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企业打出儿童牌拓展市场
详细内容

家居企业打出儿童牌拓展市场

时间:2009-10-08     人气:1646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概述:     善于捕捉商机的商家们大打“儿童牌”开拓市场。或携手央视知名少儿节目征集儿童画作,或将知名卡通动画形象引入儿童们的家居生活中,节日的儿童家居市场在企业竞相展开的各种创意营销中硝烟四起。&nbs......

     善于捕捉商机的商家们大打“儿童牌”开拓市场。或携手央视知名少儿节目征集儿童画作,或将知名卡通动画形象引入儿童们的家居生活中,节日的儿童家居市场在企业竞相展开的各种创意营销中硝烟四起。 

     在北京“桥”艺术中心,圣象地板、瑞宝壁纸正式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版权拥有者——广州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缔结战略合作联盟,他们将在地板和壁纸产品中,分别独家使用“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形象。瑞宝(北京)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惟刚信心十足地表示,非常看好儿童家装市场这块绿地。

     无独有偶,大自然地板也将目光瞄准了儿童领域。大自然地板联手央视少儿栏目《大风车》正式启动“创意小画家”活动,即面向全国儿童征集充满想像力的绘画作品,届时会将这些绘画作品清晰印制在名为“精彩地板”的新品表面中。据悉,此次活动范围涉及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全国20多个地区,而各个活动城市的现场盛况将在《大风车》栏目中播出。

     “国产原创系列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自2005年6月推出后,几年来常盛不衰,最高收视率曾达17.3%,此次把该动画形象运用到家居设计中来,能更好地获得儿童们的喜爱。”张惟刚说,该卡通形象的原创性与瑞宝“坚持原创”的原则相符,有利于推广中国原创设计。借力儿童文化拓展市场也是大自然地板举办“创意小画家”活动的“醉翁之意”。大自然地板董事长兼总裁佘学彬表示,大自然通过与《大风车》节目的合作,能迅速融入小朋友的世界,为新上市的应用在儿童房的精彩地板广开销路。

     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家庭对儿童的投入越来越多,尤其对孩子们所处的家居环境格外重视。

     “在庞大的家居需求市场中,儿童家具、地板、洁具等儿童家居占据了1/3的份额,这说明儿童家居市场的蛋糕还是很大的,作为像瑞宝、大自然、圣象这样想做大做强的企业,应该具备这样的市场洞察力。”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委员会秘书长张仁认为,瑞宝、大自然、圣象掘金儿童家居市场大有可为。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欧式,只是一个泛称,像巴洛克,洛可可,哥特,都是很有特点,这些也都是欧式风格。欧式古典家具主要分为“巴洛克式家具”和“洛可可式家具”,后期又出现了比较简洁的“新古典家具”,他们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1、线条复杂,重视雕工:“巴洛克式家具”都有复杂而精美的雕刻花纹;“洛可可式家具”虽然也很注重雕工,但线条就较为柔和一些;而“新古典家具”的线条则更为明快一些,主要以嵌花贴皮来呈现质感。2、偏好鲜艳色系:尤其是“巴洛克式家具”色彩都很强烈,其中又以金色为其主色,多用镀金或以金箔来装饰,显得金碧辉煌;“洛可可式家具”的色彩较为柔和,米黄、白色的花纹图案是其主色;“新古典家具”色彩较偏向暖色系,如原木色等。3、讲究装饰:不管是“古典”还是“新古典家具”,常可看到各式绣布、流苏及铆钉等装饰品。 

          美式家具特别强调舒适、气派、实用和多功能。从造型来看,美式家具可分为三大类:仿古、新古典和乡村式风格。 

          仿古风格:美式家具的基础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各国移民所带来的生活方式。从许多18、19世纪世代相传下来的经典家具作品中可以看出,由于早期美国先民的开拓精神和崇尚自然的原则,造型典雅,但不过度装饰的家具成为典型美式家具的代表作。如有猫脚型弯椅脚(CabrioI Leg)的安妮皇后型;家具设计大师齐本德尔(Thomas Chippendale)的椅子;18世纪美国本土设计名家约翰?高德(John Godderd)所擅长的优美线条,直至今日仍在美式家具中占有一定份量。 

          新古典风格:在古典家具设计师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设计师将古典风范与个人的独特风格和现代精神结合起来,使古典家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成为新古典风格的主要特色。 

          乡村风格:在美式家具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它造型简单、明快,而且实用,长久以来受到各国消费者的喜爱。在1998年的家具展中被加入了多功能设计,外观和用料仍保持自然、淳朴的风格,隐藏设计的抽屉收纳了空间,使其看起来更整洁、美观。 

          就整体而言,美式家具传达了单纯、休闲、有组织、多功能的设计思想,让家庭成为释放压力和解放心灵的净土。 

          美式家具的最迷人之处还在于造型、纹路、雕饰和色调细腻高贵,耐人寻味处透露亘古而久远的芬芳。一般而言,美式家具必须经过几个阶段的作业才能凸显美式风格。不同木材和不同部位的各色各样的稀有纹理,乃至树木生长期中由于病理变化产生的特殊纹理都是美式家具的最爱。其次,木材的处理方式采用自然烘干和干燥炉烘干法,除去木头间的空隙并将纹路间的空隙适度收缩以避免卷曲变形。第三步是选择木质的取材部位。最好的木质多半来自木材的木心且靠近树干的下方部位,而中心木质通常比新木或较外层的木质黑。 

          风格简洁 

          美国的家具风格主要植根于欧洲文化。我们所说的“美式”家具,一般指Federal Style(联邦式风格)。 

          联邦式家具与新古典主义家具相似,后者曾于1760年以后风行欧洲。新古典主义摒弃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所追求的新奇和浮华,建立在一种对古典的新的认识上,强调简洁、明晰的线条和优雅、得体有度的装饰。 

          美式家具和欧式家具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很不一样,比如,美式家具的油漆以单一色为主,而欧式家具大多会加上金色或其他色彩的装饰条。 

          美式家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实用性比较强,比如有专门用于缝纫的桌子;可以加长,或拆成几张小桌子的大餐台。 

          不过,无论是欧洲家具还是美式家具,都重视装饰。除了风铃草、麦束和瓮形装饰,在美国还有一些象征爱国主义的图案,如鹰形图案等。它们常用镶嵌装饰手法,并饰以油漆或者浅浮雕。 

          美式家具对风格要求严格 

          涂装工艺复杂,体量大是美式家具的又一特点。像纯美世家有一款沙发椅背所用的龟裂漆其涂装就用了19道工序。而这一特点也就要求消费者在选择美式家具时,在充分了解美式家具自身特点和风格的基础上,更要对家居的饰品、家居整体环境以及家居色彩搭配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高典颐霖的孙总介绍说:“普通消费者都是先装修,后买家具,而对于美式家具来说,应该先定家具,然后根据家具的特点来选择装修方案。这样才能使家具和居室的整体环境和谐统一。美式家具最忌讳与现代装修风格的居室相搭配。 

          除了居室内风格讲求和谐统一外,美式家具还讲究色彩搭配的合理性。比如卧室中的床为暖色调的棕色,那么卧室的主色调适宜搭配蓝、红或土黄色,这样的居室更能衬显出主人的品位和文化气质。
    阅读全文
  •   流进大海的小溪

      我在微软上班的第一天是星期一。微软公司每周一会安排一场新员工报告会。早上9点钟我和其他新入职的员工来到一个房间,由人力资源部的人向我们介绍微软公司的历史、产品、公司文化以及员工注意事项等等。接下来每人领到一张门卡。那张门卡上有我的名字和照片(这张卡我保留至今),我意识到自己此时已是微软的正式一员,心情难免兴奋。

      上午的流程结束后,中午供应午餐,是一个简单的汉堡包。然后直接去自己的办公室。新员工培训在十号楼,我的工作地点在二号楼,由于楼距较远,有辆小公车把我载去那里。我的房间号是215。房间里,我的计算机用户名、密码都已设定好了。打开电脑,第一封电子邮件已经到了,是人力资源部发来的欢迎信。

      这时我才知道,微软的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这是比尔·盖茨亲自制定的标准。盖茨有一种独特的办公室哲学,他认为软件是一门艺术,做软件的人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人只有在独处时,在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才最具有想象力。如果需要交流,打开门就可以。因此,在微软,每一个员工都拥有自己的办公室。除了总裁、副总裁级别的办公室稍大些,其余每个人的办公室都大小一致。

      微软还鼓励员工将自己的办公室作个性化的布置。有的人把自己的办公室设计成热带丛林,有的人把各种各样的金鱼缸搬了来,还有的人干脆放进了床和沙发,办公室就成了家。因为喜爱篮球,后来我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安上了球架,贴满了迈克尔·乔丹的海报图片。晚一步进入微软的妻子,房间里则全是女儿的照片,连女儿信手涂鸦的几个歪歪扭扭的字也被当做宝贝贴在墙上。

      因为有点难以抑制的激动,我就在楼里转来转去。首先去了戴维·麦克布莱德的办公室,跟他寒暄了一下。他说:“对不起,我还有会议,你先自己看看书,工作还早着呢。”我接着一间间房间挨个看过去,和新同事们打声招呼,用纯东方式的方式:“我是唐骏,现在来报到了,以后请多多关照。我什么都不懂,要和你们多学习。”他们也很热情地说:“欢迎你!你是我们面试中表现最好的一个。我们非常喜欢你。希望能和你经常交流。”

      我们所在的办公楼只有两层,我很快就转了个遍。随后我发现一间很大的休息室,房间里放着个透明的大冰柜,里面的饮料看上去有好几十种,可乐、牛奶应有尽有,而且全部免费。休息室旁边有间打印室,纸、笔、剪刀之类的文具用品也可以随意领用。我把所有文具一样取了一件,拿回自己的办公室。

      来西雅图之前,我一直以为微软的办公楼会是高耸的大厦。没想到竟都是最高也不超过3层的矮楼。后来我听说这源于一项测算:大多数人从4层以上,就选择坐电梯,3层是人们愿意步行的境界。从我的办公室往外望去,15栋办公楼交错排列,每一栋楼都有自己的餐厅、停车场,万余间形制相同的办公室密布其中,这实在是极为壮观的景象。而且随着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微软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总部的大楼数,就从我刚去时的15栋上升为50栋。办公室的数量则扩充到3.5万多间。在微软10年,我只去过这50栋大楼的其中10栋。如果不是因为是夫妻,分处两栋大楼的我和妻子可能10年都见不上一面。

      在眼前的这万余间办公室里,每天都在创造各自的奇迹,最后汇聚成一股巨大的能量,支撑起了一个了不起的软件帝国。进微软前我已看过很多微软的相关报道,但只有身处其中,我才强烈地感觉到:这个帝国最令对手胆寒的是,它不会惧怕任何新东西。它也许不是第一个发明创造某样东西的公司,但它一定会迅速赶上并超过先发者,其后发制人的能力远远强于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

      第一天在微软的上班经历,给了我极大的冲击。虽然之前已有所心理准备,但我还是没有想到,从小公司到大公司的跨越竟会如此之大。

      第一个上司给我的管理启示

      上班第二天,我的直接上司戴维找我做了入职后第一次“一对一”(one to one)。在微软,直接上级和下属在固定时间内会有一次单独的会谈交流,如果出差也会采用电话的形式进行,这称之为“一对一”。它是微软的一种独特文化和管理手段。

      在第一次“一对一”中,戴维告诉我,有任何事情都要用电子邮件的方式立刻请示他。在我进入微软时,电子邮件已成为微软公司最重要的办公手段。我第一次使用电子邮件正是从进入微软开始的。同事们都有单独的办公室,但遇上工作中的问题彼此间极少去敲同事的门,最简单、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就是电子邮件。哪怕请隔壁的同事下班后吃饭,也靠发邮件。这种办公方式让我觉得十分新鲜。

      当时我所在的部门正在做Windows NT的测试版,几乎每天都会出来一个新版本。有一次我给若干同事及其他部门的经理写了封邮件,告诫当天新出的测试版系统不够稳定,建议大家先不要用这个版本。这封邮件我也给戴维发去了一份。当时戴维正在纽约出差,看到邮件后非常恼火。他立刻打电话给我,劈头盖脸骂了我一顿,严厉指责我怎么可以发这样的邮件。擅自发给其他部门的经理,已经犯了越权的错误,而且邮件的内容也非常不准确,很多用词出错。更严重的是,我不该贸然下判断说公司的测试版本不稳定,而且还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

      被戴维非常严厉地批评以后,我写邮件变得十分谨慎。如果只是一对一的邮件,我很快写完。我的仔细程度随信件接收人数的多少而递增。重要的群发性邮件,写完后我会再读好几遍,而且会请同事帮我再看一下有无问题。戴维也是个做事极其严谨的人,他会用非常清晰的方式告诉我,邮件中如何用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内容。在初始阶段,别人总能挑出我邮件中语言、文化或者专业上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努力,大约半年之后,我的邮件已看不出任何毛病。而且内容清晰,一目了然。直到现在,我写邮件也非常的精练,这完全得益于在微软期间受到的严格培训。[NextPage]

      邮件从此成为我工作中最重要的手段。在微软10年,我一共发了65万封邮件。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进入微软之前,我自己做公司,根本不知道管理模式为何物,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此,初次接触戴维非常严厉的管理模式,我很不适应,内心也颇感压抑。他的工作习惯是对员工盯得非常紧,一有什么事就拿起电话骂人,让下属工作时无不战战兢兢。在他手下做事的初期,我的心理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当时我就在想,倘若我是领导,绝不会以这种压制的方式对待员工。后来我发现,很多管理者都爱犯这样的毛病。其实员工犯了错,乒乒乓乓先骂一顿,非但达不到指正的效果,反而让员工丧失了工作的动力。在这样的老板手下,很多员工都心惊胆战而不敢去做事,只要不犯错就是好的,更别提去创新了。

      我在微软总部工作的三年,戴维在职业素养上给我很多的教益,但在管理模式上,我则是颠覆了他的管理方式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从上海微软总经理,到微软中国区总裁,再到盛大总裁,十几年里,我从来没有骂过一次员工。我也从不拍桌子、摔东西……但也没有一个员工会觉得我是柔性的管理,我的助理们曾跟我说,我是那种“不怒自威”的老板。微软的一位全球副总裁则形容我的管理方式是“外软内硬”,我觉得他说得比较恰当。

      我的管理风格很犀利,但方式却比较柔和,我以目的作为管理原则,达到目的就可以。

      从三家小公司的老板变成微软总部二号楼里的一个大头兵,我颇不适应。过去都是别人向我汇报工作,现在变成我定期向老板汇报,角色的转换,让我明显感觉到了落差。每天的工作也很枯燥,虽说微软是个大平台,但我做的还是和小公司一样的事。我好像又回到原点,最初“看上去很美”的微软也不那么美了。

      我所在的Windows开发部门有3000多名员工,每个人都是很厉害的技术高手,程序无不写得漂亮异常。我没一样比得过他们,语言能力不如他们,沟通能力不如他们,写程序就更不用说。我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机会所在。我甚至想,自己是不是作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如果想体验一下大公司,我完全可以来这里参观一下就可以,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呢?和小兰通电话时,我忍不住向她倾诉苦闷。她安慰我说:没关系,先做着,做到不行再说。听了妻子的话,我心情稍稍平静。我想:决定的对与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作完决定后接下来该怎么办。

      职场新人的换位思考法

      在进入微软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尝试站在一个换位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比如,我和我的直接上司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时,我就在想,如果我是领导,用这样的方式问我的下属,他的感受会是什么。如果我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为下一步成为部门经理,我就不断开始考虑如果给我一个团队,我将如何去做。

      带着这种心理,我对微软的认识迅速超越了早期的兴奋和随之而来的迷茫。微软公司的管理理念、运行模式、市场运作等一系列东西,在我眼前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

      对于初进微软的我来说,一些貌似不起眼的细节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启发。比如,微软每年都有两次评比,是由员工的直接经理来给员工评分,这个分数将直接影响员工的晋升与否和奖金多少。由于公司要求,评分的结果要呈正态分布,比如要求3分(5分制)以下的员工必须占到25%,所以经理们评分时不能当老好人,也就没有办法对下面的员工进行包庇。同时,所有的员工也要给经理的各项指标打分,通过统计会显示出,他在人员管理的哪些方面表现优秀,哪些方面尚有不足。

      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制度虽然在欧美很多大公司里并不罕见,但微软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激励文化。微软认为,软件行业特别需要员工的创造力。在一套严格的制度下,员工会成为很规矩的人,但员工的潜力也仅会发挥到70%就被限制住。而微软要求每个员工都能发挥100%的潜力。所以微软独有的激励文化能使员工在做到70%时,给员工提供更多的资源,为员工指出继续前进的方向,以鼓励他们达到100%。 [NextPage]

      微软也特别重视普通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微软,一位软件工程师的工资甚至可以比一位副总裁还高。这是其他公司没有的机制。我认识一位在微软工作了十几年的非常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他的工资就高过许多副总裁。其实他有很多次机会晋升至管理层,但他都一一拒绝。他告诉我,第一他对管理没有兴趣,第二他就想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技术上。按照传统的企业观念,不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工资肯定上不去。但按照微软的价值观,评定职员收入高低的标准是依据其对公司的贡献而非职位。微软每年还会在它的5万名员工中评选出30~40名比尔·盖茨总裁杰出贡献奖,这个分量极重的奖项是面对每一名普通员工的。正因为有了这套机制,微软使那些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更多的激情—“公司给我的资源也够了,给我的待遇也够了,给我的荣誉也够了,夫复何求?”

      这些观察和思考,日后都成为我在微软学到的重要管理方法。

      我眼中的微软激情文化

      我心目中对各类企业有个归纳:三流企业靠人才,如果一个企业太依赖于某个人的话,它就只能算做三流企业。二流企业靠机制,机制会把人的作用切成无数的碎片,因此谁走了都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而一流企业则是靠文化来管理的,机制不能挖掘出人的潜力,但文化却能做到。我到了微软以后,感觉微软比我想象的要深奥得多,它是靠一种文化在管理着。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在他看来,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对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责任心或者其他东西,虽然它们也不可或缺。他的这种理念,成为微软公司文化的核心,并有效地渗透到每一个微软员工的内心。在我的观察中,微软文化渗透着一种激情,

      每一个员工都认为自己做的事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甚至连看门的人也会觉得能给微软看门是一件异常荣耀的事。这种心理像基石一样支撑微软王国多年来在IT界傲视群雄。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