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款简约装修效果图 2011图片鉴赏
搭配要素:乳白色沙发+民族鼓茶几
乳白色沙发最适合清雅的禅调,灰色的丝绒毯体现了高级灰的现代气质。用民族鼓直接充当茶几,大胆的设计使客厅风格瞬间归于中式。
组合元素:清雅中饰+白色展示架
你可以选择带有清雅中式图案的装饰品和藤、草材质的家具来进行搭配,当然背景墙最好的设计就是展示架。
搭配要素:米黄色沙发+低矮茶几
银色的手绘壁纸非常抢眼,米黄色的沙发恬淡、优雅,适宜搭配低矮的深咖啡色茶几。
组合元素:金银色装饰品+手绘挂画
手绘的中式花鸟壁纸能为客厅制造亮点,金银色饰品能够平静而安详地渲染着中式氛围。
古典旋律——打造专业级的影音空间
人们对音乐的偏爱是与生俱来的,高雅的古典音乐经常能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享受。通常我们喜欢在家听古典音乐。不过,在家听古典音乐时对居室的空间感要求很高,要求在20平方米以上,这样才能让视觉和声音效果有保障。此外,视听室作为一个休闲的空间,最好内外景相互衬托,最佳选择是将能看得见窗外美景的空间作为视听室,这种锦上添花的做法能够为身处其中的人带来更加愉悦的视听享受。
专家建议:
视听室的门也要做特殊处理,比如可以使用防火门,这种防火门内部填充了有吸音作用的防火或保温棉材质,门边还有密封的胶条,起到了隔音的作用。窗户可改装成双层中空玻璃,这种玻璃隔音性能好,如果窗上挂着厚重遮光的丝绒质窗帘或门帘,可减少声波的反射,效果更好。
专家建议:
在选购Mini音响时要仔细倾听音质,如果音质不好,就好像人没有了灵魂。其次,考虑外观和做工,名牌产品这方面做得都不错,外观不同的产品在设计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这要根据个人喜好来定。第三,考虑售后服务。Mini音响属于小身材多功能的精密电器,产品拥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用得更加放心。最后,考虑自己的使用环境。要根据家中空间大小、日常功能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太震撼了!
——现场亲历“天宫一号”升空
现在记者刚刚从“天宫一号”发射现场赶回住所,心情仍然不平静,之前所有的想象都显得苍白,很多语言都是那么无力,心中只在不断地重复四个字——
暂不提之前的紧张等待,我们直接进入倒计时十秒。
扩音器里传来“0”号指挥员的倒计时读秒声:“10,9,8,7,6……”记者们端着摄影摄像器材,不敢颤抖,心提得越来越高。
“点火!起飞!”
火箭喷吐着烈焰,拔地而起。此时,现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地在震颤,记者的身体也跟着震颤,虽远在千米之外,仍能感受到些许气流席卷而来。发射台上升腾起橘红色的云团,火箭在云团的托举中稳稳升空,越升越高,开始从垂直上升变成侧向飞行,向着记者区域上空的方向飞来,人们仰望着,注视着。之后,火箭在天空中化作一颗明星,旋即又像一颗流星划过天空,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发射前记者们还被大漠深处的风吹得瑟瑟发抖,然而此刻在场每个人的热情,都已经被彻底点燃。室外现场因轰鸣声听不到扩音器里各种“星箭分离”、“抛整流罩”的报告声,人们内心却开始欢呼:“成功了!”
当记者们开始撤离现场时,才听到不远处的指挥大厅里传来一阵欢呼声,我们知道,“天宫一号”发射任务,真的成功了!从此在太空中,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园!(见习记者 尚文超)
目送“天宫”入太空
“10、9、8、7、6、5、4、3、2、1”,安静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里,沉着的读秒声分外响亮。
21时16分,“点火!起飞!”一阵振聋发聩的轰鸣声,乳白色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载着天宫一号划破天际。
这一刻,这里,成为世界的焦点!
大屏幕上飞行参数不断跳跃着,“发现目标”、“跟踪正常”……洪亮的报告声不绝于耳。约10分钟后,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与天宫一号分离。
交会对接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陈宏敏介绍说,由遍布各地的陆基测控站,大洋深处的远望号测量船队和两颗中继卫星组成的庞大精密的测控网,作为交会对接任务指挥中心的北京飞控中心,所有的指令都从这里发出、所有的数据都在这里汇聚、所有的信息都从这里传输;一旦出现意外,应急决策也将在这里产生。
器箭分离后,天宫一号展开两只巨大的“翅膀”,开始在轨道匀速飞行。
此时,科技人员们在计算着天宫一号的入轨参数:他们综合计算结果,进行轨道根数选优,将一条条指令发往各测控点。
21时25分,在北京飞控中心的精确测控下,天宫一号准确入轨。
21时38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
此时,飞控大厅的大屏幕上播放着天宫一号的三维动画,它伸展着蓝色的翅膀在深邃的太空中优雅地翱翔,等待着中国宇航员的光临,延伸着中国人征服太空的梦想!(记者 齐 芳 通讯员 谢 波 姜宁)
“天宫”家里有什么?
按照计划,“天宫一号”将运行两年,成为航天员在太空的家。这个家“家具”众多,功能丰富,航天员要在其中工作、生活并开展科学实验——
太空锻炼器材
航天员将来要在“天宫一号”中连续驻留,飞行时间比以往神舟任务大大延长。长时间失重环境下的飞行会造成肌肉萎缩、骨丢失等症状,需要航天员通过太空锻炼进行健康维护。“天宫一号”首次带上了太空锻炼器材,如特殊自行车用于锻炼下肢肌肉;拉力器用于锻炼肩部和背部肌肉;下体负压筒对航天员下半身施加负压,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动,改变失重环境中血液朝头部转移的情况。
空间医学实验设备
为了探索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的医学变化规律和防护措施,“天宫一号”装载了很多空间医学实验设备。质量测量仪能在失重条件下“称量”人体质量,反映航天员飞行期间体重的变化。骨丢失对抗仪通过对航天员施加外力刺激,研究如何对抗太空飞行造成的骨丢失。还有一些装置用于研究失重环境下细胞变化规律、人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舱内气体采样分析等。这些研究设备针对太空特殊环境专门研制,涉及航天医学、生物、物理、电子技术、工程等多学科。
人造“地球”环境
人类想在太空长期逗留,必须设法制造适宜人类生存的小环境。除了维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压力、氧气等常规环境外,“天宫”还对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气体配备了专门的“武器”。人体是微生物的产生源,代谢的皮屑在空气中以浮尘存在,微生物控制装置能在短时间高效过滤净化。舱内设备和非金属材料会释放微量有害气体,进人前会在舱内捂上好几个月,对航天员健康不利。有害气体净化装置能强力去除有害气体,在航天员进入“天宫”前提前开启运行。此外,航天员呼吸、排汗产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装置定时自动收集。
废物循环利用的再生设备
神舟飞船过去携带的都是消耗性资源,航天员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资都从地面携带,而“天宫”首次对再生技术进行验证,携带了废物回收利用的设备。电解制氧装置是将纯水制成氧气,动态水气分离装置是用航天员的尿液进行水气分离。未来空间站上尿变水、氧气再生等技术,都与此息息相关。这些技术走向成熟后,将大大减少地面补给,实现尿液、体液和有害气体等资源的回收利用。
航天食品
部分航天食品已经随“天宫”进入太空,包括蔬菜、肉类、水果和复水汤等,但这些都不能吃,还只是实验品。真正能吃的航天食品要等航天员随飞船带上天。实验用的这些航天食品,将来要跟随对接的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员要观察它们在天上长期运行后会发生哪些变化。据航天食品专家陈斌介绍,太空辐射、舱内温度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食品构成影响。他们在地面存储了同批次的航天食品,用于对比研究。将来上天的航天食品,种类会非常丰富,也更加符合航天员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