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具价格普遍上涨在15%以上
详细内容

家具价格普遍上涨在15%以上

时间:2007-08-29     人气:1198     来源:中国家具贸易网     作者:
概述: 婚期在即,酷暑下的汪林被迫加快了装修住房的进度,逛了多家家具商场后,原本对价格并不敏感的他一下子警觉起来:家具涨价了,现在下单合不合算?营业员对他的回答是,要买趁早,接下来还要涨。 来自业内人士的分析认为,成本上升和需求旺盛推动了家具......

婚期在即,酷暑下的汪林被迫加快了装修住房的进度,逛了多家家具商场后,原本对价格并不敏感的他一下子警觉起来:家具涨价了,现在下单合不合算?营业员对他的回答是,要买趁早,接下来还要涨。

来自业内人士的分析认为,成本上升和需求旺盛推动了家具价格的普遍上涨。面对涨价,商家正通过特价让利等方式来消除涨价的影响;同时这也加快了行业的优胜劣汰。

NO.1 一个月的过渡期

“这是家具业近年来‘最集中’的一次涨价。”前几天刚参加完家具展,杭州一家大型品牌家具卖场负责人这么感慨。8月17日~21日,作为中国家具业风向标的广东三大家具展分别在东莞、广州、深圳举行,和创新、品牌、时尚等关键词一道,涨价也成了凸显的市场信号之一。

“接下来家具涨价将成为一个趋势,但是尚有一个时间差。”第六空间家居艺术广场负责人徐经理最近对经营户进行了访问调查,发现涨价已提上很多厂商的日程表。虽然很多企业通过内部优化管理等方式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但是远不够抵消各方成本压力,因此涨价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将有所体现。

“预计展会结束后的一个月将成为调价临界点。”他们已和商户商定:最近一个月内统一不涨价,把原定于9月底进行的促销活动提前到9月1日、2日举行,目的就是要赶在可能涨价之前特价让利,尽量消除涨价影响。

NO.2 高幅度的普涨行情

生产厂商对着记者大叹苦经。紫尊轩家居的负责人介绍说,作为厂家,直销原本有价格优势,但是他们无法控制原材料的紧缺和持续涨价,只能顺势而为。

随着软床的面料、弹簧、金属件等原料价格的上涨,圆方园家居前两周从厂家订下的一批货的价格已经开始上调,特别是一些带金属件的经典产品,最高幅度在15%~20%之间。“这次涨价风波已经使我们力不从心,如果再不上调价格,我们就很吃力了。”圆方园负责人钱经理说。

来自省家具协会的消息说,现在家具出现了普涨的行情,尤其是木制板式家具今年的价格升幅已超过15%。据其分析,原材料、物流、储存等人工成本上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家具的制造、销售正在走向精品化,同时现在高档房地产在增加,局部地区的住房销量可观,这也拉动了家具需求。

“浙江市场家具的需求,从2004年至今保持了每年20%~30%的高速增长。”在省家具协会会长老蒋眼里,“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基础,原材料成本上升是导火索。”像上海、杭州、苏州等房地产市场较为红火的长三角城市,涨幅都在20%以上。一些稀缺品种幅度更大些,比如,红木现在已经被禁止进口了,明清时期风格的红木家具正以一年一倍的价格上涨。去年红木沙发在杭城只卖5万元一套,今年涨到7万多元了,北方市场甚至可能涨到八九万元。

NO.3 涨价助推行业升级

伴随成本上升压力而来,还有原材料的紧缺。由于近年来国家政策性的退耕还林及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采伐量大幅下降,严重制约了原材料的供应。据中国人造板材协会预测这种状况将持续3~5年,直到新速生林区的原材料供应量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此外,出口方面的压力也在逼近。今年7月1日起,国家调低家具出口退税率,其中餐椅、沙发的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11%,餐桌、茶几、橱柜的出口退税率则由11%下调至9%。

“一些小的家具企业已经倒闭。”采访中,中国家协副理事长朱长岭表示,在经历长达数几个月的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之后,一些小型家具生产厂商已陷入停产甚至关门状态,而浙江、广东大型企业则开始全力拓宽原材料供应商来源地。

“家具价格仍有上升空间。”在朱长岭看来,价格杠杆对于产业的调整升级或许是个契机,对面临成本压力的家具厂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婚期在即,酷暑下的汪林被迫加快了装修住房的进度,逛了多家家具商场后,原本对价格并不敏感的他一下子警觉起来:家具涨价了,现在下单合不合算?营业员对他的回答是,要买趁早,接下来还要涨。

    来自业内人士的分析认为,成本上升和需求旺盛推动了家具价格的普遍上涨。面对涨价,商家正通过特价让利等方式来消除涨价的影响;同时这也加快了行业的优胜劣汰。

    NO.1 一个月的过渡期

    “这是家具业近年来‘最集中’的一次涨价。”前几天刚参加完家具展,杭州一家大型品牌家具卖场负责人这么感慨。8月17日~21日,作为中国家具业风向标的广东三大家具展分别在东莞、广州、深圳举行,和创新、品牌、时尚等关键词一道,涨价也成了凸显的市场信号之一。

    “接下来家具涨价将成为一个趋势,但是尚有一个时间差。”第六空间家居艺术广场负责人徐经理最近对经营户进行了访问调查,发现涨价已提上很多厂商的日程表。虽然很多企业通过内部优化管理等方式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但是远不够抵消各方成本压力,因此涨价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将有所体现。

    “预计展会结束后的一个月将成为调价临界点。”他们已和商户商定:最近一个月内统一不涨价,把原定于9月底进行的促销活动提前到9月1日、2日举行,目的就是要赶在可能涨价之前特价让利,尽量消除涨价影响。

    NO.2 高幅度的普涨行情

    生产厂商对着记者大叹苦经。紫尊轩家居的负责人介绍说,作为厂家,直销原本有价格优势,但是他们无法控制原材料的紧缺和持续涨价,只能顺势而为。

    随着软床的面料、弹簧、金属件等原料价格的上涨,圆方园家居前两周从厂家订下的一批货的价格已经开始上调,特别是一些带金属件的经典产品,最高幅度在15%~20%之间。“这次涨价风波已经使我们力不从心,如果再不上调价格,我们就很吃力了。”圆方园负责人钱经理说。

    来自省家具协会的消息说,现在家具出现了普涨的行情,尤其是木制板式家具今年的价格升幅已超过15%。据其分析,原材料、物流、储存等人工成本上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家具的制造、销售正在走向精品化,同时现在高档房地产在增加,局部地区的住房销量可观,这也拉动了家具需求。

    “浙江市场家具的需求,从2004年至今保持了每年20%~30%的高速增长。”在省家具协会会长老蒋眼里,“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基础,原材料成本上升是导火索。”像上海、杭州、苏州等房地产市场较为红火的长三角城市,涨幅都在20%以上。一些稀缺品种幅度更大些,比如,红木现在已经被禁止进口了,明清时期风格的红木家具正以一年一倍的价格上涨。去年红木沙发在杭城只卖5万元一套,今年涨到7万多元了,北方市场甚至可能涨到八九万元。

    NO.3 涨价助推行业升级

    伴随成本上升压力而来,还有原材料的紧缺。由于近年来国家政策性的退耕还林及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采伐量大幅下降,严重制约了原材料的供应。据中国人造板材协会预测这种状况将持续3~5年,直到新速生林区的原材料供应量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此外,出口方面的压力也在逼近。今年7月1日起,国家调低家具出口退税率,其中餐椅、沙发的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11%,餐桌、茶几、橱柜的出口退税率则由11%下调至9%。

    “一些小的家具企业已经倒闭。”采访中,中国家协副理事长朱长岭表示,在经历长达数几个月的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之后,一些小型家具生产厂商已陷入停产甚至关门状态,而浙江、广东大型企业则开始全力拓宽原材料供应商来源地。

    “家具价格仍有上升空间。”在朱长岭看来,价格杠杆对于产业的调整升级或许是个契机,对面临成本压力的家具厂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阅读全文
  •   中国具业要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塑造强势品牌。此问题几年前早已提出,如今仍是热点。一个问题能持续几年受到人们的关注,可见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近年来,家具行业虽出现了诸如:曲美、红苹果、华日、全友、天坛、月星、华丰、双叶、富之岛等知名品牌以及健威、爱心城堡等后起之秀,但从整个家具行业来说,形势很不乐观。

      中国有5万多家具企业,但有名的家具品牌却少的可怜,很多企业都在为别人做贴牌加工。再加上中国家具业的研发实力和资金实力普遍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所以根本无法与国外强势品牌匹敌。中国的高端市场几乎都被国外品牌占据,国内品牌只能以低价位在中低端市场徘徊。中国家具业要抢占高端市场,品牌崛起迫在眉睫。那么,中国家具品牌如何才能崛起?我认为辨证思维是家具品牌崛起的思想武器。

      一、利弊相接夹缝中求生存

      中国家具业目前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很多国外大型企业投资中国市场,他们或进驻中国创办家具企业,或在中国找合适的贴牌加工企业。另外,国外众多强势品牌如拉丘娜、富克拉、宜家、芙莱莎、维特拉、LEMA、TEAM、BONALDO、ARTETIPO、KOIOR、MOLTENI&C、BIMAXDE等也大举进入中国,分割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家具企业大量繁殖,出现了5万多家家具企业短兵相接、殊死搏斗的场面。

      从中国家具业的现状来看,我们看到了矛盾对立统一的一面,所以家具业必须用两分法来分析问题,看清事物的利害得失。国外大型企业、强势品牌进驻中国市场,它们对中国的家具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市场被瓜分、高端市场被占领、消费者被抢夺……但它们的进驻却给中国家具企业带来了学习先进技术、管理方法、营销模式的机会,促进了中国家具企业的迅速扩展,贴牌加工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家具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资本得到了原始积累。同样,国内大量家具企业的存在,使家具市场出现散、乱、杂的局面,市场难管理、规模化、集团化、高效化难以实现,但激烈的竞争促成了家具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家具业在分析家具业现状时,必须遵守“凡事要分、凡事必分”的思维原则。把事物一分为二,既要分析它有利的一面,又要分析它的弊端。中国家具业不要认为目前处于内外夹击的困境就没有了发展机会,机会无时不在,中国家具业应该化害为利,加强警惕,提高竞争力,于夹缝中求生存。

      二、深入挖掘透析深层危机

      中国家具业盛行两大风气: OEM风气和抄袭风气。很多中国家具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纷纷走上OEM道路,心甘情愿做起了外国企业的幕后加工厂。与此同时,家具业抄袭事件十分普遍。很多家具企业为了节省研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尽快抢占市场,纷纷抄袭别人的原创设计。抄袭使他们在短期内得到了很多利益。

      但分析事物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现象,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家具业应该透过OEM、抄袭风气带来的表面繁荣看到繁荣背后的深层危机。OEM和抄袭风气虽然能给企业带来短期利润,但它们却是中国家具业的潜在隐患。OEM风气使很多中国家具企业有了奴性,一味依赖别人,缺乏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同时延缓了中国家具业强势品牌塑造进程,致使中国家具品牌在与国外品牌竞争时毫无竞争力,市场利润很小。抄袭风气盛行给很多原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但使它们利益大大受损,而且挫伤了它们自主开发的决心和信心,使中国家具自主品牌的塑造受到了很大威胁。抄袭还使家具市场公平竞争缺失,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所以,中国家具业应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理性分析问题,剖析事物的本原。只有看清了事物本质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中国家具业应该整顿不良风气,转OEM为ODM,杜绝抄袭,自主研发,创建自主品牌,同时做强品牌。

      三、深谋远虑洞察长远利益

      中国家具业存在“两无”现象:无创新设计能力、无品牌营销意识。一方面,由于中国家具企业资金实力不足和研发设计人才稀缺,所以家具业缺少自主创意、创新意识不强、很少自主开发,克隆产品泛滥。另一方面,中国家具有上万个品牌,但强势品牌很少,能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明确形象的更加少。所以,目前中国家具业争夺市场的方式还是以价格战为主,以“低价位”争夺市场,但利润往往很小。

      我们知道,中国家具业的“两无”肯定制约家具业的发展壮大,以价格战夺市场也不是长久之策。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我们应该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结果。未来家具业肯定是以创新和品牌赢市场的时代,所以,家具企业应该有发展眼光,进行长远打算,洞察长远利益。中国家具业要注重设计创新、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中高档产品的比重。坚持自主创新,提高家具生产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中国家具业也要进行品牌塑造,以品牌来俘获消费者。远卓品牌机构认为中国家具业的品牌塑造是个系统工程,它不但包括企业形象设计,还要企业文化建设、品牌战略规划、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微调等一系列工作。家具企业做品牌更需要因“企”制宜,其具体表现也不只是招商、广告、宣传、公关、销售,而是企业实力由内而外的持续传递,它应包含企业的一切内外行动要素,包括:企业家言行、人员招聘和培训、企业制度建立和健全、企业文化建设、产品研发、销售模式、终端布置、促销、广告和公关活动等等。

      四、厚积薄发注重过程建设

      中国家具业的服务和质量是消费者投诉的两大重点问题。消费者普遍反映家具业售后服务难以兑现,营销人员在产品购买前后态度不一致,服务人员态度差。“问题家具”也不时出现在媒体上,产品质量和环保问题不够重视。

      家具企业在日常经营时不重视服务和质量,使家具品牌的美誉度逐渐下降,家具强势品牌也就无法建立。远卓品牌机构认为,品牌塑造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它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在塑造品牌时,我们应该重视量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便会引发质变。家具企业要塑造一个口碑好的品牌,就应该把握全局,注意各方面细节。家具企业要注重终端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提高营销人员和导购员的素质。同时,家具企业还应把消费者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以诚信为本,以质量为先,把产品质量贯穿于所有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及服务过程中。家具企业应重视内功的修炼,强化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严把采购关,谨慎选用各种材料,不可为了降价而降低人品。此外,家具企业品牌的打造还应在平时注重人才经营、战略管理、文化建设、产品研发、危机公关等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中国家具业品牌崛起,辨证思维的运用非常重要。思维决定一切,正确的思维可以引导战争走向胜利。中国家具业要把哲学融入到品牌建设中,运用多种思维模式,同时坚持辨证思维方法,只有这样,中国家具业才能实现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才能参透深层问题,实施正确的战略方法,使品牌得以迅速崛起。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