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对你的销售产生影响?
时间:2010-04-07 人气:1447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站 作者:
概述: 没有哪个市场专家能为你开出秘方,让你的产品或服务获得巨大的销量。必须使用各种不同的商业运行因素来促进销售,而使用哪一种则完全由你和你的助手决定。 理想的状况......
没有哪个市场专家能为你开出秘方,让你的产品或服务获得巨大的销量。必须使用各种不同的商业运行因素来促进销售,而使用哪一种则完全由你和你的助手决定。
理想的状况是,在正确的时候把所需的资源供给每一个起限定作用的方面,以达到销售的最佳效果。但问题是:所需的资源是什么?何时才是正确的时机?
一、影响销售的基本参量
·产品设计-产品/服务质量
·包装-设计,协调性,信号传递性,环保性,可回收性,有效性。
·产品范围-广度,深度,行业特性
·价格-定价,心理价格,销售,市场价格,等等。
·付款条件-现金,信用卡,折扣,等等。
·服务-卖方的义务,退货的权利,电子化服务,售前、售后服务。
·位置-靠近顾客,靠近批发商、随意的
·职员-操守,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化,态度
·分销-直接/间接销售,零售的概念,与采购合作社的合作,自动售货车,包装,实际的运输。
二、沟通因素
·广告-广告品,印刷品,互联网,产品目录,宣传册,杂志,传单,电影/电视/广播广告,车身广告,商店陈列,展览,招牌,推广用小礼品,等等。
·促销-样品,推介性供应,演示,提供试用的供货,储存陈列…
·公关外联-发布,撰写,新闻发布,事件,教育材料…
·展销会和展览会上的陈列
·赞助-为文化、体育和环保事业提供赞助
·个人的促销-销售信函,给潜在客户的电话,直接邮寄。
理想的状况是,在正确的时候把所需的资源供给每一个起限定作用的方面,以达到销售的最佳效果。但问题是:所需的资源是什么?何时才是正确的时机?
一、影响销售的基本参量
·产品设计-产品/服务质量
·包装-设计,协调性,信号传递性,环保性,可回收性,有效性。
·产品范围-广度,深度,行业特性
·价格-定价,心理价格,销售,市场价格,等等。
·付款条件-现金,信用卡,折扣,等等。
·服务-卖方的义务,退货的权利,电子化服务,售前、售后服务。
·位置-靠近顾客,靠近批发商、随意的
·职员-操守,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化,态度
·分销-直接/间接销售,零售的概念,与采购合作社的合作,自动售货车,包装,实际的运输。
二、沟通因素
·广告-广告品,印刷品,互联网,产品目录,宣传册,杂志,传单,电影/电视/广播广告,车身广告,商店陈列,展览,招牌,推广用小礼品,等等。
·促销-样品,推介性供应,演示,提供试用的供货,储存陈列…
·公关外联-发布,撰写,新闻发布,事件,教育材料…
·展销会和展览会上的陈列
·赞助-为文化、体育和环保事业提供赞助
·个人的促销-销售信函,给潜在客户的电话,直接邮寄。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6个步骤轻松帮你成功销售
这是一篇令人期待已久的文章,文中介绍了6个步骤,帮助你实现B2B和B2C的销售目标。
这些步骤是在与Linda Richardson谈话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来的。Linda Richardson是销售培训公司Richardson的创立者,也是《完美销售》这本畅销书的作者。
步骤1:摒弃ABC战略
我不是在开玩笑。
传统的销售培训课程一般在强调“ABC”(Always Be Closing)战略,即“一定要成交”战略。虽然,这个战略很容易被人们所记住,但是它却是一个糟糕的战略。
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客户都不愿意在别人的逼迫下购买产品。而ABC战略对客户形成一种购买的压力,这自然会使客户产生对销售的抵制。
即使是当ABC战略所得效果时,也不是好消息,销售人员可能会面临其它的麻烦。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客户屈服于销售人员的压力之后,他们不免会对销售人员产生厌烦的心理,并找机会使眼下的这桩买卖不能成交,或者下次不再与销售人员打交道。
步骤2:树立正确的心态
优秀的销售人员认为,时钟只有一个时间那就是现在。如果他们获得领先的机会,那么他们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并完美地坚持下去。
如果你想使销售取得成功,那你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如果一桩买卖有三个销售人员去竞争的话,那么最后的成功者一定是一位有心人,(比如)他会在与客户会面之后及时地把特制的信件或电子邮件发送给客户。
销售人员应该在采取行动时既谨慎又不遗余力。他们应当善于与客户交流,在销售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技巧,并对销售工作充满自信。
更重要的是,好的销售人员会认识到,为了成交一桩生意而破坏与客户关系的做法是错误的。
步骤3:为每次会面设立一个目标
当你去拜访一个客户时,你应该有一个特定的、可衡量的、适度超前的目标。
特定的目标并不等于是感觉良好的目标,如“我一定要与客户达成交易。”特定的目标是容易被评估和衡量的,比如“我要得到一份重要的决策人名单”或“我要向客户提出交易请求”。
目标还应当适度超前,但是要符合你在销售周期中所处的阶段。比如,第一次去和多位决策者谈一桩数百万美元的交易,如果你抱着“今天必须完成交易”的目标,那就显得过于激进了。
设定目标并不意味着你的行动失去了灵活性,也不表明你不能对目标进行调整。优秀的销售人员总是懂得把握与客户谈话的方向,保持双方对交易的兴趣,进而使一桩交易得以最终实现。
步骤4: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检验
在与客户见面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客户积极地参与谈话。在谈话中,你能够判断客户的目标、战略、决策过程、时间表等等重要信息,并把你的思路、产品情况和解决办法告诉客户,以迎合他们的需求。这是一个基本的销售方法。
你必须在与客户的交谈中抛出一些“检验性”问题,以求得对方的反馈。向他们询问一些开放性的、非引导性的问题,可以帮助你了解客户的需要,并及时调整你的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这个检验的过程能够帮助你获得重要的信息,以实现最终的交易成功。
有效的“检验性”问题不能是那些引导性问题,比如“这对你有意义吗?”或“你是否同意?”在回答这些引导性问题时,客户通常会选择简单的方法回答,答案并不一定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因此,你应当问一些“检验性”问题,比如“这听起来怎么样?”或“你怎么想?”
与引导性问题不同,“检验性”问题会使客户为你提供坦率的、重要的信息。例如:
不好的交流方式:
你:“我们在所有重要市场都拥有一流的交付能力。”(销售人员在表达完自己的意思之后得不到有效的回答。)
客户:“那么如何开具发票?”
以上的对话不能表现出客户对你所说的“一流交付能力”是否同意。
好的交流方式:
你:“我们在所有重要市场都拥有一流的交付能力。你认为这对于你们有帮助吗?”
客户:“我担心的是,你们无法满足我们的全球市场需求。”
你:“我知道你们需求是全球性的,为什么你认为我们无法满足你们的需求呢?”
客户:“因为你们好像没有国际分支机构。”
你:“在全世界进行人员部署很重要,为此我们在每个地区都与当地的顶尖企业结成了伙伴关系,这样我们就无须再设立分支机构了。不知这样能否满足你们的要求?”
客户:“当然可以,这样说你们可以集中开具货物发票。”
上面的对话可以使销售人员了解客户所想,并且可以为最终达成交易而重新配置公司能力。
总之,每一次你在介绍产品和服务之后,都应该从客户那里获得反馈信息。最好的反馈是,客户对你所说的一切表示认可,并急于与你进行交易。
步骤5:总结,然后进行最终检验
如果你的客户没有表现出急于成交的意思,那么你必须进行最后的努力,否则你将失去有利地位甚至失去这桩生意。
你已经将你的产品和服务向客户做了清晰的介绍,客户也已经了解你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且通过“检验性”问题,你清楚了客户对于你表达意思的理解和他们的态度。这样,现在就应当进行谈判的最后环节了。
首先,在给客户一个简短而清晰的总结,重申你的产品和服务能给客户带来的好处。做完这一步,直接进入最后的检验环节,不是为了让客户了解什么,而是为了征求他们的同意。比如:
你:“我们遍及全球的服务可以使你的员工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而且成本比你们今天使用的服务要低很多。这能否达到你们的期望?”
最后检验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达成最终交易铺路,同时也给客户一个提出异议的机会。如果客户提出不利于交易实现的问题,那么灵活地应对,再次争取机会。
步骤6:提出成交请求
已经到了该直接询问是否能达成交易的时候了。在进行这一步时,一定要有自信,而且意思要表达清楚。比如:
你:“我们已经为这桩生意做好了准备,你能否与我们合作下去?”
如果客户没有同意,那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然后再继续尝试。无论你是否能够最终实现这桩交易,但在与客户的整个会面过程中,你的自信、活力和诚意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谢谢你的客户与你达成交易,或者表达继续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的愿望。
这些步骤是在与Linda Richardson谈话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来的。Linda Richardson是销售培训公司Richardson的创立者,也是《完美销售》这本畅销书的作者。
步骤1:摒弃ABC战略
我不是在开玩笑。
传统的销售培训课程一般在强调“ABC”(Always Be Closing)战略,即“一定要成交”战略。虽然,这个战略很容易被人们所记住,但是它却是一个糟糕的战略。
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客户都不愿意在别人的逼迫下购买产品。而ABC战略对客户形成一种购买的压力,这自然会使客户产生对销售的抵制。
即使是当ABC战略所得效果时,也不是好消息,销售人员可能会面临其它的麻烦。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客户屈服于销售人员的压力之后,他们不免会对销售人员产生厌烦的心理,并找机会使眼下的这桩买卖不能成交,或者下次不再与销售人员打交道。
步骤2:树立正确的心态
优秀的销售人员认为,时钟只有一个时间那就是现在。如果他们获得领先的机会,那么他们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并完美地坚持下去。
如果你想使销售取得成功,那你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如果一桩买卖有三个销售人员去竞争的话,那么最后的成功者一定是一位有心人,(比如)他会在与客户会面之后及时地把特制的信件或电子邮件发送给客户。
销售人员应该在采取行动时既谨慎又不遗余力。他们应当善于与客户交流,在销售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技巧,并对销售工作充满自信。
更重要的是,好的销售人员会认识到,为了成交一桩生意而破坏与客户关系的做法是错误的。
步骤3:为每次会面设立一个目标
当你去拜访一个客户时,你应该有一个特定的、可衡量的、适度超前的目标。
特定的目标并不等于是感觉良好的目标,如“我一定要与客户达成交易。”特定的目标是容易被评估和衡量的,比如“我要得到一份重要的决策人名单”或“我要向客户提出交易请求”。
目标还应当适度超前,但是要符合你在销售周期中所处的阶段。比如,第一次去和多位决策者谈一桩数百万美元的交易,如果你抱着“今天必须完成交易”的目标,那就显得过于激进了。
设定目标并不意味着你的行动失去了灵活性,也不表明你不能对目标进行调整。优秀的销售人员总是懂得把握与客户谈话的方向,保持双方对交易的兴趣,进而使一桩交易得以最终实现。
步骤4: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检验
在与客户见面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客户积极地参与谈话。在谈话中,你能够判断客户的目标、战略、决策过程、时间表等等重要信息,并把你的思路、产品情况和解决办法告诉客户,以迎合他们的需求。这是一个基本的销售方法。
你必须在与客户的交谈中抛出一些“检验性”问题,以求得对方的反馈。向他们询问一些开放性的、非引导性的问题,可以帮助你了解客户的需要,并及时调整你的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这个检验的过程能够帮助你获得重要的信息,以实现最终的交易成功。
有效的“检验性”问题不能是那些引导性问题,比如“这对你有意义吗?”或“你是否同意?”在回答这些引导性问题时,客户通常会选择简单的方法回答,答案并不一定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因此,你应当问一些“检验性”问题,比如“这听起来怎么样?”或“你怎么想?”
与引导性问题不同,“检验性”问题会使客户为你提供坦率的、重要的信息。例如:
不好的交流方式:
你:“我们在所有重要市场都拥有一流的交付能力。”(销售人员在表达完自己的意思之后得不到有效的回答。)
客户:“那么如何开具发票?”
以上的对话不能表现出客户对你所说的“一流交付能力”是否同意。
好的交流方式:
你:“我们在所有重要市场都拥有一流的交付能力。你认为这对于你们有帮助吗?”
客户:“我担心的是,你们无法满足我们的全球市场需求。”
你:“我知道你们需求是全球性的,为什么你认为我们无法满足你们的需求呢?”
客户:“因为你们好像没有国际分支机构。”
你:“在全世界进行人员部署很重要,为此我们在每个地区都与当地的顶尖企业结成了伙伴关系,这样我们就无须再设立分支机构了。不知这样能否满足你们的要求?”
客户:“当然可以,这样说你们可以集中开具货物发票。”
上面的对话可以使销售人员了解客户所想,并且可以为最终达成交易而重新配置公司能力。
总之,每一次你在介绍产品和服务之后,都应该从客户那里获得反馈信息。最好的反馈是,客户对你所说的一切表示认可,并急于与你进行交易。
步骤5:总结,然后进行最终检验
如果你的客户没有表现出急于成交的意思,那么你必须进行最后的努力,否则你将失去有利地位甚至失去这桩生意。
你已经将你的产品和服务向客户做了清晰的介绍,客户也已经了解你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且通过“检验性”问题,你清楚了客户对于你表达意思的理解和他们的态度。这样,现在就应当进行谈判的最后环节了。
首先,在给客户一个简短而清晰的总结,重申你的产品和服务能给客户带来的好处。做完这一步,直接进入最后的检验环节,不是为了让客户了解什么,而是为了征求他们的同意。比如:
你:“我们遍及全球的服务可以使你的员工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而且成本比你们今天使用的服务要低很多。这能否达到你们的期望?”
最后检验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达成最终交易铺路,同时也给客户一个提出异议的机会。如果客户提出不利于交易实现的问题,那么灵活地应对,再次争取机会。
步骤6:提出成交请求
已经到了该直接询问是否能达成交易的时候了。在进行这一步时,一定要有自信,而且意思要表达清楚。比如:
你:“我们已经为这桩生意做好了准备,你能否与我们合作下去?”
如果客户没有同意,那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然后再继续尝试。无论你是否能够最终实现这桩交易,但在与客户的整个会面过程中,你的自信、活力和诚意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谢谢你的客户与你达成交易,或者表达继续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的愿望。
阅读全文
下一条:企业管理变革中的六大误区
A企业的吴老板讲起企业营销管理理论一环套一环,严谨而有章法,对目前世界上流行的管理理念以及一些管理模式的熟悉程度令笔者吃惊。吴老板参加过多个MBA培训班和营销管理培训课程的学习,并高薪聘请了一位台湾籍的营销管理讲师做企业的营销总监,但在导入了所谓的正规化营销管理模式后,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一开始吴老板认为这是变革期的阵痛,但形势的发展却越来越混乱,出现了一系列危机,使吴老板措手不及。笔者看过吴老板的企业营销管理体系以及导入规划,坦率讲,这个营销管理体系还是比较严谨的,至少在理论上无懈可击,但却不是根据A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的而套用西方国际化大公司所谓完美的营销管理体系和管理理念,因此这套管理体系在A企业的实际操作中无法实施或无法监控,产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使得A企业的营销管理体系形同虚设,管理理念左支右绌,给A企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在中国的企业变革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学习了就想试一试,想去做,敢于去做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方法错误了,非但没有效果,连原来的成果也给毁灭了。因此,企业必须变革,在变革的同时,又必须按照实际情况,真正的摸着石头过河,不可盲目乱变,否则一不小心,可能就会人仰马翻。要想企业变革有效率有效果,首先要深刻认识在企业变革中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企业的营销管理规范化首先是营销组织架构与规范化的大公司接轨
在一些“完美”的营销管理体系中,企业的营销组织架构一般会设立市场部与销售部两个平行部门,市场部负责市场研究与规划,销售部负责销售执行。这也是众多国际化大公司的营销组织架构的通行模式,因为员工的整体素质以及成熟的操作流程,使得这种组织架构能正常并有效率地运行,真正实现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但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员工的职业化素质还不高,企业也没有运作成熟的工作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将这两个部门平行设立反而降低了效率,互相推诿扯皮,互不服气,对市场的推广产生了众多不利影响。规范组织架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企业的营销机器高效率地运行,如果一种“规范”的组织架构不能在你的企业高效率运行,那就成了盲目的赶时髦!这也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就不需要规范完整的组织架构,而是要使组织架构的建立与企业的发展规律和现实状况相适应。现在笔者就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销售部与市场部的部门设置与关系为例来分析该如何分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营销组织架构的设立方法:
1.在企业规模较小,企业人才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可暂将市场部划归销售部旗下。这样,销售部门才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掌控销售执行与市场分析两方面的工作,市场部门对于市场的细致性研究主要还是依靠销售部的直接分析为主,市场部做一些专案规划、媒体发布等局部性的工作,并通过市场实践逐步建立起粗放型的市场部工作流程,强化市场分析能力,同时为日后企业销售规模扩大,市场部的工作量与工作范围健全做准备。
2.随着企业规模逐渐扩大,销售部门的销售工作执行和市场分析研究两方面工作出现顾此失彼,效率下降,这时候企业可应该将市场部门独立出来,专门从事市场研究工作,但由于工作程序不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磨合修正,这时企业市场部的部门主管最好由企业营销总监兼任而不宜单列,否则会出现两个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由营销总监兼任会更利于工作的衔接与协调,使营销工作有效率地运行。
3.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分析与研究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工作程序经过磨合渐渐成熟,这时企业可加大市场部门的人力投入,单设市场部主管(市场部主管必须要从事过一线销售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工作协调程序,使市场部门真正成为营销工作中的分析指导者,销售部门成为真正的(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销售执行者,两者紧密配合,成为公司高层手和眼的延伸。
在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导入过程中,关键就在于循序渐进,只有坚持循序渐进,才能使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稳步步入高效率运行的有序轨道,而不至于在其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
误区二:引进在国际化大公司工作过的人才,将其放到重要岗位、使其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企业来
不少人认为在国际化大公司工作过的人到中小企业就是将才。其实不一定,古人尚且能够认识到“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为枳”,况我们乎?在成熟规范的大公司里,需要销售人员甚至销售经理像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因为这里市场操作程序成熟,市场整体推广投入力度大并且人员素质整齐,市场营销运作有团队的规范化配合和强大的市场投入与支持,个人工作阻力大大减小,更多是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个人全面能力的欠缺。而在中小企业,由于市场运作操作不规范,市场投入力度小以及无整体系统的市场推广,营销人员需要身兼多种职能,否则难以把事情干好。长期在国际化大公司工作的人一旦到了中小企业,可能产生众多不适应,难以发挥出自身能量,反而不如一些长期在中小企业工作的综合性人才更能合理有效地开展工作,这是现实条件限制使然。正如市场营销中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一样,在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最好的人才,只有最适合的人才。引进大公司的人才,在介入初期最好将其放在“军师”的位置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混乱与人力资源的浪费。
误区三:学者与讲师的课讲得非常好,让他们参与企业实务操作肯定也好
笔者上述的A企业曾将企业吴老板在MBA培训班的财务管理讲师与台湾籍的营销管理讲师请到企业担任财务总监与营销总监,但实际情况却是财务总监无法理顺企业财务,营销总监由于没有做过基础销售工作,不了解现实市场环境和实际销售特征,制订的营销计划非常理想化,导致无人理睬,更谈不上有效实施。正如我们不能指望电影学院的老师也能成为电影明星一样,讲课与实务操作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管理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启发经营者的思维,学者与讲师的任务就是将道理讲给大家,使大家受到启发从而能单一反三,而不是让我们照搬操作。企业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实务操作型人才,什么是授业解惑型人才。
误区四:营销管理体系的导入总会有一个阵痛期,要有决心、要坚持
在不适用于企业的营销管理体系导入企业时,企业会产生众多不适症状,这时一些“管理专家”就会告诫企业,这是正规化管理前的阵痛,不足为虑,很快就会适应。但我们不要忘记,管理首先应该是符合人性的,轻微的不适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产生严重的不适症状,就应该思考此管理体系是否脱离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坚持认为是正规化前的阵痛而不做修正,最终会贻误时机,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阶段性导入并试运行的方式,以确保营销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导入符合企业实际,并能让员工真正理解并接受,休克式的导入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失败。
粗放型的企业在导入正规化营销管理体系时一般都会产生阵痛,但这种阵痛分为良性阵痛与恶性阵痛两种。
良性阵痛的特征有:
1.时间短。不适症状的数量呈下降式,即一开始较多,但在接下来会越来越少。
2.操作虽有不适应.但通过强化能逐步解决。
3.对销售业绩的影响呈波动式,有下降有上升,且幅度较小。
4.管理人员开始时感觉很累,但越来越轻松,对下属人员的管控越来越有底。
恶性阵痛的特征是:
1.时间长,不适症状呈上升式,即开始较少,接着会越来越多,且持续时间较长。
2.操作极度困难,通过强化执行也无法解决,虚假操作越来越多。
3.销售业绩连续下降,下降有可能不大,但没有反弹或反弹微不足道。
4.管理人员开始很累。且越来越累,感觉下属人员在频频应付自己。
企业导入营销管理体系时,必须学会识别良性阵痛和恶性阵痛,要不断检测发生的不适症状,及时做出修正与调整,而不能一味迷信所谓的正规化管理。
误区五:企业应导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家族化必须尽快擗弃
以中国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职业经理人机制欠缺的外部环境而言,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浪漫主义想法,国内很多名牌公司为什么在经营权与所有权问题上换汤不换药,难道是他们不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益处吗?想必这些精明的企业家明白,在企业现有状态下,这么做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现实的营销环境使得家族化的管理更能产生凝聚力,更适应企业的现状。只要有合理的工作程序与适应性的管理制度,家族化也能做大。
误区六:重课堂培训,轻实战培训
目前,很多企业对于培训的需求都十分强烈,一些培训意识较强的企业每年都要举办一些大规模的培训,特别是课堂培训,请专家教授讲课,请一些营销名人传授经验,这些虽然能给受训人员一些启发,但往往是会上听得热情高涨,会后细想却发现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培训流于形式。因为企业性质不同、行业不同、所处的竞争环境不同,课堂培训很难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当员工们走下课堂,面对诸多实际营销问题时,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企业真正需要的培训是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走下课堂,到市场一线进行现场培训,实实在在地为营销人员解决问题。通过市场一线的现场培训,不仅培训了营销人员,也会对培训师或讲师个人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现在很少有人能到市场一线进行实地示范销售培训,这就需要企业加强自己内部培训机制的建立,从市场中选拔出一些优秀的营销人员,定期下市场强化实战培训。
中国中小企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越过了敢干、能吃苦就能有所成的初始阶段。面临着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生产、销售上了一定规模,市场营销环境起了重大变化,还以原来的模式继续经营确实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很多企业目前引进人才、引进外脑、导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培训等做法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基础与具体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清醒地识别管理理论中哪些是启发思维的,哪些是可以复制的,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不要奢望一种模式或理论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有几个企业是套模式成功的呢?
误区一:企业的营销管理规范化首先是营销组织架构与规范化的大公司接轨
在一些“完美”的营销管理体系中,企业的营销组织架构一般会设立市场部与销售部两个平行部门,市场部负责市场研究与规划,销售部负责销售执行。这也是众多国际化大公司的营销组织架构的通行模式,因为员工的整体素质以及成熟的操作流程,使得这种组织架构能正常并有效率地运行,真正实现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但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员工的职业化素质还不高,企业也没有运作成熟的工作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将这两个部门平行设立反而降低了效率,互相推诿扯皮,互不服气,对市场的推广产生了众多不利影响。规范组织架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企业的营销机器高效率地运行,如果一种“规范”的组织架构不能在你的企业高效率运行,那就成了盲目的赶时髦!这也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就不需要规范完整的组织架构,而是要使组织架构的建立与企业的发展规律和现实状况相适应。现在笔者就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销售部与市场部的部门设置与关系为例来分析该如何分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营销组织架构的设立方法:
1.在企业规模较小,企业人才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可暂将市场部划归销售部旗下。这样,销售部门才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掌控销售执行与市场分析两方面的工作,市场部门对于市场的细致性研究主要还是依靠销售部的直接分析为主,市场部做一些专案规划、媒体发布等局部性的工作,并通过市场实践逐步建立起粗放型的市场部工作流程,强化市场分析能力,同时为日后企业销售规模扩大,市场部的工作量与工作范围健全做准备。
2.随着企业规模逐渐扩大,销售部门的销售工作执行和市场分析研究两方面工作出现顾此失彼,效率下降,这时候企业可应该将市场部门独立出来,专门从事市场研究工作,但由于工作程序不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磨合修正,这时企业市场部的部门主管最好由企业营销总监兼任而不宜单列,否则会出现两个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由营销总监兼任会更利于工作的衔接与协调,使营销工作有效率地运行。
3.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分析与研究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工作程序经过磨合渐渐成熟,这时企业可加大市场部门的人力投入,单设市场部主管(市场部主管必须要从事过一线销售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工作协调程序,使市场部门真正成为营销工作中的分析指导者,销售部门成为真正的(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销售执行者,两者紧密配合,成为公司高层手和眼的延伸。
在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导入过程中,关键就在于循序渐进,只有坚持循序渐进,才能使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稳步步入高效率运行的有序轨道,而不至于在其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
误区二:引进在国际化大公司工作过的人才,将其放到重要岗位、使其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企业来
不少人认为在国际化大公司工作过的人到中小企业就是将才。其实不一定,古人尚且能够认识到“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为枳”,况我们乎?在成熟规范的大公司里,需要销售人员甚至销售经理像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因为这里市场操作程序成熟,市场整体推广投入力度大并且人员素质整齐,市场营销运作有团队的规范化配合和强大的市场投入与支持,个人工作阻力大大减小,更多是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个人全面能力的欠缺。而在中小企业,由于市场运作操作不规范,市场投入力度小以及无整体系统的市场推广,营销人员需要身兼多种职能,否则难以把事情干好。长期在国际化大公司工作的人一旦到了中小企业,可能产生众多不适应,难以发挥出自身能量,反而不如一些长期在中小企业工作的综合性人才更能合理有效地开展工作,这是现实条件限制使然。正如市场营销中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一样,在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最好的人才,只有最适合的人才。引进大公司的人才,在介入初期最好将其放在“军师”的位置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混乱与人力资源的浪费。
误区三:学者与讲师的课讲得非常好,让他们参与企业实务操作肯定也好
笔者上述的A企业曾将企业吴老板在MBA培训班的财务管理讲师与台湾籍的营销管理讲师请到企业担任财务总监与营销总监,但实际情况却是财务总监无法理顺企业财务,营销总监由于没有做过基础销售工作,不了解现实市场环境和实际销售特征,制订的营销计划非常理想化,导致无人理睬,更谈不上有效实施。正如我们不能指望电影学院的老师也能成为电影明星一样,讲课与实务操作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管理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启发经营者的思维,学者与讲师的任务就是将道理讲给大家,使大家受到启发从而能单一反三,而不是让我们照搬操作。企业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实务操作型人才,什么是授业解惑型人才。
误区四:营销管理体系的导入总会有一个阵痛期,要有决心、要坚持
在不适用于企业的营销管理体系导入企业时,企业会产生众多不适症状,这时一些“管理专家”就会告诫企业,这是正规化管理前的阵痛,不足为虑,很快就会适应。但我们不要忘记,管理首先应该是符合人性的,轻微的不适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产生严重的不适症状,就应该思考此管理体系是否脱离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坚持认为是正规化前的阵痛而不做修正,最终会贻误时机,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阶段性导入并试运行的方式,以确保营销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导入符合企业实际,并能让员工真正理解并接受,休克式的导入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失败。
粗放型的企业在导入正规化营销管理体系时一般都会产生阵痛,但这种阵痛分为良性阵痛与恶性阵痛两种。
良性阵痛的特征有:
1.时间短。不适症状的数量呈下降式,即一开始较多,但在接下来会越来越少。
2.操作虽有不适应.但通过强化能逐步解决。
3.对销售业绩的影响呈波动式,有下降有上升,且幅度较小。
4.管理人员开始时感觉很累,但越来越轻松,对下属人员的管控越来越有底。
恶性阵痛的特征是:
1.时间长,不适症状呈上升式,即开始较少,接着会越来越多,且持续时间较长。
2.操作极度困难,通过强化执行也无法解决,虚假操作越来越多。
3.销售业绩连续下降,下降有可能不大,但没有反弹或反弹微不足道。
4.管理人员开始很累。且越来越累,感觉下属人员在频频应付自己。
企业导入营销管理体系时,必须学会识别良性阵痛和恶性阵痛,要不断检测发生的不适症状,及时做出修正与调整,而不能一味迷信所谓的正规化管理。
误区五:企业应导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家族化必须尽快擗弃
以中国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职业经理人机制欠缺的外部环境而言,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浪漫主义想法,国内很多名牌公司为什么在经营权与所有权问题上换汤不换药,难道是他们不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益处吗?想必这些精明的企业家明白,在企业现有状态下,这么做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现实的营销环境使得家族化的管理更能产生凝聚力,更适应企业的现状。只要有合理的工作程序与适应性的管理制度,家族化也能做大。
误区六:重课堂培训,轻实战培训
目前,很多企业对于培训的需求都十分强烈,一些培训意识较强的企业每年都要举办一些大规模的培训,特别是课堂培训,请专家教授讲课,请一些营销名人传授经验,这些虽然能给受训人员一些启发,但往往是会上听得热情高涨,会后细想却发现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培训流于形式。因为企业性质不同、行业不同、所处的竞争环境不同,课堂培训很难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当员工们走下课堂,面对诸多实际营销问题时,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企业真正需要的培训是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走下课堂,到市场一线进行现场培训,实实在在地为营销人员解决问题。通过市场一线的现场培训,不仅培训了营销人员,也会对培训师或讲师个人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现在很少有人能到市场一线进行实地示范销售培训,这就需要企业加强自己内部培训机制的建立,从市场中选拔出一些优秀的营销人员,定期下市场强化实战培训。
中国中小企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越过了敢干、能吃苦就能有所成的初始阶段。面临着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生产、销售上了一定规模,市场营销环境起了重大变化,还以原来的模式继续经营确实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很多企业目前引进人才、引进外脑、导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培训等做法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基础与具体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清醒地识别管理理论中哪些是启发思维的,哪些是可以复制的,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不要奢望一种模式或理论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有几个企业是套模式成功的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