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商家与消费者交战 谁能笑到最后?
详细内容

家居商家与消费者交战 谁能笑到最后?

时间:2009-09-17     人气:757     来源:美家网     作者:
概述:    受次贷危机及国内外政策调适的影响,08年以来,家居行业一直处于明晦难辨、起落无定的状态。早些日子,石油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加上国外反倾销、防贴牌等因素存在,导致企业的成本大幅上涨,出口屡......

    受次贷危机及国内外政策调适的影响,08年以来,家居行业一直处于明晦难辨、起落无定的状态。早些日子,石油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加上国外反倾销、防贴牌等因素存在,导致企业的成本大幅上涨,出口屡屡受阻,一些中小型企业难以支撑,纷纷倒闭,剩下的企业大多也只是艰难度日;其后,国家出动四万亿元,兼以种种积极政策全力救市,行业渐归回暖。然而这复苏中的经济,其实尚存大量的泡沫,家居行业依然在痛苦与快乐的边缘徘徊。

    行业动荡触发浮躁心理,竞争力度连攀新高

    行业的动荡不定,引发了企业浮躁心理的泛滥,也必然导致市场竞争无序性的进一步加剧。家居行业竞争的无序性是有其深刻根源的。中国家居产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经过近10年的快速扩张,在短时间内走完了国外几十年的发展道路。其中很多家居品牌是从模仿、抄袭开始,或从“洗脚上田”的小农经济逐步演变过来,产品缺少内在的文化溯源。

    许多品牌为寻求捷径,没有经过市场培育阶段,就直接参与到市场竞争。在初期市场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人都很容易分得一杯羹;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危机到来之后,没有根基的品牌劣势逐步凸显,采取恶性竞争手段也就成了当下维系企业生存的必然之路。

    投资与获利严重失衡,家居企业元气大伤

    恶性手段综合表现为产能的过度扩张、市场需求比例失调以及先天的市场规则不完善等。现今,一些家居企业投资明显过热,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具体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往往会引起家居市场需求比例失调,使得产品供过于求,长此发展,企业仓库的货物将因销售不出而堆积如山。一家企业若苦于无处售货时,为求将损失减到最低,就只能以牺牲成本为代价,大幅降价,以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其他家居企业,眼见市场份额被抢,必然亦连忙效仿降价。

    如此循环反复,家居市场将陷入恶性竞争而不能自救。家居企业也终将因不能承受一波一波的价格战而元气大伤。而竞争的凌乱无序,同时也使商家之间陷入水火不容的敌对状态,他们煞费心思,噱头百出,企盼以“价格战”来抗衡对手的阻击,任由下游拼命“杀价”,结果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以致让消费者笑在眼里,商家苦在心里。

    商家与消费者交战,谁能笑到最后?

    然而,消费者的这种笑,也只是极为短暂的笑。当众多企业因抵挡不过恶性竞争而宣告倒闭时,残留下来的企业鳌头将独霸家居行业,缺少竞争对手的阻碍,他们将任意驰骋家居市场,自我标榜产品价格,将矛头直指消费者的腰包,那时消费者也只能在叹息中自哀钱包的消瘦。

    实际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矛盾体,企业不可能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而达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消费者也不可能无限量地去考验商家的最低承受能力。长久来看,双方只有处于一个取与舍的平衡点时,方能成就最大化的双赢。所有的企业若都能与消费者达到一种高度和谐的合作状态,那么上游的动荡就会渐归平稳,恶性竞争也会失去其根植的理由。正常的、健康的家居市场,不仅消费者笑了,商家也笑了。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都说今年的家具出口难,外贸生意不好做,但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上出现了怪现象。某些展商用展板或帷幔将自己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仅留一个入口,并派专人把手。这是在防备谁呢?走进一看恍然大悟,他们在门口都赫然书写着“谢绝内销”四个大字。有的展位门口标识着“仅供外销,谢绝同行”,细问时又说也从事内贸业务。那为何又如此这般对待“内销”呢?

        为了能更好的接待外贸客户

        有的企业既做内销出做外贸,但是在展会上,由于人手不足,怕对外贸的客户接待不周,特挂此牌子,以此表现出对“外宾”的忠心。国内来参展的一些观众包括经销商,也包括个人,但企业没有办法一一区别,所以为了让出口生意,只能暂时性的放弃国内的一些生意。相比做内销家具,做惯了出口家具的企业,要转为内外贸并举并不容易,内销的困难也许比出口更大些。因此出口稍稍回暖,便又想回到老路上去,因此做出了如此矛盾的动作。

        用来保护原创设计

        一些企业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产品设计被别人抄袭,贴出告示的重要目的就是拦住“同行”。而面对此种现象,参观者说:要抄的话很容易,直接找个老外来就可以嘛,但那么多品牌不让看,对赶过来的观众很不公平,拦人不起任何作用,不如多做一些保护知识产权的实事。其实一个原创作品的真正的意义,不是它的外观,而它的思想。用这种方式来保护原创设计,是不是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了?

        这出口市场稍一火点,商家们就转头放弃内销了,一改当初市场严峻时,争抢内销市场的局面,这对内销市场来说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呢?经历了经济危机的洗礼之后,企业应该明白,两条腿走路是最稳的!

    阅读全文
  •   今年上半年,全国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28.3%,全国规模以上家具企业税后利润比增23.4%。

      另一组比对的数字,来自为家具行业提供80%原料的人造板行业。据国家林业局2009年1月份公布的报告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截至2008年11月底,我国木材行业及木制品行业共损失320亿-370亿元。

      “这个行业进入的门槛比较低,普遍存在研发投资少、技术含量低、质量差的问题,造成浪费大、污染重的低档人造板产品涌入市场,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公平竞争。”广西丰林集团CEO王高峰说。王为行业内资深人士,具有20多年的行业浸润经验,曾长期担任中国人造板行业龙头企业福人集团的掌门人,对国内人造板行业弊端有着极深刻的认识。

      事实上,中国人造板行业有上万家的企业,基本上为民营企业,故此激烈、长年无序的状态,使得下游家具行业得以侵占更多利润空间;与国内现象相对,在美国、欧洲等地,人造板主要由数十家企业共同占领,已形成较为良性的竞争格局,人造板行业利润与下游家具利润相对均衡,非似国内上下游利润存在巨大“剪刀差”如此离谱的局面。

      另一重阻碍中国人造板企业做大做强的要素为地方上的保护主义。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木材资源占据人造板成本的40%左右,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大型企业难以获得与自己产能匹配的木材资源。“举个例子,如果A地有木材资源,且有许多小企业,大型的企业在B地,那么地方木材站会优先把木材给地方小企业,大企业需要开出更高的价格。”

      由是形成的结果是,作为资金密集型、进入门槛较低的人造板行业,许多小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生。大企业方面,由于采取先进设备,投入更高,加之取用木材成本高,导致市场占有率一直不大。

      作为最直观的认识,目前国内最大的人造板企业大亚科技人造板产能也才达到163万立方米,上半年的销售额为23.99亿元,但德国柯诺森华2004年时销售额即有240亿元,由是形成鲜明对比。

      但解决目前这一行业的弊病和利润的“剪刀差”问题,或许需要靠上下游一体化来进行。例如大亚科技收购了圣象地板,两者联姻,在公司内部解决了上下游的利润及成本分配问题;大自然地板则向两头扩展,一头抓林木种植,一头抓渠道销售,而生产地板环节则外包给生产厂家。

      这种趋势与柯诺森华等巨头相似,而当这种趋势愈演愈烈的时候,依照欧美人造板行业的运行规划,上游的人造板与下游的家具整合的时间窗已然打开。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