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为现代农业做贡献
近年来,山东省按照农业部提出的山东要在推进全国玉米机收中领好跑、带好头的要求,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把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取得了显著进展。2006年,全省玉米联合收获机发展到1.03万台,比2000年增长近6倍,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占全国总量的2/3强;完成玉米机收面积693万亩,玉米机收率达16%。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摆上重要位置
山东是玉米生产大省,玉米面积、单产和总产均居全国第二位。2006年玉米种植面积4130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5%。同样是粮食作物,“九五”末全省小麦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但玉米收获机械化却发展迟缓、水平很低,玉米机收刚刚起步,成为制约山东省农机化发展的“瓶颈”。玉米作为我省的主要农作物,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省农机化水平的发展,关系到玉米生产发展和粮食安全。没有玉米收获的机械化,就没有全省的农业机械化。要全面提升农机化水平,必须突出解决好玉米收获机械化问题,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我省农机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对此,全省上下基本形成了共识,从“十五”起我省把农机化发展的主攻方向放在了玉米收获机械化上。山东省委把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发展粮食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写入了省委1号文件。省政府将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列入了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连续下发了三个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文件,把玉米收获机械化列为全省八大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之首,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提出了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要求和发展目标。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要求把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当作“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具体措施。省农机办全面研究制定了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规划,专门下发了全面开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工作的意见和加强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通知。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都把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对玉米收获机械化重要意义认识的提高和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责任感、紧迫感的增强,为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
以理论研究为先导,理清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思路。为了加强工作指导,山东省注重了理论研究,理清了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思路。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姚复生、蒋亦元等,就山东省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和理论研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请中国农业大学白人朴教授主持,设立了《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研究》课题,就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分区格局、技术模式、组织模式和工作对策等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中部率先发展、东部加快步伐、西部跨越提升、全省整体推进”的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思路,纳入了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文件,为加快我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根据理论研究提出的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思路和院士专家的指导性意见,省政府实行总体布局、分类指导、激强扶弱、促进平衡,推动了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全面快速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为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十五”以来,我省以机具创新为核心,组织农机科研、生产、推广等技术力量,边实验、边选型、边推广、边改进,使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产品质量、技术性能不断提高。坚持走自主创新的路子,实施了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使两行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不断集成熟化,开发并成批生产了三行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同时加大了对三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研制开发,并列入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这些科技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山东省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技术不断创新、质量显著提高、生产能力迅速提升。2006年秋季,我省组织鉴定力量对全省生产的15个机型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了可靠性跟踪考核。结果表明,山东玉米联合收获机总体技术基本成熟,可靠性总体有效度平均达到97.6%,为全省玉米收获机械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装备保障。
以政策扶持为支撑,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加快发展。首先,我省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等资金,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对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进行重点扶持。2004年以来,争取中央购机补贴等资金1.8亿元。其次,我省也不断加大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资金扶持力度。省政府自2001年起每年拿出3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实施玉米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建立玉米收获机械化示范基地,重点对农民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补贴。2005年以来省政府每年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加到2000万元,重点用于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2006年又增加1000万元资金,对玉米机收进行作业补贴。省里共安排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玉米机收作业补贴等资金1.1亿元。再次,市、县财政都加大了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重点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十五”以来,全省共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近万台。
以示范推广为主体,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应用。自2001年起,我省实施了以玉米收获机械化为首项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共建立各级玉米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120个。省里成立了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宣讲团,各市成立了宣讲分团,在全省广泛开展了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大培训、大推广活动。自“十五”起,省农机办年年召开玉米收获机械化推广演示现场会,全省从省到市、县、乡镇甚至村庄,逐级召开玉米收获机械化现场会、演示会、推广会350多场次。通过坚持不懈地广泛深入宣传社会,持之以恒地宣传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用活生生的典型和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示范引导农民,不断增强了玉米收获机械对农民的吸引力,调动了农民购买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热情,全省掀起了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热潮。
以技术服务为基础,保障玉米收获机械得到充分利用。一是搞好机手培训。依托各级农机化学校,对机手进行玉米收获机械原理、机具性能、驾驶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出一大批懂原理、能操作、会保养、出了问题能处理的合格机手,提高了其使用操作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能力。二是搞好农机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培训。为更好地指导玉米收获机械化工作,加强了对农机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培训。“十五”以来,全省共举办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培训班400多期,培训农机部门和农村干部、农民机手近10万人次,提高了农机管理、技术人员的指导玉米收获机械化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三是搞好售后技术和维修服务。省里成立了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在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求企业完善技术服务规范,使企业形成“三包”的同时“包”培训的“四包”服务机制,实施用前培训、用中指导、用后回访制度,确保农民机手买好、用好玉米联合收获机,顺利进行玉米机收作业。
三、成效显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是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民增收。实行玉米机收作业,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2006年,我省完成玉米机收面积693万亩,季节性替代农村劳动力70多万人,为农民减少生产性支出2.8亿元。同时,通过组织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又吸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机手作业收入。2006年,全省仅玉米机收作业收入就达2.7亿元左右,比上年增加1.1亿多元。
二是促进了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广泛开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示范推广,组织进行玉米机收跨区作业,不仅加快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推广速度,而且玉米机收作业的大规模开展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参与到玉米机收作业中来,出现了一大批玉米机收专业服务组织。围绕服务玉米收获机械化,积极引导农机修配网点增加玉米收获机械维修项目,分区设立维修网点,促进了农机维修服务业的发展。2006年,全省有180个县乡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协会等投入玉米机收作业,完成玉米机收作业530万亩,占全省玉米机收面积的81%。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4800多台,作业范围也从省内拓展到河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
三是促进了保护性耕作发展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在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中,我省把玉米机收与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结合起来一起抓、一起推广,实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以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大发展带动了玉米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全面推广。同时,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秸秆机收打捆、揉丝青贮、菌基培养等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将秸秆变废为宝。2006年,全省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达41.9万亩,比上年增长157.1%;玉米秸秆还田1767万亩、秸秆还田率41%。
四是促进了农机市场的持续火爆和农机工业的发展。通过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和机具,既拉动了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以及与其配套的大型拖拉机等农机的市场需求,也为我省玉米收获机、拖拉机等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2006年,全省农机销售总额达到65.6亿元,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比上年增长10.6%,玉米联合收获机增长74.6%,免耕播种机增长186.7%。近两年,山东省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大中型拖拉机等农机产品供不应求,促使相关农机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加强技术改造与创新,进行产品和技术扩张。目前,山东省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生产企业达15家,其中骨干企业8家,年生产能力近万台,生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
四、明确目标,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将按照“中部率先发展、东部加快步伐、西部跨越提升、全省整体推进”战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再上新台阶。
发展目标:2010年全省玉米联合收获机发展到3万台,玉米机收率达到45%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玉米机收率达到70%,在全国率先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
发展步骤: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全面推进期(2007~2008年)。力争到2008年,全省玉米机收率达到28%以上;第二步,加快发展期(2009~2010年)。力争到2010年,全省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3万台,玉米机收率达到45%以上;第三步,整体提升期(2011~2015年)。到“十二五”期间,全省玉米机收率达到70%。
发展格局:在全省划分四个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区域。一是率先发展区。淄博、青岛、东营、潍坊4市,“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二是加快发展区。烟台、威海、济南、泰安4市,有望在“十二五”初基本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三是跨越发展区。滨州、德州、聊城、菏泽、济宁、枣庄6市,力争到2013年左右玉米机收率超过50%。四是跟进发展区。临沂、日照、莱芜3市,因地制宜地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努力跟上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步伐。
立共有2478家(含个体生产者)各类木材加工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50人以下的小企业,职工人数超过了5.5万。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近年来立木材加工业出现了组建控股集团公司的趋势,形成了一些由木材加工、家具生产企业等组成的企业集团,如SBA集团、LIBROS集团、VAKARU MEDIENOS集团、BALTIJOS、BALDU集团等。
木材及制品业:1999-2005年立木材及制品业增长迅速,2005年销售额为5.98亿欧元,占立木材加工业总产值的51.7%。2005年末立共有木材及制品加工企业1591家,职工约2万多人。其中仅28家企业职工超过100人,90%的企业职工少于50人,三分之一以上企业职工不足10人。占企业总数10%的50人以上企业的产值占全行业产值的三分之二。
家具行业:家具行业是立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行业之一,2004、2005年家具销售额增长速度分别达33%、13%。家具业销售额由1999年的1.436亿欧元增至2005年的4.57亿欧元。立家具产品品种多,主要有厨房家具、卧室家具、办公家具、定制家具、宾馆家具及各种配件等,出口至欧盟、美、日等国。2005年末共有家具企业791家,现有职工约1.5万人。约三分之一的企业职工少于20人,一半以上企业职工20人到99人,15%企业职工100人以上。100人以上的大企业销售额占家具行业销售额的四分之三。
纸制品业:立纸制品业销售额由1999年的6220万欧元增至2005年的1.02亿欧元。其中纸板生产增长最快,2005年过11.26万吨,瓦楞纸及纸箱生产则趋于下降。立纸制品业生产企业有96家,职工约1多万人。
近几年,立陶宛逐渐形成了12大木材产品出口企业,2005年12家企业的出口额为2.75亿欧元,占全行业出口的26.7%。这12家企业为:Dominga mill(2005年出口4272万欧元)、Klaipedos mediena(3522万欧元)、Vilniaus baldai(3125万欧元)、Pajurio mediena (2783万欧元)、Klaipedos baldai(2780万欧元)、Freda(2242万欧元)、Venta (1683万欧元)、Klaipedos kartonas(1674万欧元)、Ochoco lumber(1581万欧元)、Silutes baldai(1477万欧元)、Grigiskes(1205万欧元)、Narbutas ir ko(1193万欧元)。
爱沙尼亚:木材加工业
2005年木材及其制品销售额达16.9亿欧元,占全国制造业销售额的25%。2005年木材加工业出口额达12.77亿欧元。出口市场主要是德国、英国、芬兰、法国、瑞典、丹麦和爱尔兰,其中对芬兰、爱尔兰和丹麦的出口增长较快。
拉脱维亚:林业及木材加工业
拉脱维亚是欧洲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国土森林覆盖率超过45%,木材储藏量达到5.73亿立方米。林业及木材加工业近几年增长均达到9%以上,是拉脱维亚第一大工业,行业的生产增加值占工业生产增加值的23%(占GDP的7.5%)。该行业就业人员占工业就业总人员的25%(占全国就业人员的5%)。
林业及木材加工产品是拉脱维亚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该行业75%的产品用于出口),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一。主要出口产品包括锯木(占该行业出口的38%)、圆木(12%)、家具(10%)、胶合板(8%)、燃料用木(8%)、纸浆及纸板(6%)等。主要出口目的地是欧盟国家,占出口的88.9%。
拉脱维亚林业产品较大经销商有:
Finieris,2005年营业额1.92亿美元,主要产品为桦木胶合板;Nelss,2005年营业额1.5亿美元,杉木,松木;Stora Enso,2005年营业额1.1亿美元,纸,纸浆;BSW,2005年营业额4340万美元,一级、二级加工木材,木材燃料;Kurekss,2005年营业额4230万美元,主要产品有建筑材料,木工材料,一级、二级加工木材,包装材料,公园及花园设施,木材燃料;Rettenmeier Baltic Timber,2005年营业额3680万美元,杉木;Lindeks,2005年营业额3470万美元,桦木,杉木,松木。
近年来,我国臂架式混凝土泵车有了较大的进步,在产品的稳定性和工艺方面,虽然还不如国外的产品,但比20世纪的产品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性价比、售后服务等方面我国的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且更加符合国内的实际施工情况。其中,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在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的研发方面走在了同行的前面。中联重科制订了《混凝土泵车》标准,还研发了泵车远程维护与定位系统。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泵车,无论在泵送压力、泵送排量,还是在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都可与国外著名品牌产品相媲美,其泵送机械系列产品已热销到中东、北非及南亚等地。
随着臂架等核心技术的研制成功,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混凝土泵送技术的产业化,中国的泵车市场,民族品牌与国外品牌终于乾坤倒转,市场占有率分别由过去的10%%与90%%,转变为90%%与10%%,其中三一的泵车就占据了国内市场的55.6%%,成为同类产品的第一品牌,为全球最大的长臂架、大排量泵车制造企业,目前年产泵车1200台。
从国家专利局公布的123项泵送机械专利可以看出,国内泵送机械所获得的专利主要以泵、泵的闸门及泵控制、液压、电器等为主,这说明国内企业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这也是国产泵送机械比较薄弱的领域。其次是泵的零配件及臂架方面,近20年间的专利数量只有100多项,这其中还包含国外企业申请的专利,这说明我国企业对臂架式泵送机械研发的投入还不足。当然,国内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公司如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正在加大研发力度,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用户:国产品牌是首选
专家认为,国产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相对进口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的最大优势,现在其售后服务和零部件供应上。从有关部门调查的几家大型搅拌站反馈情况看,国产设备厂家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和细致、认真的售前和售中服务都比较人性化,甚至在设备出现故障时,会免费提供替代品让用户使用,这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购买风险和运营成本。另外,他们丰富的配件供应也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
据专家介绍,国内混凝土泵车多以国外几大厂家产品为蓝本,一般臂长以36~58米为主,而臂长小于36米的短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目前几乎没有产量。国内企业都以追求大、精、特为目标,争取成为行业的领先者,以此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显示企业能力,但同时往往忽略了产品的系列化和实用性,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国情。目前大中城市的大型混凝土泵送工程大都采用臂长36米以上的臂架式混凝土泵车,而一些小型市政项目和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并不需要长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短臂架(臂长小于36米)式混凝土泵车具有长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的所有功能,而又摒弃了长臂架式混凝土泵车造价高、受使用空间限制等缺点,同时又比拖式混凝土泵、车载泵更具有灵活移动、操控简单、工作效率较高等优势,成为泵车行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此外,短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由于价格低,使用成本低等因素也很适合于私人投资购买。
国产混凝土机械多选用欧洲的配套件,如液压泵、阀、臂架等,而日本在电气及控制系统上有一定优势。在混凝土泵送产品上,多采用欧姆龙或西门子的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德国力士乐的液压件,也有选用川崎K3V系列液压泵或液压阀件的,但数量较少,其他附件多以中国制造为主。国内混凝土机械制造商应尽快吸收、消化、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把我们的想法、思路应用到自己的泵送机械的研发中,以此来不断提升国产设备的技术含量。专家认为,目前国产混凝土泵车产品已日臻成熟,系统上已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功能、可靠性以及一些设计细节上,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问题,对用户的影响却往往是深远的。
专家:选择泵车需理性
随着市场的发展,用户对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选择产品的时候也不再单纯考虑价格因素,因此,制造商如何进行技术创新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是一门新的课题。通过使用国产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的情况来看,国产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的各项技术性能基本上可以满足目前泵送的要求,与国外知名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小。用户选购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看重的是设备的性价比和制造商的服务能力,尤其是在大型的混凝土浇注工程中,设备的可靠性和制造商的服务能力要求会更高。因为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而得不到及时排除,不仅使用户的利益受影响,同时可能会让未浇注好的工程完全报废。虽然国外设备的可靠性比较高,但是配件的供应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同等条件下,选择性价比高、服务更好的国产臂架式混凝土泵车,是比较理性的。当然也有用户反映,在使用过程中,国产混凝土泵车的不足是易损件的寿命周期太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从有关部门调查的使用情况来看,国产混凝土泵车现在已能达到国外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并且泵车的整体性能正在逐年提高,故障率逐渐在减少,使用成本也在下降。此外,国产臂架式混凝土泵车在配置上与进口设备已经没有太大区别,大多采用进口底盘,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关键件都采用与进口设备相同的品牌,泵送系统质量也有多年的技术作为保障,臂架等结构件的材质和焊接质量都已过关。但整机使用效果还与国外产品还有差距。
专家建议,用户首先应该选择性能稳定的品牌,即产品的可靠性、易维护性。同时还应对制造商的网络服务能力、配件供应能力和培训能力有足够的了解,服务创造价值应成为用户的共识。其次用户应该根据施工要求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臂架长度、排量和足够的出口压力,以满足施工高度和泵送性能的要求。最后,用户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底盘,考虑所选购设备的性价比以及运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