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小资情调家居装饰创意元素预测
详细内容

2015小资情调家居装饰创意元素预测

时间:2014-12-31     人气:1177     来源:瑞丽网     作者:
概述:一直以来,新一季的创意元素都会流传到家居产品设计界,家居产品的加入让居家空间丰富、靓丽起来,可是没有呼应的元素与设计,居家空间的整体效果则大打折扣。......

    一直以来,新一季的创意元素都会流传到家居产品设计界,家居产品的加入让居家空间丰富、靓丽起来,可是没有呼应的元素与设计,居家空间的整体效果则大打折扣。本期,小资情调通过流行的科技创意设计元素,预测出家居设计空间中的创意元素,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示,希望能给正在或准备布置家的小资们一些灵感与启发。

    小资情调元素一:撞色

    油彩不溶于水,但是在遇到水时便可定型。用油彩打造出绚丽、立体的效果用于家居装饰中可以达到惊艳的效果,经过彩色涂料叠加后的颜色在水面的浮力下扩散、叠加、渐变,逐渐形成美丽的天然纹路,由此产生的纹样自由性很强,展现出随意却又在控制之内的设计感,富含多种色彩,丝丝渗入或是若有似无地展现精致的细节。正是这份美丽的自然感,让时尚界对其多了无限关注的目光。抱枕是家居的点睛之笔,用油彩染色后的家居装饰品具备独一无二的设计性。

    小资情调元素二:视觉错觉

    近年来视觉错视感元素在服装、家纺纹样设计上大行其道,在家居空间的造型打造上却比较少见。视错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观察者在客观因素干扰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对图形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错误感觉,便可以带给视觉动态的感觉。不同角度的设计加入也可以为家居增加空间,营造出视觉动态感。

    1、小资情调—消失的马克杯

    赶紧喝两口吧,杯子马上要沉了!Treasure Mug,一个看起来很不可思的马克杯设计,平白消失的杯底和半个手柄,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沉没错觉。

    2、小资情调—QUALY 绚丽多色花朵回形针墙面收纳盒

    不管是色彩还是整体的视觉和使用体验都是追求到极致的一款产品。你会像蜜蜂一样辛勤的工作么?快来采蜜吧!

    小资情调元素三:植物元素

    1、小资情调—umbra相片树

    大自然中的树枝、绿叶、花卉都能为设计师带来源源不断的想象和灵感,让人感受到心灵的真实感触,从而打开创意之门。设计师们可以在有重量感的植物造型之间寻找生命的脉搏与形态,将想象力与地平线上的新风景连接。本趋势重在探索生命之源的轨迹,从植物中找寻精致而新颖的线条与色彩,打造出身处大自然中的舒适感。设计师可以运用大自然自身的材质,仿造自然生态的过程完美演绎出来,经过创新处理后的植物纹样设计也可以让设计师开始重新思考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2、小资情调—Qualy Bodhi Accessories Tree 菩提首饰树

    有了这款造型独特的菩提首饰树,再也不用埋头寻觅抽屉里的首饰了。将戒指、项链、手表挂在树叶上,用时让您一目了然,底部的托盘也可以置放饰品或其它小物件。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户型:三室两厅两卫
        面积:140平
        风格:混搭
        工程总造价:19万

        混搭风格体现了一种现代消费观,即注重生活品位、注重健康时尚、注重合理节约科学消费。

    [NextPage]

     

    阅读全文
  •     自从上次参加红杉成员企业的 CEO 峰会后,就有好多同行来问我:“我们公司那群 90 后太难管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这是个好问题,我讲讲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意见也可以直接回复跟我交流。

        一、90 后成长历程

        90 后是怎么长大的呢?以我的观察为例吧,我们到目前为止 20 多年的时光大约是这样度过的。

        1. 独身子女,爸爸妈妈超级疼自己,什么活都不用干,只需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

        2. 这一代新增人口非常多,所以应试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在班里大家都注重单枪匹马战斗,基本没有团队协作的经验。对学习只停留在考试的观念(父辈更是如此),不考的不学,考完的就忘了,你现在问一个人内蒙古的简称是什么估计很多人都忘了。(正确答案是内蒙古而不是蒙)到大学更是不看书了,看也就是看一些易中天啊,怪诞经济学什么的,稍微学术的就看不下去了。

        3. 我们是伴随着网络草根文化长大的一代,红色教育基本对我们无效,从恶搞到吐槽到喷,不变的是对这个社会的种种装逼式的不满。(就是其实没那么不满,就是觉得喷一喷能显得自己不一样,真讨论起来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例如民主和法制。)

        4. 成绩好的一批大部分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知道社会的不公但仍去想办法加入不公(比如考公务员,哪个部门灰色收入多去哪个。),知道国企垄断不好,但是觉得垄断稳定所以努力进各种国企(包括银行),加入不了就成为喷子。成绩差的一直是个喷子,可能很早就出来做生意了,或者家里出钱读个二本回到老家依靠父辈的关系混口饭吃。

        5. 一进大学本来准备奋斗,但迅速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逃课、睡懒觉、打游戏、追女生、抽烟喝酒、看动漫、刷连续剧的人,一边吐槽大学教育垃圾,但对网上优质的公开课却一点兴趣都没有。考试前赶紧复习,考试时能抄就抄,不能抄就等补考重修的时候再抄。

        6. 大三去实习一下,大四能保研的保研,能考研的考研,什么都没有的就赶紧准备简历找工作,刚开始觉得自己很牛逼,马上发现只要有企业要自己就好了。

        以上是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不信可以去问身边认识的 90 后。(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出淤泥而不染的。)

        二、90 后形成的普遍性格和对应管理方案

        这里只讲普遍性格,因为每个人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只能抓一些共同点来看。

        1. 觉得自己很牛逼,一进公司就各种喷。

        看了上面的成长历程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从小家里就当宝一样疼,一直都是喷着过来的,所以很正常。有些人胆大敢直接喷,有些人胆小就在背后喷。

        这样的人怎么管理呢?

        你让他提解决方案就好了。你

        说:“啊,你好厉害啊!你有什么好办法呢?来,你来试试!” 保证他过阵子就安静了。(其实就是 you can you up!)

        2. 不注重卫生,桌面也不收拾。

        因为小时候爸妈就是说:“放着我来,你好好读书就好了!”,所以他们很多时候不是不愿意做,而是不懂!(你敢相信吗,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用一次性垃圾袋,他打不开)

        3. 喜欢竞争

        一定要引入竞争,因为这帮人就是考试考着长大的!你一让他有竞争的感觉,他什么都能做得好,给他们考试范围,考试的惩罚。

        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礼物说现在才 20 个人,但我们却能做到 100 万用户,靠的就是高效率。高效率来源于很多小细节,比如快捷键的使用。我们在全公司推行快捷键,怎么做呢?我培训一段时间然后考试,不会的一人一个俯卧撑,马上每个人都学会了。

        没办法,我们这一代人习惯了竞争,习惯了考试,你不考是吗?你不考我就不学。

        4. 以学习为耻

        因为过度的应试教育,挺多 90 后都觉得看书啊都太 low 了,不够有趣,他们心里其实是想看书的,但是怕看国富论啊,看经济学,看诗集啊这些会被人说是装逼,为了避免这种心理,你可以在公司办各种各样的读书会。

        比如礼物说就有早读时间,每天早上8点到9点是公司的早读时间。鼓励买书,买书全报销,读越是常人觉得装逼的书我们越是表扬,这样大家就以学习为荣了。

        其实啊,CEO 带头看书,全公司就会看书的。

        大部分有效的教育都不是集中起来培训,而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

        5. 为偷懒找借口

        年轻人喜欢弹性工作,其实就是因为晚上熬夜早上起不来,说是弹性更有效率,其实是在为偷懒找借口。

        怎么防止大家找借口呢?

        我是这样说的,你就不要骗我了,我昨天晚上很晚睡,早上也不想起,迟到的路上我就喜欢编各种各样的理由,其实你只是起不来床而已嘛。你这样一说,他就承认了。

        这帮人因为高中大学期间习惯了找借口了,很少敢直接承认错误,你带头承认,大家就不会找借口了,我们公司迟到不用说那么多理由,直接说“不好意思我迟到了”,然后直接捐款 50 块给团队聚餐用。

        6. 小结

        看到这里,大家其实能感受到,这是非常充满希望而又无奈的一代。

        我们本渴望学习,但 10 多年的应试教育只教会了我们考试,至今一句英语都会说得很紧张。

        我们本渴望创新,但这么多年下来我们真的学不会创新的本领。

        我们本渴望自由,但却养成了一副慵懒的身躯,没有人鞭策就不会行动。

        也许每一代都有类似的烦恼,但作为过来人,我呼吁每一个 90 后,正视自己身上的毛病,向被应试教育糟蹋了的自己说声“滚”,多读书,多行动,多学会与人相处,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也希望每一个 CEO,能像父母对待孩子,像老师对待学生,像男朋友对待女朋友一样,对待每一个 90 后,他们也许有很多毛病,但他们愿意改愿意学习,这就够了,我们也曾是一个野孩子,对吗?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