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种思维看低迷期的红木家具市场
详细内容

换种思维看低迷期的红木家具市场

时间:2015-02-28     人气:711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概述:2014年,受到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红木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谷期,红木制品市场、进口市场表现不佳。2014年1至10月份中国红木进口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口木材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进口量在三月到达月度峰值后,呈逐月下滑的收缩趋势。......

    2014年,受到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红木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谷期,红木制品市场、进口市场表现不佳。2014年1至10月份中国红木进口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口木材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进口量在三月到达月度峰值后,呈逐月下滑的收缩趋势。“南洋地区”一直是我国红木进口最主要的来源地,但从6月份开始,我国从非洲地区进口红木原木数量超过“南洋地区”,成为原木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地。这是因为缅甸自2014年4月1日开始全面停止原木的出口,锯材出口是未来的主流,并且越南发生反华事件,影响了在越红木商人的生意。而对于非洲地区的原材料市场来说,去年西非埃博拉疫情蔓延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市场不好并非没有机会

    市场不好对于红木行业是有害无益的吗?经历过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红木市场腾飞的深圳宜雅红木家具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湘文认为,市场不好了,企业转型升级、重视品牌设计和产品设计的机会恰恰来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红木家具一出现,大家不管好坏都买了,因为市场太好了,市场推着红木业者往前走,而缺少精品化的东西、忽视了内部建设。如今的一些成功企业正是在曾经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把握先机,把行业暂时的困难变为重要机遇,所以要用历史的眼光为行业发展做出理性的判断。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认为,目前的红木市场是即将进入新常态的表现,所以要用时代眼光看待市场,不要为一时一地的形势恐慌,影响红木业态发展。

    做好东西才有发展

    对于红木家具来说,什么才是历史的眼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材料。红木家具既是实用品,也是艺术品,它使用的资源跨越了时空。红木生长缓慢,生长期在几百年以上,制成家具也能使用很长时间。从空间来说,红木不光是中国而且是世界各地的资源。所以红木家具要“对得起古人、今人,更要对得起后人”,用信息技术提升红木业态,大数据改变传统型企业那种资源浪费、生态不友好的情况,是优秀传统文化在红木产业的精神表达和文化表达。

    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认为当今市场最大的误区是材种很名贵,却在粗制滥造。材料好就有价,但是粗制滥造对产品的伤害很大。“红木材料越来越稀有,要爱惜它,充分地发挥它的特性。做好东西是顺应发展的需要,会有人喜欢的,爱好者、收藏者喜欢买好东西,好东西肯定有市场,这个观念要坚持。好材料做好东西,这样发展才有潜力。”丘树宏则认为,企业要把诚信和生命注入到家具中,使其成为自己生命的延伸。用诚信经营规范自己,让红木有生命力的一面更加突出。故宫家具修复专家王秀林说过:“家具都应该体现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就是中国人做人的标准,德性不能少。”

    红木家具中好东西的工艺精致程度和质量需要积累,王秀林在“文革”结束后专门修理家具,当时很多家具修得相当不错,但是在观察了今天的红木家具的制造情况后,他认为现在做得比他们当时要好,而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再提高一步,“每一根料怎么使,使它什么时候都不变形,怎样在不使胶的情况下也不变形,需要认真研究。”

    从容地创新

    红木并不是老一辈人的专爱,年轻人也喜欢红木,他们除了上网了解红木家具信息还尝试网上购买的新方式,但是年轻人要买家具不一定喜欢传统家具,而是喜欢新颖的款式。所以怎样创新出为市场接受的更多的好产品,也需要换一种眼光来看待设计。

    既能创新又不离经叛道是一个传承的问题,创新并非是近年才提出的,换句话说,当代的创新一样要从古代的变革创新中进行借鉴。“创新不是一味地脑洞大开,不是前卫艺术家毫无章法的标新立异。”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周京南举了一正一反、一古一今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造型简洁、线条流畅、不事雕琢、素面朝天是明代家具的风格,雕繁刻复、精工细作是清代家具的风格,两者之间有一点联系,但是看惯明代家具后再看清代家具感官上会格格不入,因为清代家具包含了必要的创新。清中期家具特点的变化与社会环境、建筑风格和民风民俗的改变有一些联系。乾隆帝热爱传统汉文化,同时对西方文化有选择地接受,清中叶兴起大批中西合璧的建筑,像曾经的圆明园里的建筑,有很多西洋的雕塑,并且西洋的玻璃镜被大规模引进到中国来,玻璃镜造成房间的效果一是通透,二是明亮,在这种环境的“舞台”上的家具是传统广式紫檀家具。广式家具雕的花纹很多是从西方引过来的,家具上嵌有大理石等装饰物。包括皇帝坐的宝座,其上有从西方引过来的线条夸张的大西番莲花纹,屏风底下是从印度佛教传来八达马座。

    这种符合历史时代需求的创新,其感官上与明代的差异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这种变革中的保守、从容和缓慢。它不是艺术家设计出来的,其结果不是激烈的中西混合,也不会不顾我们的起居风格、建筑风貌和传统审美。同时,周京南又举了一个创新失败的例子,讲的是雕工很漂亮的小叶紫檀茶桌,雕的是如来、观音和罗汉,交杯换盏吃饭的地方不应在上面堆砌佛像,是故不了解传统的创新应该抛弃。周京南主张从形制设计上保留住原汁原味的传统,其后略施粉黛。就像现在很多家具模仿紫禁城里的圈椅,同质化太多,可以加一点陶瓷的莲花纹、玉器的云雷纹,拷贝在上面做圈椅开窗的花纹。这样的创新不离谱,设计不雷人。为使红木业态良好地发展,有专家同时呼吁业界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厂商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设计的新品,展览会上照片一拍,仿造就出来了,设计的款式就等于失败了。

    制作符合新形势新时代欣赏观念的作品,要继承历史上美的东西,这一种美在今天来说,其背后的文化和哲学内涵越丰厚就越好。这样兼收并蓄的结果就不会是大杂烩,网络时代带给红木家具行业的是挑战也是机遇,从来自全世界的信息中,捕捉到时代的亮点,把抽象的变为具体,加入到红木家具里去。所有传统行业在新时代都有传承和创新的问题,红木家具要精益求精、不断地探寻工艺而不是颠覆、破坏,在这样的基础上,冯文土说:“不要老是传统的款式和图案,要坚持创新的道路。”邵湘文提出,现在很多人认为古典家具、红木家具、仿古家具是一种家具,其实不是。“传承的应该是传统红木家具中间深厚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深厚的哲学,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

    周京南的父亲是著名的中医,他就提出一种在红木家具宣传文化上的创新,与以往宣传红木家具如何漂亮如何有气质不同,中国传统家具里的紫檀、海黄等材种有药用价值,有降低血小板的凝集、防治血栓的作用,有针对性地杀死肿瘤细胞等功用,古人有很多养生的行为是在红木上完成的。这跟西方家具不一样,西方家具业只是家具制造行业。相信中国传统家具在多方面、长时间的努力下,会像业界期盼的那样,做出经典作品传世下去,做出影响世界的当代红木家具。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红木家具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独一无二的一部分,即将迎来其发展史上的下一个黄金时代。挑战的背后蕴藏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一股正能量正在蓄势待发。那么,推动红木行业发展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一、红木家具蕴藏了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造就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明代,是红木家具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家具艺术飞跃式发展的历史时期。此时,家具的形式与功能得到了统一,而明代黄花梨家具更将中国家具艺术带入新的领域。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又将风格鲜明的清式家具推上另一个高点,正好与明式家具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整体风貌。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红木家具设计理念自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红木载体中赏玩到的文化艺术,才是红木家具作为复兴中华文化的重要理由。

        二、红木业发展成了国策之一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传统文化产业,这已达成了国家统一共识。红木产业正是特色文化产业的杰出代表,是国家要大力扶持的一个行业。

        文化部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一批典型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乡镇。培育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

        三、红木文化承载了时代使命

        红木家具在明清就开始盛行,但家具业的发展却是在东西方文化的潮流中不断摸索并坚持之后才有了今天的“模样”,红木家具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文化符号,早已成为中华儿女心中对中国古老文明的一种寄托。

        今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许多重要场合、通过各种形式,向全球传递中国特色文化,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红木文化制品。例如,习近平主席向塔吉克斯坦总统赠送“明式交椅”,2014年APEC峰会上布置多种红木家具等。红木,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承担起了向全球传递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使命。

        四、红木原料体现了自我价值

        红木是名贵木材,生长周期长,其价格、价值远非普通木材可比。近年,由于红木家具原料受进口国限制,原料来源地从东南亚到非洲再到南美洲,各地木材资源在逐渐减少,进口量也因为政策限制而大大缩水。

        但是,由于红木古典家具的资源稀缺、可流通变现、易于保存的特点,注定了它天生具有商品的金融属性。现如今人们已越来越多地将红木家具与房产、股票、黄金、艺术品等等一同视为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之一,许多人感慨“投资房产不如投资红木”,这不仅仅是消费浪潮的推动,更是人们注重精神文化追求的一种体现。

        经济水平与文化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明清时代红木文化和消费之所以繁荣昌盛,是跟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密切相关的,当时明清的GDP长期占据全世界的1/3到1/2,明万历年间高达全世界的90%,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清帝国的GDP仍占世界的32.9%,这正是中国红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现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正阔步向前,在世界经济版图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红木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壮大。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红木家具行业迎来下一个“黄金时代”,必将迎接更辉煌的明天!

     

    阅读全文
  •     石振宇先生在2014华日家居中国设计挑战赛发布会上谈到:许多人盲目推崇意大利家具。于是问题来了,中国人是否在盲目的崇拜国外家具或国外家具风格?看看来自消费者真正的内心回答。

        我先给这个问题主观性的定性:不盲目!选择家具不应说成盲目,购买大件消费品我们基本是本着能负担起、喜欢的、合适的原则。各有各的情况,买什么家具都正常,所以此答案我就随便说道说道现状和一些思考。

        我们为何会喜欢国外的家具与家具风格?

        最大的因素无非是:文化影响。

        这跟之前那个席地而坐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谁牛逼就学谁的。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时期后(在这之前中西方还有很多家具方面的交流,我以后会在专栏里写一些),出现各种租界甚至统治区后,文化的影响势必如入沙之水一般浸染到辐射的每寸土地。上海最早就开始出现一种海派家具,结合了中西方特色的一种家具风格。慢慢的像沙发,橱柜,马桶等家具形式便在整个中国开始普及。下面细说市面上的国外家具与风格。

        1.以各种板式家具为代表的简约风格。简约风格大都是现代主义里极简风格的体现,本着LESS IS MORE的极简设计和极致工艺的手法去创造一种完美空间。这种风格借助板式家具的生产优势,迅速在全球各地风靡开来,但是现在我们身边看到的基本都是less is poor加上粗劣工艺和不专业的设计的组合,但这种风格没有什么历史性的积淀,我们接受起来没有障碍,更加直接,造就了现在市场上一桶浆糊的局面。

        2.以繁复工艺为代表的传统欧式与美式家具。传统欧式家具包融了巴洛克,洛可可等一系列欧洲传统家具的风格和优美细腻的工艺,创造出极富美感与古典气质的感受。但这有着很深的历史性,我们在这类艺术体系没有深入的研究和群众基础,只能在装饰性的层面做些简单的拼凑,也很难在新古典风格上做出多少创新,毕竟不是自家东西,做了人家也不认。就跟我们去改编漫威做电影一样,做不好是一回事,别人也不会让你给好莱坞定主流基调的。

        3.以素木色,简单清新为特点的日式家具。日本拥有善于学习的民族传统,跟中国学过,跟欧洲学过,跟美国学过。到现在自成一派,开山立宗。当然素木色,简单清新明显是概况不了日本家具的,近年来类似无印良品,以及很多国内设计师都开始以日本的家具风格为始,创建自己的工作室并获得市场欢迎。包括在茶道等多类型的日本文化也正受到追捧,我周围就开始有人回归到席地而坐,幽玄静寂去了。

        4.以功能,人文,时尚为特点的北欧家具。北欧虽也细分好几种分格,但是都拥有着简洁,贴近自然,功能等特色为人熟知。这些极其契合当下生活的风格让北欧家具受到了全世界的热爱,这个功劳下不能大功臣IKEA。宜家的全球性扩张,既把北欧风格带到各个国家,也让他们在成本控制上的优势使得普通老百姓能以低廉的价格获得还不错的产品。可以说,宜家代表的北欧,在中国乃至全球拥有相当扎实的文化根基。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