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行业应关注下游需求变化
详细内容

机械行业应关注下游需求变化

时间:2007-08-14     人气:1179     来源:中国机械网|http://www.jx.cn/     作者:
概述:    今年1~6月,机械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423.15亿元,同比增长32.5%。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认为,这样的增长速度偏快,恐难以持久。    “对机械工业来说,理想的速度以年均增长15%~2......
    今年1~6月,机械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423.15亿元,同比增长32.5%。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认为,这样的增长速度偏快,恐难以持久。
  
“对机械工业来说,理想的速度以年均增长15%~20%为宜。但面对市场需求的强力拉动,设备制造企业无法单方面拒绝扩大生产。”
  
蔡惟慈说,如果需求增长之势回落,已经大大膨胀了的生产能力必然陷于加倍过剩的困境。因此机械工业必须密切关注电力、冶金、石化、建筑等重点用户领域需求变化的苗头,并及早调整产品结构、更新发展理念,做好应变准备。
  
部分行业运行态势出现变化
  
事实上,一些行业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出现回落。其中最让蔡惟慈感到不安的是农机行业。1~6月累计,农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15%,低于机械工业平均增速近15个百分点,是机械工业各行业中增长速度低于20%的少数几个分行业之一。主要农机产品产量增长乏力或大幅下降:大中型拖拉机产量 104069台,同比下降3.81%;小型拖拉机979888万台,同比只增长4.40%;收获机械127927台,同比下降3..72%;农用运输机械 94.3万辆,同比仅微升3.76%。
  
此外,发电设备与前几年30%以上的增速相比,今年上半年增速已大幅回落至4.85%;炼油及化工专用设备、金属冶炼设备、金属轧制设备的增长势头也已明显回落。
  
输变电设备与发电设备相比增速加快,其中变压器增长21.67%,钢芯铝绞线增长22.15%;混凝土机械同比增长高达45.75%。
  
“以上迹象表明,农机购买力增长已显疲态,说明农业发展仍然是短腿;炼油、冶金行业投资势头已经回落;电站建设超常增长已趋于平稳,但电网建设正在升温;混凝土机械的高速增长则突出表明全社会基本建设仍比较热。”蔡惟慈说。
  
不过,蔡惟慈认为机械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尚可。主要表现在效益增长快于产销增长;重点产品生产形势较好,新产品开发持续提速,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向预期方向发展;进出口顺差持续增加,显示机械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在提高。
  
着手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在机械工业的市场结构中,外向比重正在增大,主要体现在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出口交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已由“九五”末的1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6%左右。蔡惟慈认为,这表明中国机械工业国际比较优势逐渐显现,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速度在加快。
  
机械工业在优化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同时,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增长方式,着手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蔡惟慈说,全行业实现效益与产销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已由2000年的3.7715万元/人年,提高到2006年的11.6863万元/人年。部分优秀企业致力于为用户承包“交钥匙”工程和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在系统集成和增值服务上下功夫,着手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经营理念开始发生可喜变化。
机械工业也在大力推进自身节能减排工作。蔡惟慈说,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2005年比2001年下降了38.5%,平均每年下降近10%。
  
他援引2003年国家统计资料进行了计算:全部工业的工业增加值万元能耗为2.66吨标煤/万元,其中:机械工业0.78吨,石化6.8~6.9吨,钢铁8.5吨,有色5.9吨,电力2.62吨。
  
“可见,机械工业的综合能耗比石化、钢铁、有色行业低一个数量级,只是全部工业平均水平的30%。因此,加快发展机械工业有利于降低国民经济综合能耗。”
  
下半年运行速度将有所回落 当前,中央政府正在传递强烈的防范过热的政策信息。蔡惟慈说,为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在加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扩大汇率浮动区间、调整出口退税率、提高股票交易费收取率等等,均表明了这一政策取向,同时不排除如经济增长继续偏快,新的措施还将陆续出台。“预计这将抑制今后机械装备的国内需求增长。”
  
目前机械工业企业订单的增长幅度为20%左右,低于机械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有关部门鼓励进口先进机械装备,也会使下半年机械设备进口明显上升,从而将挤占部分国内市场。
  
一方面对外开放环境持续改善,加上我国在加工制造环节具有明显的国际比较优势,使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另一方面有关政策调整意在减弱出口增长势头,因此抑制出口增长的因素也在发展。总体看行业出口仍将增长,但增速将逐步下降。

同时,节能减排为机械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蔡惟慈说,国家鼓励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尤其是鼓励节能减排,这无疑将为先进装备的市场需求增长提供新机遇。而且,多数企业认为目前订单及销售情况比较正常,对完成全年计划信心较足。
  
蔡惟慈对下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抱谨慎乐观态度。他预计,全年仍将是一个好年景,产、销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将可比上年增长25%左右;但发电设备、冶炼设备、轧制设备、炼油设备、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等部分产品的产量增长将明显低于往年;效益指标增长将可与产销同步或略高;全年外贸增长将在25%左右,顺差预计将可达到100亿美元左右。
  
企业应冷静看待当前高增长态势
  
基于对上半年运行态势的分析和下半年走势的判断,蔡惟慈对机械工业企业提出了几点忠告:
  
冷静应对当前高速增长的态势,提高对宏观调控和市场信号变化的敏感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由专注于较高的发展速度转向更为追求内在素质的提高,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应对必然发生的运行速度回落的考验。
切实用好好形势下的企业积累和宝贵的土地置换资金,加强关键工艺条件的改善,加强研发投入,慎重扩大一般生产能力。
  
扩大出口要认清形势,放弃低档低价策略,变压力为动力,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努力实现市场多元化,应对贸易摩擦,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
  
主动抓住节能减排机遇,要在大力搞好自身节能减排的同时,努力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积极开展节能项目的系统集成和工程承包,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到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前三年,农民购机数量节节攀升。然而今年年初,农机市场却曾一度呈现出疲软之势,销量远不如前三年。
      天津市农机局监督管理处处长张宝苓说,这段时期,特别是每年的1~2月,是农机销售的淡季。这是一个季节性问题,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时候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还没有发布。
      由此可见,农机补贴政策对于农机销售有很大的影响。这点从江西省农机局发布的一组数据反映得更为直观:今年上半年江西省补贴了大中型拖拉机335台,插秧机561台,联合收割机821台,手扶拖拉机8450余台;而去年同期,江西省对于这些机械的补贴分别是大中型拖拉机227台,插秧机234台,联合收割机2482台,手扶拖拉机381台。
      在这些数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联合收割机大幅下跌和手扶拖拉机则呈现出2118%的高速增长。而这些数据的大起大落,也与今年的江西省的农机补贴政策相吻合。那么,农机补贴目录究竟对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目录对销售具有引导性:企业进目录产品更好卖
      江西省今年上半年联合收割机2/3的缩水和手扶拖拉机2188%的增长非常直观地体现了目录对于销售的引导性。前几年,国家大力度支持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推广,截至2006年很多省市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逐渐趋于饱和。所以在2007年农业部取消了对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补贴后,小麦联合收割机的销量大幅下跌。
      此外,以前农业部和省市在制订目录的时候多是以大中马力的机械为主,比较少关注中小马力的农用机械。由于江西省地形比较复杂,同时也为了替代耕牛,今年加大了对手扶拖拉机的补贴,此举带动手扶拖拉机销量大增,达两万多台。
      不仅仅是江西省一个省份,也不仅仅是在联合收割机和手扶拖拉机两个方面,很多地方的农机销售都随着农机补贴目录的改变而出现很大的波动。对于这个现象,业内有关专家的解释是,一方面大多数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限,有补贴的机械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者对于购机持有观望心态,近几年的农机目录的调整使得他们期望自己所需机械能够有朝一日也进入目录,再去购买。
      约翰迪尔中国市场部副总经理李立凤告诉记者,近年来进入补贴目录的农用机械销量有较大幅度提高,而零售业务则持续下降,“以前有补贴的机械只占总销量的30%左右,今年可能将占到60%~70%”。
      她说,有些地区对于部分农机产品的补贴达到了价格的30%,在面对有补贴与没有补贴的机械的时候,自然有补贴的机械更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而且能够进入补贴目录的厂家几乎都是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有雄厚的资金支撑以及有良好的声誉,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机时也更加放心。
      时风集团副总经理林连华说,“产品进入目录就像以前被评了‘省优’、‘部优’”。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进入补贴目录,单机收益上不会有任何改善,无非是部分收益来自政府补贴,而不是完全来自消费者,更重要的是一种荣誉的获得。补贴目录对于机械质量、技术等方面的审查非常严格,能够进入补贴目录自然经过了层层考核。能够进入目录必然代表了产品品质是过得硬的。
    阅读全文
  •     不久前,由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主办、世博集团上海市国际展览公司承办、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参办的“2007中国国际模具、模具装备及相关工业展览会”传递诸多信息,似乎给国内模具钢市场带来利好因素;而8月7日-8月9日在京召开的特殊钢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各大厂家的领导与专家对工模具钢等品种研发与后市抱有很大信心,为后期工模具钢市场稳健发展奠定了基础。一些从事模具钢贸易的经营者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年内我国的模具钢市场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以稳为主,平稳运行”,将是下半年模具钢市场的主旋律。


    今年以来,特别在最近一两个月,尽管模具钢市场尽管没有太大的起色,但整体平稳的运行态势并没有改变。进入8月份后,一些地区的模具钢市场价格较为平稳,如在上海香山钢材市场,长城特钢产的Cr12MoV模具扁钢(6mm-60mm厚×205mm-600mm宽)的市场报价10000-13500元/吨,也有的报价14600元/吨;在杭州、无锡、宁波等周边地区的价格基本维持在14300-14500元/吨;在西部地区,如成都、重庆、西安等地的市场价格也都在13600-13700元/吨。

    国内北方地区,模具圆钢(Cr12)市场价格普遍在9000-12500元/吨;南方市场的报价大都为9000-13000元/吨。如在上海香山钢材交易市场,长城特钢产的模具扁钢(Cr12)报价9000-9500元/吨。

    各地的H13(电炉模具钢价格稳定在22500-22200元/吨,有的地区的报价在21900-21500元/吨;H13(电渣)模具钢的市场价格大都在24000-27000元/吨,没有太大的变化。

    据一些经营者在销售中反馈的信息,目前模具钢销售情况比前期活跃,虽说销量不是很大,但已逐渐趋于正常。有家经营板材的贸易公司销售员向记者介绍说,最近的碳板比较畅销,这些碳板主要供给南方地区的一批模具制造厂家,用来做模架的,而且都是模具厂事先订货,因此他们要求钢厂每月提供近万吨碳板,以确保模具厂的需求。

    对于年内我国模具钢市场走势,业内人士认为,从总体来看,国内的模具钢市场将呈现出稳健发展的运行态势,整体价格趋稳,但区域性、阶段性的波动依然存在,只是小幅波动,无大波澜。这是鉴于几方面因素:

    一是下游行业对国产模具钢需求旺盛,是支撑模具钢市场稳健发展的最大支撑动力。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我国的模具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强度在态势,我国已成为世界模具制造大国,目前,国内约有模具生产厂家2万余家,从业人员有50多万人,全年模具产值达534亿元人民币。近年来,模具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塑料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面向市场的专业模具厂家数量及能力增加较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三资”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快。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模具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其中,汽车、摩托车、家电行业是模具最大的市场,占整个模具市场份额的80%以上。以汽车行业为例,一种车型的轿车共需模具约4000套,价值达2亿元至3亿元;单台电冰箱需要模具生产的零件约150个,共需模具约350套,价值约400万元。我国模具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拉动了模具钢需求。据统计资料,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即模具发展1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而对钢铁业的带动则更大。
    二是我国模具进出口格局变化,国产模具钢需求量增加,且间接出口量增大。较长时间以来,由于国产模具钢在质量、数量等不能满足国内模具制造业的需求,不少模具主要依赖进口,而随着我国模具钢生产的不断发展,基本能够达到国内市场的要求,而且在价格上,与国外模具钢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一批模具制造厂家都采用国产模具钢制造模具,替代进口,并用于出口,从而使进口模具减少,出口模具增加。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模具进口总量为20.4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3%;出口模具10.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06%,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实现了进口减少,出口增加,逆差下降。由此,既扩大了国产模具钢的消费,又带动了模具钢的间接出口。

    三是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支撑模具钢走强的刚性强度依然不减。模具制造所需的主要材料是模具钢,同时还需要工具钢,而近来由于炼钢的原材料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工模具钢的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如时下市场上的钼、钒、钨等特种合金价格有所回升,目前国内市场的钼铁价格29-29.2万元/吨,钒铁市场价格12.5-12.8万元/吨,钨铁市场价格16.5-17万元/吨;此外,铁矿石、生产、废钢、煤、焦、油、电、运等价格也在上升,因此钢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作为优特钢的工模具钢,其生产成本更上不断上升。成本压力加大,使钢厂的盈利空间缩小,模具钢的出厂价格较为坚挺。而后期的原料市场价格不仅没有回落的迹象,而且还可能继续上升,最近的钼铁市场价格已经小幅回升,因此成本支撑的刚性度越来越增强,对后期国内模具钢市场企稳的有较大的动力。

    四是国产模具钢产量增幅有限,在供给上仍存在一定的缺口。近年来我国模具钢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无论在产量和质量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今年上半年,我国的模具钢产量为103219吨,比上年的94538吨增加8681吨,增幅为9.18元/吨,而与上半年的不锈钢产量1471893吨、同比增幅76.96%相比,模具钢产量的增幅十分有限,一些高技术含量的模具钢,国内的模具制造厂家还需要进口。模具用钢方面仍存在软肋。如今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生产的高品质模具钢,如日本山阳公司的高纯净模具钢、法国奥伯杜瓦公司的ADC3、SMV4S特种模具钢等,我国还很少。据悉,当今国际钢材发展方向是提高钢材的纯净度,模具用钢普遍采用真空脱气、电渣重熔等先进工艺来保证品质,但我国生产的模具用钢尚难做到,这就刺激了模具用钢的进口。这几年,我国进口高档模具用钢以年均20%以上速度快速增长。随着我国中高档模具需求的持续增加,高档模具用钢进口量还将水涨船高。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中国钢铁业出现宝邯共建、宝钢与包钢签订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宝钢收购八一钢铁、武钢战略重组昆钢等重大事件。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钢铁领域跨区域并购浪潮开始蔓延,这种并购浪潮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

      规模优势举足轻重

      “竞争压力迫使武钢出手。”中信证券研究员周希增认为,随着中国钢铁业的并购整合,钢铁四强的竞争格局慢慢显现。

      东部地区有全国龙头老大宝钢,产能接近3000万吨;华北地区有唐钢、首钢联手做大,产能总计超过2300万吨;东北地区鞍本合作之后的规模优势已经显现,产能达到3000万吨;而地处中部的武钢也是国家钢铁产业布局的一个重要棋子。

      但武钢与前三者相比,并无规模优势,甚至有被挤出钢铁四强的可能,其本部产能在1800万吨。在江苏,沙钢作为后起之秀,发展迅速,其产能达到1600万吨,已经逼近武钢。

      周希增介绍,2003年至2004年是国内钢铁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内,武钢一直倡导技术改造,提升效益,对规模并不是太重视。

      同期,国内很多钢企在规模上大作文章。2005年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及2006年底国资委下发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都在鼓励钢铁企业强强联合,扩大规模,形成竞争优势。这对武钢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8月1日,武钢战略重组昆钢也是迫不得已的战略选择。

      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国内钢铁企业中,宝钢凭借自身优势,在全国布局,并购二三级钢企。而对国内其它钢企来说,最经济的办法还是在区域市场形成竞争优势。武钢战略重组昆钢,可以在中西南地区形成竞争优势。

      国金证券钢铁分析师周涛认为,中国钢铁业的并购重组已经形成一个潮流,收购方与并购方都在适应这个潮流。像鞍本之间的合作,可以产生地区的协同效应,形成价格竞争优势。而唐钢与首钢的合作同样也可以形成区域竞争优势,避免同业竞争。

      对武钢来说,在全国各地寻找并购对象不是太实际,在中西南地区寻找合作对象,综合效益非常明显。而该地区攀钢、重钢、水钢、新余钢铁想进行跨区域的并购难度非常大。这对武钢来说,反而是一个机会。因此,战略重组昆钢只是武钢中西南战略的一步棋,下面肯定还会有精彩的并购重组。

      当然,这个过程也会很艰难。宝钢与包钢的战略联盟框架协议也表明,要实现跨地区的重组并购,有时候必须分步走。

      并购目的:争夺资源与出海口

      周涛分析认为,目前国内跨地区钢铁企业的重组并购,要想产生直接效益,除产品互补、避免同业竞争的需要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获得资源或者获得出海口。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