代中期,随着物流活动进一步集成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改换物流概念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于是就进入了物流概念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叫做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第二阶段物流业的发展,使全世界都自然意识到,物流已经不只是仅仅限于分销领域,而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原来的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已经不适应这种形势,应该扩大概念的内涵,因此决定放弃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而采用Lo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时候的物流概念Logistics虽然和第一阶段的军事后勤学上的物流概念Logistics字面相同,但是意义已经不完全相同了:第一个阶段军事后勤学上的Logistics 概念主要是指军队物资供应调度上的物流问题,而新时期的Logistics概念则是在各个专业物流全面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等全范围、全方位物流问题,无论是广度、深度以及涵盖的领域、档次都有不可比拟的差别,因此这个阶段的Logistics,不要译为后勤学,更不要译为军事后勤学,而应当译为现代物流学。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企业(包括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物流学概念。
  这个阶段的主要事实是: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企业内部的集成化物流:例如,MRPII是把生产管理与生产能力管理、仓储管理、车间管理、采购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等集成起来;DRP是把分销计划、客户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车辆管理、仓储管理、成本管理等集成起来;LRP是把MRP和DRP集成起来;ERP是把MRPII与人事管理、设备管理、行政办公等系统集成起来;等等。
  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的产生,进一步导致物流专业化、技术化和集成化,实现了生产和物流的分工合作,提高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九十年代供应链理论的诞生,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形成进一步导致物流管理的联合化、共同化、集约化和协调化。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一、顾客需求不断升级
      需求不断升级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体现在物流上就是,需求方对门到门的配送(即B—C配送)需求会大量增加。随着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城市内的商品配送需求随之增大,物流企业将服务网点延伸到城市社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有些物流企业已经形成全国或区域性的网络,已具备开展城市配送的初步条件。但毕竟在21世纪的头几年,适合进行城市配送的商品品种还很少,并且不同的公司配送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公司都独立建立自己的配送网络,这在规模和范围上都是不经济的。这就需要由一个公司去做集成,比如把原来由不同公司经营的送牛奶、报纸、纯净水、柴米油盐等商品配送业务,与照相、洗染、修理等服务结合起来,实行统一配送和服务,对经营者来讲,就会节省很多成本,避免配送网络建设的重复投资,对消费者来讲,可以得到更加便捷、完善的服务。
      顾客需求升级后,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需在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因为物流服务方式是可以 被“复制”的,依靠服务方式领先只能有2—3年的时间,以后就会有竞争者进入,使公司逐渐丧失竞争优势,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不断想办法了解顾客要求,及时调整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传统上靠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作为主要业务的流物服务模式不会维持很长时间,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根据客户需求(比如按单生产方式对物流快速反应的需求)重新设计物流与配送系统,只有最大限度地缩短订货处理周期、提高整个物流与配送系统的反应速度,才能满足客户的物流与配送需要。戴尔公司(WWW.dell.com)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搞直销,使其成为全球计算机销售增长最快的公司,它所倡导和实践的模式是先拿到订单,根据订单定制,然后通过快递公司送到客户处。它通过800免费咨询服务电话拿到订单并收到货款之后2日内生产出产品并完成产品测试和检验,然后委托快递公司送货,它的承诺是款到后2—5日内把货送到需求者家中。如果戴尔把周期缩至l一2天,它的市场会更大。但制约戴尔作出这种承诺的不是生产和销售,恰恰是物流,如果物流系统能快速反应,缩短处理周期,就会创造出巨大的机会和市场,当然这是一种挑战。
      二、经营风险不断增加
      在买方市场环境下,需求升级后,用户会在最终需要时才做出购买决策,没有人会去囤积库存,但流通企业经营又不能没有库存,同时,厂商不敢多有库存,因为库存意味着风险,企业对库存的态度很复杂。
      1999年9月台湾发生大地震,使全球的芯片供应出现短缺,一星期内北京中关村电脑配套市场PIIICPU处理器价格从每片1200元涨到近2400元,但中关村的电脑商们说他们没有发大财,因为他们库存很少。他们的经营模式往往是,在店铺陈列各种样品,接受用户的订货,如果一个用户要少量的货,他们会马上卖给用户,如果更多用户来买,或者一个用户需要很多,他会让用户等一等,并告诉用户说到仓库去取货。其实,他未必有仓库,只是许多经营者共用同一个仓库和物流系统,或者一个经营者可以到另一个经营者那里去取货,他们共同向经销商订货,如果商品销售紧俏订货就多,否则要货就少,他们的大宗商品的库存量只够销售1--2天,经销商依靠空运来组织物流,交货期也只有1--2天。这种“订货协同’,政策,大大地降低了每个店主的库存水平,也就大大降低了由于销售预测不准确带来的库存积压、断档风险。
      该模式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快速运转的物流系统,但这种运作模式对物流的压力就大了。所以物流企业必需做到快速,以小时或分钟来计算整个物流作业过程,这样就要求减少物流环节,健全物流网络,增加物流系统的透明度,这样才能把经营风险降低。物流企业这样做,不是为物流企业自身降低经营风险,而是为货主考虑,这样才能增加竞争力。 
      三、市场竞争日趋加剧
      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结果将导致社会增加对物流的投资,引导更多企业来从事物流工作,从而又会促进物流领域的竞争。
      2000年前,中国的物流产业并没有完全对外开放,因为物流行业曾被视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国家一定要牢牢控制。另外,我们总是认为,物流问题就是渠道问题,渠道问题就是市场问题,而市场一定要由我们自己控制,否则,外国商品就可以肆意在中国销售,势必对国内品牌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基于这些原因,物流没有对外开放。其实,这种做法保护了国内落后的物流,丧失了使物流与国际接轨的时机。加入WTO后,这个问题就不会再成为问题了。许多在中国进行了5年、10年等待和市场调查的国外物流公司将会进入中国,他们的到来会使国内物流市场竞争变得激烈起来,但对中国物流的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
      除外资之外,国内其他行业也开始注意到物流已是中国的“第三利润源泉”。中国的物流市场很大,而且是一个能够提供20%左右稳定毛利率的行业,如果按照现代物流的模式来经营物流,是能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的。
      关于中国物流市场到底有多大的问题,目前有很多说法,为了分析这一问题,不妨看看美国的情况。根据《美国年度物流状况报告》,①美国1999年的物流成本(包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费用)第一次降低到GDP的10%以下,而1998年以前均超过10%。根据中国物流的现状,我们认为,要赶上美国1980年的水平我们还需要至少20年时间,即使按照美国1980年的水平,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比例在15%以上,则2000年中国物流成本应在13350亿元人民币以上。由于中国没有进行关于物流成本的统计和研究,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GDP的总额在增加,物流成本总额也会增加,这就是令所有物流企业都垂涎三尺的巨大蛋糕。另一方面,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应该下降,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物流成本在其产值和销售额中占的比重也应该下降,这又是生产和流通企业梦寐以求的利润源泉。
      提醒物流经营者一句话,不要误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的说法,它不能说明投资经营物流就能得到这些“源泉”。因为这里的“源泉”是对物流的用户——工商企业——而言的。
      四、营销方式不断更新
      物流是为营销服务的,物流首先要满足营销的目标。营销方式不断更新后,对物流提出的挑战就更大了。1990年以来,新的营销方式在全球出现,中国是新的营销方式的积极实践者和最大的市场,有的营销方式不符合国情被禁止,比如传销,但更多的新营销方式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最突出的例子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直销。
      1993年以来,中国开始试行连锁经营,到2000年初,中国连锁经营已经在许多行业全面开花,在商品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年增长率连续多年达到30%以上,,2000年,国内最大的零售企业不再是传统百货商店(上海一百),而是新型的连锁企业(上海联华)。连锁经营通过“统一采购、统一核算、统一配送”的经营方式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极大地降低了整个经营体系的交易成本,增加了消费者剩余,为厂商提供了一条直接进入最终市场的最短通道。无数中国的连锁经营者现在已经认识到,连锁经营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要有高效的配送体系。
      中国的电子商务经过三年的造势和发展,不去说有多少公司在电子商务业务中“烧了”或“挣了”多少钱,至少“电子邮件”、“网站”等等与“新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名词已经从IT界传播到了传统行业,与此一同传播的还有一个词,就是配送,只不过配送是处于“挨骂”的地位,配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其他的瓶颈包括支付、安全、法律和信用等。这一次,配送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IT界天天都在寻找配送,每天都在埋怨配送,有的干脆自己干起了配送!
      为什么电子商务提出的配送需求,配送公司不去满足呢?除了电子商务规模太小以外,配送公司本身的规模小、网络不完善,运营成本高、管理手段落后等也是主要的原因,配送公司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电子商务公司提出的小批量、短周期、远距离等分散、零星的配送需求,比如,将电子商务配送与传统业务配送结合起来,同时为更多的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共同配送、利用区域性的连锁配送网络组织配送等等。电子商务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它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独立于传统产业之外的产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统营销方式和流通渠道必须走电子商务的道路,即必须用电子商务来改造传统商务,这样对配送的需求就会更多,配送服务更需完善。因此我认为,发展适合电子商务需要的配送应该是物流行业的一个利润增长点。
      此外,像直销、邮购等新的营销方式也需要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支持。
    阅读全文
  • 创意时尚Reverence咖啡桌,桌子的腿就像是从桌子边上直接切下来的一样。而且有普通咖啡桌所不能有的优点就是这个桌子可以很多个桌子叠加在一起。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