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司的批评当“梯子”
时间:2010-04-15 人气:970 来源:管理世界 作者:
概述:初涉社会时作为下级人员,工作中出现了差错而被上级领导批评,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多数人是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的。......
初涉社会时作为下级人员,工作中出现了差错而被上级领导批评,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多数人是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的。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表明,任何教训、指责,都会使人感到伤了自尊而处于自我防卫状态,并且往往会激起他极大的反感,促使他竭力为自己辩解。可以说,闻过则喜者少。喜表扬,恶批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一个明智的下属,应当怎样对待上级领导的批评呢?
强化组织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在组织系统中,领导对下属有着法定的监督、控制、指导等权力。当下属出现与组织的统一运作相背离,或不协调、有误差的行为时,领导有责任对其进行批评指正,这是勿庸置疑的。如果任其而为,那就是领导的失职。他就会因此而受到更上一级领导的批评、惩处。所以说,领导是在履行职责,是对事不对人。作为下属应当具有这种起码的组织观念,被批评时不应有领导故意找自己的碴,跟自己过不去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但于改正错误无益,还会形成抵触情绪,影响与上级的正常工作关系和同志感情。
进行换位思考
当上级批评自己时,如果感到难以接受,这时换个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领导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是领导,会怎样对待犯了这种错误的下属?能够丧失原则、放任自流、姑息迁就吗?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心平气和了,就会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了。只是局限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常常会感情用事,陷入狭隘、偏执、片面的泥潭难以自拔。实际上,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适时转换思维角度,会进入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境界。
不要过于计较领导的批评方式
英国学者帕金森说:“即使在私下,不破坏和谐融洽气氛与亲密合作的批评都是很难做到的。”批评确实是件不容易掌握的事情,既要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又要做到不伤其自尊,欣然接受之,还要以此增进双方的信任感,往往很难同时做到这一切。由于每个领导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批评方式就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差异。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好接受,而疾风骤雨式的批评就让人难以忍受。然而,作为下级,不可能去左右上级的态度和做法。应当认识到,只要上级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避免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为了帮助你、挽救你,哪怕是态度生硬一些,言辞过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为下级也要适当给予理解和体谅。不去冷静反思、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是一味纠缠于领导的批评方式是否对头,甚至当面顶撞,只会激化矛盾,更加有损于自己的形象。
不可推卸责任
有了错误,给工作造成了损失,不从自身找原因,强调客观,极力推诿,是最为愚蠢的做法。不管客观情况怎样,你毕竟是当事人。也许对你的批评有些过头,让你承担的责任有些过重,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情况的进一步明了,是非曲折终会澄清的。一开始就急于为自己辩白、解脱,结果会适得其反,给人以避重就轻、逃避责任的印象。恰当的做法是:接受批评,并积极着手解决造成的不良后果。之后,当上级进一步调查原因时,认真配合,逐步搞清真相。这样,你该承担什么责任,他人该承担什么责任,什么是客观不可避免因素,终会有个公正的结论。要知道,任何问题的处理都要有个过程,应当学会耐心等待,否则,往往是欲速不达。
知错即改
从错误、失败中汲取教训,及时改正,这样的下属会很快得到领导的谅解和尊重,以及同事的赞许。据心理学家观察,当人们看到犯了错误的人痛心疾首、懊悔自责的态度,并且竭尽全力去改正时,大都会因此而生恻隐之心,减轻对其错误的谴责和反感心理,同时还会给予热情的关注和由衷的帮助。这样一来,也许会成为你人生转折的一个契机。很多人就是在跌了一次跟头后,幡然悔悟,由此得到了领导、同事和亲友的信任帮助;从此走上自强自新之路的。应当看到,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事物就会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力戒消沉
犯错误终归不是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多数人的反映是悔恨不已。心理素质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振作起精神,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重新开始起步,以努力工作来洗刷过失。但是一些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敏感多疑、对挫折耐受力低的人,会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领导今后也会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前途无望了,从此一蹶不振。如果你是属于后一种类型的人,可以尝试着从这样几个方面调整心态:
一、是回溯动因。自己确实不是有意而为,上级和同事也已经明了这一点,这样想往往心理上就会轻松、宽慰一些。
二、是在与他人的参照比较中,求得自我原谅。人无完人,伟人也会犯错误,何况自己乃一凡人?这样心里就会平衡一些,坦然一些;
三、是不要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以为别人都在注意你。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领域,是不会为那些与己无关的事过多地操心的。你不是也如此吗
四、是把这次过失作为一次接受教训、磨练意志的机会。勇敢地面对它,深刻地反省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力争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
五、是争取领导和同事们的谅解和帮助。把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关怀和提醒;主动与领导和同事们交流思想、征求意见,会使他们尽快地改变对你的看法,重塑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英国学者利斯特曾说过:“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是的,错误并不可怕,批评也不可伯,关键在于你怎样去认识它们、对待它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批评中汲取营养,这样,你就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么责任,什么是客观不可避免因素,终会有个公正的结论。要知道,任何问题的处理都要有个过程,应当学会耐心等待,否则,往往是欲速不达。
一个明智的下属,应当怎样对待上级领导的批评呢?
强化组织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在组织系统中,领导对下属有着法定的监督、控制、指导等权力。当下属出现与组织的统一运作相背离,或不协调、有误差的行为时,领导有责任对其进行批评指正,这是勿庸置疑的。如果任其而为,那就是领导的失职。他就会因此而受到更上一级领导的批评、惩处。所以说,领导是在履行职责,是对事不对人。作为下属应当具有这种起码的组织观念,被批评时不应有领导故意找自己的碴,跟自己过不去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但于改正错误无益,还会形成抵触情绪,影响与上级的正常工作关系和同志感情。
进行换位思考
当上级批评自己时,如果感到难以接受,这时换个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领导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是领导,会怎样对待犯了这种错误的下属?能够丧失原则、放任自流、姑息迁就吗?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心平气和了,就会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了。只是局限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常常会感情用事,陷入狭隘、偏执、片面的泥潭难以自拔。实际上,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适时转换思维角度,会进入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境界。
不要过于计较领导的批评方式
英国学者帕金森说:“即使在私下,不破坏和谐融洽气氛与亲密合作的批评都是很难做到的。”批评确实是件不容易掌握的事情,既要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又要做到不伤其自尊,欣然接受之,还要以此增进双方的信任感,往往很难同时做到这一切。由于每个领导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批评方式就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差异。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好接受,而疾风骤雨式的批评就让人难以忍受。然而,作为下级,不可能去左右上级的态度和做法。应当认识到,只要上级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避免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为了帮助你、挽救你,哪怕是态度生硬一些,言辞过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为下级也要适当给予理解和体谅。不去冷静反思、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是一味纠缠于领导的批评方式是否对头,甚至当面顶撞,只会激化矛盾,更加有损于自己的形象。
不可推卸责任
有了错误,给工作造成了损失,不从自身找原因,强调客观,极力推诿,是最为愚蠢的做法。不管客观情况怎样,你毕竟是当事人。也许对你的批评有些过头,让你承担的责任有些过重,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情况的进一步明了,是非曲折终会澄清的。一开始就急于为自己辩白、解脱,结果会适得其反,给人以避重就轻、逃避责任的印象。恰当的做法是:接受批评,并积极着手解决造成的不良后果。之后,当上级进一步调查原因时,认真配合,逐步搞清真相。这样,你该承担什么责任,他人该承担什么责任,什么是客观不可避免因素,终会有个公正的结论。要知道,任何问题的处理都要有个过程,应当学会耐心等待,否则,往往是欲速不达。
知错即改
从错误、失败中汲取教训,及时改正,这样的下属会很快得到领导的谅解和尊重,以及同事的赞许。据心理学家观察,当人们看到犯了错误的人痛心疾首、懊悔自责的态度,并且竭尽全力去改正时,大都会因此而生恻隐之心,减轻对其错误的谴责和反感心理,同时还会给予热情的关注和由衷的帮助。这样一来,也许会成为你人生转折的一个契机。很多人就是在跌了一次跟头后,幡然悔悟,由此得到了领导、同事和亲友的信任帮助;从此走上自强自新之路的。应当看到,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事物就会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力戒消沉
犯错误终归不是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多数人的反映是悔恨不已。心理素质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振作起精神,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重新开始起步,以努力工作来洗刷过失。但是一些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敏感多疑、对挫折耐受力低的人,会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领导今后也会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前途无望了,从此一蹶不振。如果你是属于后一种类型的人,可以尝试着从这样几个方面调整心态:
一、是回溯动因。自己确实不是有意而为,上级和同事也已经明了这一点,这样想往往心理上就会轻松、宽慰一些。
二、是在与他人的参照比较中,求得自我原谅。人无完人,伟人也会犯错误,何况自己乃一凡人?这样心里就会平衡一些,坦然一些;
三、是不要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以为别人都在注意你。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领域,是不会为那些与己无关的事过多地操心的。你不是也如此吗
四、是把这次过失作为一次接受教训、磨练意志的机会。勇敢地面对它,深刻地反省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力争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
五、是争取领导和同事们的谅解和帮助。把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关怀和提醒;主动与领导和同事们交流思想、征求意见,会使他们尽快地改变对你的看法,重塑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英国学者利斯特曾说过:“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是的,错误并不可怕,批评也不可伯,关键在于你怎样去认识它们、对待它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批评中汲取营养,这样,你就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么责任,什么是客观不可避免因素,终会有个公正的结论。要知道,任何问题的处理都要有个过程,应当学会耐心等待,否则,往往是欲速不达。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是什么决定你的职业生涯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职业生涯成功,希望职业生涯之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当我们在职场跳槽或职场跳高时,都希望获得新的成就。但决定职业生涯成果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需具备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如同树根,并不是随时都可以显露出来。只有当我们发表见解、做决定、做工作时才能表现出来。
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通常是由别人认可和给予,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在职业生涯初期,外职业生涯因素往往与自己的付出不符。你现在的收入不一定体现了过去几年努力的结果;但你现在的努力程度决定着今后几年的收入。
有的人一生疲于追求外职业生涯的成功,但内心极为痛苦。得不到外职业生涯的成果时,他们会抱怨上级、抱怨同事、抱怨父母、抱怨老师。因为他们不了解,外职业生涯发展是以内职业生涯发展为前提条件的。内职业生涯各项因素的取得,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努力追求。
与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不同,内职业生涯的各构成因素内容一旦取得,别人便不能收回或剥夺,永远归自己所有和所用。内职业生涯因素匮乏的人,总是担心自己找不到好工作,找到工作后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完成任务后又担心自己不能晋升,担心未来没有保证。企业遇到危机时担心下岗名单中会有自己的名字,担心企业被别人吞并。在企业发展顺利时,对外职业生涯的条件稍不满意就会跳槽。
内职业生涯丰富的人,把关注点放在观念、知识更新上,放在经验、能力提升上,他们努力抓住每一次发展机会,并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创造机会、为别人创造机会。他们不会为了寻找更好的主人和待遇而跳槽,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为了发展而跳高。
职业生涯的内在生命力在于我们是否认识到内职业生涯的关键性,是否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心理成熟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负起完全的责任。内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更利于找到我们职业生涯的最佳贡献区,找到我们人生之舟的抛锚地,扎下“职业锚”。
找到职业锚的人能够深刻而有逻辑地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一、我到底想干什么?
二、我到底能干什么?
三、我到底为什么干?
找到职业锚就是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就是找到职业生涯内在生命力的源泉。
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需具备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如同树根,并不是随时都可以显露出来。只有当我们发表见解、做决定、做工作时才能表现出来。
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通常是由别人认可和给予,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在职业生涯初期,外职业生涯因素往往与自己的付出不符。你现在的收入不一定体现了过去几年努力的结果;但你现在的努力程度决定着今后几年的收入。
有的人一生疲于追求外职业生涯的成功,但内心极为痛苦。得不到外职业生涯的成果时,他们会抱怨上级、抱怨同事、抱怨父母、抱怨老师。因为他们不了解,外职业生涯发展是以内职业生涯发展为前提条件的。内职业生涯各项因素的取得,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努力追求。
与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不同,内职业生涯的各构成因素内容一旦取得,别人便不能收回或剥夺,永远归自己所有和所用。内职业生涯因素匮乏的人,总是担心自己找不到好工作,找到工作后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完成任务后又担心自己不能晋升,担心未来没有保证。企业遇到危机时担心下岗名单中会有自己的名字,担心企业被别人吞并。在企业发展顺利时,对外职业生涯的条件稍不满意就会跳槽。
内职业生涯丰富的人,把关注点放在观念、知识更新上,放在经验、能力提升上,他们努力抓住每一次发展机会,并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创造机会、为别人创造机会。他们不会为了寻找更好的主人和待遇而跳槽,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为了发展而跳高。
职业生涯的内在生命力在于我们是否认识到内职业生涯的关键性,是否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心理成熟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负起完全的责任。内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更利于找到我们职业生涯的最佳贡献区,找到我们人生之舟的抛锚地,扎下“职业锚”。
找到职业锚的人能够深刻而有逻辑地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一、我到底想干什么?
二、我到底能干什么?
三、我到底为什么干?
找到职业锚就是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就是找到职业生涯内在生命力的源泉。
阅读全文
下一条:损益估测
要为你的公司创建一个可靠的现金流预算表,第一步就是要对你的销售与开销进行预估。这份损益预估并不是一份详细的财务报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你对整个公司的销售与开销进行预测。在这份预估表上的项目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你公司运营变化而变动。在你完成了这项预估表之后,你可能会希望为你公司创建一个更为详细的月损益预估表或者季度损益预估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