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业如何低成本营销?
详细内容

中小企业如何低成本营销?

时间:2010-04-12     人气:1082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站|http://www.ceconline.com/     作者:
概述:带“套”做策划,都是“虚”功夫 现在一些营销策划人动不动就把国外策划大师的营销理论挂以少胜多或以小胜大”的谋略营销理论说事所谓的营销专家,营销也好,策划也好,最主要的就是讲求实用和实效,我们是应该积极的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营销理论,但要活学......
带“套”做策划,都是“虚”功夫

现在一些营销策划人动不动就把国外策划大师的营销理论挂以少胜多或以小胜大”的谋略营销理论说事所谓的营销专家,营销也好,策划也好,最主要的就是讲求实用和实效,我们是应该积极的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营销理论,但要活学活用,而绝不能生搬硬套。真的不希望国内的一些营销策划人带着“套子”给企业做策划,导致“真东西”出不来,结果都是“虚”功夫。奉劝中小企业的各路掌门人,不要只看重表面上的理论功夫,否则,你就“上套”了!

怕上火,就别浮躁

也许有人会问,国外的东西到中国水土不服,那本土做策划的应该对国情了解更深,策划出来的方案最具实效吧?说句实话,在目前中国的营销策划界,所谓的大师云集奇才辈出,鱼龙混杂难辨真伪。

策划是个系统工程,靠一个创意点把企业瞬间炒火的时代已经过去,笔者浸淫中国营销策划界多年,把营销策划人从中发现策划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浮躁,而且浮躁之气愈演愈烈。追本溯源,老字号的策划大师们大都成名于上世纪90年代,或借助媒体资源的背景,或借助高校资源引进某些先进理论,总之都是在中国市场经济还未真正启动阶段应运而生的,正所谓先来者为王,借助一两个有名的案例、几篇扑朔迷离的文章成为大师,名利双收。

可见策划界的从来就有浮躁的原罪;策划人的浮躁体现在业务开发上更是赤裸裸,临渊羡鱼,不说归而结纲,反而赤膊上阵。面对企业客户,脸不红心不跳坐地瞎侃,比得是胆有多大,心有多黑,竭力打造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大师形象”,利用中小企业家们对营销知识的渴求,极尽忽悠之能事,极大损害了整个策划行业的声望。
 
你没个性,别人记不住

忽悠的功底再深,如果消费者记不住你,不买账,一切还是白费。想让消费者记住你,就要走差异化路线,核心问题就是“要细分市场,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定位,导入可以引发联想的品牌形象”。

针对目标市场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品牌定位与传播,赋予品牌独特的核心价值,树立鲜明的形象,建立品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核心竞争优势。差异化关键是积极寻找市场空白点,选择目标市场,挖掘消费者尚未满足的个性化需求,开发产品的新功能,赋予品牌新的价值。

  差异化营销不是某个营销层面、某种营销手段的创新,而是在品牌定位、产品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卖点挖掘、统一品牌形象、整合营销推广等多方位、系统性的营销创新,并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品牌在细分市场上的目标聚焦,取得战略性的领先优势。
 
低投入,也可以高产出

刚才也给大家讲了品牌的整合行销关键点在哪里,最终企业最想了解到底哪种营销模式最适合本土中小企业。低投入,高产出!对,就是这样可以四两拔千金的谋略,这在中国早已有之,类似于古时作战的“以少胜多或以小胜大”的方法策略,在中国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唯独低成本营销,对所有企业来说是最具诱惑力的,尤其是对发展中的本土中小型企业更是诱惑力十足。

  其次,低成本营销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绝对低成本,而是相对的。换言之,即是营销技巧、营销策略等实施需要的资金,如果有利于整体营销战略和品牌核心及相关识别体系演绎,就可以称为低成本营销。因此,判断企业营销行为低成本与否,关键是看它的投资回报率。

有效才是硬道理

运用低成本营销策略,关键在于执行层面,结果导向求的是最终效果,因为效果是检验策划的唯一标准,有效才是硬道理,这句话不是邓主席说的,是千万个营销人总结出来的,我想这句话放在四海而皆准,真正影响品牌策划成败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就是:营销手段和执行力!
 
结束语:

无论低成本营销策划也好,还是什么切割营销、插位营销、颠覆营销等等,最终都是要靠实际效果来检验,只要是能帮助本土企业发展,创建起民族强势品牌的营销策划,就是好方法。最后希望更多的企业家朋友抓住历史的机遇,快速掌握行业发展趋势,顺势而为,精心打造出本土强势品牌。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1、割草的男孩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

        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

        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感想:

        1.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2.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

        3.不光是营销人员,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对于我们每个职能部门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4.这也是沟通的问题,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应该算是一种创新吧。(营销人员可以借鉴,冒充别人打电话给经销商,看看是否有些地方可以改进)

        2、为什么买香草冰淇淋汽车就会秀逗?

        ————“请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下结论”,一切皆有可能!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帝雅克(Pontiac)部门收到一封客户抱怨信,上面是这样写的:这是我为了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给你,我不会怪你们为什么没有回信给我,因为我也觉得这样别人会认为我疯了,但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我们家有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我们每天在吃完晚餐后,都会以冰淇淋来当我们的饭后甜点。由于冰淇淋的口味很多,所以我们家每天在饭后才投票决定要吃哪一种口味,等大家决定后我就会开车去买。但自从最近我买了一部新的庞帝雅克后,在我去买冰淇淋的这段路程问题就发生了。

        你知道吗?每当我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时,我从店理出来车子就发不动。但如果我买的是其它的口味,车子发动就顺得很。我要让你知道,我对这件事情是非常认真的,尽管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猪头。为什么这部庞帝雅克当我买了香草冰淇淋它就秀逗,而我不管什么时候买其它口味的冰淇淋,它就一尾活龙?为什么?为什么?

        事实上庞帝雅克的总经理对这封信还真的心存怀疑,但他还是派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当工程师去找这位仁兄时,很惊讶的发现这封信是出之于一位事业成功、乐观、且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工程师安排与这位仁兄的见面时间刚好是在用完晚餐的时间,两人于是一个箭步跃上车,往冰淇淋店开去。那个晚上投票结果是香草口味,当买好香草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又秀逗了。这位工程师之后又依约来了三个晚上。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车子没事。第二晚,草莓冰淇淋,车子也没事。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车子“秀逗”。

        这位思考有逻辑的工程师,到目前还是死不相信这位仁兄的车子对香草过敏。因此,他仍然不放弃继续安排相同的行程,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工程师开始记下从开始到现在所发生的种种详细资料,如时间、车子使用油的种类、车子开出及开回的时间…,根据资料显示他有了一个结论,这位仁兄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它口味的要少。

        为什么呢?原因是出在这家冰淇淋店的内部设置的问题。因为,香草冰淇淋是所有冰淇淋口味中最畅销的口味,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很快的取拿,将香草口味特别分开陈列在单独的冰柜,并将冰柜放置在店的前端;至于其它口味则放置在距离收银台较远的后端。

        现在,工程师所要知道的疑问是,为什么这部车会因为从熄火到重新激活的时间较短时就会秀逗?原因很清楚,绝对不是因为香草冰淇淋的关系,工程师很快地由心中浮现出,答案应该是“蒸气锁”。因为当这位仁兄买其它口味时,由于时间较久,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蒸气锁”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读后感想

        即使有些问题看起来真的是疯狂,但是有时候它还是真的存在;如果我们每次在看待任何问题并秉持着冷静的思考去找寻解决的方法,这些问题将看起来会比较简单不那么复杂。所以碰到问题时不要直接就反应说那是不可能的(IMPOSSIBLE),而没有投入一些真诚的努力。

        会投诉的客户才是真的回头客户或者是真诚的客户!

       3、小和尚撞钟

        ————制度(工作标准)与培训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感想:

        1.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结果,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2.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3.既然我们有了工作标准就应该很好的去执行它,不要打折扣,不要等到领导认为你不能胜任工作才后悔!

        4.所以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都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做,就必须定好标准,作好培训!

        领导------请重视制度和培训,这样才能培养员工,您才不需要这么忙

        员工------请遵守制度,这样才能胜任工作,你才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4、降落伞的真实故事

        ————品质没有折扣,多站在消费者的观点想一想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No,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一点体会:

        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就像我们经手的日本协和的质量投诉。我当时真的认为有些是吹毛求疵。但这是一种对待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态度决定一切。

        或许我们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

        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义,而不是庸庸碌碌的。

    阅读全文
  •          上司和下属本身立场就不一样,对同一件事的理解自然不一样。不过,无论你是当上司还是下属,自有应该遵守的“本分”,在上司眼中,哪些错误可以“致命”?轻则让你坐“冷板凳”,重则降职甚至被“炒鱿鱼”。

             与其说找上司们对我们作出告诫,还不如找过来人自我检讨、总结经验来得诚恳和实际。原来,一些被我们认为是普通级、不大不小的“合理”错误,在上司眼中已经是你成为裁人时首要目标的原因。

            可以犯错,但不要犯同样的错

            小静在毕业的时候,就找到一份自觉不错的工作:在进出口贸易公司拟写投标书。要跟不同厂商打交道、用英文与外商沟通,还要学会对商品定价……小静觉得这份工作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干活非常卖力,加班也毫无怨言。但一年多之后,在公司业绩不好、需要裁员的时候,她就不幸“中标”。刚被“炒”时,她想不通:自己这么努力工作,为什么没有得到认可?之后与旧同事叙旧,才知道上司对她一直不满意,除了业绩不理想———标书中标率不高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标书不中标,往往是找不到更物美价廉的厂商、对商品的定价也过高,每次投标失败,都跟对手差了一点点而落败。“同样的错犯了这么多次,也难怪上司认定我是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小静后来反思道。

            人在职场,谁能无错?法国一家汽车制造公司的老板,在对众多应聘者进行面试时,只问了同一个问题:以往的工作中你犯过多少次错误?在获悉大多数应聘者都是一贯正确时,他却把这项工作交给了一个犯过多次错误的“倒霉蛋”,理由是—————“我不要20年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我需要的人才,是他犯过无数次错误,但每次都能及时吸取教训、立即改正。”美国企业也很注重职员在过去工作中犯错误的经历,不但优先录用那些曾经有过犯错经历的新人,而且,还经常鼓励职员在工作中犯错误。一些老牌公司,如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他们在员工中极力提倡敢于失败的创业精神,对员工充分授权。还有一些企业,提出了更为决绝的用人原则:如果经营管理人员在1年内不犯“合理的错误”,将要卷铺盖走人。

            在这些案例中的潜台词就是:你可以犯错,最重要的是,你要在磕磕碰碰中,吃一堑、长一智,而不是反复栽在同一个坑里。

            任何“懒惰”,都不能被原谅

             勤能补拙,这个道理,不但是学习,工作上同样适用。因为任何形式的“懒惰”,都会是上司们最不喜欢听到的借口。

             瑶瑶曾在某星级酒店当了两年经理助理。回想当时,杂务缠身,瑶瑶工作了两年之后,工作带来的新鲜感已经消耗殆尽,不断做活动方案、推不同套餐,经常加班加到深夜……有些可以不去的应酬,她是可免则免了。没想到自己却栽倒在一些“小事”上。譬如酒店跟食品商联合做了一个展销活动,前期的策划、筹备工作都做好了,瑶瑶就回家休息了。本来应该代表出差的经理出席展销会,以示重视的,没想到她一睡就睡过了头,而且想到她离开酒店前已经再三跟各个部门确认流程,也不会出什么娄子,于是干脆就不去了。结果经理回来,从食品商反馈里发现瑶瑶并没有出席活动,一问之下,瑶瑶理直气壮地说“太累,睡过了头”,把经理气坏了。三年合约期满,酒店就没有再给瑶瑶续约。

             瑶瑶虽然觉得很冤,但还是明白个中理由的:一则是自己工作没有分好轻重,二则上司拒绝接受一切因为懒惰而造成的失误。瑶瑶反省所得:“工作以后就不能再以个人为中心。我们自己觉得理所当然的理由,无论是什么,在上司眼里都会觉得你是没有尽自己所能在工作。”

            人力资源专家解释说,当工作有难度、繁琐,或者恰好是自己的弱项,就会产生一种懈怠情绪,这叫“选择性懒惰”。人力资源专家建议:有些工作是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扬长避短的,但有些是根本不可能挑选,一个人的弱项恰恰是要完成任务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

             可以原谅,但不能抢风头

            从厚黑学方面考虑,有职场老手认为抢了上司风头,在上司心里肯定是个“致命错”!供职于广州某大型私人企业近20年的老张就深明此理。

            企业内部结构复杂,关系错综复杂,在老张眼中是一个典型的讲究“公司政治”的地方。有一年,公司从外资企业引进人才,职场新锐小陆成为他的拍档。总经理屡次公开表态支持,让小陆感觉到热血沸腾,努力把他在外企中所操作的那套成熟的运营模式搬到了现在的公司,取得过一些成绩,也造成过不少失误。但对于一些由于他一意孤行而造成的失误,公司不少人都有怨言,只有总经理对小陆抱以信任及鼓励的态度。在适应了企业的工作风格之后,策略修改渐入佳境,令公司在市场上成绩喜人。在盛大的庆贺晚宴上,小陆喝了很多酒,酒酣耳热之时,当着很多人的面说:“看到了吧?公司没有我是不行的,要是我升职了肯定可以干出更大的成绩!”有成绩又是总经理力捧的红人,自然许多人上前谄媚一翻。不过,总经理的脸当时就黑了。三个月后,总经理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小陆“体面”地离开了公司。

            老张觉得,上司容许你在一定空间中犯错,叫做宽容,而你要是张扬起来,好大喜功、功高盖主的情绪弄得路人皆知,无疑是触动了上司这一条“无形的底线”。不少职业新锐都跟小陆一样,认为自己来企业是搞市场或搞管理,绝对不是来搞政治,可惜这种想法往往会变成一种职业理想主义。虽然许多职业经理人都深恶公司政治,但是作为一种公司的附属物,你可以厌恶、蔑视它,但是你无法回避它。

            后话

            学会“正确地犯错”

            人没有不犯错的,聪明的员工要知道如何“适当地”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犯错后的态度及应对之道。若能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上的某些行为、态度或观念有瑕疵,就要勇于面对和修正,因为上司要的不是从不犯错的员工,而是具有反省精神、知过能改、愿意不断提升自己的人。在下面这些情况下,犯错是可以被容许的:

           你能面对自己的毛病与错误;

           你愿意修正自己不良的行为、态度或观念;

           你愿意负起责任,而不会试图责怪他人;

           你不会找借口去搪塞,不会在老板面前隐瞒你的错误;

           你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不会重复相同的错误。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