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管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管的上司
因从事咨询工作和做快销品经销商,我常常与老板们在一起,一起聊天,特别喜欢聊一些管理话题,多数老板都诉说现在的员工难管理,特别是80后和90后员工更是令人头疼。他们不但要好的工作环境,好的福利待遇,还要工作舒服、工作好玩。但每次谈到这些员工难管理的话题的时候,我几乎都是微笑地沉默,因为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认为“没有管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管的上司”。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
第一,我觉得不是80后、90后员工难管理,而是我们对80后和90后了解不够。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电信、网络、通讯快速发展,信息量飞速膨胀。80后、90后受新科技的影响,他们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与我们生长在80前的人的观念和思维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不像50后、60后和70后那样,把工作和生活搅在一块,把生活当作工作,把工作当生活;他们不像50后那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不像60后那样发奋图强一定要出人头地,更不像70后那样十足的拜金主义者。他们有着另一种生活思维,另一种生存方式,他们觉得玩归玩,工作归工作,人生的目的更加明确,追求金钱的欲望不但是为了解决温饱、追求小康生活,他们想得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活法,更多的是让自己生活得更自由、更自主、更快乐、更个性化、更有尊严一些。他们以快乐为导向,做着他们喜欢做的新新人类,他们热爱的是旅游、聚会、消费以及自我实现。
还有一点就是,从1978年开始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这一代人率先成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缺少在大家庭中生活,缺少了兄弟姐妹的合作生活的环境和为兄弟姐妹分担考虑的思维,使他们的性格更多的是唯我独尊的思想。他们在中国经济起飞的时代大背景下进入社会,有着“不同于父辈的新鲜气质,反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价值观”。他们的性格中有太多不稳定的因素,他们不能持续的专注于工作,甚至有的人以为只有通过不断跳槽才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他们宁愿失业,也不愿容忍自己的价值被忽略;他们崇尚参与,而不是服从自外而内的灌输与命令;他们追求理想,但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比较大的出入。
第二,绝大部分管理者都没有真正掌握管理好80后和90后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纵观中外管理经典,它们大多数都写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面无论是西方管理学还是东方管理学,几乎无一不是在互联网年代之前的产物。由此可推,大部分原有的管理方法、管理科学和管理技巧已经过时,变得不再有效,因为任何科学都有时效性。因此,管理者不能仅凭着过去师傅传授下来的知识和管理方法以及自己的切身体会得来的经验来面对80年代的后生,而是必须在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与时俱进,不能用老瓶装新酒。管理无论是科学也好,艺术也好,还是实践也罢,它都必须因时间、空间而异,也因管理的对象---人和事而异。所以,管理者不能一本通书读到老,一种方法走遍天涯!
另外,中国的管理者,大多都有“官本位“思想,认为管理就是要管好部下。现代管理的实践告诉我们,管理应该是服务和控制相互结合,管理者应该既是老师和教练,也是同事和伙伴,所以,管理者们就应摒弃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从同事和伙伴开始,再到老师和教练,让他们觉得跟随着你不但能替他们担忧和考虑,还觉得和你在一起“很好玩”。80后员工有很强的自尊心,而且一碰就可能导致彼此关系僵化甚至离职。因此,管理者应树立起平等心态,改变高高在上的命令式领导方式,可采用商量方式去解决问题和布置任务。打破上下级的等级味道,营造出彼此尊重、平等、宽松、包容、民主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三,管理者要抛开对80后、90后的成见。比如说他们自尊心强、不能吃苦、眼高手低、空想主义、合作性差等。更不能把他们标签化,开口闭口说80后都是垃圾、看不到希望的一代等等伤人自尊之类的话语。其实,每个时代都有精英和杰出人才,关键就看我们能否读懂他们,善待他们,引导他们,成长他们。
记得改革刚开放的那个80年代,年轻一代的60后他们穿着喇叭裤、蝙蝠衫,留着长头发,长着小胡子,30、40年代生的人看到他们这个样子,也同样说这是垮塌的一代。事实证明他们不是堕落的一代,很多还是国家的栋梁。成见是代沟,成见是误会,成见也是害人的!
第四、管理者要更多地参与和80后的活动。在活动中了解他们,在活动中融进他们的群体,在活动中引导他们、教育他们,达到管理他们的目的。比如一位管理者告诉我,他说每次跟80后谈话,80后的年轻人都问他有没有QQ,问他会不会上Q,但这位管理者还不知道什么是QQ,开始还以为是手机。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那你说这位管理者能了解80后吗?能管理好80后吗?这就像网上流传的哪位官员管理者那样,以为微博也是QQ聊天那个玩法,结果跟女下属俩人要去开放的聊天谈话都传到网上去了,你说能不闹出笑话吗?
最后就是管理者要主动,怎么样主动?主动的意思是管理者的思维不要老是觉得“难管理、管理难”,而是要多问自己为什么不会管理?为什么对于自己说管理难?这是思维问题,也是我们常说的心态问题。为此,我们面对“难管理和管理难”时要努力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去责备别人去服从和听命。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导给我们的就是缺少这样一种寻根究底的精神,缺少一种查找原因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认为80后和90后不是难管理,而是我们还没有真正掌握管理他们的方法和手段而已!所以我说:“没有管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管的上司!”
张先生是江苏省某单位的财务人员,最近他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紧张地编制本单位下一年度的预算。“我们明年家具采购的预算,都是以江苏省新的资产配置预算标准为参照来做的。”
同样,中央机关和很多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家具部分的预算也有了新的参照标准。
中央地方相继出台
近日,财政部以及多个省级财政厅相继发布通知,对相关单位的办公家具购置标准进行了规定。
为加强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购置管理,财政部日前出台了关于印发《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购置费预算标准(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该标准是中央预算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门编制预算和财政部门审核预算的相关依据。
根据《通知》,关于办公家具的标准具体包括实物量标准、价格上限标准以及使用年限标准3部分。其中实物量标准实行双向控制,一是按工作人员级别和内设机构数设置标准,部级以上领导,按需要配备,其他工作人员按照司级和处级以下两个级别进行划分。二是按单位编制内实有人数设置标准。
财政部的标准出台后不久,此类标准也在不少省市陆续面世。江苏省财政厅资产处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江苏省财政厅将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建设作为重点调研课题,联合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组成调研组赴广东、海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多次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最终于近日出台了《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部分通用资产配置预算标准(试行)》。
据了解,除了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也于近期出台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购置费预算标准。此外,海南省也正在积极研究,对原有标准进行更新和调整,预计新标准很快将出台。
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办公家具的配置标准,各级相关部门都曾有过相关规定,这些规定有利于规范资产管理,对供应商而言有了具体的可参考价格,对家具采购有着方向性的指导意义。但从实施的效果看,却情况各异。
“目前江苏省不少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正在进行,家具部分他们全都按照这个标准在做预算。”江苏省财政厅资产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的标准刚出台不久,由于充分征求了各单位的意见,所以他们目前都在认真执行,但具体效果还要等运行一段时间才能知道。
海南省从2008年开始就出台了相关标准,据当地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有一套严格的控制程序以保证标准的实行。首先是在做预算时财政厅会按这个标准来核定各单位的相关预算资金。其次,政府采购时他们也要求必须要严格按标准采购。最后,在会计核算时还会按此标准对各单位进行控制。“通过这3个环节的控制,基本可以保证标准的落实,目前看标准的实施情况不错。”
“国管局以前也有类似的标准,但据我了解,很多部门在采购家具时很少真正按照这个标准执行。”说起办公家具的配置标准,一位大型家具企业的负责人显得有些不以为然,他告诉笔者,不少此类办公家具的配置标准由于和实际情况脱节,目前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很多时候只是象征性地作为参考,在采购时并没有实质性的体现。
云南省某省级行政单位负责家具采购的孟先生也印证了这种说法:“我们单位最近刚完成一个办公家具采购项目,标准主要是通过前期市场调研、本单位各部门研究和商讨,再听取单位领导的意见最终确定的。”孟先生表示,云南省的相关标准设置得不是很合理,按这个标准,很难购买到合适的产品,所以他们只是作为参考,并未完全按此执行。
为何一些办公家具配置标准无法得到采购各方的认可而“名存实亡”呢?北京市家具协会办公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政府采购评标专家招寿田向笔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近年来家具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都在上涨,还有油价上涨导致运输成本也上涨,这些使得家具行业与之前价格变化很大。”招寿田表示,这些标准在制定时往往将价格定得较低,且很多长时间没有更新,所以其定价远远不能适应目前的市场要求。按照这些标准采购,一些中标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在材料等方面“找齐”,这就使产品的质量和环保要求都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作为评标专家,招寿田也遇到过中标金额比预算低很多的情况。据他了解,对于这种现象,不少采购人也不情愿。“一些标准有价格限制却没有规定质量,按此执行,往往中标结果出来,价格比预算低太多,采购人担心质量上会存在问题,因此很多采购人就不愿意执行这些标准。”招寿田说。
除了价格,招寿田认为此类标准将使用年限“一刀切”式地设定为10年或15年也不科学。桌子、柜子等家具使用寿命一般较长,但椅子、沙发等家具中的软性材料,如海绵等使用寿命较短。很多椅子、沙发在使用几年后其主体结构并未损坏,但是其软性材料都已失去效用,使用起来十分不舒适,这些标准对此没有针对性地设置淘汰标准,这也是其受采购人“冷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标准制定不宜太过笼统
目前,财政部及江苏、福建、浙江等10多个地区都已先后出台过办公设备及家具的配备标准。从标准制定的整体来看,这些标准主要规定了实物配备数量、价格上限以及使用年限标准3部分,很少有涉及环保要求、产品质量、产品材质等细化的要求,也未对不同产品的使用年限以及不同工作环境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因此,笔者认为,标准内容还是稍显笼统。
政府采购标准化建设乃大势所趋,如何做好家具采购及预算标准的设置、做好政府采购及资产管理工作的衔接已成为政府采购标准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在此,我们也不妨听听一些企业的声音。在与企业的接触中,笔者了解到,对于这些标准,企业的看法也有所不同。有的企业认为标准的制定比较合理,能够满足政府采购的需求,同时也符合企业服务政府采购和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也有企业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位家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认为,一些家具配备标准的制定者可能并没有真正从事过家具采购工作,因此,对于家具采购工作的一些实际情况往往不能考虑到标准的制定中。例如,文件柜的采购往往与办公室室内高度有关,不同的室内高度可能会需要不同尺寸的产品,而尺寸的改变导致的材料耗用又会影响产品的成本,这样一来可能就会突破价格上限,而供应商不可能做赔钱的服务,于是有些供应商可能就会想方设法来“满足”标准的要求,有的可能会将板材做薄降低主材消耗,有的则有可能在数量上做文章,最终影响的是采购的实际效果。
因此,标准的制定还是需要一些灵活性,多结合工作环境的实际需要,而不能太过笼统。
此外,政府采购标准中价格上限成为标准制定的关键,到底该把价格上限设定在怎样的标准,这一点要想做好确实有难度。对此,笔者认为,在充分结合市场行情和配置需要的同时,不妨也从企业成本的角度出发,留出企业相对合理的利润空间,以此保证价格规定的合理性,切忌一味压低供应商的利润空间。
众所周知,政府采购在满足政府需求的同时,更要推动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只有给企业留有适当的利润空间,才让其得到政府采购“养分”的滋养并健康成长,才能不断提高企业为政府采购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并推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
1930布尔诺椅
1967悬撑式结构椅
1959倒锥式椅
1990高脚凳
1900高靠背椅