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辨别职场明人暗话
领导看似表扬实则批评
小梅两年前从南京一所知名高 校毕业,优秀毕业生的光环让她顺利进入一家外企做销售。试用期的三个月内,她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目标,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考核时,业务量在同一批大学生中 做得最高。在她向顶头上司汇报工作的时候,上司常常说:“你的个人表现很突出。”小梅听到这个评价,自然是欣喜不已,对工作更是一丝不苟。有时为了显示自 己的能力,常常会独自完成上司交给一个组的工作。
半年以后,销售部主管调离到其他岗位,小梅一心认为这是自己升职的好机会,没想到,领 导并没有考虑她。小梅感到很不解,找到了上司,上司很坦诚地告诉她:“这个职位需要的其实是善于与团队合作的人,而你过于在乎自己的个人表现!”小梅这才 意识到,上司过去“称赞”她个人表现突出,实则是在含蓄地暗示她要注意团队合作,最终她与这次升职失之交臂。
“一个聪明的下属在上司第 一次说出这种话时,就应该意识到这是对自己的提醒!”小梅痛定思痛之后,格外留意上司的一言一行,学会体味上司的言外之意。一次上司出差前说,“一切都交 给你了!”但是小梅在谈业务时,仍然没有擅自做主张,长途电话与上司沟通请示,最终做成了一笔大业务,上司也跟着被公司嘉奖。上个月,她如愿以偿升为主 管。
“问下别人的看法”很流行
其实,职场暗语不仅出现在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打暗语的几率也很大。白小姐在一家公司 市场部做企划,上周,她终于做出了一份自认为极富创意的企划案,在开会向领导汇报前热情地和同事做了交流。“看起来很有意思,或许你可以询问一下别人的看 法。”比她入职早两年的师兄的这句话,让白小姐看到了希望,她又兴奋地去问别的同事,没想到,另一个人给出的也是同一句话,白小姐读出的意思是,大家都对 她予以了肯定。
谁知,等到领导来开会时,领导给出的却是质疑的目光和敷衍的笑容。她感到很困惑,找到其他部门一个交心的同事沟通,结果 同事告诉她,“别人说这句话是不想打击你的积极性,你还真去挨个问别人的看法?”同事建议她考虑重新做一份企划案,而不是真的听别人的话去与人讨论,这只 会让自己出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你可以问一下别人的看法”这句暗语在职场暗语中采用率非常高,不少人征询别人意见时都遭遇过,还有 例如“我不确定这样是不是能够实行”,实际的语义是“这根本行不通”。
还有些时候,下级也会跟上级打暗语,比如临下班接到一个任务,波 澜不惊地说一句“也许我可以加班把事情做完”,其实心里想的是,“你要我干到几点?还让不让活了?”不过,这样的暗语,还是不要被领导识破的好,否则倒霉 的还是自己。
察言观色,捕捉关键信息
爸妈在线心理援助团团长、全国知名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胡煜认为,职场暗语作为一 种非常正规的表达方式,不是所有人都习惯通过它去传达信息,所以,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就有很大表达差异:有些人对喜怒哀乐从不掩饰,有些人则习惯以不动声 色来掩藏自己的情绪,有些人则喜欢反过来表达情感——所以,要识别别人所说的话是正话还是反话,是暗语还是明语,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说话者一贯以来的表述 方式与表述习惯,从中去捕捉其语言表达中是否存在暗语。
同样,在日常沟通中,哪一些语言表述属于暗语或者存在双重意义,识别者一定要考 虑到言说者所处的语境以及当下的立场,这些都是信息正确鉴别的关键因素。
这些职场暗语你了解吗?
领导的暗语
1.善于社交(能喝)
2.观察能力强(经 常打小报告)
3.工作态度热忱(固执己见)
4.思维敏捷(能迅速找到借口)
5.为人随和(随时可 以解雇)
6.沟通能力强(常打电话聊天)
7.踏实忠诚(在别的地方很难找到工作)
同事间的暗语
1.我当然也很关心。(谁有空管这事啊!)
2.不好意思,我并没有参与这项计划。(别烦我,这件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3.他可能不太熟悉这件事情。(他脑袋里面装的是糨糊!)
4.我会试着把这件事情插进工作进度中。(你小子怎么不早一点儿交代?)
5.我了解,我了解。(这家伙究竟说什么呢?)
6.所以你不太满意这件作品?(该死的,你又想挑剔什么?)
想摆脱这一身份吗?那么赶紧改改身上的坏毛病吧。
脱掉“懒外套”
去年毕业的小帆,在佛山一家网络公司做技术人员。
大学四年,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游戏上,他掌握的专业技术并不强。刚接手工作时,不得不重新学习。而技术活要求“实打实”的勤加练习、埋头苦干。刚开始,小帆还算满腔热情,每天加班加点地认真啃书、加强练习,但坚持不到两个月就松懈了。同事都在加班,他却每天准时下班,晚上熬夜玩游戏,白天打瞌睡。而这些都被技术主管杨经理看在眼里。半个月前的一天,上班时间趴在桌上睡着了的小帆,被杨经理叫醒,然后也被直接炒了。
观点:在杨经理看来,像小帆这样的员工,不够踏实肯干,也不具备发展潜力,从公司利益考虑,自然是要炒掉的。
“我们肯定想要勤快、有持续工作热情的人,现在招来的大学生,很多是眼高手低、怕吃苦,真正掌握技术的人很少。”当初是杨经理亲自把小帆招进来的,并寄予了厚望,现在他感觉很失望。
建议:快脱掉从大学里带出来的“懒外套”吧。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梁老师称,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很多缺乏自我监督、约束能力的大学生,在大学里沉迷于游戏,或经常逃课,没有真正学到东西,还养成了懒的习性。若把大学的生活模式带到工作中,就必然陷入困境,成为“职场恐龙”。
丢掉“沉默是金”
性格内向的小唐,是个做事认真的办公室文员。但工作了近半年,却没能与办公室的同事建立较好的关系,也没有结交到一个聊得来的同事,而同事有唱K、聚餐、出行等活动,也从来不叫她。刚进公司那会,同事有叫她参加过活动,但后来都不叫了。原因是同事都觉得她太闷,半天都说不了几句话,就以为她不喜欢这类活动。
观点:“如果办公室里有不喜欢说话的同事,那你会主动跟她聊天吗?”“应该不会主动去找她吧,她不理我怎么办?岂不是自讨没趣?”婷婷说,她会与活泼开朗的同事走得比较近,她觉得不说话的人不好打交道,而且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很难沟通,也很难合作开展工作。
建议:“现代的人际关系,要求你必须积极主动,必须开口,否则不大可能会有人主动理你,职场更是如此。”梁老师认为,性格内向不能成为不主动、不开口的理由。在社会上,要维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就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必须走出障碍,尝试沟通,慢慢进步,这才是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也才算是在认真地工作。
闭上“广播嘴”
冉冉长相漂亮且性格爽朗,却被同事冠上“八婆”称号。原因是同事每跟她分享一个私人秘密,并千叮万嘱,让她一定不要说出去,但隔几天,那个所谓的秘密就传遍整个办公室,以致后来所有同事都不敢跟她聊天了。更甚的是有一次,还让同办公室的小林跟她彻底翻脸了。
有一天,小林跟冉冉一起吃饭,两人聊起工资的事,小林感叹说最近买东西多,工资都花光了,并开玩笑说要换份工资较高的工作。一个礼拜后,经理找小林谈话,问她是否对工资不满,要换工作。小林虽极力解释了,但经理还是不大释怀。因为此事,本来关系还不错的两人,就此不再说话。
观点:受访的几位白领都表示,很讨厌打小报告的人,也不喜欢那些爱传是非和八卦的人。“办公室本来就很小,而且是工作的地方,一个小是非就容易影响工作评价之类的,同事之间的互相尊重还是应该有的,而且也应该分清楚什么是玩笑话,不能当真并乱传。”不少白领称如果碰上冉冉这样的人,他们会避而远之。
建议:管好自己的嘴,只说该说的话。办公室是个很小的空间,许多秘密藏不住的,但就算有些事属于大家已心照不宣的秘密,仍不宜公开讨论或传播。同事关系很微妙,需要很妥善地处理。职场上,保持中庸之道,可以与同事多交流,但忌探隐私、说闲话;保持与上司的良好沟通,但少打小报告,打小报告的话也要客观,做到对事不对人。
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EBR:AB InBev)是世界领先的啤酒生产商,全球五大消费品公司之一,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百威英博旗下拥有200多个品牌,公司业务遍及全球23余个国家,拥有员工约116,000名,2009年总收入达368亿美元。拥有三大世界领先啤酒品牌,百威英博在全球超过19个市场占据数一数二的地位,并被评选为财富杂志“全球饮料行业最受尊重企业”。 |
投资于人,人尽其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