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成为我国机加工行业发展瓶颈
时间:2007-08-13 人气:1046 来源:中国机械网|http://www.jx.cn/ 作者:
概述: 热处理是机械制造的重要工艺,也是保证和提高机械零件质量与使用寿命,充分发挥材料潜力的关键工序。 热处理工艺具有隐蔽性强、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机械加工行业发展的瓶颈。这与......
热处理是机械制造的重要工艺,也是保证和提高机械零件质量与使用寿命,充分发挥材料潜力的关键工序。
热处理工艺具有隐蔽性强、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机械加工行业发展的瓶颈。这与我国热处理设备制造商思想陈旧、设计保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个时候,由《机械工人》杂志组织的“第二届热处理装备用户调查”活动利用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将设备使用方的意见和建议客观地表达出来,对于我们设备制造商来说有着重大现实的意义。
热处理设备是为工艺服务的。我们公司在设计设备的时候,无不是把实现用户工艺要求作为设计最高的依据,同时兼顾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耐用性等指标。通过市场验证,我们的设备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可以说,我们公司发展的历程就是与用户不断地沟通,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设备,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满足用户工艺需要的过程。虽然我们公司在近几年业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用户对我们的设备信心逐步增强,但是,我们更加渴望听到设备使用方的声音,希望找到我们与国际先进设备制造商的差距,满足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的中国热处理行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我们认为办好“第二届热处理装备用户调查”活动对于整个热处理行业以及热处理设备制造行业,更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的热处理设备制造业存在着设备与工艺脱节现象,用户单位也长期存在重品牌、轻实用,重外观、轻工艺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进一步助长了一些设备制造商的浮夸作风。我们真心希望“第二届热处理装备用户调查”活动能够真正地做好、做扎实,为行业推荐实用的、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热处理设备制造商,为推动我国整个热处理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热处理工艺具有隐蔽性强、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机械加工行业发展的瓶颈。这与我国热处理设备制造商思想陈旧、设计保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个时候,由《机械工人》杂志组织的“第二届热处理装备用户调查”活动利用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将设备使用方的意见和建议客观地表达出来,对于我们设备制造商来说有着重大现实的意义。
热处理设备是为工艺服务的。我们公司在设计设备的时候,无不是把实现用户工艺要求作为设计最高的依据,同时兼顾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耐用性等指标。通过市场验证,我们的设备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可以说,我们公司发展的历程就是与用户不断地沟通,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设备,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满足用户工艺需要的过程。虽然我们公司在近几年业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用户对我们的设备信心逐步增强,但是,我们更加渴望听到设备使用方的声音,希望找到我们与国际先进设备制造商的差距,满足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的中国热处理行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我们认为办好“第二届热处理装备用户调查”活动对于整个热处理行业以及热处理设备制造行业,更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的热处理设备制造业存在着设备与工艺脱节现象,用户单位也长期存在重品牌、轻实用,重外观、轻工艺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进一步助长了一些设备制造商的浮夸作风。我们真心希望“第二届热处理装备用户调查”活动能够真正地做好、做扎实,为行业推荐实用的、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热处理设备制造商,为推动我国整个热处理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众所周知,我国装载机行业牢牢控制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业内人士预计,2007年行业增速仍可能出现一定回落,但是回落幅度比较有限,2007年装载机行业保持10%左右快速增长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2000年以后的装载机市场高速增长带来的一个负面结果就是行业平均利润率持续下滑,这与波及全行业的价格战有很大关系。目前,装载机已经是典型的微利产品,企业一方面要释放不断增长的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又要化解市场需求增长速度下降带来的阻力,获得确保企业发展后劲的利润。销量主要追求的是市场规模,把价格作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而效益营销追求的是一种持续的发展,追求的是利润。销量和效益之间并不是一个对立的矛盾,任何一家企业要想长久发展,要想成为一家百年企业,在短期内要追求销量,长期要追求效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结合。
目前,国内装载机整机生产企业数量过多,除少数企业具备规模效益外,绝大多数企业年产量均在千台以下,有些只有年产200~300台的能力,行业竞争混乱。2007年装载机龙头企业将整机三包期纷纷延长至一年,相比“降价”和“降低销售条件”来讲,“服务升级”对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要求更高,2007年装载机行业通过这种市场手段可以最终建立良性竞争秩序。以资源重组为主要方向的企业整合不可避免。
初步估算,2007年国内装载机总生产能力已超过20万台,市场需求约为12万台,预计约有近50%的能力闲置,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鉴于柳工、厦工、龙工、临工、徐工等主流厂家目前产能都已超过2万台,这部分产能将在2007年集中爆发释放,因此2007年主流产品市场平均价格走高可能性不大。为此,服务水平将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因素。2007年装载机三包期延长至一年,各大品牌相继提高服务承诺引爆服务大战,将会彻底改变行业从整机销售中获利的习惯性思维,如何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树立市场品牌形象并通过服务和配件获取利润,将成为大品牌淘汰小品牌的杀手锏。
虽说当前装载机出口动作很大,2001~2006年出口量同比增长率依次为90.2%、16.0%、18.7%、56.4%、220%和74%。2007年预计出口同比增幅在60%左右。但出口规模都很小,只有少数企业有连续出口的记录。而且,国内装载机出口产品规格也以中小吨位为主,不论是出口台数还是出口金额与国内市场相比都显得微弱。可以说,2007年国际化形势将更加严峻,出口并不能彻底缓解装载机行业产能急剧膨胀的现状。
业内人士预计,2007年行业增速仍可能出现一定回落,但是回落幅度比较有限,2007年装载机行业保持10%左右快速增长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2000年以后的装载机市场高速增长带来的一个负面结果就是行业平均利润率持续下滑,这与波及全行业的价格战有很大关系。目前,装载机已经是典型的微利产品,企业一方面要释放不断增长的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又要化解市场需求增长速度下降带来的阻力,获得确保企业发展后劲的利润。销量主要追求的是市场规模,把价格作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而效益营销追求的是一种持续的发展,追求的是利润。销量和效益之间并不是一个对立的矛盾,任何一家企业要想长久发展,要想成为一家百年企业,在短期内要追求销量,长期要追求效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结合。
目前,国内装载机整机生产企业数量过多,除少数企业具备规模效益外,绝大多数企业年产量均在千台以下,有些只有年产200~300台的能力,行业竞争混乱。2007年装载机龙头企业将整机三包期纷纷延长至一年,相比“降价”和“降低销售条件”来讲,“服务升级”对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要求更高,2007年装载机行业通过这种市场手段可以最终建立良性竞争秩序。以资源重组为主要方向的企业整合不可避免。
初步估算,2007年国内装载机总生产能力已超过20万台,市场需求约为12万台,预计约有近50%的能力闲置,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鉴于柳工、厦工、龙工、临工、徐工等主流厂家目前产能都已超过2万台,这部分产能将在2007年集中爆发释放,因此2007年主流产品市场平均价格走高可能性不大。为此,服务水平将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因素。2007年装载机三包期延长至一年,各大品牌相继提高服务承诺引爆服务大战,将会彻底改变行业从整机销售中获利的习惯性思维,如何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树立市场品牌形象并通过服务和配件获取利润,将成为大品牌淘汰小品牌的杀手锏。
虽说当前装载机出口动作很大,2001~2006年出口量同比增长率依次为90.2%、16.0%、18.7%、56.4%、220%和74%。2007年预计出口同比增幅在60%左右。但出口规模都很小,只有少数企业有连续出口的记录。而且,国内装载机出口产品规格也以中小吨位为主,不论是出口台数还是出口金额与国内市场相比都显得微弱。可以说,2007年国际化形势将更加严峻,出口并不能彻底缓解装载机行业产能急剧膨胀的现状。
阅读全文
2006年整体看来所有的机床生产国都获得了收益,其中有一些国家达到了两位数的收益。截至到2006年底的粗略统计,中国的产量始终处于剧烈增长态势。世界的总产值增长超过了10%,达到600亿美元。亚洲国家产值增长的步伐要比美洲和欧洲国家快很多。按照消费量来看,中国到目前为止仍保持第一的位置,需求总量超过了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国家的消费总和。美国的消费额增加了5%,相比较其他消费国,美国仍然保持着第三的位置。但从产量来看,由于韩国的不俗表现,使得美国的名次滑落到第七位。
一、亚洲国家机床产量持续上升
中国贸易协会粗略统计,中国在2006年的产量估计可以达到70亿美元,盈利达37%。其他亚洲国家的增长尽管不是很明显,但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韩国、中国台湾以及日本的产值增长分别为18%、10%和8%(按各自国家货币计算)。
整体来看,2006年亚洲国家的增长率为12.4%,这个数字超过了全球工业10.3%的增长率。更为显著的标志是这些国家带来的猛烈振荡:从 2004~2005年,他们共同使机床工业增长了26.9%,截至到2006年收益达31.3%。世界最大的机床制造商仍然是日本,它到2006年底的产量达到135亿美元。但是其领先德国的数字有一些缩水,而德国在2006年的产量仍然在增加。
德国自从1991年重新统一之后,就一直是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制造商,在1999和2002年它还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商。德国支配着CECIMO组织(CECIMO是欧洲机床贸易协会联盟,位于Brussels)。CECIMO在2006年产量增长接近9%,大约占世界机床产量的42%。
CECIMO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成员——意大利的产量增长了11%,仍然是世界第四大制造商(2009年的EMO展会将在意大利举行)。韩国18%的增长率使其跃升到排名第五的位置。韩国制造商以前一直受制于美国、中国台湾,但现在它已经远远的将这些国家甩在了后面。
美国机床产量在2006年增长了5%。由AMT(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提供的美国统计数字显示,将机床分为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两类,两者的产量分别为28.6亿美元和7.6亿美元。
二、贸易进出口随着产量变化
对中国、美国等29个国家所作的调查显示,他们在2006年出口额增长达到337.3亿美元,增长率为12.6%,该数字超过了这些国家产量的增长。
因此在这个机会下,世界范围内的工业更多的开始以贸易为导向。美国在机床的进口上投入达到了18亿美元,相对于2005年增长了26%。而在2006年,又紧跟着增长了20%。2006年,其他生产国中出口额百分比显著增加的分别是韩国、中国和加拿大。瑞士的出口比率是89%,中国台湾79%,德国73%。通常被看作是强大的机床供应国的日本,出口比率为51%。
但有时出口比率的调查数字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误导人们。像做为贸易中心的比利时这样的国家,通过其港口运输到其他国家市场的机床,所占的百分比远远超过了国内自身的产量。类似的情况在进口中也有所体现,像澳大利亚和比利时这样占主要地位的贸易国家,进口比率超过了100%。
在其他进口国中,中国再一次走在世界前列,其进口额大约在71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美国、韩国和德国。作为比较重要的进口国之一,墨西哥在沉寂几年之后再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墨西哥自身实际上没有生产能力,所以也很难得到稳定的统计数字。
三、消费额中国再次领先
根据机床消费额调查显示,中国到目前为止仍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中国的消费额接近130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消费额增长了 20%。中国机床消费的价值比所有生产国总产量的21%还要多。简单地说,全世界每生产五台机床,就有一台是出现在中国的。
日本作为第二大消费国,它的消费额为74亿美元,这个数据的增长表现得有些缓慢。第三大消费国是美国,它的消费额为62.6亿元,增长了5%。排在第四位的是德国,它的消费额在2005年下降了6%,但预计它在2007年的订单会有所反弹。
在消费调查中一个有趣的变化是消费额与人口数量有很大的关系。调查中,瑞士位于第一,对于新机床,人均消费超过116美元,中国台湾111美元,韩国的人均消费也很高,位于第三。
一、亚洲国家机床产量持续上升
中国贸易协会粗略统计,中国在2006年的产量估计可以达到70亿美元,盈利达37%。其他亚洲国家的增长尽管不是很明显,但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韩国、中国台湾以及日本的产值增长分别为18%、10%和8%(按各自国家货币计算)。
整体来看,2006年亚洲国家的增长率为12.4%,这个数字超过了全球工业10.3%的增长率。更为显著的标志是这些国家带来的猛烈振荡:从 2004~2005年,他们共同使机床工业增长了26.9%,截至到2006年收益达31.3%。世界最大的机床制造商仍然是日本,它到2006年底的产量达到135亿美元。但是其领先德国的数字有一些缩水,而德国在2006年的产量仍然在增加。
德国自从1991年重新统一之后,就一直是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制造商,在1999和2002年它还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商。德国支配着CECIMO组织(CECIMO是欧洲机床贸易协会联盟,位于Brussels)。CECIMO在2006年产量增长接近9%,大约占世界机床产量的42%。
CECIMO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成员——意大利的产量增长了11%,仍然是世界第四大制造商(2009年的EMO展会将在意大利举行)。韩国18%的增长率使其跃升到排名第五的位置。韩国制造商以前一直受制于美国、中国台湾,但现在它已经远远的将这些国家甩在了后面。
美国机床产量在2006年增长了5%。由AMT(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提供的美国统计数字显示,将机床分为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两类,两者的产量分别为28.6亿美元和7.6亿美元。
二、贸易进出口随着产量变化
对中国、美国等29个国家所作的调查显示,他们在2006年出口额增长达到337.3亿美元,增长率为12.6%,该数字超过了这些国家产量的增长。
因此在这个机会下,世界范围内的工业更多的开始以贸易为导向。美国在机床的进口上投入达到了18亿美元,相对于2005年增长了26%。而在2006年,又紧跟着增长了20%。2006年,其他生产国中出口额百分比显著增加的分别是韩国、中国和加拿大。瑞士的出口比率是89%,中国台湾79%,德国73%。通常被看作是强大的机床供应国的日本,出口比率为51%。
但有时出口比率的调查数字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误导人们。像做为贸易中心的比利时这样的国家,通过其港口运输到其他国家市场的机床,所占的百分比远远超过了国内自身的产量。类似的情况在进口中也有所体现,像澳大利亚和比利时这样占主要地位的贸易国家,进口比率超过了100%。
在其他进口国中,中国再一次走在世界前列,其进口额大约在71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美国、韩国和德国。作为比较重要的进口国之一,墨西哥在沉寂几年之后再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墨西哥自身实际上没有生产能力,所以也很难得到稳定的统计数字。
三、消费额中国再次领先
根据机床消费额调查显示,中国到目前为止仍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中国的消费额接近130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消费额增长了 20%。中国机床消费的价值比所有生产国总产量的21%还要多。简单地说,全世界每生产五台机床,就有一台是出现在中国的。
日本作为第二大消费国,它的消费额为74亿美元,这个数据的增长表现得有些缓慢。第三大消费国是美国,它的消费额为62.6亿元,增长了5%。排在第四位的是德国,它的消费额在2005年下降了6%,但预计它在2007年的订单会有所反弹。
在消费调查中一个有趣的变化是消费额与人口数量有很大的关系。调查中,瑞士位于第一,对于新机床,人均消费超过116美元,中国台湾111美元,韩国的人均消费也很高,位于第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